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爵非常稀少,與軍機大臣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2020-12-19 騰訊網

在金庸先生的作品《鹿鼎記》中,韋小寶被冊封為鹿鼎公。鹿鼎公屬於公爵,按照中原王朝的規定,公爵基本上已經位極人臣,數量非常稀少。與公爵相比,軍機大臣也非常少見。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軍機大臣和公爵相比,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其實,清朝的公爵分為兩個不同的類型,分別是皇帝特批和爵位世襲。其實,兩種公爵的地位差距非常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國公,也被俗稱為國公爺。例如明朝的沐國公、魏國公、英國公等等,這些國公基本上已經位極人臣,因為按照朝廷的規矩,外族不能封王。只有皇室宗親,才能被冊封為親王和郡王。至於頂級文臣和武將,最多只能被冊封為國公。在這些王朝統治時期,國公的權力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地位非常高,屬於勳貴圈裡的頂端。

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改變了爵位的模式。清朝的爵位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等等。這屬於清朝貴族的世襲性爵位,請注意,清朝的爵位採用了隔一代降一級的模式。例如爺爺是郡王,兒子只能是貝勒,孫子只能是貝子,重孫子就是輔國公。由此可見,在世襲爵位中,輔國公的地位並不高。由於親王和郡王屬於主流,輔國公根本沒有什麼權力,地位也不高。

至於軍機大臣,則是雍正皇帝設立的。為了擺脫議政王制度的束縛,雍正皇帝設立了軍機處,抽調幾位重臣擔任軍機大臣。軍機大臣直接對皇帝負責,商議朝政的時候,軍機大臣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請注意,僅僅是提出意見。由於在皇帝身邊工作,軍機大臣的權力非常大。

作為軍機大臣通常還能兼任其他重要官職,例如九門提督、御前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等。所以說,那些世襲爵位的公爵們,與軍機大臣的差距非常大。很多官員為了拍馬屁,甚至稱呼軍機大臣們為相爺。面對這些公爵,軍機大臣根本不會在意。請注意,清朝的公爵分為兩種,除了世襲,還有皇帝專門冊封的。那些專門冊封的公爵,要麼立下了赫赫戰功,要麼擁有其他巨大的貢獻。

清朝對公爵的賞賜非常嚴格,我們看幾位公爵的名字:索尼、遏必隆、鰲拜、佟國維、傅恆、阿桂、海蘭察、和珅、福康安。由此可見,皇帝冊封的公爵,基本上都擁有巨大的功勞。

和珅雖然沒有什麼戰功,但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寵臣,因此,也被乾隆皇帝冊封為公爵。這些公爵基本上都兼任了其他比較重要的官職,例如福康安,雖然福康安不是軍機大臣,但軍機大臣決定不敢惹福康安。所以說,這一類的公爵地位和權力都比較高,具備對抗軍機大臣的能力。有的公爵本身甚至就是軍機大臣,例如和珅。清朝對公爵的冊封非常嚴格,在乾隆、嘉慶皇帝之後,清朝在幾十年時間裡,總計才冊封了不到10位公爵。請注意,清朝冊封的公爵還分為一等公爵和二等公爵。

清朝的公爵數量不算多,相當一部分公爵自己就兼任了重要崗位,因此,軍機大臣必須給公爵一點面子。此外,既然皇帝能夠冊封公爵,肯定是皇帝信得過的人,軍機大臣不敢鬧得太僵。到了清朝統治的後期,由於戰爭基本上以敗仗居多,因此,冊封的公爵非常少。此外,由於八旗軍和綠營軍都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清朝不得不依靠那些漢族官員的團練武裝,例如湘軍、淮軍等等。鑑於各方面的原因,這些官員的爵位都不高。例如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當年,鹹豐皇帝曾經表示誰平定了長毛就封王。但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以後,僅僅被冊封為侯爵。至於左宗棠和李鴻章,僅僅是伯爵。由此可見,清朝在爵位冊封方面非常吝嗇,尤其是公爵以上的爵位。

