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會資源幫扶貧困村發展 錦江區創新「飛地+眾籌」扶貧模式

2020-12-13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在爐霍縣鮮水河畔的爐霍高原現代農業產業園內,小巧鮮紅的有機小番茄懸掛枝頭,垂涎欲滴,農戶們正在蔬菜大棚內採摘新鮮蔬果。在產業園內,這些蔬果在成熟後將通過多種線上線下方式販賣,所得紅利會返回給當地的貧困村落。

幫扶貧困村落,不僅需要政府主導,還需要社會力量多元參與。早在去年,錦江區創新全域結對幫扶體系,通過為爐霍縣貧困村聘任榮譽村長,動員愛心人士、企業家、民主黨派人士等各界精英加入。依託產業園區,榮譽村長們可使用眾籌的資金為貧困村為建設蔬菜大棚,對口幫助貧困村實現集體經濟增收。

這些「飛地+眾籌」精準扶貧項目,引導了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愛心企業、人士參與,破解了貧困村在「飛地」產業發展中面臨的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問題。當前,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四川慈善獎」評選表彰活動正在舉行,「飛地+眾籌」貧困村產業精準扶貧項目列入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9月4日,記者從成都市錦江區統戰部了解到,2018年「飛地」產業園共向88個貧困村分配投資收益600萬元,每個貧困村年分紅6萬元以上,所有貧困村均實現了收益分紅。

爐霍高原現代產業園

「異村飛地」嫁接基地產業

所得紅利分配給貧困村村民

在爐霍縣,大多數貧困村都位於海拔高、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等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同時,貧困村的產業基礎薄弱,小而雜,零而散,手工業附加值低,是過去爐霍產業的真實情況。

在這樣的背景下,「異村飛地」產業模式應運而生。據錦江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飛地」是一種探索解決貧困地區資源稟賦不均,貧困村無集體經濟、後續發展難等問題的產業扶貧方式。

在援藏實踐過程中,錦江區在爐霍縣內資源條件好的地方集中建設蔬菜大棚,把紅利再返回給分布在各地的貧困村,實現成果共享,貧困村集體增收。

2016年年底,爐霍縣累計建成40個蔬菜大棚、1個觀光農業大棚;2017年,園內又新建起了100個蔬菜大棚。現如今,錦江區已援建爐霍縣蔬菜大棚241棟,惠及爐霍縣88個貧困村,帶動978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近600元。

要將產業轉變為實際經濟價值,銷售是最關鍵的一環。一方面,錦江區在春熙路建成爐霍縣特色產品線下體驗店,並幫助園區內產品進入伊藤洋華堂等大型商超和專業門店銷售;另一方面,通過連結多方線上新電商平臺,園區產出的農特產品還進入了京東、蘇寧、盒馬鮮生等新零售平臺銷售,拓寬流動渠道。

榮譽村長在春熙路幫助推銷扶貧產品

創新「眾籌」模式

榮譽村長為貧困村建蔬菜大棚

隨著錦江區社會幫扶貧困村飛地產業園的落成,一個個「飛地」蔬菜大棚不斷落成,而在這些大棚中,有一部分則來自於社會公益的力量。

從2018年6月起,錦江區引入眾籌幫扶理念,在企業家、愛心人士、民主黨派人士中為爐霍縣貧困村聘選愛心幫扶人士領頭人。每一位領頭人還能各自發展數量不等的愛心幫扶人士,通過眾籌的方式,為貧困村籌集資金、物資、人力,助力其發展。

女企業家盧蓓蓓就是德拉龍村的「榮譽村長」,在擔任村長後,盧蓓蓓發動閨蜜們籌了30萬元。2018年,德拉龍村有貧困戶25戶97人,該村落海拔超過3千米,因積雪導致農作物難以生長,考慮到實際情況,盧蓓蓓發動閨蜜在產業園內建設了一個水果小番茄大棚。大棚交給專業公司運營,村民獲得分紅收益。

農戶正在大棚採摘小番茄

「等種出來小番茄,我們除了自己購買,也會推薦給親朋好友。」愛心幫扶人士蔣莉說道。現在,盧蓓蓓組建的這支包含22名女企業家或者公司高管的「扶貧娘子軍」,已成為了推動德拉龍村發展的重要力量。

錦江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飛地+眾籌」項目,已眾籌貧困村產業發展資金600萬元,為20個貧困村建設智能蔬菜大棚20個,全部捐獻給貧困村。2018年,蔬菜大棚共分享收益60萬元,可持續分享收益15至20年。

撬動社會幫扶資源

「眾籌」精準對接幫扶需求

據數據顯示,自實施「眾籌」以來,2017年以來錦江區共「眾籌」募集慈善資金、物資折合2000餘萬元。目前,已選聘4批次,共計41位「榮譽村長」,覆蓋至2017年底爐霍所有未脫貧的41個貧困村,共有300餘家企業負責人,500餘名愛心人士擔任「榮譽村民」,構建形成了千餘個愛心幫扶「朋友圈」。

