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製造者:從粉圈用語看粉絲心理及粉圈文化

2020-12-21 人民網傳媒

四、誇獎用語

如果說撕逼用語主要是用在粉絲團體的對外活動,那麼對內交流時則會用大量「吹」自己偶像的用語,有些用語的使用次數過於頻繁,因而都成為粉圈誇獎粉絲的一些標準句式。

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表示粉絲粉偶像的整個心理歷程。

眼裡有星星:評論偶像的照片時常會用這個句式。

全世界最好的XXX:如字面意思。

是我寶寶:「寶寶」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對偶像的暱稱。

吃可愛多長大的:形容自己的偶像非常可愛。

X三歲:看到偶像的行為非常幼稚又單純時會用這個句式,X是偶像名字中的某一個字。

青春給你腎給你:指的是粉絲甘心為偶像貢獻青春,熬夜都不在話下。

XXX盛世美顏:形容偶像顏值太高。

XXX的笑容由我們來守護:如同字面含義。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講述偶像之前很多悲慘痛苦的經歷是會說這句話。

Wuli:韓語中「我們」的音譯,後面常常跟明星的名字。

脆骨:韓語中「最高、最好」的音譯。

哥哥就是我們的底氣:因為喜歡某個偶像,而覺得自己非常有力量。

加雞腿:對有助於提升偶像形象的行為表示讚賞時會用此句。

感覺還能再嗑/愛十年:「嗑」來自於嗑藥,指上癮、迷戀。

在八卦論壇上還有粉絲總結過相關句式的順口溜:「寶寶可愛,哥哥好鹽;對視筆芯 ,今天最甜;眼裡有星,盛世美顏;啊啊啊啊,嗑一萬年;我不活了,給您送錢。 」

五、字母/縮略詞

在粉圈用語中,還有很多詞彙在使用過程中,出於輸入方便或者為了避免被更多的人識別,會採用一些首字母縮寫方式,這種類型的粉圈用語主要是在兔區產生;此外,還有一些字母相關的詞彙。

xfxy:「腥風血雨」的首字母縮寫詞,指某個明星的新聞經常會在娛樂圈和粉絲圈之中引起熱議,總是會被各路粉絲攻擊、開黑。

zqsg:「真情實感」的首字母縮寫詞,指在粉一個明星的時候投入自己的所有情感。

sjb:「神經病」的首字母縮寫詞。

rs:「人參」的首字母縮寫詞。

blx:「玻璃心」的首字母縮寫詞。

rnb:real nb的含義,常常是用來諷刺。

The one:無條件無理由針對某一家明星或粉絲進行攻擊。

XX is rio:rio是real的同音詞,意思為「的確」、「真的」。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對CP的感情或這件事情是真的。常用來表示驚訝和看戲。

六、相關名詞

除了上面五種類型的詞彙之外,還有一些從粉圈產生的專屬名詞。

C位:center的位置,指的是在任何場合中站在中間的明星。

人設:「人物設定」的縮寫,主要是指一個明星的性格氣質特點。通常都會有經紀公司的包裝。

銷量:指明星拍攝了封面的雜誌、專輯、海報、周邊的銷售數量。

資源:明星的電影、電視劇、代言、封面等。

洗腦包/黑料包:編造一些謠言用來洗腦不明真相的粉絲。

截胡:本來是麻將中的術語,在粉圈中特指原定於某個明星的資源被另外一個明星搶去。

廖軍:「料君」的同音詞,指的是爆料者。

洗腳婢:在一個團體中人氣稍弱的某個明星。

金桔:「金句」的同音詞,粉絲的生產能力非常強,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創造。

粉籍:就如戶籍一般,加入了某個粉絲群體,就叫有了粉籍。

實績:明星的真實成績,包括獲獎、代言等內容。

番位:在電影、電視劇中明星的排位。

卡司:一部劇的演員就叫卡司,從英語cast變到日語キャスト再換到中文。

飯拍:粉絲拍的明星圖片。

飯繪:粉絲自己畫的明星的圖。

粉紅/血紅:根據CP之間互動的程度、尺度劃分的兩種級別,一般尺度如插科打諢、牽手、擁抱、耳語屬於粉紅,親吻等互動則稱為血紅。

應援:指粉絲為喜愛的偶像加油助威,線下的應援主要有在偶像的演唱會上發放物品、揮舞統一的螢光棒、舉燈牌,給偶像拍戲的劇組工作人員送餐車,以及接機送機等,線上的應援則包括在網上刷相關話題、給偶像投票、創作同人作品等活動。

