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圖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中國特點

2020-12-22 騰訊網

由於生鮮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保質期短、損耗率高等特點,我國生鮮產品銷售以線下農貿市場及大型農產品交易中心為主,線上滲透率較低。而生鮮產品傳統產業鏈仍存在著鏈條較長、流通環節多、整體效率較低等問題,隨著冷鏈物流系統的建設以及新一代消費群體逐漸成熟,未來生鮮電商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對比其他國家的流通模式,例如日本生鮮農產品流通模式主要以多級批發市場的長鏈條模式為主,美國則以發展大型配送中心的短鏈條模式為主。我國流通模式的情況更為複雜多樣,既出現多級批發市場的流通體系,也出現了農超對接等直供模式,相比發達的流通體系,我國生鮮農產品流通市場還需加強流通主體的組織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布局完善。

我國生鮮農產品批發市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在內部政策規範強化和外部市場競爭融合的多股力量下,逐漸擺脫低效能、高成本的運作形態,開始走向成熟,但相比發達國家成熟的批發市場模式,依舊有較長的路要走。

我國氣候覆雜多,跨緯度較廣,這種差異性致使絕大部分生產的蔬菜和水果都是在固定季節收穫,這決定了生鮮從收穫到消費的時間周期較短。雖然反季節水果和冷鏈倉儲的出現,降低了生產季節性帶來的供給不均衡,但整體來看,生鮮農產品的季節性強、需求彈性小、易腐壞、物流損耗大等特徵還是給供給側與流通側帶來了相當的運作難度。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複雜多樣,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多種地理形態造成了國內農產品生產環境的差異性,加之各地管理差異,最終呈現出生鮮農產品生產上的地域不均,例如山東與河南是我國最大的生鮮產區,全國則呈現出「東密西疏」的供給趨勢。

由於地域的差異性,產生了不同於一般農產品的地標農產品,它往往具有獨特的特色,很多地標農產品都附帶了當地的文化、歷史,因而地標農產品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其食用價值,由於其產地、空間、質量等界定的嚴格性,地理標誌農產品往往會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我國農產品地標認證數十餘年間增長近20倍,成為農產品與生鮮農產品供給側不可忽視的力量。

生鮮農產品流通鏈優化的過程中,不僅是生產企業,而且給各參與者都留出了品牌建設的空間。物流端憑藉對供應鏈質量和交付過程的掌控,或能從中尋找新機。深入生鮮產地,協助優化生產模式,把握流通鏈條和增值環節(加工包裝分選等)等策略都將成為建設物流生鮮品牌的助力方式。

