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打造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的國際農牧標杆企業

2020-12-17 中國食品安全網
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嘉輝
肉雞飼料產品首席專家任秉鑫博士

打造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的國際農牧標杆企業

——訪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嘉輝、肉雞飼料產品首席專家任秉鑫博士

作為一家在全球畜牧業舞臺上頗具影響力的大型上市農牧企業,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飼料及飼料原料貿易、肉禽產業化、生豬養殖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同時涉足動物藥品、養殖設備、海外業務、寵物醫療及食品加工等相關領域。目前,公司擁有百餘家下屬企業,產品覆蓋34個省市自治區,並在尼泊爾、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設有實體工廠。

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12.9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9億元,同比增長11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1.91億元,同比增長119.55%。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連續6年持續增長。

25年勵精圖治,25年開拓創新,禾豐技術研發實力持續增強、管理經驗日益豐富、國際化成果不斷累積。這一切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禾豐人的「誠信、責任、共贏」的核心文化價值觀,離不開禾豐人的科學管理、智力支撐和技術鑽研。近日,本報記者通過視頻連線採訪了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嘉輝、肉雞飼料產品首席專家任秉鑫博士,聽他們全面解析如何實踐禾豐「產業強國」的理想;又如何讓國內白羽肉雞產業登上國際舞臺大顯身手。

打造10億羽雞全產業鏈

記者:近期禾豐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9.28 億元,其中肉禽業務有多大的貢獻?

邱嘉輝:肉禽業務的貢獻率在35%左右。

記者:業績的取得和近幾年非洲豬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關聯大嗎?

邱嘉輝:今年公司白羽肉雞的效益是在下降的,全產業都在下降,甚至有的公司出現了虧損。而禾豐依然實現盈利,原因在於公司在日常管理上下了功夫,在於對企業文化一以貫之的堅守,在於全體員工日日夜夜的努力。禾豐人相信,在未來,通過不懈努力會達到既定目標——在十年之內,保證做到10億羽雞的產業規模,力爭做到15億羽的產業規模。

記者:禾豐的肉禽業務主要布局在環渤海區域,請問這是出於什麼考慮?

邱嘉輝:在北方布局產業更有優勢。從地理位置上看,禾豐國內產業布局主要涉及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等省份。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臨近糧食主產區;二是這些地方是傳統白羽肉雞強勢地區,特別是環渤海地區土地等環境資源豐富,比較適合白羽肉雞的養殖。另外,禾豐有著自己特有的企業文化,工作人員有區域文化的認同優勢。所以,到目前為止,禾豐的業務主要在環渤海區域的幾個省份開展。

任秉鑫:近海氣候更適合雞的生長。我們曾經做過大量的實驗,同廠生產的一模一樣的飼料,分別去餵養內陸和近海兩個區域的雞,結果發現料肉比就不一樣,在近海養殖經濟性更高。

記者:禾豐想要打造肉禽業務全產業鏈,下遊食品板塊已形成大型肉製品加工和專業化速凍調理的產業規模,這樣規劃目的是什麼?

邱嘉輝:從企業角度講,做全產業鏈,是為了增加產業、產品的高附加值;同時,禾豐有先進的技術、雄厚的實力、成熟的經驗,有能力用安全、美味的食品打開下遊市場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目前,禾豐在C端市場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短短兩年時間,公司在國內市場、日本市場的三個生產工廠都實現了盈利,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未來白羽肉雞的市場?

邱嘉輝:我對未來中國白羽肉雞市場非常看好。對照國外市場看,由於白羽肉雞蛋白質高、脂肪低、環境壓力小、生產加工便利、經濟效益高,且沒有宗教藩籬,消費者接受度廣泛,因此在過去20年,白羽肉雞在世界範圍遍地開花,是全世界增長最快的肉類。從國內市場看,過去30年,中國白羽肉雞增長速度驚人,從幾乎沒有一羽白羽肉雞到現在達到55億羽。

當前,新時代年輕人更是從小就習慣了白羽肉雞的口味和接受了食用白羽肉雞的觀念。由於白羽肉雞較其他禽類品種更具高生產效率、高安全性、口味普世性,所以,白羽肉雞的空間會更廣闊。因此,我個人對中國白羽肉雞未來市場的提升和發展保持堅定的信念,同時準備將個人職業生涯獻給白羽肉雞事業。

記者:未來白羽肉雞的市場預計有多大規模?

