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2020-12-19 北方網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國資兩委舉辦「打贏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國資國企主動融入天津市扶貧大格局,集中優秀兵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有關情況。據悉,在扶貧過程中,本市國資國企創新模式精準扶貧、因地制宜科學扶貧、解放思想智力扶貧,取得了良好效果。

  市國資兩委深入落實萬企幫萬村,有序開展結對認親。主動與和平區工商聯對接,接手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會寧縣和甘南州舟曲縣的10個深度貧困村村企結對幫扶任務,會同和平區、市交流辦等深入三縣實地調研考察,立足當地產業結構及資源優勢,研究特色幫扶方式。

  市國資兩委把發展產業作為助力脫貧的根本之策,統籌開展社會動員和村企結對工作。通過與受援縣籤訂「天津市國有企業捐贈資金使用協議」約定收益水平,形成了以產業為紐帶的利益連接機制,充分發揮捐贈資金作用,撬動當地產業發展。

  同時,充分發揮市管企業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扶貧新模式。軌道交通集團參與策劃發行的「愛心幫扶卡」,在全國首次實現金融服務、慈善公益、軌道交通的跨界融合。食品集團結合新疆于田縣希吾勒鄉貧困戶不同致貧原因和產業發展實際,開創了可推廣可複製的「希吾勒」模式,並依託該模式創新8項扶貧措施,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三級肉羊養殖體系,輻射帶動7000戶貧困戶增收。

  市國資兩委還堅持因地制宜投資興業,帶動受援地增收脫貧。比如,食品集團因地制宜推行「五個一批」產業扶貧模式,助力2507戶貧困戶持久受益,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5.86億元,累計採購幫扶地區優質特色農副商品和深加工食品975種,採購總額達到1.65億元,帶動貧困戶達8087戶。

  此外,堅持扶貧先扶智,通過結對認親送溫暖,保持與認親戶的不間斷溝通,及時了解認親戶思想動態、生產生活情況,積極落實「五個一」的幫扶要求。加大人才援助力度,為受援地提供智力技術支持。2016年至今,市國資系統選派的援助人員以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為主,努力提高貧困地區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增強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確保扶貧工作取得實效。(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相關焦點

