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系」剝離千億資產,資本大鱷將去往何方?

2020-12-16 無冕財經

通過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間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機構超過44家,在資本市場馳騁20年的「明天系」,終於走到了命運轉折的關口。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並首發,作者:翁榕濤,編輯:陳澗

曾在資本市場上縱橫馳騁的「明天系」,仍在低調「撤退」中。

3月16日,哈爾濱銀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撤回A股上市申請,原因是內資股股權結構可能發生變動。據多家媒體報導披露,「明天系」通過多家關聯公司持有哈爾濱銀行股份,股份總計達到25.7%,超過目前哈爾濱銀行單一第一大股東哈爾濱經濟開發投資公司19.65%的持股比例,也超過了銀監會對城商行單一股東及其關聯企業持股不得超過20%的規定。有金融行業人士認為,「不排除明天系出售哈爾濱銀行股份的可能性」。

在歷經3年的資本擴張之路後,「明天系」轉入戰略收縮,不僅在多起資本操作中臨時退出,而且還頻頻出售旗下資產。據外媒報導,肖建華稱今年內或將再出售1500億元資產以償還銀行貸款。

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明天系」版圖不斷擴大,當年與之齊名的「德隆系」已經消亡,「湧金系」式微,如今「明天系」也走在了收縮的路上。

剝離千億元資產

在資本市場沉浮多年,「明天系」再次走到命運抉擇的關口上。

「明天系」從去年開始不斷售出旗下資產,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2017年年初以來,「明天系」已累計剝離超過1000億元的資產。

此前的短短三個月內,「明天系」相繼出讓了旗下資產華夏人壽、恆投證券和瑞福鋰業,此外還在多起資本操作中臨時退出,涉及金額高達400億元。

3月7日,美都能源(600175.SH)發布公告稱,擬以29.06億元現金收購山東瑞福鋰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福鋰業」 )共計98.51%的股權,在不久前,「明天系」剛將手中瑞福鋰業的股份轉讓出去。

在2016年6月瑞福鋰業被重組前夕,「明天系」旗下重要成員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安財險」)曾出資4億元增資瑞福鋰業,並引來了上海證券交易所關於「突擊入股」的問詢。

2017年4月30 日,在持有股份不到一年的情況下,天安財險將手中的18.18%瑞福鋰業股份轉讓給了合肥順安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後者則將股份出售給了美都能源,有望在短期內完成變現。

與出售瑞福鋰業股份的過程相似,「明天系」通過旗下企業進行資產的「快進快出」,並且形成「廣撒網」的投資格局,目的在於獲得投資收益,「明天系」實控人肖建華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進行財務投資是以量取勝,就像沃倫·巴菲特一樣進行分散投資。」

「明天系」出讓資產的路並非一帆風順。3月10日,為了完成對華夏人壽的收購,中天金融(000540.SZ)發布公告稱將出售公司持有的中天城投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對價為246億元,所獲資金將全部用於支付購買華夏人壽的股權轉讓款,而這仍然難以解決深交所和市場對中天金融資金是否充足的質疑,至今仍未獲得批覆。

「明天系」即將出讓的華夏人壽股份價值高達310億元,在目前所披露的出讓項目中所佔金額最大。據《財新周刊》報導,華夏人壽的第一、第五大股東北京千禧世豪與北京中勝科技,均為「明天系」殼公司,此次售出股份,意味著「明天系」將失去對華夏人壽的主要控股權。

自誕生之初,「明天系」就顯得神秘莫測,這與其擁有不計其數的殼公司有關。在「明天控股集團」的名下,據知情人稱其最多數擁有上千家殼公司,這些殼公司作為投資載體,為「明天系」進行資本收購提供註冊資本,也讓其得以隱於幕後。

▲明天控股集團被視為「明天系」的「直屬部隊」,圖片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對於為何採取複雜而隱蔽的公司架構,「明天系」實控人肖建華曾回應稱:「這是受制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比如入股時要求在當地註冊,利稅要留在當地,入股比例不能超過多少等等。」

華資實業(600191.SH)於2015年擬定増316.8億獲得華夏人壽51%股權,按此計算,則華夏人壽的估值在3年內翻了一倍,若中天金融完成收購,則「明天系」在此次交易中獲利超過152億元。

在瑞福鋰業、華夏人壽兩起資產出讓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時,「明天系」成功出手了旗下恆投證券(即恆泰證券)。今年1月2日恆投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的九名股東擬將所持有29.94%的股份出售給了中信國安集團,作價90億元人民幣,雙方已經籤訂框架協議。