美帝:最強大最猖狂的意思,意指力量最強大的粉絲群體,多在CP粉裡出現。

第三章 從粉圈用語看粉絲心理

德賽都認為,受眾在接受大眾文化產品的同時,可以創造性地使用它們,從而表達自己認同的意義。粉圈用語就可以看作是粉絲在接收有關文化產品時創造的內容,而這些用語的背後,正好暗含了粉絲群體的某些心理訴求。

一、以「排他」為核心的群體認同感

在深度訪談時,關於「對於粉圈用語,你最早是在哪裡接觸到的,當時有什麼感受?」這個問題,受訪者的回答十分類似,她們都表示自己當時「看不懂」,覺得「很奇怪」、「很好玩」,從而激發起了她們的興趣。在上文對粉圈用語的分類和釋義部分中,也可以發現除了少數誇獎偶像的語句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外,大多數詞彙、句式都有些隱晦,即使是認得每一個字,也無法準確理解其含義,例如「安靜如雞」、「深山」、「畫餅」等,這表明在粉圈內部,存在一種「排他性」的話語體系,正如約翰?費斯克在《粉都的文化經濟》一文中所提到的,「粉絲們卻經常將這些符號生產轉化為可在粉絲社群中傳播,並以此來幫助界定該粉絲社群的某種文本生產形式。粉絲們創造了一種擁有自己的生產及流通體系的粉絲文化。 」

這樣一種自我生產和流通的文化,就形成了費斯克所說的「粉都的區隔」,能否正確解碼和編碼這一套粉圈話語,就成為了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這個粉圈組織的重要標誌。這種排他的空間給粉絲帶來了一種良好的安全感,有了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可以有效過濾掉來自路人的關注和噪聲,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同時創造出一種群體認同感,認識到自己的的確確處在一個很多人都進入不了的圈子中。

北京某大學大四的任同學表示,「因為平時大家都不會這麼說話,但感覺你這麼一說也只有你們幾個懂,就好像有一種歸屬感。」

這一種靠識別一套話語體系來實現的群體認同感,就很像是福柯所說的「異託邦」中體現的特點。所謂的異託邦,就是一個異於主導社會秩序的空間,並不能像進入一個公共空間那樣自由,要麼入口是強制性的,要麼個人必須服從慣例和戒律 。在粉圈中,這套慣例和戒律就是粉圈用語。

二、以「自我」為本位的主體意識

倪東輝和程淑琴在《網絡粉絲文化研究》中有過這樣一個觀點:語言的表達常常通過一個虛假的外殼表達很真實的東西,網絡粉絲語言在某些程度上顯示一個社會文化無意識層面的隱喻性「潮流性傾向」 。沿著這個思路,只是了解到粉圈用語的字面含義還不足以理解粉圈的特點,還必須深入考察這種語言產生的背後心理動因。

在粉圈用語中,絕大多數詞彙都是來表達粉絲的個體「屬性」,既有從喜歡的人數分類的,例如團粉、多擔、唯粉;有從喜歡的原因分類的,如顏粉、才華粉、女友粉、親媽粉、事業粉等;還有從為偶像做的事情的角度分類的,如大觸、前線粉、資源博皮下等;甚至還有從在粉圈中的地位來分類的,如小透明、巨巨、粉頭等。儘管分類的角度非常多,但是它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都是從「粉絲本人」為出發點。

儘管在粉圈中,大家有一個共同關注的焦點——偶像,在粉圈所有的話題都是由於偶像而產生,但是在實際的交流當中,粉絲都會以「自我」為本位,去表達「我這個人」和偶像之間的關係,去講述自己為了偶像做的事情。甚至在粉絲內部交流時,這都成為了必要因素。北京某大學的大三學生何同學就說,「我們關注別人之前,會先了解對方的屬性,再決定要不要關注。」這表明了在粉絲群體中,主體意識正在覺醒,追星不再是盲目的跟風,不再是洪流中一滴無名的水珠,而是會主動尋求自己在和偶像的關係中所處的位置,而且這種位置會決定自己和粉圈中的哪些人接觸,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封閉的社群。