  • 播下扶貧「種」長成致富「林」雲南省國資國企投入23.84億 實施...
    雲天化集團投資近1500萬元扶持鎮雄縣雨河鎮龍井村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把貧困群眾納入到有規模、統一經營、統一營銷的專業合作社中,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增強「自造血」功能找到一條精準扶貧之路。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雲南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優勢,提前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用市場手段、產業理念、企業思路管理產業脫產業扶貧項目,形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不反彈產業扶貧運行機制,打造具有雲南特色的國資國企脫貧幫扶模式。
  • 天津國資國企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貫徹精準方略 展現國資之為
    市國資兩委日前舉辦的「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國資國企力量」發布會上,天津食品集團津墾牧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景龍介紹說。  託合提肉孜一家是我市國資國企在「十三五」期間不斷探索扶貧新模式,多措並舉助力脫貧的一例個案,僅以天津食品集團來看,自2017年以來其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西藏昌都、甘肅甘南開展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在扶貧一線投資近10億元,帶動投資近6億元,帶動近2萬貧困戶增收。
  • 以心攻堅 用情扶貧 華夏銀行打造「1+6」精準扶貧模式
    說起新疆自治區扶貧點工作的開展,華夏銀行始終堅持以首善標準,要求層層明確責任,落實好黨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按照北京市國資委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堅決落實好北京對口支援扶貧工作。   實踐中,華夏銀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1+6」精準扶貧幫扶模式: 「1」是指以總分行後盾幫扶為基礎,落實思想指導、領導責任、機制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及關心關愛。
  • 浩茫雪域寫晴光 精準扶貧行有恆
    此舉開創了「公益 交易所 保險」的精創扶貧模式,充分運用保險低保費高保障的槓桿效應,以及保障能夠精準到人的特性,為貧困地區人民送上關愛。項目運行至今,第一年(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項目共計受理案件323件,賠款241.6萬,賠付率120.8%。
  • 淮南師範學院:「炎劉模式」譜寫精準扶貧新篇章
    為落實中央和我省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在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領導下,淮南師範學院負責炎劉學區的教育扶貧工作。該校利用師範教育優勢,組織選拔優秀師範生開展精準扶貧頂崗支教活動,先後選派了教育、體育、音樂、美術、數學、漢語言等專業1086名優秀師範生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該校認真總結在炎劉鎮開展教育扶貧的做法,凝練提出了精準扶貧頂崗支教的「炎劉模式」。
  • 四輪驅動:國投以產業扶貧推動可持續脫貧——國投集團發布扶貧...
    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會長袁文先、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副司長馬英、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社會責任處處長張曉松出席會議並講話。國投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施洪祥解讀《扶貧白皮書(1995-2020)》,黨組副書記錢蒙主持發布會並宣讀表彰決定。在京黨組成員李汝革、杜文民、陽曉輝、胡昌元、鍾國東出席活動。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
  • 廣西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創建國企扶貧的「宏偉模式」
    作為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宏偉村的定點幫扶後盾單位,廣西北投環保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積極踐行國企擔當責任,充分發揮自身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資源,高位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幫扶宏偉村走出了一條「宏偉模式」的脫貧致富路。位於石漠化大石山區的宏偉村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全村3200多人,貧困發生率超過了50%。
  • 漳州平和:創新實施「養雞生蛋」工程精準扶貧
    在探索精準扶貧長效機制過程中,平和創新實施「養雞生蛋」工程,推進扶貧資金整合優化,實現扶貧資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養雞生蛋」,整合碎片化扶貧資金  「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怎麼辦?」發布會現場,平和縣委書記郭德志拋出話題。  他說的正是扶貧資金碎片化問題。
  • 伊利探索實踐精準扶貧模式用產業帶動「伊起小康」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推進脫貧攻堅。6月17日,「伊起小康」脫貧攻堅項目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進行了籤約,並同步啟動了敕勒川30萬頭奶牛生態牧場示範項目暨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基地,未來伊利將通過「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打造土默特左旗脫貧樣板,全面助力內蒙古脫貧攻堅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 精準打好扶貧「組合拳」 力促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嶺南師範學院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扶貧的有效路子」的重要指示,嶺南師範學院積極響應教育部和廣東省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工作部署,全力推進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覃巴鎮沙田村扶貧工作,精準打好扶貧「組合拳」,力促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 創新產業扶貧 !河北蔚縣湧泉莊鄉又一精準扶貧項目落地籤約!
    河北省蔚縣湧泉莊鄉立足農業謀項目,創新產業扶貧,進而造福鄉民。近日,該鄉又一項以養殖,銷售為一體的精準扶貧項目落地籤約成功。這次的籤約合作,既是創新產業扶貧,搭建精準幫扶的舞臺,也是拓展湧泉莊鄉人民增收發展的途徑。希望通過這一合作協議的籤訂,湧泉莊鄉以此作為新的起點,圍繞扶貧攻堅中心任務,緊貼產業扶貧工作實際,提高認識、狠抓落實,早日達產達效,進而富鄉強民。
  • 「全國精準扶貧項目孵化基地暨全國精準扶貧項目示範基地」在京啟動
    由人民日報社《人民周刊》、中國扶貧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和中商全聯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全國精準扶貧項目孵化基地暨全國精準扶貧項目示範基地」啟動儀式11月13日在北京舉行。  為更好地落實中央關於精準扶貧的系列政策,經中國扶貧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和中商全聯控股有限公司反覆研究論證,決定在北京西客站南廣場設立「全國精準扶貧項目孵化基地」、在河北高陽縣中商農業生態創新產業園設立「全國精準扶貧項目示範基地」。
  • 「點單」扶貧固成效——中國科協在嵐縣精準扶貧新舉措成效凸顯
    按照「引種—選種—育種—沙棘示範園—加工」的模式,持續幫助發展壯大嵐縣沙棘產業。依託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幫助嵐縣建立起沙棘從採穗育苗到扦插種植的全流程種植推廣模式,打造沙棘種植扶貧樣板,以此輻射呂梁地區,逐步解決當地沙棘資源品種單一、過度依賴天然資源問題。
  • 農商互聯再創新篇,超級碼科技股份助力精準扶貧
    本屆大會以「創新驅動 精準扶貧 品質消費」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的近700家企業,攜2000多款極具地域特色的區域公共品牌及「一縣一品」等農副產品和扶貧產品,以及智慧農業科技產品齊聚溧水。
  • 農行雲南省分行精準扶貧用心用情用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引下,農行雲南省分行黨委高度重視「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並長期派出3名駐村幹部,3年來,有幹部41人次實地指導幫扶,駐村工作隊克服山高路險、落石塌方、語言不通等重重困難,積極配合地方黨政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著重在產業培育、教育培訓、基層黨建等方面精準發力,佛山鄉納古村、溜筒江村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面貌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湖南農業大學科技扶貧項目組經過充分調研和產業診斷,啟動了基於整合茶葉和電子商務兩大產業協同創新的「網際網路+品牌」產業扶貧計劃,修訂了《古丈縣茶產業發展規劃》和《古丈縣電子商務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引領和模式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同時,積極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力量,推進項目實施。
  • 打通精準扶貧「最後一公裡」
    人民政協網7月1日電(記者林儀 通訊員林淑婷)6月30日是廣東扶貧濟困日,「精準助農 攜手攻堅」廣州消費扶貧媒企在行動之「清遠農家」優質農產品走進祈福暨廣州民營企業消費扶貧行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祈福繽紛世界舉行。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興湘集團:三年打贏翻身仗 永遠不忘扶貧情
    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