截至目前,「明天系」僅公開消息中披露的剝離資產已超過400億元,而隱於公眾視線之外的可能已超過1000億元,市場上關於「明天系處置資產」的說法也不脛而走。一位金融行業人士告訴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明天系』出售旗下金融資產,而接下來可能還出售旗下所持有的部分銀行和信託公司的股份,以符合監管要求。」

監管趨嚴下持續減持

「明天系」縱橫資本市場20年,外界對肖建華和「明天系」的資本運作手法感到驚奇的同時,也質疑其層層疊疊的股權結構以及控制多家金融機構是否合規。

回顧「明天系」的擴張步伐,總是精確地踩在時代的節點上,最終從普通的內蒙古糖廠發展出萬億資產版圖。

1998年,當時年僅27歲的北京大學法律系高材生肖建華,通過參與運作地方國企上市、上市,逐步拿下後來聞名全國的「明天系」旗下三家上市公司:ST明科(600091.SH)、華資實業(600191.SH)以及西水股份(600291.SH)。以這三家上市公司為基礎,肖建華在頻頻施展資本運作後聲名鵲起。據肖自述,「明天系」首次取得成功,是因為在2000年左右投資了大量的金融股,在後來取得了高額的回報率。

進入2006年,在入股多家城商行後,「明天系」開始將金融版圖擴展到保險行業,彼時正值保險行業改革,全國掀起了設立保險公司的熱潮,「明天系」正是在這一階段完成了對華夏人壽、天安財險以及天安人壽等旗下主要保險公司的控制。

根據《新財富》雜誌的報導,「明天系」通過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及大量的中間影子持股公司,所持股的金融機構已超過44家,其中銀行17家、保險9家、證券8家、信託4家、基金3家、期貨2家、金融租賃1家。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合計已超過 3 萬億元。

▲「明天系」的金融架構,圖片來源:《新財富》,點開可看大圖。

在「明天系」不斷擴張的過程中,資本市場的監管也日趨嚴格。早在2008年4月23日,國務院頒布《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後,證監會對證券行業提出了「一參一控」的政策要求。「一參一控」要求同一單位、個人,或者受同一單位、個人實際控制的多家單位、個人,參股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兩家,其中控制證券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一家。

在《條例》頒布不久後,「明天系」就迫於監管層「一參一控」要求,向山東九羊集團有限公司轉讓了「明天系」旗下公司泰山祥盛和世紀華嶸所持有的太平洋證券全部股權,從明面上與太平洋證券脫離了關係。

3月9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的兩個配套文件,意在化解存量問題銀行股權,有序開展清理規範工作。對於一些金融控股集團持有的存量問題股權,設置了一年的整改期限。

若嚴格按照「一參一控」的監管思路,除了基金行業放寬限制,其他金融行業基本都要執行此標準,而熱衷於參控股金融機構的「明天系」或許仍需要出售不少資產。

銀監會副主席曹宇在3月7日曾就「明天系」控制多家銀行作出回應,他表示:「違規的就糾正,過去有些代持的我們不掌握,現在如果發現這個情況,我們都有各自的監管規定,我們會嚴格處置。」

曾經齊名的其它民營資本系族如「德隆系」、「湧金系」早已不復當年輝煌,而「明天系」卻發展至今並不斷壯大,肖建華曾稱:「我相信未來十幾年內,關於我的新聞仍然會很多,大家仍然會關注我們(明天系)。」他會如願嗎?