三、以「凝視」為起點的性別政治

凝視,其實是一種政治性的行為。從油畫到寫真,歷史上女性總是被當作成觀看和凝視的對象,女性要注重自己的行為和外觀,並得到男性的吸引,這背後蘊含著父權制的邏輯。但是隨著粉絲文化特別是韓流文化的興起,女性也擁有了凝視的權利,而且這種「凝視」行為已經成為了粉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深度訪問的過程中,關於「你怎麼獲取有關他的消息?有哪些途徑?」這一問題,她們都不約而同地表示會關注前線粉和產出大粉,在粉圈中,前線粉成為了一種受歡迎且地位非常高的粉絲類別,就因為她能及時地提供和偶像相關圖片、影像資料,這些圖片經常是以偶像的特寫為主,對於每一個身體部位都會進行重點關注,例如對於演員王凱,粉圈有一句非常有代表性的順口溜:「鹿眼手美低音炮,腰軟腿長易推倒。」她們還會關注「很多大觸,比如剪視頻、畫漫畫這種。」(北京某大學大四學生陳同學)事實上,無論是視頻,還是漫畫,這些產出型的粉絲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在凝視偶像的過程中看到的東西。

除此之外,她們還會花錢去購買偶像的寫真,北京某大學大四楊同學直言, 「高中的時候真的沒錢,也沒有自己的支付寶、淘寶什麼的,那個時候就是媽媽來買,13、14年都是我媽給我買Season『s Greeting(Big Bang官方出版)這種日曆。」

在粉圈用語中,像「盛世美顏」、「再嗑十年」、「留鼻血」、「眼裡有星星」、「始於顏值」、「舔屏」這類詞彙的出現,也是從側面證明肉體凝視已經成為粉圈文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科奈爾?桑德沃斯所言,雖然粉絲和粉都客體之間的關係不能全部還原為性的愉悅和吸引,但以性為動機的幻象明顯構成了粉都愉悅中的重要部分 。

不過,肉體凝視不過是粉絲文化中的一個起點,在粉圈用語中,還有不少詞彙是從耽美、斜線文化中衍生而來的,它們不再局限於對異性個體的凝視,而是會去幻想和偶像相關的人物關係,例如「CP粉」、「拉瓜」、「粉紅」、「圈地自萌」等,儘管這些詞在粉圈用語中使用的頻率並不算高,但它們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女性粉絲更加開放和主動的心態,反映了他們對於傳統的二元性別秩序之外的性別關係的探索。

芭芭拉?埃倫賴希、伊莉莎白?赫斯、格洛麗亞?雅各布斯三人合著的《我為披頭四狂——女孩們只想尋開心》回顧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披頭四文化的盛行,這次追星文化,可以算得上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群體性騷亂」。作者考察了60年代的社會性別期待,認為當時的女孩子被要求展現出足夠的性魅力,同時要恪守貞操,從而贏得好男孩的追求,在婚後擔任賢妻娘母的角色。她們認為披頭四的熱潮可以說是在形式上抗議了性壓抑和少女文化的刻板的雙重標準 。

不同的是,今天女性粉絲凝視偶像的行為並不是為了抗議性壓抑和對少女形象的規訓,強烈的政治色彩已經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褪去。今天她們對偶像的追捧,則更多地是基於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但從「被觀看的對象」轉換成「觀看主體」的這一過程,已經充分展示了女性性別政治的發展和變遷。

(責編:溫靜、趙光霞)

