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曹植爭儲明爭暗鬥,賈詡老謀深算,特殊時刻提點曹操

2020-12-21 闡史官曉悅

公元217年,這一天曹操把謀士賈詡叫來密談,語重心長地說:「這麼多年來,接班人的人選一直是困擾我的大問題,現在我老了,這個問題避無可避,得儘快決斷才能免於後患。你的主意我最能信得過,你看臨淄侯曹植可堪大任?」

賈詡驚出一身冷汗,這可是送命題呀!如果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恐怕是要大大得罪一批朝臣,這麼多年的隱忍白費了。為何賈詡會如此為難?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曹操的兒子當中,被他認為有資格成為繼承人的只有兩人,一是曹丕,二是曹植。但兩人各有所長,曹操對人選問題始終是舉棋不定。

老爸的心思,曹丕、曹植這哥倆兒是門兒清的。雖然兩人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在爭儲這個問題上,誰也不打算發揚風格,所以說二人一直明爭暗鬥,寸步不讓。

更複雜的情況是,倆人背後分別有一批重臣支持:曹丕這一派有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等。支持曹植的有丁儀、楊修、孔桂、楊俊、賈逵等人。

賈詡支持誰?曹丕!不過,賈詡比較謹慎低調,公開場合從不表明自己的立場,雖然表面看起來中立,私下卻是暗渡陳倉。賈詡深知,自己既非曹操舊臣,也就無需站隊,況且朝堂中各路勢力勢均力敵,如果擺明態度選邊站,恐怕會得罪一大批人,搞不好會自尋死路,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表面中立,暗中籌謀。

曹操長子曹昂早亡,其他兒子中曹丕最長,本來按禮法是應立長,但曹丕的同母弟弟曹植不僅外表有明星氣質,而且很有才華,、會來事,深得老爸曹操的喜愛,所以曹操心中有了立幼的想法。

時臨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嘗欲廢丕立植。

曹丕不甘心啊,就找到賈詡說:「先生,您可得幫幫我,如若事成,日後定然感恩戴德。」

賈詡說:「臨淄侯重在才名,那麼您記得一定要尊重禮法,弘揚正氣,不拘小節,認真辦事,竭盡孝道,少說話多做事。除了廣播賢名外,其他的事不要多想。」於是曹丕採納賈詡的建議,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別看朝堂中,曹丕派和曹植派鬥得風起雲湧,卻根本瞞不住曹操的法眼,哪個人是哪派的心腹,曹老闆心知肚明。再看賈詡,一副超然世外,潔身自好的高大形象,不抱任何人的大腿,不摻和任何一方的爭鬥,曹老闆對賈詡的姿態很滿意,私下認為他的意見定然會中立公允,所以,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才會重視賈詡的意見。

那賈詡是啥態度呢?當曹老闆拋出「致命問題」後,「詡默不對」,來了一個沉默不語。曹老闆自然不爽,追問:「先生為何不語?」

賈詡這才反應,回答說:「我想事兒想入神了,抱歉抱歉。」曹老闆有點生氣,不過還是忍不住好奇心,問道:「你想什麼了?」

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我在想袁紹和劉表父子的事呢。曹操聽完,心領神會,若有所思。很快,曹操下發詔書,立曹丕為魏王太子!

為什麼賈詡一說袁紹和劉表,曹操就改變主意了呢?敢情這倆倒黴蛋都犯過廢長立幼的錯誤,結果搞得自己後院人心渙散,骨肉相殘,被曹操鑽了空子,大好的基業毀於一旦!賈詡切中要害,輕輕一點,讓當局者迷的曹操立刻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前車之鑑,不可不防,況且還是自己親身經歷,怎麼可以再犯同樣的錯誤?

