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再次發生一起嚴重汙辱中國人形象傷害中國人感情的惡性事件--在福岡市繁華的街道上連續樹立了寫著極具侮辱中國人字眼的大型看板,從而引起了當地華僑和留學生的強烈抗議,並且引起了日本中文媒體的強烈關注。實際上,這也是今年以來日本發生的多起嚴重侮辱外國人事件之一,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個別事件」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覺和思考。以《東方時報》為首的日本中文媒體和臺灣記者日前接連披露了這一事件的真像。
福岡最繁華的街道上樹起了極具侮辱華人的大看板
率先披露這一事件的是在日本頗有影響的中文報紙《東方時報》。這家報紙在7月26日版顯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題為《福岡出現侮辱中國女性的看板》的配圖短文。文章雖說不長,但其內容卻引起了在日中國人的強烈反響,這篇文章原文照錄如下:
「最近,在福岡市繁華的街道上,連續出現了寫著『中國人賣春婦汙辱中洲』侮辱性的看板,引起了強烈反響。7月15日,福岡市中洲繁華的街道上突然樹起了幾塊醒目的大型看板,上面寫著『中國人賣春婦汙染中洲』的字樣,列舉中國女性在拉客過程的作案手段,稱中洲地區年間被害額達十數億之巨,並在看板上刻意畫了一條毒蛇,暗指中國女性是美女蛇。看板的籤名是『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這種特指中國人的看板出現後,立即引起當地華人的不滿,許多人一擁而上,摘下看板把它放到附近的警察崗亭的旁邊,與警察交涉」!
隨後,《東方時報》記者和駐福岡的通訊員、臺灣媒體記者立即對此事件進行深入地調查和採訪,終於弄清了這一起嚴重辱華看板事件的真相,並且在臺灣的電視新聞節目、華文電子媒體和8月2日出版的《東方時報》上予以全面披露。這些媒體披露的全部內容如下:
7月15日,福岡市中洲的繁華街道上,突然有人樹起了數塊肆意侮辱中國女性的大看板,上面除了寫有:「中國賣春婦汙染了中洲」的醒目字樣外,還列舉了所謂中國女性拉客用的「花言巧語」和欺騙客人的種種「手段」等「細節」。這些寫字板還稱,每年被害金額達十多億日元!特別令人氣憤的是看板上刻意畫了一條眼鏡蛇,暗指中國女性是美女毒蛇!!這些大型看板的後面無一例外地署著「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的字樣!!!
由於這些大看板所立的位置屬於福岡市中洲區最繁華的街道,所以非常醒目,引得許多人站在大看板下竊竊私語,許多日本人的臉上甚至浮現出某種奇怪的神情。福岡市的華人和留學生為數不少,加上這些大看板十分醒目,所以事情發生的當天(7月15日)便有許多當地華人和留學生知道了這起看板事件,許多華人和留學生當即趕往立有大看板的繁華街道。
看著一塊塊的大型看板上赫然醒目的字樣,中洲區憤怒的華人一擁而上,把看板摘下來,送到了附近警察執勤點。面對著氣憤萬分的華人和他們扛來的大型看板,日本警察表示,這事做得不好,但並沒有向華人們表示會進一步採取何種措施。該處日本警察後來在接受臺灣媒體記者質問時解釋說,他們此前並沒有注意到繁華街道上的那些看板,確實不知此事。
然而,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18日晚上,這幾塊本已被擱在警察執勤點的大看板居然又被放回原處了,這下把福岡市的華人和留學生們激怒了。憤怒的人們把這回把大型看板直接扛到到警察執勤點的辦公室內,強烈要求日本警察調查處理這一極具汙辱性的事件。當班的日本警察慌忙表示:「此事已向上級匯報,明天就調查此事。」但他沒有解釋上級的反應,更沒有回答這些看板為何第一次被送到警察執勤點後居然會重現出現在繁華街道上的原因。
樹看板的「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到底是什麼東西>這些赫然樹立在鬧市區繁華街道上的大型看板如同在福岡華人中投下了一枚枚重磅炸彈。儘管這種看板在福岡還是第一次出現,但卻立即引起當地華人的強烈抗議。一位華人經營者說:「我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了,還第一次看到有人指名道姓謾罵中國人的,真是難以容忍。」;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表示:「不管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如此汙辱性的語言任何華人都無法接受。
我們強烈呼籲福岡市政府和警方能夠認真嚴肅儘快查清這起事件的幕後真像!不然的話,不但我們這些留學生不答應,就是全體華人也不會答應的。」;一位福岡華人女性憤怒地說:「在中洲地區謀生的女性中確實有中國人,但是,還有日本本國人、泰國人、韓國人、馬來西亞人、新加坡人,可大看板為什麼偏偏要指中國人!?」更多的華人在日本當地華人華文電子媒體上留言,強烈抗議這起嚴重的辱華事件,呼籲日本福岡地方政府能嚴肅認真對待這起事件,督促警方儘快查清真像,特別是所謂的「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到底為何物,並且給華人一個明確的說法!
