原創/氧氣是個地鐵
喬·布萊恩特。
NBA歷史上有一個被遺忘的十佳球是,穿著23號的球員從右45度角持球,晃過防守者直往禁區殺,面對歷史總統山的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的補防,提前起跳,腦袋平筐,側身隔扣,同時湖人名宿正在其齊腰位置抱頭躲閃。該23號暴力美學代言人並非偉大歷史第一人麥可·喬丹,而是職業生涯名不見經傳卻存在感很強的喬·布萊恩特——科比·布萊恩特的父親。
喬·布萊恩特的能力到底在什麼程度呢?根據熟悉相關經歷的人結合體型和球技給出的印象:在高中,喬比科比更厲害。有觀點稱,「科比能做的一切他也都能做。」不過當事人喬後來否定,而且態度明顯,「見鬼,我比不過他」,「相信我,他比我那時候不知道高哪裡去了」。無論如何,喬至少在籃球場上製造過震撼觀感,以至於有他強於科比的結論。基礎就是喬的職業生涯早期。
雖然沒有兒子科比那樣級別的自信和努力,但喬的球技超越時代,擅長中遠投,組織能力上限可勝任後衛位置,控球更受到驚呼稱有「哈林籃球隊」的風格。喬娛樂至死,每次得分都要轉型為表演,是不被允許的第一代魔術師。所以個人局限以外,時代背景也一定程度上扼殺喬的前途,使其不得不流浪海外,在低級別聯賽謀生——不過這段經歷倒有利於科比發展,獨立氛圍長期打磨出的成功者性格,讓他比美國小孩更具優勢。
作為一個費城人,喬很受當地歡迎,這種福利甚至延續到科比身上。不過過度關注也有壞處,全明星待遇經常讓主教練必須犧牲順利安排的合理戰術,服務於球迷欣賞偶像。喬卻當然享受這樣的觀眾節奏,熱衷製造視覺效果的他受到直接鼓勵不斷開發出新技能,同時不妨礙競爭意識的釋放。並且,形成風格,在日後耳濡目染著科比。
布萊恩特出道於對衛冕冠軍的相互拒絕,被金州勇士選中後他最終回歸老家,加盟費城76人。替補上場的他成功吸引向來講究情結的籃球迷,但僅此而已,聯合推廣了組織前鋒打法的喬並沒有受到太多肯定,反而陷入傳統籃球理論的包夾輪換不穩定。而1976年和警察的一系列糾纏如吸毒、出軌、高速逃逸和通緝令差點讓喬鋃鐺入獄,那樣對籃球的傷害將不亞於小流星之於侏羅紀,畢竟當時科比·布萊恩特還沒出生。
回過神來的喬和J博士成為隊友,但他並未因此變得更好,自身天賦兌現不足導致上場時間太少,很難匹配爭冠陣容的需求,而主教練的變更也加速弱化他對76人的代入感,因此提出申請交易的操作在所難免地發生。喬的交易價值一般,不過崇尚進攻的快船願意接手,於是他來到聖地牙哥定居。效力快船期間,喬改觀不大,唯一亮點就是開頭提到的那記隔扣賈巴爾。此後,新老闆就是後來以預算摳門和被爆種族歧視的唐納德·斯特林清洗名單,喬被甩賣到休斯敦火箭,碌碌無為,靠一張五美元備用度日,終於在28歲時沒有再得到一份NBA合同。
離開美國,喬·布萊恩特輾轉歐洲謀生,在義大利打球。重要的是,培養科比。於是,籃球歷史大事件,科比取代喬繼承「布萊恩特」的姓氏,即將在1996年攜大規模影響力登陸並且改變NBA,直到2016年才暫時結束,並於2020年以一種非常壓抑的形式震驚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