賈詡很高明,高就高在,他的話看似沒有答案,其實指向性很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簡單幾句話,不但撇清自己結黨嫌疑,而且影響了領導決策。

我們反推一下,如果賈詡立場鮮明地反對曹植,推舉曹丕,會有什麼結果呢?以曹操多疑和超級自負的性格,很可能會觸發曹操的逆鱗,讓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引起曹老闆內心的極度不適,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賈詡心裡明鏡似的,對曹操這種類型的領導,你千萬不要跟他一本正經地講道理,無數事實證明過,胳膊擰不過大腿;而應該跟他講利害;你不要告訴他事態會有什麼後果,你要讓他自己去品味其中的滋味,權衡可能的得失。也就是說,對待曹操這樣的上級,「圍追堵截、直截了當」的勸誡方式不太好使,那會讓他覺得你低估了他的智商;只有因勢利導,才能水到渠成地達到預期效果。

所以說,賈詡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他智在對人性的洞悉,還有對談話對方心理的準確把握,審時度勢,借題發揮,雖然看起來態度不強硬、觀點不鮮明,但卻能站在對方的角度,闡明利弊、直指人心,如水流沁潤萬物,以無形勝於有形。

白居易說:「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可見賈詡的處世智慧,並不僅僅在於輔佐曹操,協助曹丕,而是對後世之人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人含蓄而多智,老子對我們這個民族推崇的智慧做了很好的總結:「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我們是一個擅長將深刻哲理融入簡單生活和質樸語言的民族,越是簡單無形,越能發人深省。

