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先翠
我國是生豬飼養大國,但近年來生豬市場讓人「摸不透」,價格暴漲暴跌,波動周期明顯縮短,農民養豬基本上是賺兩年虧一年。生豬飼養如何走出怪圈?一個重要手段被提上日程,生豬期貨將於明年上市——
近幾年,我國生豬價格波動頻繁,整個產業鏈面臨著無法迴避的風險,社會各界曾滿腔熱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運用生豬期貨手段規避肉食品市場資源風險的建議。最近連續幾個月來各地豬肉價格暴漲,儘管國家和各地方政府採取了保險、補貼等措施,但仍然解決不了生產穩定問題,國內各界更加關注生豬期貨的推出日程。
用市場手段規避風險
可以肯定地講,政府推行的生豬保險和補貼等措施對於飼養戶防範飼養風險、提高飼養收益,進而保障生豬的市場供給、穩定市場預期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按市場規律,生豬飼料也會聞風而動,擠佔或更多地剝奪政府給予的實惠,最終反而增加了生豬飼養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幾個月的生產周期後,大量生豬進入市場,就難以排除供大於求的可能性。而一旦生豬供大於求,生豬價格必然下跌,受損的必然是飼養戶。
據省畜牧局畜牧處任新俊處長介紹,生豬期貨上市後,飼養戶、加工企業和貿易商可以在期貨市場上選擇合適的時機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將銷售或購買價格事先鎖定在相對理想的水平,從而規避現貨價格周期性波動的風險。以飼養1000頭生豬的大型飼養戶為例,每頭豬養到100公斤,飼養成本在700元左右,在無法確定未來價格走勢的情況下,飼養戶可以提前利用生豬合約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到生豬出欄時,不管當時的市價是多少,飼養戶仍能按生豬合約的價格賣掉這1000頭生豬,飼養戶的風險將因此得到規避,生豬銷售也因此走向全國,而當某一地區出現生豬售價過低的情況時,可以通過全國市場使價格得到平衡。
而另一方面,由於生豬期貨合約是標準化合約,對用於交易的商品在質量、規格、數量等方面均進行了明確規定,並對不同等級的商品明確了不同的交易價格,「優質優價」必將引導飼養戶加快生豬品種改良和科技飼養的進程,從而促進生豬飼養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生豬期貨被提上日程
據了解,作為全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的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很早就開始研究生豬期貨問題,並走訪了相關部委和行業協會,與國內相關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還邀請政府主管部門、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等在大連、成都、武漢、長沙等地舉行論證會,邀請現貨商、倉儲業及質檢機構等單位對生豬期貨的上市進行論證,目前已初步完成合約及規則設計。
10月上旬,大商所特地在湖北進行了全國首次生豬期貨的交割演練。模擬交割共分五個步驟,即查驗貨物、檢驗檢疫、測定評級、稱重和結果宣布。200頭生豬進入交割場地查驗後,經武漢動物檢疫監督站任立新站長宣布查驗結果合格。隨後,生豬進入觀察欄,檢疫人員在觀察欄進一步觀察生豬並採集尿樣進行檢測,同時隨機抽取測量體重及膘厚等指標,平均重量95~105公斤、背膘厚度小於2.5釐米的生豬為合格。經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國家種豬測定中心副主任倪德斌高級畜牧師最後宣布,本批次生豬抽樣平均重量為每頭102.8公斤,平均膘厚為1.66釐米,符合國家生豬檢驗檢疫標準及大商所生豬交割質量標準,允許交割。
國家商務部官員近日表示,為了穩定豬肉價格,明年有可能推出部分豬肉期貨品種。
生豬期貨對接豬舍要多久
無論是力推生豬期貨上市的大商所,還是行業專家、政府相關部門都表示,生豬期貨要付諸實施,還需要時間。因為生豬是鮮活產品,在期貨交割環節與傳統農產品以及工業品有較大不同,需要在現行規則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合約及交割規則的設計必須符合現貨市場的特點和規律,需要根據市場流通特點選定交割場所,合約規則應與現貨、期貨市場緊密結合,其中任意一個環節設計上出現偏頗都容易影響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使生豬期貨擱淺。
任新俊處長表示,期貨市場的發展對於相關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但需要配備良好的物流、資金和信譽等基礎,上市後的推廣速度將視以上的條件而定。同時,生豬期貨的成熟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政府的監管必須跟上。但目前企業和眾多飼養戶對期貨市場的認識和利用水平較低,需要來自產業和地方的支持配合,通過加強知識普及、操作培訓,讓更多飼養戶和企業了解生豬期貨市場,改善生豬產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