其他內容

「物流圖表」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發展現狀

「物流圖表」農產品流通供應鏈物流升級

「物流圖表」零售科技驅動供應鏈變革

「物流圖表」跨境電商供應鏈物流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一、生鮮農產品物流需求主體    二、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主體    三、生鮮農產品物流生產主體  第二節 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現狀調研    一、中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分析    二、生鮮農產品物流成本分析  第三節 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問題與對策    一、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存在的問題    二、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  第四節 中國生鮮農產品物流體系的構建
  • 蔬東坡:中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大會 蔬東坡用數位化賦能農產品流通
    第四屆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大會於11月初順利舉行。論壇由世界批發市場聯合會主席、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會長馬增俊主持。中國生鮮企業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近期,大家都知道,豬肉價格在上漲,不久前國家投放了一次儲備豬肉,1萬噸,一下子就被消化了。這背後是因為我們擁有一個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每日產生的生鮮需求,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2030年,中國的生鮮市場將達到5萬億。在生鮮市場的背後,是一條蜿蜒而曲折的中國生鮮供應鏈的流通之路。
  • 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 白皮書
    ,甫田網,易果網,家事易等超市旗下綜合性電商山姆會員網上商店,永輝半邊天,樂購網上商城單分類專業賣家/平臺入駐商家農享網,天天果園等1.3生鮮電商發展的意義生鮮電子商務不僅僅是一種銷售方式的創新,也是對整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重塑,與傳統渠道相比,電子商務能夠縮短供應鏈,提高感官質量,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豐富商品類別,同時節約消費者時間
  • 村村旺「聯手」寶能物流 全市布局20-30個生鮮農產品產地倉
    寶能物流集團的「生鮮農產品產地倉」項目將藉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在城市中心倉的基礎上將供應鏈前置到農產品產地,為產品進行溯源、分揀、初加工、包裝存儲、冷鏈物流等一站式服務,從源頭確保產品品質,縮短產地收儲時間。「重慶山地農業呈現出規模小、質量高、品種多、類型全的特點,需要平臺實現與市場的有效對接。」
  • 百果園供應鏈結構與物流體系特點
    5、建立了連鎖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在確保產品(水果)能源源不斷地由供應商流向最終客戶的同時,能夠在開放的供應鏈中掌握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循環流動。它對迅速、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的特點、變化奠定了基礎,保障了整體上的統一採購、配送和管理提供了支撐。
  • 盒馬生鮮供應鏈建設初步完成
    作者:萬德乾,未來消費獨家專稿,未經許可不得轉載90秒,農產品「變身」好商品。盒馬是個從前端零售反向部署後端完整生鮮供應鏈體系的全局性生鮮企業,盒馬CEO侯毅也是阿里經濟體裡面,同時負責兩大事業體:生鮮零售端的盒馬,以及農產品供應鏈端的阿里數字農業。
  • 京東7.98億港元認購中國地利5.37%股份 打造生鮮供應鏈體系
    觀點地產網訊:12月27日,中國地利集團公告表示,其已與京東集團籤訂股份認購協議,京東集團將以7.98億港元認購中國地利4.78億股股份,交易完成後,京東集團將獲得約5.37%中國地利已發行股本。中國地利表示,公司和京東集團將共同打造中國最強的生鮮供應鏈體系。中國地利擁有連結生產端與銷售B端的線下交易和農副產品產地資源優勢。京東集團擁有生鮮全域營銷渠道、C端客戶群和物流倉配能力、以及現代科技和數位化能力。
  • 每日優鮮:將資源優先配置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上
    近日,「優鮮生態,共贏未來」2020每日優鮮供應鏈生態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表示,未來五年,每日優鮮會重倉供應鏈,決勝第一公裡,所有時間、精力、資源會優先配置到供應鏈上,和合作夥伴一起成長。  已成立五年的每日優鮮一直致力於打通生鮮到家的「最後一公裡」。
  • 生鮮電商開啟物流服務輸出競賽
    天貓再投易果 加碼冷鏈物流    易果新融到的資金將主要用於旗下冷鏈物流平臺安鮮達的基礎設施建設。易果集團董事長、CEO張曄認為,這輪融資後,易果生鮮將進一步融入天貓生態圈,更加快速地將安鮮達和供應鏈發展壯大,建成一套為「中國生鮮行業而生」的複合式物流供應鏈體系,同時雙方在業務端的資源整合將加快這一體系建設的效率。