當然,對於滿蒙貴族來說,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僧格林沁曾經是蒙古郡王,由於擊敗了太平天國的北伐軍,僧格林沁被破格晉升為親王。清朝滅亡以後,各級貴族們都喪失了靠山。按照一位軍閥的話說,現在什麼王爺都沒有司令說話管用。張勳曾經率領辮子軍上演了復闢,在冊封爵位的時候,張勳被冊封為一等公爵。由此可見,清朝皇室始終不願意冊封異姓王。請注意,由於清朝採用了隔一代降一級的爵位模式。如果有人自稱是郡王或者貝勒的後代,根本就不用想,肯定是忽悠人的。

相關焦點

  • 從二品侍郎,與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那麼,如果侍郎大人和巡撫大人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聊聊這個故事。在明清時期,巡撫和侍郎基本上屬於平級,但是巡撫略高於侍郎。因為從巡撫調任侍郎,基本上屬於降級。但是,從侍郎調任巡撫則屬於升遷。
  • 都是正國級幹部,領侍衛內大臣和掌鑾儀衛事大臣,誰的權力更大
    在清朝「九品十八級」的官制體系中,正一品乃係清朝政府行政級別最高的品秩等級,除職權有部分區別外,基本等同於現今十五級公務員等級中的第一級——國家級正職,即正國級幹部。清朝正一品品秩對應的文職官職並不多,除了相當於政治委常委兼任的省委書記,即內閣大學士兼領總督外,幾乎全部為中央官職。武職官職中,除了八旗駐守地方的駐防將軍,在清朝建立初期擁有正一品品秩,後改為從一品;駐守邊塞要地之伊犁將軍和綏遠將軍擁有正一品品秩外,正一品對應的武職官員同樣少見於中央官職。
  •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誰的官職權力最大?都很厲害!
    當時太平天國真的就差點把清朝給滅了,但是由於清朝氣數未盡,再加上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的中興大臣,使清朝得以續命。這其中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最為出名。如果要問最高官職誰最高也不好回答,因為他們都算是正一品,可是正一品也是有先後的,同時權力也有大小,影響力也不同,下面依次分析一下。按官職品級四人都當過總督,屬於封疆大吏,總督只是正二品,加兵部尚書銜也只是從一品。而大學士卻是品級最高的正一品。
  • 師長與師參謀長到底誰的權力更大?「掌軍不能令軍」是何意思?
    眾所周知,師一級編制是國家的常設編制,師長是一個師的最高軍事長官,而是參謀長是司令部的最高長官,那麼師長與參謀長到底誰更大呢。很明顯此時的參謀長屬於上級的特派員,權力大過師長。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的中央權力大大弱化,各地的督軍都兼任師長,根本就不用買上級的帳,自然此時的參謀長也就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的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都是什麼官職,誰的權力更大? 清朝大部分地區軍隊中的封疆大吏,大體可以分成三個體系:八旗、行政和八旗外其他軍隊。其中最高權力掌控者,主要有將軍、都統、提督、總兵。
  • 從二品副將,與每個省的布政使平級,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但是在實際權力中,副將與布政使到底誰高誰低呢?認真的說,副將在品級上和布政使相當。但是在每個省的話語權上,副將距離布政使的差距非常大,而且一輩子都趕不上。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明清時期的副將和布政使。首先,我們聊一聊武官體系。
  • 正六品的武官千總,與七品知縣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作為六品武官與七品的知縣相比,如果兩個官員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認真的說,不要說千總,即使是正五品的守備大人,面對知縣也沒有什麼優勢。首先,我們聊一下明清時期的武官排名。每個省都會設立一位從一品的提督,提督負責管理全省的綠營軍。按照當時的規定,提督可以管理全省幾萬綠營軍。每個省劃分為好幾個鎮,例如高州鎮、太原鎮等等。
  • 就官職而論,曾國藩和李鴻章誰更大?
    因為滿清統治者入關以後,為了防止大臣權力過大,威脅皇帝的統治地位,消弱了大臣的職能,沒有設立宰相一職。雖然沒有宰相之職,但是以前宰相干的事情,還得有人去做呀。故而滿清統治者就別出心裁地設立了軍機處及上書房等辦事機關,讓大臣將宰相的擔子擔起來。故而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及上書房師傅,協助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大臣,就被後世稱之為宰相。
  • 清朝什麼人才能被封為「伯爵」,伯爵究竟又是什麼級別?
    清朝每個爵位又分為一到三等三個等級,按照等級領取豐厚的官祿和祿米。例如清代名臣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是二等恪靖伯。 康熙、雍正之後,出於限制權力、穩固統治的需要,能夠獲封侯爵、公爵等高級爵位的臣子數量稀少。典型例子就是曾國藩。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官職最大,爵位最高,權力最重是誰
    那麼,他們3個人,誰的官職最大,爵位最高,權力最重?我們首先來比較官職。1867年6月,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被朝廷補授為體仁閣大學士,一年後又改授為武英殿大學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不設宰相,殿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一職。所以,雖然曾國藩公務繁忙,沒有就職,但仍然算是拜相了。
