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都是文弱書生?其實不對,這個標籤辛棄疾不認

2020-12-23 魅姐舊史新說

他是寫下千古文字的偉大詞人,他是一生戎馬的將軍,他就是南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辛棄疾。聊到辛棄疾,會用些什麼樣的形容詞呢,作為豪放詞的祖師爺之一,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實打實的文人,估計還是個文弱書生,就跟陸遊一樣,心中有沙場,畢竟他的用詞用字是真的太精妙了,不是苦讀書根本寫不出來。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他不僅不能算是個書生,和文弱更是相差甚遠!因為除了詞人的身份之外,他還是南宋的著名抗金首領之一!

辛棄疾出生於山東,在他出生的時候,山東已經是金朝的地盤了,作為漢人的辛棄疾從小就被自己的家人教育著,他是宋人,他遲早是要回家的,在南方的南宋,才是他們的朝廷。於是,辛棄疾從很小就開始練習武術,想著以後能夠為南宋和軍人的部隊作戰。因此,辛棄疾才不是文弱的人,他的身體倍兒棒,不說其他的,至少讓現在小鮮肉們羨慕,想練成的的八塊腹肌是有的。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在歷史上就有了記載,人辛棄疾不僅不文弱, 還立下過戰功!首先,他曾經單挑金人大將,而且將他斬殺了,其次他居然敢帶著五十個人就跑去人家有整整五萬人的軍隊裡生擒宋朝的叛國賊,真實的以一人抵千人!先不說他爆棚的武力值,就說說這份勇氣,有幾個人能夠做到?不管是單挑還是面對被群毆,辛棄疾都沒在怕的,甚至還能夠贏!別說南宋期間了,縱觀歷史,比他強的人估計也就兩位數,不可能再多了。

只不過讓人覺得十分可惜的是,雖然說辛棄疾的武力值是真的爆棚,但是他卻偏偏生在了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存在的南宋。說起南宋,就不得不再說另一個讓人惋惜的英雄—嶽飛了。而他的命運和嶽飛其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他比嶽飛要幸運,只是被罷官了而已,但是他的一身抱負卻沒了可能,這年的他,23歲。

此時的他,再也沒有辦法在沙場上殺敵了,但是他不服!他有著他的一腔熱血,他想要報效國家!可是現實的壓迫使他只能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筆下,在紙上寫下了自己的滿心熱血。直到他68歲,朝廷才發現一味求和是沒有什麼用的,卻找不到可以用的人,於是想到了辛棄疾。但是辛棄疾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青年了,他已經老了,空有自己的夢想,但是身體已經支持不了了。他只能發出屬於他的感慨,心裡想著要殺敵,但是自己的身體卻沒有辦法啊。但是他的心裡還是有著國家的,他死前還依舊想著的是殺掉那些金人,回復宋朝的江山。

有人說,辛棄疾的一生其實挺成功的,想要當將領,當過了,歷史上都誇他厲害,後期當文人,也成功了,甚至可以說是名聲響亮,中國人無一不知。但是這種「成功」真的是辛棄疾想要的嗎?如果說能選擇的話,他可能只想當個小兵,為了報國奉獻自己的生命,而不願意成為一個詞人首領,只是因為他是辛棄疾。