  • 傳統生鮮超市供應鏈優勢明顯,是否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近年來永輝加大資金投入物流建設,通過產地直發、集成配送等,形成了「基地—物流中心—門店」的扁平化供應鏈體系,最大程度上縮短配送時間,保證貨品新鮮程度。家家悅:不斷強化「以生鮮為特色」的經營理念,夯實供應鏈優勢公司是國內最早涉足生鮮經營的超市之一,2019年生鮮銷售收入達到51.75億元,佔比40.65%。
  • 新零售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管理—以盒馬鮮生為例
    一 引言中國傳統農產品價值鏈面臨著小農戶經營、交易成本高、產業鏈過長、信息流失真等問題,這些問題是阻礙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矛盾。現階段農產品上行困難的突出問題在於農業生產標準化作業程度低、供需信息不對稱以及物流運輸成本高。
  • 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是相關生鮮電商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生鮮電商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圖表 1:2019年以來中國冷庫容量c  圖表 2:2019年以來中國冷庫新開工狀況分析n  圖表 3:中國部分在建萬噸以上冷庫列表中  圖表 4:2019年以來中國冷藏車市場規模增長狀況分析
  • 買菜訂單猛增,各平臺供應鏈積極應對生鮮電商力保「菜籃子」
    ……受疫情影響,在生鮮電商平臺下單買菜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一些人為了從不同平臺買到心儀的菜,甚至連設幾個鬧鐘提醒開搶。業內人士稱,疫情是對生鮮電商的一次「大考」,訂單暴漲考驗著平臺供應鏈、配送、物流、人員服務等諸多環節。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7期:本來生活、褚橙再攜手 「高質」無...
    食行生鮮創始人張洪良:生鮮供應鏈有三大評估指標9月18日,食行生鮮創始人張洪良在2019年(第二屆)中國生鮮零售大會就健康的生鮮供應鏈進行了探討,張洪良表示,食行生鮮內部有三個評估指標歷來生鮮零售的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來源於成本和損耗。比如,魚類屢禁不止的孔雀石綠等,就是為了對抗損耗,而高損耗的背後則是高成本。最後,關於生鮮供應鏈,張洪良也用三句話做了總結:第一是生鮮零售是馬拉松,健康才能跑到終點;第二是供應鏈能力建設沒捷徑,笨辦法死功夫更管用;第三是燒錢沒戲,賺錢才是王道。
  • 生鮮電商混戰:資本加速入局?冷鏈物流急補短板
    在這背後,是生鮮電商市場的巨大空間。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額達1821.2億元,同比增長137.6%。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表示,跨界競爭是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一個突出特點,這對傳統行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有助於傳統行業數位化轉型。
  • 京東開啟「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 為疫情期間農產品上行提供「一...
    2月10日,京東發布「告全國農人書」,宣布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下稱「綠色通道」),全面開放並傾斜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核心資源,解決滯銷生鮮農產品上行問題;同時,藉助全渠道、全業態等落地優勢,讓這些優質的生鮮產品迅速送達更多用戶手中。
  • 以消費需求驅動上遊 易果全方位助力中國農產品上行
    基於此,易果集團轉型為全產業鏈的生鮮運營平臺,並推出「生鮮雲」戰略,涵蓋生鮮冷鏈物流服務平臺安鮮達和對接生鮮產業上下遊的雲象供應鏈,致力於為生鮮行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切實幫助中國農產品上行。為了解決中國農產品產銷的痛點,2016年,易果生鮮成立了連接供應鏈上下遊的雲象供應鏈,意在通過上遊供應鏈整合,通過銷量需求和自建標準化制度反推上遊變革,中間則通過安鮮達確保快速送達,下遊整合所有的流量渠道,搭建一條連結農產品的全鏈條「高速路」。
  • 浙江農華優質農副產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領跑生鮮產品標準化物流建設
    換句話說,通過農華配送這樣「上聯基地、下接市場」的農超生鮮商品流通實踐,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標準化物流所描繪的生鮮商品供應鏈轉型升級新路徑。 打造高效農產品物流平臺 構建「上聯基地、下接市場」的 新型供應鏈 天還沒亮,位於勾莊的浙江農華優質農副產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早已燈火通明,倉庫工人正用叉車將昨晚剛到的新鮮蔬菜和各類農副產品裝上貨車。
  • 美菜網:自建物流體系的生鮮B2B標杆(附下載)
    得益於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旨在解決餐飲等商戶農產品高效供應問題,美菜網打造的是為B端商戶提供優質農產品的移動電商平臺。相較於其他ToC端的生鮮電商,美菜網更多解決的是B端農產品的供應問題,下遊客戶主要是餐廳和菜店等B端用戶。
  • 從永輝到家業務看供應鏈與物流
    對於生鮮到家我們有幾個定性的結論:生鮮超市屬性是本地化,本地化流量是商品驅動或者是成本驅動,而不是營銷驅動;本地化流量不具備規模效應,物流的規模效應也越來越低,企業趨於一致,將是比拼商品供應鏈和服務的時代;生鮮多維渠道優於單維渠道;客單價和毛利率是線上盈利的核心指標;到家服務是消費升級,是一種奢侈品,當消費者時間成本大於服務成本就可能成為到家潛在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