邱嘉輝:這個業內其實有一個大概的共識,即未來十年左右,中國白羽肉雞市場容量會倍增,會翻一番,達到100億~110億羽左右。當然,這需要每一個從業者的共同努力,需要經過一個長期過程。目前,業內人才完備、定力堅強、格局高端、投入能力強的頭部企業正為此而努力。

記者:對於行業整體的發展您有什麼建議?

邱嘉輝:目前,中國白羽肉雞行業處在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狀態,需要從業者打造更高的產業標準,做好科普、引導消費,以推動中國白羽肉雞健康、安全、有序發展,主要有兩個建議:一是實行行業自治,採取「行業門檻進入機制」,要求生產者必須達到一定條件才能進入這個行業裡,這會更好地推動行業良性發展。二是每一個從業者都應該做到自律,以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要求企業、要求員工,共同打造符合國際規範和國家法規的產品,甚至生產出能超出消費者期望的產品。

「人、雞、料、法、環」全鏈條標準化

記者:2020年「飼料禁抗、養殖減抗」政策正式實施,禾豐是否能夠適應?

任秉鑫:禾豐管理團隊高度重視「禁抗」工作,並很早就在飼料「禁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並且卓有成效,已經走在國內同行業前列。事實上,早在2006年,由技術領頭人邵彩梅博士帶隊與荷蘭德赫斯公司進行技術交流,並達成相關合作,汲取了豐富經驗,以期讓國內飼料「禁抗」達到歐洲標準。三年前,為了與國際市場對接,滿足蒙古國、日本等在內的要求,禾豐就已經開始全面使用「禁抗」配方,除驅蟲藥品外,做到飼料「無抗」。目前,禾豐在種雞孵化、飼料、養殖、屠宰和深加工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達到了標準,並且毫無保留地向同行業介紹了相關情況。

在吸取了歐洲「禁抗」經驗和結合禾豐大量大、中、小群實驗實踐結果的基礎上,禾豐在養殖端同時在實施「減抗」,從數據分析,以每月放養600萬羽雞試點計算,除疫苗、消毒劑外,現場平均每羽的藥費低於3角錢。在保障品質的同時,還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記者:那禾豐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任秉鑫: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病從口入,種雞飼料是第一關鍵,現場生物安全必須得到保障。一方面,禾豐建立了專門的、獨立的父母代種雞飼料生產線工廠。通過改進和革新傳統工藝,實現在80度高溫、溼度15%、持續6分鐘以上對飼料進行高溫殺菌,保障飼料源頭淨化;同時,嚴控上遊原料,使得種雞得病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禾豐在飼料生產方面不斷優化,在六大營養素配比和平衡方面做了大量試驗篩選,保證雞吃的飼料乾淨,能夠把吃進去的飼料消化徹底,杜絕留存腸道病原菌繁殖所需的營養。

第二,禾豐養殖雞舍在消毒、溫控、溼度控制、通風換氣等方面全部實現自動化、標準化,保證了雞的生活環境乾淨、舒適。我們的雞舍,穿著西服進去即使呆一天再出來,身上沒有任何味道。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雞自然就少發病。

第三,高度重視疫苗和益生菌的選擇把關。這方面禾豐堅守兩個原則:一是選擇已經在歐洲註冊並經過實踐論證絕對安全的;二是禾豐經過藥敏試驗對產品進行反覆篩選,確保安全才會選擇。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禾豐只選擇最可靠的、最好的產品。此外,所有操作疫苗及現場養殖人員,必須培訓達標。

第四,完善基礎輔助設施。禾豐在動保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增強抗體、藥敏試驗等工作,做到「不亂投藥」。因此,禾豐投入了比同行業至少6倍以上的人力,投入物力更多。

第五,加強國際合作。禾豐同歐洲知名大公司進行合作,引進PCR等先進技術,可以儘早實現病原菌的探測,預先判斷雞苗發病情況。禾豐目前不斷嘗試擴大病原菌探測、現場解剖預測等技術的應用。

第六,管理團隊經驗豐富。在養殖端,禾豐管理層都有著十幾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養殖管理經驗,在現場抗體檢測、陽性篩選等方面做得非常到位。

第七,屠宰環節按照HACCP質量體系要求,實現GMP規範操作。禾豐在「人、雞、料、法、環」全鏈條基本上做到了標準化、軍事化管理,保障了現場「減抗」的進行。

推動種源國際融合共享

記者: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著手自主育種,對此您怎麼看?