為更好推動公益慈善,爐霍縣還與錦江區慈善會共同搭建幫扶平臺,各類書籍、醫療、教學戶信息化服務平臺等設備器材合計1200萬元。同時,通過「以購代幫」開展消費扶貧,購買消費150餘萬元的爐霍特色扶貧產品。

「『飛地+眾籌』的模式,連結了社會與市場,形成了政府、社會、市場三位一體的扶貧格局。」錦江區援藏辦相關負責人舉例,在幫扶企業的同時,有的榮譽村長還免費招收貧困學生傳授唐卡繪畫技藝,開展技術技能培訓。

榮譽村長向貧困戶免費傳授唐卡繪畫技藝

在此過程中,錦江區還主動對接社會組織、愛心企業,連結宋慶齡基金會、小平基金會等優質幫扶資源,在產業發展、助學、助困、慈善捐助、精準救助等多領域開展扶貧濟困行動,促成貧困生助學、少兒大病救助等多個公益慈善項目落地爐霍,資助資金達500餘萬元。

記者了解,錦江區援建的「飛地」高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被確定為四川省脫貧攻堅觀摩學習點,同時,錦江區「飛地+眾籌」貧困村產業扶貧模式,還將在即將召開的全省對口幫扶藏區彝區貧困縣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

相關焦點

  • 深圳龍崗:創新「幫扶模式」 扶貧路上一線牽
    深圳龍崗:創新「幫扶模式」 扶貧路上一線牽金羊網  作者:李薇、肖整南  2020-06-30 四年來,深圳龍崗區一直助力汕尾市海豐縣打贏脫貧攻堅戰
  • 錦江區督院街街道辦事處幫扶爐霍銷售扶貧產品虎掌菌200餘斤
    近日,在爐霍縣泥巴鄉政府大院內,泥巴鄉的鄉幹部和駐村幹部正在分裝虎掌菌幹品準備發運成都,據悉遠在千裡之外的錦江區督院街街道辦事處幫助泥巴鄉成功銷售了貧困村合作社扶貧產品虎掌菌幹品200餘斤,實現了集體收入共計10餘萬元,將惠及泥巴鄉的5個貧困村。
  • 桃江:「金融+電商」眾籌扶貧 讓優質農產品「飛」出大山
    松木塘鎮關山口村是省級貧困村,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4畝,當地群眾守著富庶的物產卻難以轉化為實際收入。2016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村裡結合實際,引進了益陽天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天潤關山養殖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村級集體」的模式,通過「門店+電商」的銷售模式,線上結合線下同步銷售,最大程度確保了貧困戶和集體經濟收入保本增收。
  • 成都沙河街道「精準」幫扶爐霍發展
    沙河街道黨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街道著力系統化多元幫扶,以『輸血變造血、脫貧不返貧、增收可持續』作為幫扶目標,聚焦幫扶地脫貧攻堅的痛點、難點,利用轄區資源優勢,激發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從『送進去』到『走進去』,從『產出來』到『賣出去』,全域精準幫扶,全力助推幫扶地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據悉,在扶貧過程中,本市國資國企創新模式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科學扶貧、解放思想智力扶貧,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國資兩委深入落實萬企幫萬村,有序開展結對認親。主動與和平區工商聯對接,接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會寧縣和甘南州舟曲縣的10個深度貧困村村企結對幫扶任務,會同和平區、市交流辦等深入三縣實地調研考察,立足當地產業結構及資源優勢,研究特色幫扶方式。
  • 群眾「點單」 義工「上菜」 陝西寶雞社會組織創新結對扶貧模式
    新華社西安2月9日電(記者 毛海峰)陝西省寶雞市社會組織2017年探索出全新的結對幫扶模式——先請貧困群眾「點單」,再由義工「上菜」,有效地實現了社會幫扶資源和扶貧需求的有效對接。為避免社會組織扶貧的零散性和盲目性,寶雞市各級社會組織把625個貧困村的脫貧訴求作為他們開展脫貧攻堅的行動指南,全市18.45萬貧困人口成為他們開展志願活動的目標人群。在教育扶貧領域,針對群眾提出的貧困代際傳遞問題,寶雞市慈善總會等社會組織通過設立項目、引導企業資金,有效地援助了成百上千名貧困大學生。
  • 霑化區利國鄉創新「羊陽結合、光畜互補」模式推動產業扶貧發展
    精準扶貧攻堅戰號角吹響以來,霑化區利國鄉黨委政府創新工作思路,發揮資源優勢,精確找準發力點,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整合資金建成了全市最大的村級分布式光伏扶貧項目—吳廟2.5MW光伏扶貧項目,健全了扶貧長效機制,真正趟出一條貧困戶穩定脫貧、村集體穩定增收的好路子。
  • 產業扶貧帶動農戶增收,中堂對口幫扶惠來縣四個貧困村
    通過發展產業,助力脫貧,引發鄉村嬗變。從2016年至2020年6月,中堂統籌協調各級扶貧資金3401.8688萬元,投入到對口幫扶的揭陽市惠來縣2個鎮的4個省定貧困村。目前,這四個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貧困農戶收入增加。
  • 1811家民營企業精準幫扶1079個貧困村
    1811家民營企業參與,投入24.19億元資金,幫扶1664個村,其中貧困村1079個。這是從2016年開始至今年6月,重慶「萬企幫萬村」系列行動交出的「扶貧答卷」。參與行動的民營企業中,有598家與576個貧困村籤訂了幫扶協議;有758家在貧困地區開展了產業幫扶,實施項目1068個,累計投入資金18.84億元;有1042家參與了就業扶貧和技能幫扶,幫助貧困群眾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有881家進行慈善捐贈,對貧困戶實施捐資助學、醫療救助、生活救助等。