那麼,「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東方時報》記者向當地警察詢問「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出於什麼目的在街道上掛侮辱中國人的看板?警察回答說「中洲淨化自治協議會」是當地商店組成的一個相當於商會的組織,沒有政治背景,也沒有政治意圖。記者當即要求警察提供該協議會負責人的名單、地址和電話號碼。警察表示為難,只能提供他們的電話號碼。記者按照警察提供的電話號碼,分別給他們打電話,對方接電話的均稱他們最近不在中洲。據此,記者分析認為,可能這些負責人一看事情鬧大了,不好收場,只好採取了迴避的態度。
另據其他人說,這個自治協議會帶有黑社會性質。去年黑社會向小姐收費,用的也是這個名字,而且看板都是出現在他們控制的街上。儘管這些看板在華人的抗議下已消失了。但是,事情看樣子不是那麼簡單。據知情人說,可能還會以其它的方式出現,這裡面既涉及到商業競爭,還摻夾著其它因素,總之,兩個字「複雜」。
在福岡謀生的外國女性如是說
複雜歸複雜,那麼在這起事件中成為直接靶子的在中洲地區謀生的外國女性又是如何看待這起事件的呢?
一些在中洲地區謀生的外國女性說:「稱中國小姐是賣春婦,這是對我們的汙辱。我們中的一些人確實給客人陪酒,但絕不賣春。簡直是不顧事實的胡說八道。」一位來自泰國的小姐後來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解釋說:「我們陪客人喝酒的收入還是可以的,根本沒有必要去出賣自己的肉體。」據披露,在福岡的陪酒小姐與其它地方不一樣,不屬於某個固定的酒店,拉完客以後,完全是按照小姐的意願,上哪個酒店都可以的。中洲的各家酒店為了招徠客人,與陪酒小姐達成協議,根據客人支付的酒錢提成。三七分成,二八分成的都有。所以,一個晚上下來,拉到客人的小姐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
中洲的陪酒小姐都是在外面拉客的,別人都熟悉這些面孔,怎麼可能幹賣春之類的事,特別大多數的陪酒小姐都有丈夫和戀人,對方也知道她們的職業,因此,常常在深夜裡接她們回家。如果有人出賣自己的身體,她們的丈夫、戀人能不知道嗎?有誰會容忍妻子、戀人給自己戴綠帽子。至於「一塊兒喝完了酒上旅館」的事,一位日本小姐尖刻地指出:「那是客人的一廂情願。有些客人在喝酒過程中,提出上旅館的要求。我們不能得罪客人,只能敷衍他們,絕不可能跟他們上旅館的。」有的小姐說:「看板上汙辱我們,說我們把客人灌醉之後,偷他們的錢,拿他們的信用卡去刷卡,買高檔商品,這是造遙。中洲地區沒幾家賣高檔商品的商店,而且防範都很嚴,拿別人信用卡買高檔商品是不可能的。
客人喝醉後被人偷走錢的事,偶爾發生過,是不是小姐拿的,還是其他人拿的,誰也說不明白。就是這樣的事,也是很少。」看板上稱,每年中國小姐刷卡,偷客人錢的金額達十數億日元。小姐們說:「這怎麼可能?是不是他們(指中洲淨化自治會)把幾家酒店的營業額算進去了。這些人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