賈詡的處世之道,也正是這種令「大道至簡」的具體表現,也正是我們現代人應當思考、揣摩、繼承與升華的所在。

相關焦點

  • 曹丕稱帝封賈詡為太尉,為何孫權會笑話,孫權笑的是曹丕還是賈詡
    最不可思議的是,賈詡和張繡明明和曹操有仇,但是仍然算定了曹操會善待,勸張繡投降曹操,這是殺子仇人的投靠啊!也只有賈詡想得出來,曹操做得出來。賈詡的計謀還包括離間馬超、韓遂,所有計謀只要對方聽了,無一例失敗,這就是賈詡的厲害之處,不僅洞悉人性,而且算無遺策,從來沒有失算過,但是賈詡並不輕易獻計,時刻保持低調,一生活了77歲,還是善終。
  • 曹操想把皇位傳給曹植,賈詡一句話:曹操把皇位傳給了曹丕,絕了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這二十五個兒子可謂個個都是人中龍鳳,都屬於那種文武雙全的人才,曹操的長子曹昂是在隨著曹操南徵張繡時被射死的,按理說曹昂死後應當由年紀最大的曹丕來繼承這份家業,並且曹丕還是正室夫人卞夫人所生,其他的那一些兒子都是庶出,按照規矩,應該立曹丕為儲,但是相比來講,曹操更喜歡曹植。
  • 三國謀士賈詡:曹操愛恨交加,易中天說他最聰明,他到底哪裡突出
    01、身處亂世,時刻保持危機感賈詡,字文和,早年的賈詡出身不顯,名氣並不突出,只有名士閻忠對他的一個不知真假的評價:「詡有良、平之奇。」這個評價就很高了,那麼賈詡到底有沒有張良、陳平那般的智慧呢?對於讓曹操頭疼的馬超、韓遂聯軍,賈詡憑藉一個離間計,瓦解了馬韓軍心,使曹操大勝而歸。而賈詡最成功的一次心理分析,還是通過對曹操君心的揣度來助曹丕承嗣。曹丕求助賈詡,怎樣才能鬥得過有楊修加持的曹植時。
  • 曹丕任命賈詡當太尉,為何遭到孫權嘲笑?
    曹操徵張繡,張繡投降,但曹操臨幸了張繡的嬸嬸,張繡投而又反,打了曹操個措手不及,曹昂、曹安民、典韋皆炸戰死。曹操損失慘重!2曹操與袁紹對決,張繡又一次投降曹操(這時候曹操就任賈詡命持金吾、都亭侯、冀州牧、參司空軍事)。這其中處處是賈詡的神機妙算。
  • 曹操曾經問過賈詡一個棘手的問題,賈詡的回答令曹操十分欣賞
    關於這件事曹操也遇到過,而他也詢問過自己的手下賈詡,賈詡非常聰明的回答了曹操,既沒有觸犯曹操,反而讓曹操對其更加的欣賞。提到曹操,我們會想到的有很多。比如他說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可以說充分地體現了曹操梟雄的一面,東漢時期就有人評價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間奸雄」。
  • 曹丕篡漢建魏當皇帝,任命賈詡為三公之一太尉,為何會被孫權恥笑
    況且賈詡在幫忙曹操平定天下還立了不少功勞:1、拉張繡投靠曹操,為曹操解決了宛城的威脅,而且是在官渡之戰的緊急時刻,不僅在軍事上為曹操爭取了力量,而且在政治上為曹操樹立了榜樣。2、為曹操獻上離間計,成功離間了馬超與韓遂,為曹操平定關中立下功勞。
  • 曹操最重用的是曹丕,但曹丕卻辜負了曹操的期望
    有人說是荀彧,郭嘉,賈詡等謀士中的一個。 我看未必,曹操智慧不在諸葛亮,周瑜之下,曹操自己就是智謀大師。 有人說是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曹操自己就是三國時代最厲害的軍事家。
  • 得知賈詡被曹丕重用,為何孫權會斷言曹魏必亡
    賈詡其人賈詡是曹操的前期五大謀士之一: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1:賈詡投靠李傕、郭汜賈詡第一次展露頭角是在董卓被殺的時候。2:賈詡投靠張繡賈詡覺得自己這麼獻計是獻錯了,於是與他們二人關係變得微妙起來,於是賈詡投奔張繡。曹操攻打張繡時,賈詡獻計讓張繡詐降曹操,使得曹操大敗,曹操最心愛的兒子曹昂死於軍中。之後曹操多次攻打張繡,賈詡獻了不少計策讓曹操吃了不少苦頭。
  • 曹丕篡漢後,封「毒士」賈詡為太尉,為何被孫權嘲笑,他在笑誰?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逼漢獻帝劉協「禪位」,建立曹魏帝國,分封朝臣。有意思的是,在三國有著「毒士」之稱的賈詡,被曹丕由「太中大夫」提拔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漢朝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三公」都是宰相職務,而太尉的地位還要高於司徒和司空,可見曹丕對賈詡十分重視。
  • 賈詡此人投降善變為什麼還會被曹操重用?
    賈詡曾經在董卓軍中,後跟隨李傕兵犯長安,母喪後跟隨將軍段煨,離開段煨後來到張繡軍中,又自作主張替張繡選擇投靠了曹操。就是這樣一個投降善變之人,卻得到了曹操的信任重視,一進曹營就得到了很高的爵位。那麼,曹操為什麼會重視重用賈詡呢?
  • 同是三國聰明人,為什麼賈詡受曹操尊敬,楊修卻被曹操嫉恨呢?