相關焦點

  • 汪涵大罵王一博媽媽粉「不知廉恥」?是時候聊聊魔幻的粉圈文化了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不是王一博的粉,只是劇粉(確實如此,她有看劇,但不是王一博的粉,後來還罵王一博的粉姿態太低)。意思就是說,純粹看不慣汪涵才寫出長文。 不過這件事今天引發爭議,不僅僅是汪涵到底有沒有罵粉絲不知廉恥,粉圈文化裡的「媽媽粉」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 誰來淨化粉圈文化「糟粕」?
    粉圈應援文化由來已久,明星接收粉絲禮物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本是內部約定俗成的文化,為何觸到了大眾的神經?五花八門榜單的排名、代言產品的銷量、公開應援的牌面……粉絲為了將心中的偶像送到最高點,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有的是個人名義,但是大多時候是粉圈行為。三、粉圈文化糟粕是必然的粉圈最開始是日韓的舶來品,從2005年《超級女聲》的全民選秀開始,在內陸興起。
  • 媒·眼看|「粉圈化」:權利販售的遊戲規則——從「全職圈」麥當勞...
    周澤楷擔任麥當勞「那麼大圓筒」代言人宣傳圖非偶像工業領域的粉絲群體中為何大量出現與「粉圈」高度相似的行為模式?這種「粉圈化」的傾向指向的究竟是何種內在邏輯,而這種邏輯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魅力,使其成為不同領域粉絲的一致選擇?本文將帶著這樣的疑問,通過對「全職圈」麥當勞事件這一個例的梳理,對「粉圈化」這一現象的內在邏輯及其發生過程中粉絲領域產生的變化,給予相應的解釋。
  • 粉圈圈層分類,哪類才是偶像最喜歡的粉絲?戰鬥粉真的受待見嗎?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會兒還沒有"粉絲"的概念,一般的人都自稱自己為"歌迷"或是"影迷"。而那些對追星更狂熱一些的人,人們通常稱呼這類人為"追星族"。直到千禧年後,隨著選秀節目的興起,"粉絲"這個概念才逐漸出現。自此,粉圈文化開始發展壯大。
  • 湖南衛視與粉圈韭菜
    只要形成壟斷,就會出現尋租,建議反壟斷也要深入粉圈。 說起來,湖南衛視雖然不至於完全壟斷粉圈利益,但在粉絲經濟發展過程中確實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學者將2005年視為中國粉絲文化元年,因為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投票機制,讓粉絲群體第一次大規模進入大眾視線和市場體系中。
  • 流量花生的粉絲們又開撕了!?這樣的粉圈文化真的正常嗎?
    慢慢延伸出來粉圈文化非常畸形,讓人哭笑不得。幾乎每家流量都有幾個死對頭,今天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劉詩詩劉亦菲沒想到吧這兩家。愛豆都這麼佛,怎麼粉絲之間能撕的起來呢?而且劉亦菲嚴格來說並不算流量。其實是因為劉詩詩和劉亦菲在剛出道時彼此氣質相像,因為劉亦菲出道早,媒體就給劉詩詩冠上了小劉亦菲的稱號。於是引起劉亦菲粉絲不滿。
  • 愛豆都是2G網對粉圈一無所知?李汶翰:知道,還都經歷過粉圈暴力
    不知道為什麼,在很多粉絲眼中,自己家的愛豆對於粉絲爭議都是一無所知的,大家都覺得愛豆不上網不衝浪,手裡拿著2G網的手機每天過著佛系老幹部的生活,對於粉圈是一點都不了解的,但是這麼不接觸網絡的愛豆,能有幾個?粉絲真的都相信愛豆完全不上網?
  • 從肖戰AO3事件談起,深度解析「粉圈文化」為何會變得如此惡臭?
    小編曾就此事件寫了一篇文章,其中簡單的解析了一下肖戰粉絲舉報AO3事件鬧得如此沸沸揚揚的原因。現在呢,小編想進一步地去分析,為什麼粉絲們的「追星行為」會成為大眾口中的「惡臭粉圈文化」。在《「粉圈文化」:為什麼肖戰粉絲舉報AO3事件會鬧得如此轟動》中我們理解了粉圈文化究竟是什麼,也對「偶像」與「粉絲」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小編會繼續為大家分析,所謂的「飯圈文化」。
  • 如果粉圈用語出現在了愛鴨身上
    如果把粉圈用語放在愛鴨上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香味入骨,嚼勁十足)美味我家,只看愛鴨
  • 關於追星:為什麼說粉圈男孩女孩討厭粉圈?
