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成語「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嗎?

2020-12-11 國學雜談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說的,但以前一直不解其意,按字面意思,「知者樂水」就是聰明的人喜歡水;「仁者樂山」就是仁慈的人喜歡山。但是為什麼這樣,始終也沒搞明白,一直到讀了《論語》和看了南懷瑾老先生的解釋,才恍然大悟,咱們先看《論語》裡的原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按原來的理解,水裡的魚、烏龜、泥鰍應該都算是智者了;山上的老虎、獅子、猴子都應該算是仁者了,這顯然是大錯特錯了。

原來這個水和山,比喻的是智者和仁者的思想境界,而不是他們真的喜歡山和水。

第一句的意思就是智者之樂如水,真正達到智慧的境界,就如秋水清波一樣的平靜清朗,就算外面翻天覆地,智者的內心也不起一點波瀾,依然其樂融融,心中自有乾坤,因為智者已經看破了世間的萬事萬物,他那個樂就如水一樣清澈透明,清淨平和。

第二句的意思是仁者之樂如山,真正達到了「仁道」境界,其樂是怡然自得,靜態凝固,猶如高山一樣佁然不動,俯視大地,其靜中之樂不會因外界事物的變化所轉移。

然接著說,「知者動」,智慧是用來治世,解決問題的,所以要動;「仁者靜」,仁道就如山川大地,寂靜常照,永遠慈愛著世間一切萬物。

最後,「知者樂」,因為智慧的人一直在處在人事物當中,處理問題,解決問題,隨時隨地都會感覺智慧所帶來的快樂;「仁者壽」,因為仁愛而不自私,其心寧靜而無憂,所以就會長壽。

孔子的這段話非常著名,內涵也特別深,以末學的水平還真是很難表達清楚,以上只是自己一點膚淺的感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相關焦點

