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鄉親嘗到「甜頭」!|大棚|草莓|大窪村|貧困戶|脫貧攻堅|白景芝

2020-12-04 騰訊網

「這是『寧玉』,那邊是『妙七』,味道都非常好。」說著,白景芝給記者遞來一個剛摘下的「寧玉」。紅彤彤的果子,外皮上的小絨毛依稀可見,輕輕咬下一口,汁水流入口中,細膩、香甜盈滿心間。

這一顆顆紅紅的草莓果,可讓白景芝一家嘗到了「甜頭」。

去年12月,村裡的兩座草莓採摘大棚建成後,白景芝就開始來幹活。栽種草莓苗,澆水、打理幼苗……一天天,草莓苗長大,白景芝每天還能獲得50元的工資。

今年3月初,位於太行山淺山區的大窪村周邊開滿了山花,不斷有遊客來賞春光。飽覽風光之餘,大棚裡紅彤彤的草莓也吸引了不少人採摘。白景芝每天忙活著接待顧客,靠勞動增收。

「我來這兒幹活已經開了3個月的工資了,加一起有五六千元。」細算起幾個月的工資收入,白景芝臉上露出笑容。他們家原有5口人,公公癱瘓臥床多年,她悉心照顧,從沒有抱怨。兩個孩子上學,家庭負擔重,丈夫只能外出務工賺錢,但家裡仍常常入不敷出,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各項幫扶政策惠及他們一家,家裡的生活不斷改善,2016年實現了脫貧摘帽。但由於白景芝的丈夫務工收入不穩定,他們家仍享受各項幫扶政策。

2019年初冬,白景芝的公公因身體原因離世。料理完老人的後事,白景芝找到村兩委幹部,希望能找一份工作,用自己的雙手為孩子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那時正值村裡的草莓採摘大棚剛建成,白景芝便被介紹到這裡務工。春節後受疫情影響,白景芝的丈夫不能外出務工,他也來到草莓採摘大棚打零工。

目前,大棚裡第一茬草莓的採摘已經快結束,第二茬預計5月初開始。草莓採摘結束後,大棚裡會種上西紅柿。待西紅柿採摘結束後,又開始種植草莓,以此循環種植,確保大棚不閒置。而這對白景芝來說,意味著一年四季有活幹、有錢賺,她們家的日子也會像紅彤彤的草莓一樣甜美。同時,大窪村貧困戶趙四香和丈夫也嘗到了這樣的「甜頭」。他們像白景芝夫妻倆一樣,不出村就能在草莓大棚務工增收。

大窪村的草莓種植產業項目,是中站區探索「5+」產業扶貧新模式之「旅遊+扶貧」的一個縮影,不僅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全村群眾共享項目收益20%的分紅,每年還能帶動村集體增收4萬餘元。近年來,龍翔街道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優勢,大力發展許河村大棚哈密瓜種植、周窯村小雜果種植、北業村農業產業、桑園村連翹茶加工、龍洞村德鑫果桑、大窪村小雜果種植園等山區種植產業,帶動有意願務工的貧困戶勞動力實現100%就業,戶均產業項目覆蓋達兩個以上,讓貧困戶務工增收,生活改善。