    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的粉絲群體,而追星男孩女孩們湊在一塊就形成了粉圈。本來追星是一個人的事情,被偶像身上某一個或者幾個美好的特質所吸引,然後把TA作為自己學習或者前進的榜樣和動力,這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 粉絲群體習慣用語的形成、發展與影響
    【關鍵詞】網絡用語 粉絲 粉絲文化 偶像文化 媒介使用 媒介影響 1文獻綜述 1.1網絡流行語及其特點 網絡流行語是被網民創造、在網絡上使用的,一段時間內被更多網民接受並迅速傳播的語言形式。(周曉鳳等,2014)網絡流行語幾乎可追溯至網際網路誕生時,並隨著社會生活網絡化的迅速擴展呈現出越來越活躍的趨勢。
  • 解析奈雪的茶如何構築 「粉圈」文化
    再辦1000W人看的展 奈雪的茶讓消費者成為收藏家記者了解到,將消費場景與藝術融合,這並不是奈雪的首次嘗試。2019年8月,CUP美術館首展開啟。去「網紅」成「頂流」 奈雪的茶構築「粉圈」文化借產品周邊來傳達理念,用戶們聽得到嗎?換言之,用戶對此買帳嗎?用戶對奈雪紙袋、杯子自發的收集、珍藏,甚至是二次創作,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 誰的粉圈灌水,誰讓豆瓣心碎
    在豆瓣上發表名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痛斥自己編輯的新書因為恰好是豆瓣新書推薦的第一個,「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明星飯圈年底養號的基地。11月11日後發貨,二三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趕上粉圈年底衝KPI,兩天內多出近200條短評,標記記錄幾乎全是王一博粉圈養號!在文娛行業不再唯流量是瞻,豆瓣評分成為明星們越來越重要的評判維度。
  • 粉圈的人,睜開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在看《陳情令》之前,我從未想過,我也會有想追星的一天!對於喜歡古裝劇的我,一般看劇也會看演員表,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古裝劇男神女神加盟,再決定要不要點開看劇!畢竟近年來,古裝劇一部接一部的口碑低迷,很考驗看客的看劇心態!
  • 快來康康這些粉圈用語吧
    提純:各家唯粉都希望壯大己方隊伍,於是會從cpf中拉人。拉人的行為及手段就叫提純。 賣腐(麥麩):正主本人親自下場艹cp熱度 驚天大毒餅:愛豆接的一個粉絲覺得不好的資源
  • 《時間雕刻師2》回歸,看一部微電影如何掀起粉圈巨浪再出圈
    有消費者留言道「沒想到,看一部廣告片,哭得停不下來」。預告片首發1小時,就引發了超過100萬的關注量。9月1日,正片上映24h後,總計觀影人數突破1300萬,瞬間刷屏全網。更有粉絲自發地為產品打call,將產品熱度帶至高潮。
  • 肖戰AO3事件再升級,登新聞綜合頻道報導:粉圈文化不能走火入魔
    曝光視頻的網友說:和爸媽一起看個新聞都能看到這事,竟然鬧上了新聞了。 新聞頻道以《粉圈文化不能「走火入魔」》為主題,對近期事態進行綜合性評析,一語中的地指出此次風波的源頭在於粉圈文化的妖魔化,當追星失去理智,甚至會引起社會混亂,如今飯圈的瘋狂行徑早就屢見不鮮
  • 李汶翰談粉圈敏感玻璃心,粉絲與偶像應該保持怎樣的距離
    《喜歡你我也是》更新了最新的一期節目,其中下半部分中大家談論到娛樂圈中的人面臨的大眾輿論問題中,李汶翰的一段話十分恰當地說出了近些年來粉絲圈子的變化,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的引人去思考一下偶像跟粉絲的關係。首先看一下李汶翰所說的關於粉圈異常敏感的話題。不知道從何時起不同人的粉絲發生矛盾已經是一件不足為奇的事情,但是仔細想想卻是一種恐怖的習以為常。兩邊粉絲的正主在不知情,甚至不相識的情況下,因為一點小事,某些不理智的粉絲開始「引戰」,很小的事情最後就被放大到了無數倍。
  • 粉絲比偶像還要「紅」?《說唱新時代》人氣選手,靠另類方式圈粉
    只是讓網友覺得啼笑皆非的是,近日,比Tydot還要紅的,就是他的粉絲了!不是粉絲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是tydot和粉絲交流的方式,實在是太圈粉了!別的偶像曬自拍,並且催促粉絲起床,相信粉絲肯定會非常感動,並且在下面鼓勵偶像,新的一天要加油,可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tydot粉絲的畫風,一時間讓網友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