  • 鼎湖與昭平粵桂扶貧產業協作實現資源互補
    「造血式」幫扶模式,把廣東的市場、產業、技術、資金等優勢資源與昭平縣進行深入對接,實現資源互補,促進昭平縣優勢生態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鼎湖區將3030萬元省級幫扶資金投入該集團,主要在昭平縣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布局茶園和茶葉加工廠,所得收益平均分配給43個貧困村;目前已在走馬鎮、馬江鎮、昭平鎮布局4個茶園基地1660畝,建設茶葉加工廠房8100平方米,不僅為貧困戶提供300個以上就業崗位,還為43個貧困村每年增加3.5萬元集體收入。
  • 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的實踐與創新·脫貧攻堅看阜新
    、「集團幫村」、「飛地經濟」等方面的扶貧模式創新,財政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創新,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幹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方式創新,為全國扶貧改革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為了整合花生產業資源、推動全產業鏈發展,市政府協同省農發行成立了阜新花生產業聯盟,構建了一個產業聯合體。通過產業聯盟平臺,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花生深加工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讓每個從事花生產業的農事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貧困戶都能在產業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市大力探索「飛地經濟強鄉鎮、項目收益促扶貧」的模式,壯大鄉村經濟實力,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 中山南區對口幫扶潮州4條貧困村成效顯著 畫好扶貧同心圓 貧困村...
    中山南區對口幫扶潮州4條貧困村成效顯著 畫好扶貧同心圓 貧困村華麗蛻變羊城晚報  作者:林翎 盧晉姬  2019-06-28 、大門坑村和東山鎮的湖嶺村、東明村等4個省定貧困村開展扶貧工作。
  • 臨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開展「造血」式扶貧紀實
    站在2018的又一個起跑線上,臨澧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臨澧縣人社局」)攜手湖南先淘不鏽鋼衛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先淘」)創設的第5個扶貧車間在九澧鄉村落地生根。一個個扶貧車間不僅見證著村民從貧窮到富裕的跨越,而且必將一種嶄新的扶貧模式載入到國家脫貧攻堅的不朽史冊。
  • 創新雜糧電商眾籌 為定西產業扶貧插上新翅膀
    原標題:創新雜糧電商眾籌為定西產業扶貧插上新翅膀  2019年新春伊始,雖然我省天氣還帶著冬的寒冷,一股暖流卻已開始孕育萌動——2月14日,一個以「創新雜糧產業扶貧」為主題的電商眾籌活動在京東平臺正式開啟,此次活動由甘肅省糧油商會扶貧小組牽頭、甘肅豫蘭雜糧為主導
  • 定安創新幫扶模式 秀珍菇栽培示範基地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完善精準扶貧機制 創新幫扶模式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定安:多措並舉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定安縣黃竹鎮白石嶺村貧困戶周太通過養雞脫貧。 黃祥 攝  「既能學到種植技術,增加收入,還能照顧家庭,發展村集體經濟就是好!」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廣州創新「電商+非遺+扶貧」模式幫扶...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廣州創新「電商+非遺+扶貧」模式幫扶畢節 苗家繡娘在家就能脫貧致富金羊網  作者:付怡、王立  2018-09-24
  • 在扶貧路上續寫魚水情——記省武警總隊定點幫扶牛角村紀實
    2017年12月武警湖南省總隊與該村掛鈎幫扶後,積極對接省、州、縣扶貧部門,量身制定牛角村幫扶計劃,確立了以改善基礎設施,發展茶葉種植、旅遊產業、苗繡工藝等為主的幫扶思路,演繹了軍民攜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佳話。暢通致富路下雨出不了門,晚上不能出門,山高石頭多,出門就滑坡。
  • 蓮湖區產業幫扶再結新果 「飛地」裡種出鄉村振興好風景
    繼飛地養牛之後,蓮湖幫扶工作再結新果。土地還能飛起來?在山裡人看來,這簡直是個笑話,而位於秦嶺深處的周至縣王家河鎮東澗溝村卻依靠「飛地」模式,不但飛出秦嶺,到山下建起了養牛場,而且還飛出周至,在鄠邑種起了青貯,成了產業扶貧的新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