「大窪村發展近郊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春季帶動草莓採摘供不應求,我們新籌建的8座溫室大棚已經開工建設,未來將有更多鄉親們嘗到『甜頭』。」龍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鵬軒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不起眼的紅薯讓貧困戶嘗到甜頭
    牽頭建立農村綜合服務站,開闢了十幾畝紅薯種植項目,令新平村的貧困戶嘗到了紅薯產業的甜頭。截至2019年底,該村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省定年度脫貧標準8266元,低保、五保全部實現政策性兜底保障,2019年度脫貧率達100%。
  • 通許縣厲莊鄉:冬摘草莓 夏摘火龍果 貧困戶穩定脫貧
    在厲莊鄉三園特色扶貧產業園裡,記者看到,乾淨的院落,整潔一新的石磚路,幾十座產業大棚排滿了整個院子。整座產業園裡有草莓棚、火龍果棚和無花果棚。「冬天的時候我們這裡主要是遊客草莓採摘,天熱了火龍果就成熟了,目前一斤火龍果可以買到十幾元不等。」產業園業主司瑩瑩臉上寫滿了幸福,話語間充滿了感激。在厲莊鄉黨委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曾經因缺技術,缺資金的夫婦倆生活逐漸走向了小康。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絲瓜大棚上演「搶購大戰」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絲瓜大棚上演「搶購大戰」 2020-09-0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她力量」——土豆賣出蘋果價,科學致富帶鄉親
    - 2020 第五期 - 巾幗脫貧 土豆賣出蘋果價 科學致富帶鄉親
  • 新會鎮貓山村:「甜蜜」產業讓群眾嘗甜頭
    新會鎮貓山村於2016年脫貧摘帽,在脫貧攻堅中,該村依託「青見」柑橘產業,從示範帶動到整村扶貧開發,藉助一顆顆柑橘樹,拔掉了窮根。隨著柑橘產業的逐步發展,貓山村的群眾漸漸地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日子也越過越甜蜜。
  •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臨夏州折橋鎮大莊村:溫室大棚成農民...
    8日下午,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折橋鎮大莊村的蔬菜大棚,看一座座溫室大棚如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路上的「香餑餑」。的推動式精準脫貧新模式,成立了益盛無公害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基地+農戶+合作社+市場」的運營模式,以折橋鎮千畝城市農業建設基地項目為依託,積極動員吸納185戶貧困戶入社,流轉土地200畝,建成82棟高效日光溫室大棚。
  • 「脫貧攻堅群英譜——脫貧攻堅幹部考察調研」鐵漢有「鐵腕」 石山...
    短短幾年發展,石山村「恍如隔世」,石山變「金山」,李倫玉帶著鄉親們,硬是讓昔日一片荒蕪的家園變成了如今的「俏模樣」。在我省今年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李倫玉獲得好評。最近這兩年,李倫玉還幫村裡28戶91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爭取到異地扶貧搬遷重點項目,讓石山村安置點的貧困戶們全部順利搬遷入住,徹底告別了「窮窩」。發展產業「造血」脫貧 要想長效脫貧,發展產業是關鍵。
  • 貧困戶搞食用菌種植兩年就脫貧,他是怎麼做到的?
    王洪明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他,患上的是手腳神經炎,嚴重時會導致癱瘓並危及生命,需長期服用藥物控制。王洪明不得不離開工地,回到家裡服藥治療。因勞動力缺乏,家庭經濟負擔重,王洪明一家經過群眾大會民主評議,被識別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打拼過上的好日子,才會讓左鄰右舍瞧得起,才是真正的好日子,心裡才會更踏實。
  • 種紅顏草莓 結脫貧甜果
    通訊員:王玲脫貧攻堅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戰爭」。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帶領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淮南楊公鎮主導產業以農業為主,當地特色產業中就有草莓種植。僅陳廟一個村的草莓種植戶就達100多戶。我們的紅顏草莓種植周期短,每年9月份種植、11月份即可採摘,大棚內放有蜜蜂箱,受粉都由蜜蜂完成,害蟲主要採用物理防治和人工捕殺,真正做到了純天然、無汙染。發展草莓種植業的同時,楊公鎮指導農戶延申服務,拓展以觀光遊玩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草莓採摘、品嘗的趣味。
  • 李之鶯:湖北省「脫貧攻堅紀實叢書」隨縣報送文稿之二:紅豔豔的...