邱嘉輝:自主育種工作具有挑戰性,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正視這個現實。國外育種已經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我個人認為,我們想「彎道超車」,在短時間內實現自主育種,坦率來說,難度非常大。如果在種源方面,國內與國際實現深度融合,種雞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國內要保障種源獲取安全,可以通過兩種途徑:第一,融入國際社會,成為國際行業大家庭的一分子;第二,通過併購等形式獲取種源專利。中國通過資本運作回購櫻桃谷鴨品種基因庫、科研團隊和管理團隊的例子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記者:您認為種雞源頭問題是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嗎?

邱嘉輝:種雞不是行業的瓶頸。國內有著巨大的市場優勢,國外育種企業為了爭取中國市場,紛紛在中國設代表處,派遣銷售代表常駐,更甚者將原種一併出售。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商業手段獲取資源;並且,國內企業在購買種雞資源時,有明顯的主動權,可以對來自世界不同區域、不同公司的同一品種進行比較、篩選,擇優選購。

記者:意思就是說這個行業不要擔心在今後的競爭中被卡脖子嗎?

邱嘉輝:從商業角度看,企業是逐利而生,在公平合理的情況下,中國市場是國外育種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不會被輕言封殺。一方面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將來可能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同時,國外育種公司通過八十幾年、甚至上百年建立起的種源體系,這種平衡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輕易被打破。國內從業者不能太過盲目樂觀,但也要相信功到自然成。商業講究的是公平、公正、平等互利,通過買入解決就是值得考慮的合理合法的手段。

記者:可是,像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行業還是受到了一定的衝擊。

邱嘉輝:在今年暴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極端情況下,國際、國內會採取封關、封路等措施,實際上,國外育種公司也同樣面臨同樣的挑戰。因此,國外育種公司採取全球布點的商業模式,為的就是在遇到突發性重大衛生事件後,預防突發特異性疾病導致供種斷鏈,從其他商業網點實現跨國種源就近供應,以此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今年法國一家育種公司就極度重視中國市場,對中國市場作了戰略規劃。所以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更合理的做法,就是推動養殖企業與種源企業的深度融合:我們可以購買他們的專利,他們正加快在中國設點供應。

做國際農牧標杆企業

記者:禾豐的高速發展,您覺得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邱嘉輝:禾豐這個平臺有著25年的沉澱,無論是人才、文化、誠信還是管理模式,還是「對內分享,對外合作」的經營理念,都為企業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把企業發展看作是一項綜合性比賽,單單一方面不足以支撐企業長久持續的發展,只有綜合實力增強,才有可能實現長期高速健康發展。

記者:後疫情時期,企業在市場理念方面是否有調整?

邱嘉輝:禾豐最開始的產業定位是面向國內市場,國外市場是後開闢的。從開始一直到現在,禾豐的初心就是要全力滿足國民對健康、美味、動物蛋白質的需求。作為生產方,禾豐全力提升全產業鏈安全控制能力、人工效率,對員工、消費者、股東「三位一體」的均衡、權衡、平衡方面也做了全力提升,致力做一個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員工提供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消費者提供安心、舒心產品的優秀企業。至今,禾豐的初心始終沒有改變。

記者:禾豐未來的定位是什麼?推進國際化進程要注意些什麼?

邱嘉輝:禾豐戰略定位是「志在天下」的公司、全球化的公司,而不是一個區域性或者全國性的公司。所以禾豐從2004年起就已經著手推進國際化進程了。在推動全球化過程中,有幾點需要做好的:首先就是人才儲備。完善的人才儲備為公司在國際化進程中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其次是技術儲備。除了育種技術,下遊產業鏈技術同樣關鍵,可為公司研發創新和產業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能夠與國際合作夥伴實現技術共享,為拓展國際合作提供前提條件。此外,資金儲備、對於多元文化駕馭和接納的能力儲備,都考驗著國內企業公司能不能「走出去」、能不能在國際舞臺大顯身手。

記者:禾豐的國際化,目前有何成就?

邱嘉輝:早在2006年10月,擁有百年歷史的荷蘭飼料企業——皇家DeHeus公司與禾豐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在增強禾豐技術研發實力、豐富禾豐管理經驗的同時使禾豐始終擁有國際化視野、享有國際化發展資源。截至目前,禾豐已在尼泊爾、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家設有10多家工廠,已發展成為在全球畜牧業舞臺上頗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大型農牧企業。

過去取得的成績只可以證明禾豐有能力、有願望實現公司的理想和目標。禾豐與一些更大的、百年以上的公司相比,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未來的路還很遠。禾豐人已經在推進國際化進程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接下來,禾豐人既不驕傲自滿,也不氣餒墮落,爭取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都取得好的成績,要為國際市場提供由他們培育但由中國人養殖、加工的優質白羽肉雞產品,做國際農牧業標杆企業。

