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下地幹活,午後家裡忙活,這些天是金華市婺城區莘畈鄉祝村村民劉銀根最忙碌的日子。每天,他都要在周邊收購新鮮黃精,趁著三伏天的烈日,夜蒸日曬,通過九蒸九曬趕製成可直接幹吃的黃精。
「這種工藝製作的黃精十分走俏,我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的量就很可觀,大家都親切地叫我『黃精哥』。」劉銀根笑著說。除了劉銀根,湯莘公路沿線還散布著不少「黃精哥」。據統計,莘畈鄉黃精種植面積近200畝,已形成了種植、採挖和加工銷售一整條產業鏈,一個嶄新的高山藥材產業已初現雛形。
黃精是一味常用中藥材,在歷代醫家藥典中多有記載。莘畈鄉山林茂密,自然植被保護完好,為野生黃精的生長提供了獨天得厚的地理環境。了解到野生黃精的醫用和經濟價值,劉銀根開墾了10多畝荒地,將野生黃精進行移植、培育。他還將整個過程在微信朋友圈進行圖文分享,吸引了一批粉絲,生意也日漸紅火。看著效益可觀,周邊不少村民也跟著做起了這門生意。眼下,劉銀根正張羅著做相關審批認證,有意打出自己的幹吃黃精品牌,正式進入線上銷售市場。
近年來,婺城區著力做強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形成了「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農業塊狀特色經濟發展格局。更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青年來到農村,發揮「網際網路一代」優勢,驅動婺城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不僅像劉銀根這樣的山區農民玩起了微信朋友圈的「微圈經濟」,通過圖文、視頻將消費者帶入到生產、經營現場,有效提升消費信任度。更有眾多農民當起了「帶貨主播」。
「這次直播為大家帶來的『婺城好貨』有傳承千年的滕香閣金華火腿、喻斯生態旅遊景區套票等,有需要的朋友們要抓住機會了。」這位叫章勝坪的「帶貨主播」是沙畈鄉青草村村民,原來從事的攝影攝像行業。今年7月,婺城區委組織部、團區委和區人力社保局聯合舉辦直播創業大賽,章勝坪馬上報了名。他介紹,經過賽前直播培訓後就進行了試營業,短短35天就吸粉6800餘人,成效顯著。
鄭麗玲是一位「蜂二代」,也是一位「直播帶頭人」。在大賽期間,她為「蜂御醫」養蜂專業合作社的165戶蜂農開展直播帶貨,每場直播新增訂單百餘單,實現銷售一萬餘元,帶動雅畈鎮下山頭村、雅桑園村、後溪村,箬陽鄉茶園村等40餘個村莊的蜂產品銷售。「下一步,我還要通過組建直播帶貨團隊,開啟『線上 線下』銷售模式,助力農民增收致富。」鄭麗玲說。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政策引領,依託本地特色農產品優勢,利用電子商務手段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鏈,打響區域農產品品牌,幫助更多農業經營主體實現『雲上突圍』,搭上『雲經濟』快車。」婺城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郭梓軍如是說。(周郎明、張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