    沒過多久,賈詡就藉口回家奔喪,逃離了長安。李傕等將領在長安互相攻伐,最後全部死翹翹了。賈詡第二次選擇了投靠張繡,因為張繡的軍隊是叔叔張濟留給張繡的,而張濟又曾是董卓的部下。所以憑藉這點關係投靠了張繡,並得到了張繡的重用。
  • 曹丕任命賈詡為太尉,為何遭到孫權嘲笑?不是因為人品不行!
    三國時期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曹丕稱帝登基以後,任命曹魏重臣賈詡為太尉,但是這件事卻遭到了孫權的嘲笑。這就非常奇怪了,曹丕處理自己的政務,賈詡算無遺策,加上為曹操平定天下立下了很大功勞,擔任太尉合情合理,怎麼就遭到了毫不相干的孫權的嘲諷呢?
  • 曹丕成為魏文帝 賈詡功不可沒 兩人在《九州劫》中關係又如何
    在三國時期上,曹操一共有二十五個子嗣,為何曹丕能夠脫穎而出,深受曹操的青睞,成為曹魏政權的繼承人。在他的太子之路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月半叔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在曹操的二十五個子嗣中,曹昂、曹衝、曹丕、曹植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四個兒子。
  • 三國第一毒士賈詡是什麼結局?一句話讓曹丕繼位
    不過接觸幾日後,賈詡卻發現他看似品行好,但對賢能之人十分的嫉妒,他擔心賈詡會奪取兵權,因此對其小心謹慎。 賈詡知道對方的想法,只能無奈的告辭,投靠了張繡,獲得了重用,將宛城治理的蒸蒸日上,還和劉表之間建立了合作關係,不過時間長了,曹操對張繡也十分的忌憚。面對曹魏大軍,賈詡認為投降最好,畢竟他們沒有太遠大的抱負,不關心誰奪取天下。
  • 賈詡的計策可兵不血刃滅蜀吳,曹丕不用,美國人拿此計對付中國
    這個時候就有人有疑問了,賈詡遇見強盜還聲稱官二代,這不是自找綁架嗎?其實賈詡是聰明的,因為當時段熲是將軍,手裡的人命都是以萬計的,氐人被嚇得趕緊護送他回家。之後賈詡輔佐李傕等人攻下長安,一時間天下大亂。李傕對賈詡是十分忌憚的,不敢用,但是又不敢殺。
  • 曹操培養4位人才,能防止司馬懿造反,為何會被曹丕全害死了呢?
    而既要滿足以上三點,又要在曹丕時期就被去世的,又有能力制止後來司馬懿篡權者,我找來找去也只有三個人。任城王曹彰。曹操諸子之中,以丕、植、彰、衝最有代表性,四人可以說是分別繼承父親的一個特點,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屬性,曹植繼承其文學素養,曹彰繼承軍事能力,曹衝繼承聰明睿智。
  • 三國最毒謀士,和曹操有著深仇大恨,卻被曹丕加官進爵位列三公
    各方勢力為了爭奪天下都廣招人才,其中尤其以曹操在這方面做得最好,他不僅是第一個打著唯才是舉的旗號招攬人才,而且對於忠於自己的文臣武將非常寬宏大量,所以有不少人前來投靠。由於曹魏勢力日漸強盛,同時曹操又很會用人,因此一時之間人才濟濟,文臣武將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有一位謀士卻極為特殊。
  • 魏文帝曹丕能登上帝位,要感謝的並不是軍師司馬懿,而是謀士賈詡
    曹操從一個小小的諸侯走到建立國家的人物,要說他沒有實力的話肯定是不行的,他之所以能稱霸自己的道路,其中與謀士國家離不開一定的關係,他的實力強大以後並沒有選擇登上帝位。到了他小子曹丕的時候這才算是做上了皇帝這一說,逼迫漢獻帝禪位給自己,這時候魏文帝曹丕才算是真正的建立了魏國。
  • 荀彧PK賈詡,到底誰稱得上曹操手下最厲害的謀士
    就比如老兵今天要說的荀彧和賈詡這兩個人。為什麼要拿荀彧和賈詡比呢?因為在《三國志》中,陳壽將荀彧、荀攸、賈詡歸為一傳,而在民間比較被看好的郭嘉、劉曄、程昱、董昭、蔣濟等人則被放到了第二梯隊。所以說,在至少在原作者陳壽的眼裡, 荀彧、荀攸、賈詡這三人是一個檔次的。按陳壽的意思,荀彧和賈詡通權達變,是張良陳平的水平。
  • 曹丕任命賈詡為太尉,孫權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見之明
    公元220年,曹魏黃初元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的禪讓,進位為皇帝,是為魏文帝。其後,曹丕立即確定了三公的人選,前太中大夫賈詡為太尉,前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前大理王朗為御史大夫。據說,賈詡榮膺為太尉後,還有一段小插曲。史書記載,東吳孫權聽說這個消息後,竟然「笑之」,還評價說「曹丕的才能比不上曹操的十分之一,曹魏必將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