策劃 · 採訪:李濤

文字:李濤 陳年久

統籌:郭敏 張華清

新媒體:王廷芳 孟渤鈞

來 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相關焦點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做世界的廚房和人類能源的供應者——訪...
    近日,本報記者專門訪問了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呂攀,聽他解密正大集團如何通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可持續運營能力,全面加快發展從飼料、養殖、屠宰至食品加工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成為食品行業的領先者的。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大地飛歌 大地牧業「四輪驅動」駛入全...
    與此同時,近年來,白羽肉雞價格高位運行,市場景氣度向上,也推動相關肉禽公司積極布局白羽肉雞產業鏈,從上遊產業端向中下遊延伸,搭建全產業鏈平臺。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優勝劣汰加劇,更促使了我國白羽肉雞行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產業體系的完整性、規範性趨勢日益明顯。長期來看,規模化養殖、屠宰、深加工產業化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 大地牧業攜手麥匯集團,打造數位化驅動的白羽肉雞「高速公路」
    近幾年進行了禽業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實施良種繁育、深耕生物科技,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從養殖生產供應鏈到屠宰食品加工,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一條龍平臺,配套業務涵蓋數據處理、飼料加工、家禽屠宰、食品加工等多個公司。
  • 兩端突破 聖農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優勢獲進一步提升
    擁有完整白羽肉雞產業鏈的聖農發展,正通過上遊延伸至原種培育、下遊加大熟食份額,不斷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實力。 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58億元,同比增長26.08%;實現淨利潤40.93億元,同比增長171.85%。
  • 白羽肉雞「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
    白羽肉雞目前為全球第一大消費肉類,是我國第二大消費肉類。然而,長達百年的時間裡,其種源被外資企業牢牢把控。5月13日,聖農發展對外聲明,聖農已經自主掌握白羽肉雞育種技術,這意味著我國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將會被打破,也擊碎了外資企業在這個行業長達百年的技術壟斷。聖農發展育種項目,填補了中國這方面的一個空白,而且開發出完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個品種。
  • 利潤燃爆的白羽肉雞是如何走向「一哥」地位的?
    在這波熱潮下,肉雞產業「一哥」自羽肉雞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國泰君安將詳細解讀白羽雞是如何走向「一哥」地位的。 白羽肉雞——肉雞第一、消費肉類第二 在我國,肉雞主要包括兩大類,即白羽肉雞和黃羽肉雞。其中白羽肉雞是進口品種,屬於快大型肉雞,毛色多為白色。
  • 白羽肉雞,放心吃
    原標題:白羽肉雞,放心吃 世界育種專家歷經上百年選育 「40多天就出欄,不吃激素能長這麼快?」「論營養價值,能比得上山雞?」「聽說吃肉雞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易發胖,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最近山東省煙臺市召開的一場關於白羽肉雞討論會上,市民們向畜牧專家、養殖企業負責人提問。
  • 又一100萬套種雞項目籤約/2019年大型白羽肉雞項目匯總
    2019年億隻白羽肉雞產業鏈項目匯總 2013-2015年在行業普遍虧損下,新投資大規模項目較少,併購項目增多;2016年-2018年大型企業新建/併購項目增加,擴張食品端; 2019年以來,白羽肉雞產業鏈各環節項目不斷,5個大型億隻產業鏈項目,1個8000萬屠宰項目。
  • 白羽肉雞:商品代雞苗價格迭創新高 繼續增持肉雞板塊
    來源:金融界網站申萬宏源結論與投資建議:白羽肉雞產業行業景氣如期復甦,商品代雞苗價格在上遊有效產能不足、下遊補欄積極的行業格局中迭創新高,預計2019年白羽肉雞行業延續,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有望超市場預期,建議繼續積極增持白羽肉雞板塊。
  • 白羽肉雞自主育種的叢林冒險(圖)
    7月份,除了我們,還有一些企業也有引種計劃。」電話那頭,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遲漢東緩慢地說。  引種,是國內類似益生這樣大型肉雞企業的習慣性商業行為,這種習慣持續了長達10多年。  地位分工  經合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白羽肉雞消費量佔全部肉類消費的28.1%,早已成為諸多發達國家的*大消費肉類。
  • 白羽肉雞自主育種的叢林冒險