相關焦點

  • 被誤解的詩人,詩人並不都是想像中的文弱書生
    詩人常被看成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成天之乎者也,平平仄仄,除了讀書寫字,啥也幹不了。這不對,甚至很多時候恰恰相反。比方說在中國詩人排行榜上,不能說排首位,也至少得是前三位的詩仙李白,就有人說,其實他不光是個詩人,還是個古惑仔,大家一說古惑仔可能馬上想到的就是香港電影,陳浩南、山雞,非常經典。其實中國古代的古惑仔更像是俠客,獨行俠,仗劍行天涯。
  • 辛棄疾,不只是一介文弱書生,而是憂國憂民的抗金將領
    辛棄疾,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他祖父辛贊曾經在金朝的開封做過知府,他自己完全可以再去做金朝的官,但是他卻一生力主抗金。他二十歲的時候在山東老家,就曾經集結兩千人,加入耿京的起義大軍。辛棄疾帶著自己身邊僅有的五十多人,殺入金人的重重包圍之中,活捉了張安國,夜行疾馳,快馬加鞭,一路奔回了南宋的領地,到臨安把張安國斬首。那時辛棄疾只有二十三歲,這樣一個人,你能只把他看做是一個文弱書生嗎?從他的很多詩詞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英雄氣概和膽略。他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 辛棄疾:你印象中的他,是不是那個「可憐白髮生」的文弱書生?
    這是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一詞中,寫給老友陳亮的。在一些人的理解來看,這首詞寫出了辛棄疾想要光復中原的渴望,這首詞最後五個字寫出了一個白髮蒼蒼的書生形象。在你的印象中,辛棄疾是那個「可憐白髮生」的文弱書生嗎?
  • 辛棄疾生平最狂的詞,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眼裡,卻孤獨到落淚
    《賀新郎·甚矣吾衰矣》,真是狂到沒邊,連古人都不放在眼裡,成為他詞作中最狂的作品。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放眼整個宋代詞壇,辛棄疾是唯一一個具有男子氣概的文人。他與世人眼中的文弱書生是不一樣的:因為自小生長在淪陷區,相比於其他文人而言,辛棄疾心中的家國之恨要更加強烈,充滿了俠義之氣。史載,他年輕時武藝超群,膽量過人,帶著十幾號夜闖叛軍大營,手刃叛徒。
  • 辛棄疾作了一首奇詩,每句都有笑字卻笑不出來,含義讓人非常痛心
    導語:辛棄疾作了一首奇詩,每句都有笑字卻笑不出來,含義讓人非常痛心其實辛棄疾這名詩人,我們上學當中都有學過他的詩,而且他是和普通文人書生不一樣的,他的義氣十分之重。並且他寫出來的詩句都是空前絕後的。而且在我們現如今看來一些唐詩宋詞詩人們形容的都是一些非常優美優雅的句子,而其實辛棄疾卻是在這些詩人當中非常別具一格的存在,而他的句子人們都會想到醉裡挑燈看劍的那位將軍,還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那一位勇猛少年,而其實他的一生都在尋求著事業的一個巔峰期,但是在旅途當中的無奈只能是讓他再後來哀嘆一聲而已。
  • 辛棄疾:南宋第一奇葩詩人,殺人如麻,原來將軍才是他的主業
    辛棄疾的爺爺,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長者,官員名單中自然跑不了他。但是,金人並不看好辛棄疾的爺爺,說白了就是不看好辛家。辛棄疾的爺爺雖然很有才華,但是,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拳頭說話的時代,你只會揮筆塗抹那是不行的。辛棄疾的爺爺做官,但辛棄疾從小被其他孩子欺負。
  • 《永遇樂》:辛棄疾暮年的悲歌
    永遇樂這個詞牌名相傳為柳永所創,從題目「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懷古」兩字看這顯然是一首詠史懷古詩,詩人懷古多半是借古抒懷或者借古諷今,該詞第一種情感更濃一些,寫古人古事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該詞是詩人知鎮江府時所寫,「京口」就是今天的鎮江,現在的鎮江市還有一個「京口區」。
  • 朋友嫌官小不去,辛棄疾寫一首詞勸誡,全篇用典,入木三分!
    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題目之時,便會覺得在詩人這首詩的背後一定會存在著一個歷史故事,當然運用典故已然成為古代詩人創作詩篇經常用到的手段,這一點我們也是屢見不鮮了,尤其是辛棄疾,作詞尤喜歡運用典故。辛棄疾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178年,當時湖湘理學大師張栻正打算聘用範如山做辰州瀘溪縣令,但是並沒有想到範如山竟然嫌棄這個官職太小,不能發揮才智,更不能體現出自己的鴻鵠之志,所以堅決不肯前去赴任。也正是這個時候趕上詩人辛棄疾調任荊湖北路轉運使,於是辛棄疾便在範如山的壽宴之上寫下這首詩篇,希望可以對他有所勸誡。
  • 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受詩人沉重悲憤的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於六十六歲那年寫下的。那是辛棄疾正在擔任鎮江知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辛棄疾的詞多為豪放不羈,開拓了對詞的思想境界,曾經對辛棄疾來說的那些難熬的苦難日子,都成了他筆下的詩和遠方。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在文壇一直都有幾個不好惹的人。唐代有詩仙李白,你惹我就寫詩懟你,因他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名垂史冊的刺史李邕,對此怕是感觸頗深。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他晚年所做,讀起來似乎很是詼諧幽默,但其實卻是罵盡滿朝得志小人。