相關焦點

  • 德隆系、明天系舊部聯手也保不住「西北茅臺」?
    這已經是皇臺酒業第四次收到退市風險警示了,此時拉來「德隆系」、「明天系」等舊部大佬坐鎮保殼,能挽救皇臺於水火之中,解開公司管理混亂的頑疾嗎?2019年1月2日晚間,「西北茅臺」*ST皇臺發布公告顯示,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對方存在籌資風險。
  • 「明天系」家族人物譜系全圖 資產版圖拓展至多個領域
    2013年,有媒體發表文章稱,歷時3個月調查,查詢數十家相關企業的工商檔案,最終得以部分揭開「明天系」資產版圖的神秘面紗,「『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30家金融機構。這30家金融機構,具體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證券公司、4家信託公司、4家保險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貨公司、1家資產管理公司,這些機構資產總規模近萬億,『明天系儼然是一個全能型的混業金融巨鱷。」
  • 國盛證券羅生門:資本新貴杜力、張巍與明天系反目?
    杜力,張巍,兩位同樣生於1980年,生日只相差5個月的80後新貴,最近幾年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  從趣店第二大股東,到達意隆、國盛金控實控人,他們手握的財富以百億計。  更有意思的是,杜、張二人曾與「明天系」關係密切。自從肥城大佬身陷囹圄之後,事情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 恆力資本術:剝離互金擁抱銀行 千億市值映照下松發股份業績慘澹
    近年來,恆力擴張迅速,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恆力石化、松發股份(603268.SH)和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同裡旅遊(834199.OC),其中,恆力石化為恆力核心上市子公司,近年來業績爆發、市值超千億規模,而對比之下,松發股份和同裡旅遊的業績則表現慘澹。作為支持擴張的資本手段,恆力還在債券市場表現活躍,於今年發行了兩期合計金額10億元的短期融資券。
  • 「明天系」現身嘉麗澤 中信信託全身而退?
    而根據工商信息層層查詢獲悉,曾經叱吒風雲中國資本市場、與「湧金系」「德隆系」並稱中國資本市場三大系的「明天系」現身其中,並握有絕對控制權。  「德隆系」已經土崩瓦解,「湧金系」亦隨魏東之死式微,如今「明天系」幾經沉浮後,碩果尚存。而現在,「明天系」現身昆明嘉麗澤項目,令人吃驚。儘管昆明嘉麗澤投資有限公司的法人依然是中信系高管,但在工商股權信息變更中我們發現,中信信託已經離場。
  • 揭秘| 大佬背後的大佬:復星系、明天系、萬向系、中植系……
    來源:一塔湖圖資本、港股挖掘機、領導力專欄  摘要  「復星系」直接和間接控股的公司已超過了100家;「明天系」內部匯集了大量來自北京大學等名校的人才,明天系的人才策略是「與聰明人同行;「德隆系」由地處西北邊陲的小公司發展成為一個一度控制資產超過1200億的金融和產業帝國。
  • 「明天系」的變局:昨天、今天和明天!
    也恰巧是這一天,明天系其他9家金融機構被接管已滿一個月,其中就包括4家保險公司。回溯明天系的變局,一起看看明天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金融業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激流勇進,也有涓涓細流。資本運作、股權騰挪的大市場上,風起雲湧,或有人牽繫萬千,或有人全身而退,或有人高調前行,或有人低調遊弋。不一樣的領域,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各個角色,也開始了不同的「人生」。
  • 明天系肖建華:「隱形富豪」成長史
    對於存在先天缺陷的中國資本市場,每一個曾經的弄潮兒,無論是唐萬新的「德隆系」、魏東的「湧金系」還是當下的「明天系」似乎都無法擺脫「原罪」的質問。  在涉獵資本市場長達15年的歷史中,一如資本市場的其他譜系,外界對肖建華和明天系「原罪」質問,焦點從早期「製造高科技概念,操作股價」的坐莊行為,逐步演變為「掏空上市公司,轉移上市公司資產」的資本騰挪,再到近年,隨著魯能私有化爭議和王益案爆發,明天系又被指為「利用影子殼公司,強力滲透金融機構」,權錢交易,裙帶資本主義的典型。
  • 海底撈的資本帝國:又坐擁一家千億公司
    作者 | 鄒雅媚來源 | 有味財經(ID:uvfinance)張勇執掌的「海底撈系」再添千億市值上市公司!7月13日,頤海國際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一度衝上1100億。千億的頤海,並不是一開始就受資本待見,上市初期股價只有3元左右(高峰107元)。在很長一段時間,頤海國際都被視為海底撈的跑腿小弟,而關聯交易超過50%,也讓資本市場警惕。「海底撈的利潤調節器」,在當時廣為流傳。
  • 明天系等民營金融28巨頭名單及持股圖全揭秘