  • 儒家的「山水之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子主張「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原文即:「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主要理解有兩種:第一種解釋為:孔子說:「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第二種理解為:「智者樂水」 ——智者之樂,就像流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什麼意思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選自《論語.雍也》。意思是說,仁厚的人喜歡山,智慧的人喜歡水。字面上看,普遍說成是指人喜歡山水的一種極致的心境和意念。但是深問一句,為什麼喜歡山的人就一定是仁厚的,喜歡水的人就一定是智慧的呢?
  • 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是將人的智慧與仁義,和山、水聯繫起來。在文學界,對於該句話的讀解也有多種,我國著名學者南懷瑾撰成了《論語別裁》,對此理解的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仁者樂山,漁者樂水,青西郊野公園垂釣中心試開張!
    仁者樂山,漁者樂水,青西郊野公園垂釣中心試開張!水多,自然也魚多。魚多,怎麼少得了釣友們的歡聲笑語。找好釣位坐定串餌上鉤拋鉤落水一切就緒嘿!可不就是一場享受麼《垂釣灣》唐 儲光羲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 「仁者樂山」怎麼讀?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01餘秋雨讀錯一字被批評很多人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肯定自然而然地就讀成了仁者樂(le)山。02「仁者樂山」到底該怎麼讀?事實上,這裡的樂應該讀作「yao」,第四聲。
  • 關於知與樂,孔子說得太美妙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每當讀到這個句子,總是感覺孔子的說法很貼切。但是,又一下子搞不清楚他用了什麼修辭。是比喻?,不是。是象徵?不是。孔子就是在描述一個事實。而這個事實仿佛與知者、仁者融合成了一體。智者喜歡水,因為水隨物賦形,又滌蕩一切;謙卑低調、處眾人之所惡,又無比剛強,水滴石穿。仁者喜歡山,因為山畜養萬物,包容萬物,不是挑挑揀揀,好的收留,孬的拋棄,而是兼容並包,概括全收。人們總是喜愛與自己情感狀態相符合的事物,或者以自己的情緒去解釋事物。
  • 《論語》經典名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出自《論語》第六篇《雍也》有智慧的人以水為樂,有仁德的人以山為樂。知,智慧,明智,聰明,睿智,靈活,靈動;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有仁愛,仁德,仁慈,仁心,仁厚等之義,其內涵十分豐富。在《論語》中,對「仁」有多種解釋,其中最經典的解釋是「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 《論語》中的10個成語典故,我能說出三個,你呢?
    在《論語》中,不僅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的教育理念,而其中的成語也一直被我們所津津樂道。那麼大家知道《論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典故呢?出自哪裡呢?不妨來了解下! 1、巧言令色解釋:說話說得很好聽,臉色也裝得是很和善,但是卻一點都不誠懇。
  • 溧陽話中的成語,你都知道嗎?
    溧陽話中有俗語、諺語、歇後語,而且還有成語,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來認識一下~不稂不莠:溧陽話中有一句「稂不稂,莠不莠」的語言,我曾一直不知其詳及寫法含義。近讀《詩經》,在《小雅大田》中有「既方既卓(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的詩句。
  • 仁者樂山漁者樂水
    看著應該不下了……仁者樂山,漁者樂水。一大早驅車二十公裡接上表弟久前往目的地。假期原因,路上有點小堵,不過想想一會就要見到水了,心裡就平靜下來。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顯仁藏智的人生智慧,心境超凡脫俗
    孔子為學生講學「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幾乎是所有的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出自於《論語》雍也篇。原文是這樣的,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有的人望文生義生硬地解釋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這種粗淺的解釋是不對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學生說的。用現在通俗的語言可以這樣解釋,就是孔子將山水形象而生動地比喻為智者和仁者,智者就是聰明的人,性格就像水一樣不停地活潑靈動,反應敏捷,思想躍進,性情好動。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從選擇山水可看出個人性格
    【環球網綜合報導】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不同性格的人,喜歡欣賞不一樣的風景。據英國《鏡報》3月9日消息,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為此展開了一系列新的調查,調查結果揭示了人的性格與選擇山水之間的關係。躺在海灘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對每個人而言也許都是一件放鬆身心,愜意無比的事。
  • 讀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讓你明白原來人生可以這樣活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寓意這句話出自《論語·雍也篇》,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1、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智者和仁者?孔子最初提倡的「三達德」為:「智、仁、勇」。
  •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翡翠山水牌適合年輕人佩戴嗎?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歐陽修《醉翁亭記》後人從這篇文章中得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結論,山和水似乎代表著不同的處世態度。但是它們又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我們在各種藝術品中也可以看到,有山就有水,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 【孔子箴言故事】仁者愛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記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說聰明人樂於水,有仁德的人樂於山。對此說法,他的幾位弟子有不同的理解。子路問答:「智者善於使人知道自己,仁者善於使別人愛自己。」孔子說:「這種回答是士的表現。」 子路走了出去,子貢走進來,孔子又向他提出同樣的問題。子貢回答:「智者善於知道別人,仁者善於愛護別人。」孔子對他也加以肯定,說:「這種回答也是士人的表現。」
  • 什麼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古代有個人很擅長畫竹,並且已經很出名了。可他的老師看了他的作品後,卻對他道:「你尚未入門,你只是知道了畫竹的技巧而已。」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了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換言之,無論求學還是做事,知道不如愛好,愛好不如以之為樂。在我看來,孔子的這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與愛因斯坦的那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楊鵬先生在《楊鵬解讀〈論語〉》中對孔子的這句話進行了升華。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結構化面試題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麼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了解,懂得。好(hào):以……為喜好。譯文孔子說:「對於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先結婚後戀愛也未嘗不可,二者不是矛盾關係,是適合與否的選擇關係。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通智。智者,指的是那些有智慧、聰明的人。智者之所以樂水,是因為智者具有水的特性。水總是按照一定的路線流淌,凡所經過的地方都能覆蓋到,就如同考慮周全心思細密的智者;水往下流,猶如通禮之人,謙虛處下;水流行進,一往無前,類似於勇士;遇到堤防圍壩,又能夠澄淨下來,安靜如同知命者;水流經過各種險阻,流向大海,不中途而廢,如同具有恆心和堅毅德性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