  • 愛國詩人辛棄疾為何在徵兵上瞧不起江浙滬人,直言上陣就破膽?
    由於語文教科書的影響,大部分人認識辛棄疾只知道他是一個愛國詩人,詩寫得文採飛揚,壯志豪情,但事實上他還是一個抗金英雄,一個有戰術頭腦、戰略眼光卻壯志未酬的愛國者。在他短短的軍事生涯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華,但他究竟能指揮多大規模的戰爭,沒人說得清。
  • 蘇軾與辛棄疾睡不著寫下同名詩,千年來難分高下
    他們的豪放詞都打破了男女柔情、綺麗婉約的傳統模式,寫男兒情懷,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兩人也經常被後人拿來比較, 尤其是兩人的同名詩《西江月》,都是在人生艱難時所作,蘇軾被貶,辛棄疾罷官回家鄉;都是半夜睡不著所作,一個秋意涼涼,一個夏雨點點,都可以堪稱千古名作千年來難分高下,堪稱宋詞的巔峰對決!
  • 辛棄疾為何請友人吃黃豆下酒?辛棄疾為何變成了一個風流詩人?
    假如他批判朱熹待客寒酸,肯定拿不出臺面,於是他就造朱熹的謠,說朱熹不孝,不讓親生母親吃新米,卻讓老太太吃長了毛的陳米。在他的鼓動下,朱熹被打翻在地,理學也被朝廷斥為「偽學」。  辛棄疾自己的詞中也常常提到侍妾。一首《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詞最後兩句是:嬌痴卻妒香香睡,喚起醒松說夢些。
  • 辛棄疾帶50輕騎闖入5萬敵營,結果讓皇帝大喜,自己悲催了
    好你個辛棄疾!原來你是這樣一個人!讀書多年,只知道辛棄疾是個詩人詞人,沒有想到,辛棄疾竟然還是個高大魁梧、武藝超群、驍勇善戰的將軍。武能上馬斬賊寇,文能橫槊賦詩詞。為了避免和金兵正面交鋒,辛棄疾一行日夜兼程,直到抵達南宋的國境。瑟瑟發抖的張安國被帶到臨安,斬首示眾。這個壯舉讓宋高宗驚嘆不已。
  • 鐵血硬漢也有似水柔情,辛棄疾寫下一首詞,嫵媚程度不輸李清照
    說起辛棄疾,大家都知道他是豪放派詩人,但是在歷史上辛棄疾也是一位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辛棄疾22歲既參加了義軍,23歲就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帶領50人將叛徒張安國從有5萬人看守的敵營中截出,也是這一站讓他成名,大漲宋軍士氣。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其實作為一位偉大的詞作家,他對於宋詞的發展,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本人也是時常的表現的很憂愁,這也正是他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作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為了收復北方的失地努力,希望自己的祖國能夠實現統一,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重。
  • 辛棄疾冷門一首詞,開頭妙不可言,結尾神來之筆,讓人讚不絕口
    文武雙全之才都是少有的人物。然而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就是這樣逆天的存在。文可教書講義,載歌載舞,武可排兵布陣,勇往直前。這個人就是辛棄疾,康熙閱讀辛棄疾的詩詞,高聲稱讚他的詩詞是「詞中之龍」。可見辛棄疾的詩詞著作多麼深得人心。
  • 2首稼軒詞,看辛棄疾是怎麼哄媳婦的?狂傲都沒了,甜到齁!
    說到宋代詩人辛棄疾,恐怕最先映入腦海的就是「醉裡挑燈看劍」,那種俠氣和傲氣,使得辛棄疾有「詞中之龍」的美譽。也成為宋代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但不要忘了,辛棄疾也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的婉約,有「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辛棄疾的一首詞,以小見大,其中一聯五味雜陳
    23歲那年,辛棄疾率眾起義,之後參加了耿京的起義軍。耿京派辛棄疾南下,與朝庭聯繫,共同抗金。在辛棄疾離開的這段時間,義軍中起了變故,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張安國投敵。辛棄疾聽聞這個消息,極度憤怒,只率領了五十餘騎人馬殺入金營,生擒了張安國,將他帶回南宋朝庭問斬。辛棄疾此舉英勇無匹,舉國震動。
  • 辛棄疾暖男的一面:一首寵妻詞狂傲盡斂,真愛面前唯剩蜜語甜言
    自古文人騷客,大多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詩人大多都是感性豐富而真誠,他們能夠用詩歌將自己真摯的愛表達出來,往往感動眾生。對於很多詩人,比如蘇軾、秦觀、柳永等,「暖男」這個詞似乎都很適合,但是如果談到辛棄疾,很多人就覺得這和他的風格太格格不入,太兒女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