    7月份,除了我們,還有一些企業也有引種計劃。」電話那頭,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遲漢東緩慢地說。  引種,是國內類似益生這樣大型肉雞企業的習慣性商業行為,這種習慣持續了長達10多年。  地位分工  經合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白羽肉雞消費量佔全部肉類消費的28.1%,早已成為諸多發達國家的第一大消費肉類。白羽肉雞品種是世界各國育種專家上百年持續不斷努力的結果,有著不可替代的基因優勢,益生公司董事長曹積生說。  有消費就有生產,產業的最上遊便是育種。
  • 白羽肉雞,有了「中國品種」
    今年5月,作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項目,由聖農自主研發培育的國內首個白羽肉雞新品種在光澤誕生,打破歐美長達百年的技術壟斷,白羽肉雞首次有了「中國品種」。  我國白羽肉雞生產起步於上個世紀80年代,目前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肉雞生產和消費國,年出欄約45億羽,但白羽肉雞育種技術始終被歐美幾家公司壟斷,國內養殖企業長期依賴國外育種。
  • 毛雞、雞苗價格11月回暖 白羽肉雞產業迎來曙光?
    11月,益生股份雞苗銷售數量4218.15萬隻,同比增11.09%,雞苗銷售收入1.22億元,環比10月大增151.36%。另一家白羽肉雞企業民和股份11月份銷售代雞苗2856.04萬隻,銷售收入8683.45萬元,環比增長191.71%。「白羽肉雞企業收入環比大增,主要是因為11月份雞苗價格相比10月份出現大幅上升。」
  • 行業巨頭陷「營收利潤雙降」 白羽肉雞行業進入洗牌期
    然而,不到3個月的時間,市場增速逐漸放慢,肉雞養殖似乎進入了微利時代,「超級雞周期」光環不在。  營收利潤雙降 行業龍頭「冰火兩重天」  近期,國內白羽肉雞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報帶來的幾乎都是壞消息。  財報顯示:聖農發展(002299)上半年營收利潤雙降。
  • 聖農發展培育出國內首個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國外壟斷
    培育出自己的祖代雞,是中國企業與科技工作者的難點。近日,「中國雞王」傅光明旗下的聖農發展,培育出國內首個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了跨國企業的長達百年的壟斷局面。聖農發展打破壟斷福建聖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消息,該公司已培育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內第一個白羽肉雞新品種,該原種雞產出的種、肉雞主要性能指標,如產蛋率、存活率、料肉比等均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聖農發展在5月14日註冊成立了福建聖澤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大地牧業攜手麥匯集團 打造數位化驅動的白羽肉雞「高速公路」
    近幾年,大地牧業進行了禽業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實施良種繁育、深耕生物科技,致力於打造成為一個從養殖生產供應鏈到屠宰食品加工,包括冷鏈運輸在內的一條龍平臺,配套業務涵蓋數據處理、飼料加工、家禽屠宰、食品加工等多個公司。
  • 營養餐桌科普論壇在京舉行專家詳解白羽肉雞
    中國網7月30日訊 7月29日,正值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支持,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的「營養餐桌科普論壇『正本清源——走近營養明星白羽肉雞』」活動在京舉辦。白羽肉雞是國際公認的營養健康美食,也是我國主要的消費肉類之一。但也有一些不同聲音,市場上依然流傳著一些關於白羽肉雞的謠言和負面新聞。
  • 市場替代速度放緩 白羽肉雞公司難逃利潤下滑
    目前看,整體行業承壓的嚴峻形式或已成定局。 白羽肉雞市場未來走向如何?相關分析師預計,白羽肉雞市場短期價格難以收復失地,企業盈利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市場價格下跌,利潤結構重構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白羽肉雞均價為3.66元/斤,同比跌幅為25.31%,環比跌幅為21.96%。
  • 聖農、首農、嘉吉等36家白羽肉雞企業領頭人誓讓國人吃上安全雞
    10月19日,在北京亮馬河飯店會議中心,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雞聯盟的36家成員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藥監局領導和業內眾多專家的注目中,鄭重進行了「中國白羽肉雞食品安全健康消費守護行動宣誓」,此次宣誓旨在通過行業約束讓消費者吃上安全雞、放心雞。包括福建聖農、首農股份、大成食品、嘉吉在內的白羽肉雞領頭企業的負責人均舉手宣誓,而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亦在宣誓之列。
  • 白羽肉雞行業大咖訪談錄|「斜槓青年」金衛東 ——訪遼寧禾豐牧業...
    「斜槓青年」金衛東——訪遼寧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衛東白羽肉雞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湧現出多家上市公司,出了百億企業幾百億企業,也產生了千億規劃,像禾豐牧業這樣的企業,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連續6年增長,去年這兩項指標增速均接近百分之一百二十。禾豐為什麼發展這麼好?掌門人是個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