根據記者們的調查,中洲地區拉客的陪酒小姐,最近一個時期,與附近酒店及其它商店關係有點緊張。原先,小姐們與酒店達成「協議」,小姐拉來客人,與酒店三七分成,小姐拿大頭,酒店賺小頭。這裡酒店生意興隆與否,完全取決於小姐,所以店裡對小姐,處在既恨她們,又離不開她們的矛盾之中。另外,由於拉客小姐成為中洲地區消費的主導者,把客人拉到自己提成的店裡,引起其它店的極大不滿。這種畸型的消費方式,埋下了小姐與店家衝突的禍根。
大看板折射的不僅僅是個例
福岡大看板辱華事件發生後,《東方時報》立即發表了一篇該報記者撰寫的評論。作者認為:「這種帶有歧視侮辱性的看板,理所當然地遭到當地華人的強烈反對和抗議,我們為他們的有理有節、勇敢的舉動而拍手稱快......這樣一塊非常刺眼的木板立在夜幕之中,其實更是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的醜與美,人格的高與低,人情的薄與濃。它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某些人的醜惡低卑的心態;它是一面自律鏡,讓一小部分在日華人女性撿點自己的某些行為是否已成為話題;它是一面鼓勁鏡,使得素不相識的華人走到一起,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正義而戰!」
那麼,透過這面木質的「鏡子」,又能折射出日本社會的哪一面呢?實際上,它折射出來的內容遠大於這起事件的本身。一則來自北海道的消息就能證實這一點:今年6月1日起,日本小樽市政府受小樽警署的委託,在其市政府的主頁上,以「協助防範外國人的不法滯在、不法就勞」為題,刊登了相關的介紹,主要內容說外國人的不法滯在,已成為社會問題,並且呼籲經營者不要僱用那些不法滯在的外國人。但是,在這些內容中,這樣一句話引起了爭議:「在不法滯在者中,存在著殺人、強盜、賣淫、販賣毒品等兇惡的作案集團,已成為威脅我國治安的極大的社會問題。」
同時,在小樽市內,一部分的浴室拒絕外國人入浴,反映出了歧視外國人的現狀,引起了市民團體和在日外國人的不滿。「反對美國空母市民之會」於7月下旬,就此主頁向政府表示了抗議,並強烈要求早日解決拒絕外國洗澡客的問題。管理主頁的小樽市府企畫部表示,當初製作主頁的目的,是為了給市民們提供必要的情報,在市民們各種各樣的意見中,是否有讓人產生誤解的內容,在認真探討後,會決定是否刪除。
市民團體指出,在道內外的主要都市的主頁上,都沒見到有相似的內容的,在小樽市內,正好存在著拒絕外國洗澡客的微妙時期,可以看成是小樽之臉的主頁上,刊載有可能增加對外國人不信感的內容,的確是考慮欠周。小樽警署卻表示,這是警察全國性的宣傳活動的一環,不法滯在問題有向地方擴散的傾向,對於國際性港口城市的小樽,是當然的宣傳。其目的主要是對僱用不法滯在外國人的經營者的提醒,而讓人感覺到是歧視外國人,的確非常遺憾。
另一則來自日本琦玉縣警方的消息,去年(1999年)在琦玉縣境內被查獲的在日外國人刑事案件共1270件,其中,盜竊案佔了全體案件的94%(1189件)。而從犯案者的出身國來看,佔一半以上(64%)的刑事案是在日華人幹下的(765件)。縣警表示,今後,仍以打擊「盜竊」案犯為主,加強打擊、取締在日外國人的犯罪活動。
我們不想過多的評論這兩則新聞的意義內涵,但其中折射出的意味與福岡事件卻有著相當微妙的共通之處。(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