    截至2016年末,明天系所控股的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合計已超過3萬億元。據稱,後經銀監會查明,明天系入主浙江金融租賃之後,與之進行了高達20億元的巨額關聯交易:明天系先出售資產給浙江金融租賃,後者則拿這些資產向銀行抵押融資付款給明天系,然後明天系又「回租」這些資產並支付租金。而致命的是,明天系出售並租賃的很多資產並不存在,導致浙江金融租賃在銀行的貸款出現大規模壞帳。2005年底,浙江金融租賃被中國華融資產收購,明天系退出。
  • 構建系族騰挪資產套利 資本大鱷玩轉殼公司手法起底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年來資本市場造系運動你方唱罷我登場。潮水褪去,睿康系、長城系、神霧系等紛紛「敗走麥城」。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退市制度和註冊制的不斷推進與完善,造系運動的主要載體「殼」價值江河日下,未來資本系族的操作空間將受到更多限制。
  • 肖建華談「明天系」 否認操控中國平安收購案
    2012年底,明天系,這個在中國資本市場一度沉寂的資本譜系,突然身陷多宗併購案傳聞,以一種強悍的面目示人。2012年底,肖建華和他的明天系深陷兩大併購傳聞,兩大併購案標的資金高達136億美元,無論對誰這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輿論接著追問,明天系錢從哪裡來?在追問「明天系」融資術的過程中,肖建華和明天系過去15年潛心滲透經營的金融版圖得以窺見冰山一角。無論其參股的城商行還是掌控的多家信託、券商,2012年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市場密切關注的重點。
  • 310億吞明天系華夏人壽 羅玉平獲溫州煤老闆輸血
    來源:公司進化論接盤「明天系」華夏人壽的關鍵時刻,貴州富豪羅玉平取得了來自資本巨鱷的馳援。4月2日,公司進化論自工商資料獲悉,貴陽金世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金世旗產投)在3月2日發生工商變更,浙江浙商產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浙商資管)入股,持股比例高達43%,為第一大股東。
  • 復華系帝國的崩塌:全時便利店關門 千億殘局待解
    2018年下半年,復華系資金危機爆發後,京津冀地區的大部分全時便利店被轉讓給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下稱「山海藍圖」),華東、重慶地區便利店資產則賣給羅森。如今全時再次動蕩之際,昔日號稱規模千億的復華系,留下的殘局也浮出水面。2018年下半年,復華系旗下海象理財、鳳凰錢包、瀚亞資本等金融平臺相繼發生爆雷。
  • 山東前首富身後事:中國宏橋自導自演剝離資產大戲
    清流工作室在2019年12月的走訪中,看到上述工廠的大煙囪,部分已經冷卻。但清流工作室的調查顯示,上述中國宏橋剝離資產公告看似在政策之下積極應對新局面,實際上卻另有玄機——受讓自備電廠的山東國旭,可能並非中國宏橋披露的「獨立第三方」。接盤中國宏橋自備電廠的山東國旭,原本也是魏橋創業集團旗下的自備電廠。該公司曾用名是鄒平縣宏創熱電有限公司(下稱「宏創熱電」)。
  • 千億資產化為烏有,樓忠福這次真「栽」了
    只有小學文化的樓忠福因為搶佔住了時機才有了後來價值千億的廣廈系,成立了他自己的商業帝國。但時運不濟,到了現在,樓忠福曾揚言要富過四代的廣廈系早已因各種原因瀕臨破產,樓忠福本人也捲入了一系列調查之中。2019年10月24日,浙江廣廈建築集團被宣告其旗下的兩大股東廣廈控股和廣廈建設的部分股權已被凍結,而廣廈控股和浙江廣廈一樣,實際控股人都是樓忠福。
  • 雲南資本溢價近7成轉讓ST雲維股權 接盤方稱將推動資產整合
    公司控股股東雲南資本擬將持有的上市公司23.61%股份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給雲南能投集團。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雲南資本將不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雲南能投集團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實控人仍為雲南省國資委。公告顯示,轉讓價款合計人民幣15億元,每股轉讓價格約5.155元,較公司最新股價3.04元,溢價近7成。
  • 低價剝離優質物業資產,淨負債率接近200%富力地產太難了
    4月9日,富力地產發布公告稱,予以3億元價格轉讓旗下物業公司天力物業,接盤方為廣州富星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由富力地產大股東李思廉和張力各自擁有50%股份。從近些年資本市場對物業資產的厚愛,以及物業公司的價值來看,天力物業3億元的售價真是被「賤賣」了。01 優質物業資產「大甩賣」?
  • "明天系"肖建華的包頭往事:27歲已運作兩國企上市
    入股當地國企並操作上市,最終實現控制,明天系以三家上市公司為基礎擴張版圖;旗下公司曾捲入官員腐敗案  以坐落於大西北的三家上市公司為基礎,明天系控制人肖建華遙控了一個龐大的資本帝國。  近日,新京報記者在肖建華妻子家鄉,即明天系上市公司集中地內蒙古包頭調查了解到,肖建華早年多次突擊入股當地國企,將企業操作上市,接著主導其發展直至實現最終控制。
  • 剝離鞋業重資產後 誰在炒作鞋企星期六?
    (原標題:剝離鞋業重資產後 誰在炒作鞋企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