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衝碑忠 特約通訊員閆鎖田)在甘肅天水一中上學的清水縣秦亭鎮百家村學生王豔豔再也不用為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了。「我們家的胡麻油和麻子都在『一對一愛心網店』出售了。」王豔豔日前高興地對記者說。
王豔豔家的喜悅得益於天水市農業學校「網際網路+」職業教育模式的探索。2015年7月,該校和清水縣科技局聯手在校園內建立了清水縣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使1100多名在校學生搖身一變成為創客,參與策劃當地特色產品蘋果、核桃、龐公石等的銷售,並引導貧困群眾開辦網店。
記者在天水農校清水縣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看到,這個平臺由創客工作室、創業實訓室、電商中心三部分組成。電商服務中心是全縣電子商務運營的總部,主要承擔全縣電商發展規劃制定和鄉村網店建設指導、運營服務和運行監管職能,通過線上線下、批發零售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為網店經營戶提供統一的貨源組織、物流配送、財務結算、營銷宣傳等服務和支持,解決操作、推廣層面的難題。
眾創空間負責推行「1+1+N」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模式,為每個行政村率先培養1名大學生電商村官,帶動培養1名電商帶頭人,引導更多貧困群眾學習電商知識,讓農民融入「網際網路+」行動中來。
天水農校校長吳毅中介紹說,將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平臺直接搭建在校園內,是為了發揮學校師資、科研、生源等優勢,給學生創造一個創業鍛鍊的機會,實現學校和縣內支柱產業的有效對接。同時,通過校地合作,探索「縣有中心、鄉有門店、村有網點」的網絡物流模式,可以打通農產品「最後一公裡」,讓更多群眾致富奔小康,從而實現雙贏。
為了幫助天水農校學生實現創業夢想,電商中心還制定了把學生培養成創客、把創客培養成老闆和專家的「雙培育」思路,將學生培養成電商專業人才,實現人人開網店、個個當老闆。
郭麗娟是天水農業學校計算機1302班的學生,今年暑假她被清水縣科技局選拔為創客空間創意員。她帶頭在家鄉山門鎮玄頭村開設網店,把村裡的特色農產品花椒賣到了網上。平常,大家遇到什麼問題,小郭也耐心解答、熱心幫忙,還為大家的電商營銷出謀劃策。
如今,郭麗娟這個致富帶頭人在當地已經有了名氣。連甘肅省省委書記王三運都被吸引了來。
「從我進入校園的第一天起,就想著步入社會該怎麼創業。校園內建成電商中心和眾創空間後,我在學習的空閒時間開了自己的網店。家鄉的核桃上線後,不僅很快賣出去了,還賣了個好價錢。」郭麗娟高興地說。
探索「網際網路+造血型公益扶貧」模式是這個平臺的一大特色。藉助「一對一獻愛心」貧困兒童資助協會和愛心網站,建立「愛心人士+電商+貧困戶」電商平臺,使貧困農戶脫貧搭上了「網際網路+」快車。
清水縣「一對一」愛心協會利用縣平臺成立了「一對一愛心網店」。網店專門售賣農村貧困家庭的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全縣貧困戶的核桃、大麻、鞋墊、胡麻油等眾多土特產銷量大增。收入增加了,貧困戶脫貧也有了信心。
目前,清水縣已建成網店261個,與12個農業產業基地無縫對接,實現網上成交68118筆,成交額775.1萬元,有效帶動了當地電商企業和農業產業的雙向發展和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