    紅豔豔的草莓,紅火火的日子每天圍著草莓園轉,從清明育種時的苗期管理到九月移栽大棚後的精心栽培,再到十一月草莓成熟進入採摘階段,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人付出繁重而瑣碎的勞動,每一株草莓苗都需要人傾注心血和汗水。龔道坤在生態草莓園每天的工作都是如此。尤其是移栽期,因為季節的交替和氣溫的變化,需要不斷地進行保暖和通風調節,他夜裡就守在大棚裡過夜。
  • 特別關注|北緯41度的「甜」(上篇):鄉親們吃上了「草莓飯」
    出尚義縣城沿著S241省道一路向南大約半小時的路程就能看到一大片溫室大棚。  2018年尚義縣人民政府與昌平區人民政府共同謀劃、共同建設了尚義縣草莓種苗繁育基地,基地選址在尚義縣中南部壩下山區紅土梁鎮。項目一期佔地300畝,共有大棚178棟。10月19日到20日,省長許勤到張家口調研檢查。這是許勤在尚義縣考察草莓種苗繁育基地。
  •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脫貧攻堅她·力量】通渭縣90後女老闆帶領鄉親奔小康 2020-12-11 1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永新:貧困戶變身「上班族」
    近年來,永新縣著力實施「就業扶持一批」戰略,開發公益性崗位、對接工業園區、發展產業基地等,多渠道、多舉措,為貧困戶鋪設了一條條就業脫貧路。 目前,全縣已有2.1萬餘貧困群眾變身「上班族」,人均年收入近萬元。
  • 果蔬大棚裡話脫貧 - 人民看點新媒體
    採摘草莓。疫情當前,與村外冷落的街頭相比較,位於呼和浩特市和林縣城關鎮樊家夭村的內蒙古綠野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果蔬大棚內卻是春意盎然。「我來綠野打工已經6個年頭了,不僅脫了貧,還買了小轎車,住上了新房,下一步,我要成為火龍果種植技術員,指導培訓更多貧困戶。」
  • 大棚碩果香 脫貧農家樂!平原恩城鎮整合扶貧資金建設產業園,貧困戶...
    每到採摘西紅柿的時候,馬振喜的妻子都特別高興馬振喜今年種了一棚西紅柿,長勢喜人在恩城鎮扶貧產業園內,像這樣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共有79個。這些大棚是該鎮整合省、市、縣三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自籌資金,分兩期建成,總投資974.4萬餘元,佔地總面積400畝。
  • 決戰2020脫貧攻堅丨新田村:貧困戶變身「養蜂達人」,用心釀造甜蜜...
    決戰2020脫貧攻堅丨新田村:貧困戶變身「養蜂達人」,用心釀造甜蜜生活 2020-10-12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亮脫貧致富路——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近年來,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始終把服務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深入開展服務脫貧攻堅十大行動、陽光扶貧三年行動,在電網建設、產業扶貧、光伏扶貧、駐村幫扶、易地搬遷等多領域持續投入、全方位發力,用堅實的腳步詮釋了央企的責任和擔當,以電為媒,照亮百姓脫貧致富之路。
  • 【脫貧攻堅奔小康】洮陽鎮王家咀村:小草莓託起村民致富夢
    在王家咀村的草莓種植大棚裡,一排排蔥綠的草莓苗整齊地排列著,白色的小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的葉子下面結滿了大大小小的草莓果實,很多草莓已經變紅,馬上就可以上市銷售了,在採摘成熟的草莓之餘,草莓種植戶何玉霞跟記者分享了她的豐收喜悅。
  • 安徽肥東牌坊鄉:扶貧產業園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貧困戶程翠和其他十幾個貧困戶一起,在產業園的蔬菜大棚內採摘杭椒。「活不算累,一年還能多掙個一萬多元錢。」程翠笑著說。「像程翠這樣的貧困戶,我們產業園共有15人。每人每天最少能獲得80元的務工收入。貧困戶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都十分高興。」明智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魏曉明告訴記者。
  • 「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石志剛:把獼猴桃發展成十八洞村的當家產業
    前言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省各級人大代表近年來開展了哪些扶貧行動?取得了什麼樣的扶貧成效?為了深度挖掘五級人大代表在積極履職擔當、投身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事跡,湖南人大網推出《五級代表助力脫貧攻堅》專欄,與省直各媒體共同推介五級人大代表的扶貧故事,敬請關注。湖南省十三屆人大代表、花垣縣十八洞村苗漢子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志剛告訴記者,十年前,還是一名礦老闆的他並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轉身投向獼猴桃種植,並由此帶領家鄉十八洞村的鄉親走上脫貧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