  • 英國內閣大臣中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的?
    在英國內閣大臣中,排名第五的是外國人一頭霧水的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那麼「蘭開斯特公爵郡大臣」究竟是什麼呢?1399年,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國王理查二世被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魯克推翻,國王寶座被蘭開斯特公爵家族控制。此事引起了英格蘭約克公爵家族強烈不滿,兩家之間爆發了「玫瑰戰爭」。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誰的官職最高,爵位最重,權力最大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誰的官職最高,爵位最重,權力最大在清朝末年,國力衰退,有很多大臣想著要振興清朝,和西方列強一爭長短,於是開始了洋務運動,清朝末年的歷史也就和這幾個人掛上了勾,其中最受人了解的就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了,那麼他們三個人,誰的官職最高
  • 明朝和清朝的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明朝總督權力更大。 明朝的總督是臨時派遣,一般說來其使命都是總攬一方軍務,如保境安民,平定叛亂,主持防務等,有時也會負責一些重大民政事宜,如漕運、河務等。
  • 同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誰的官職大,爵位高,權力重
    同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誰的官職大,爵位高,權力重在清朝末年,曾有過三個特別有名的大人物,那就是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這三個人物在清朝末年的職位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說,他們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響力。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清朝時候的南洋大臣是誰?
    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都是晚清時期的重要職位。這兩個職位是光緒年間設立的,負責外交和軍事管理。北洋大臣中,李鴻章最有影響力。李鴻章是直隸總督兼任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是最高級別的政府官員。李鴻章手握北洋海軍,參與中外談判。那誰是南洋大臣?
  •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劉墉、和珅與紀曉嵐,三個人誰的官更大,為何兩人稱臣一人稱奴才? 每當我們看《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時,大家是不是都有一個疑問,這三個人裡面到底哪個官職最大呢?
  • 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凱為一等公爵 為何他還是「背叛」了清廷
    湖廣總督是清朝九大疆臣之一,頗有實權,含金量極高。因此,載灃在上諭中說:「該督等世受國恩,自當力顧大局,勉任其難。」沒想到,袁世凱根本就不買帳。因為,清廷只給與他「節制調遣」的權力,對於他所創建的北洋軍,則只能「會同調遣」。而且,袁世凱相當於另一位大臣蔭昌的副手。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是袁世凱想要的。
  • 索額圖和和珅相比,誰的權勢更大?綜合分析後看出,和珅還是差些
    和珅在鼎盛時期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甚至在乾隆退位後一度讓嘉慶皇帝畏懼三分,於是在當時的外國使臣眼中,他就是一個二皇帝。那麼康熙朝的二把手索額圖和乾隆朝的二把手和珅,他們兩個對比的話,誰的權勢更大呢?有人覺得,保和殿大學士的地位在文華殿大學士之上,這還用說嗎?
  • 八旗的旗主王爺,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能對抗軍機大臣?
    八旗之制是清朝的基礎性制度,在初期為女真(滿人)奪取天下發揮了關鍵作用,入關之後,在統治中原、維護皇權中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八旗制度也經歷了多次變革。早期,滿八旗的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擔任,各旗旗主憑藉其身份地位不同而權力有所不同。到了皇太極稱帝後,極力打壓其他旗主,加強自己的權力。到了順治帝時期,隨著多爾袞的去世,對八旗作了重大調整,天子親自統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其他五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由親王統帶,由此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