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11:28:12 來源:安青網
編者按 壽縣炎劉鎮屬於國家級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薄弱,存在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師流出現象嚴重、教師隊伍老齡化、留守兒童較多、優質生源流失、...
編者按 壽縣炎劉鎮屬於國家級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薄弱,存在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師流出現象嚴重、教師隊伍老齡化、留守兒童較多、優質生源流失、學生學習觀念淡薄等突出問題。為落實中央和我省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在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領導下,淮南師範學院負責炎劉學區的教育扶貧工作。該校利用師範教育優勢,組織選拔優秀師範生開展精準扶貧頂崗支教活動,先後選派了教育、體育、音樂、美術、數學、漢語言等專業1086名優秀師範生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該校認真總結在炎劉鎮開展教育扶貧的做法,凝練提出了精準扶貧頂崗支教的「炎劉模式」。
「心繫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主動服務國家扶貧戰略,在艱苦環境中鍛鍊成長,踐行立德樹人大學宗旨」。近年來,淮南師範學院認真總結在壽縣炎劉鎮開展教育扶貧的做法,凝練提出了精準扶貧頂崗支教的「炎劉模式」,形成了鮮明的特色。
為落實中央和我省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在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領導下,淮南師範學院負責炎劉學區的教育扶貧工作。該校黨委高度重視,認真組織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幫扶工作。
炎劉鎮位於壽縣東南部,屬於國家級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薄弱,表現在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師流出現象嚴重、教師隊伍老齡化、學歷層次低、教育觀念陳舊、留守兒童較多、優質生源流失、學生學習觀念淡薄等。教師包班上課和複式教學現象普遍,全鎮小學中90%的學校缺乏的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的專業教師,有相當一部分學校從來沒開設過藝術課,學校沒有組織過「六一」兒童節活動等。針對這一情況,淮南師範學院決定「扶貧先扶智」,開展教育扶貧,利用師範教育優勢,組織選拔優秀師範生開展精準扶貧頂崗支教活動。
2015年6月,該校選派教育、體育、音樂、美術等四個專業29名優秀師範生開展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受到了省教育廳、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受援學校、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截至目前,已先後組織開展了八批扶貧支教活動,當地1.63萬多名學生受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支教支出農村新氣象
淮南師範學院扶貧支教的首批對象為炎劉鎮的六所小學,2015年6月,該校由副校長帶隊組織人員赴炎劉鎮逐一走訪了六所小學,細緻了解每所學校的主要問題和需求,扶貧頂崗實習支教項目拉開序幕。返校後,該校立即召開支教推進會,遴選了29名師範生。7月初,校地雙方就頂崗實習的具體問題進行對接。為保障頂崗支教生能夠做好農村基礎教育工作,該校精心組織培訓,從思想教育到專業能力提升全面覆蓋,教學設計、課件製作、模擬上課、板書、班級管理等逐一過關。採取導師帶隊、師生結合方式,組建實習支教小組。選派骨幹教師全程管理。經過兩個月的崗前培訓,該校在開學前將29位師範生送往農村基礎教育的第一線。學生帶著教師們的諄諄教誨,挑起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投入農村教育工作。
支教大學生的到來給當地農村帶來了新氣象,幾乎所有扶貧支教點的校風校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學校第一次上了音樂課、第一次辦了藝術節、第一次開了運動會……項目實施半年來,開創了「現代版炎劉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新模式,為鄉村教育輸入了新鮮的血液,呈現出「三不願到三願」(不願意上學的學生願意好好讀書;不願意接受教師教育的學生願意回到教師身邊;不願意上課的學生願意回到學校上課)局面。據統計,半年來,有四十多名輟學的學生回到學校。
此後,每半年精準扶貧頂崗支教以定期輪換的「志願+接力」方式開展。截至日前,先後選派了八批次教育、音樂、體育、美術、外語、數學、漢語言等專業學生赴淮南市、阜陽市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等小學、教學點開展精準扶貧頂崗支教。
三結合彰顯鮮明特色
堅持精準扶貧與頂崗支教相結合。該校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戰略,充分發揮教師教育優勢,選準了教育扶貧這個著力點,創造性地將扶貧工作與人才培養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高度融合,一方面解決了貧困地區學校教師短缺的問題,給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理念、注入了新血液、開闊了新視野、實現了新面貌;另一方面支教學生在艱苦環境中鍛鍊成長,了解省情、市情、鄉情、村情,在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增進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感情,鞏固為貧困地區教育服務的思想,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教師技能和實踐能力。在頂崗實習支教的學生中,有一部分長期紮根於農村基礎教育,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繼續提高,少數優秀學生獲留校工作的機會。
堅持重視當下與長遠接力相結合。結合國家精準扶貧戰略,該校開展精準教育扶貧的力度、學生規模逐年擴大、服務地區逐年擴展、學生的來源日趨多樣化。「炎劉模式」不是曇花一現,而是長遠模式,既要保證當前扶貧工作需要,同時又要保證各個批次銜接,只要有需要,該校將繼續選派學生參與,將「炎劉模式」打造成一種長效機制。該校於2018年制定了《淮南師範學院大學生頂崗支教工作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提出「頂崗支教每期半年,一年兩期」,並就定崗支教學長效機制的建立進行了詳細規定。
堅持教育扶貧與社會建設相結合。「扶貧先扶智」決定了教育扶貧的基礎性地位。教育扶貧的目的是讓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獲得自我發展、自主脫貧的能力,是一種內生式的扶貧脫貧方式,「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學生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該校在炎劉地區成立扶貧頂崗實習支教學生黨支部,而學生黨員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時刻表現出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範作用,他們把所有的時間用在課堂上,把愛用在學生身上,把溫暖用在貧困學生家庭裡,把心留在工作崗位上,用青春的雙手託起貧困地區明天的太陽。他們是文明的使者,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不僅影響著廣大學生,也影響著學生家長,深刻改變了農村的生活方式,有力地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值得推廣的炎劉經驗
通過這樣精準的支教,改變了當地思想、文化落後的現狀。逐步消除貧困的代際傳播。對於經濟較落後的地區,支教志願者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開展物質資助相關的志願活動,做到智力扶貧和經濟扶貧雙手抓,幫助服務地消除貧困,提升當地發展水平。同時,鍛鍊了學生,增進了他們與農村基礎教育的感情,促使他們在艱苦環境中成長、成才,以後投身到農村基礎教育之中,更了解農村基礎教育,更熟悉農村基礎教育,更能投入農村基礎教育。
「炎劉模式」理念與方式:一、真扶貧,扶真貧。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縮小城鄉教育差別,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教育。二、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的靈魂」。三、著力教師培養:校地合作共贏,協同卓越育人。
「炎劉模式」實踐與模型(「三入」+「三心」):助學支教,扶貧扶智。支教生:融入學校,投入工作,深入農村;政府與學校:精心謀劃,悉心安排,傾心關愛。
「炎劉模式」責任與需要:一是落實國家扶貧戰略,解決貧困地區農村教師數量上的短缺和結構上的不合理,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二是師範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三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在實踐中接受鍛鍊,在艱苦的條件下礪煉的需要。
淮南師範學院精準扶貧支教工作得到了廣泛關注,支教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為學校贏得了榮譽,為貧困鄉村教育發展作出了貢獻。
淮南師範學院「炎劉模式」的推廣,有利於解決農村學校師資結構性短缺的教學問題,推進城鄉教育均衡、實現教育公平,服務地方教育。有利於落實教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格局,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有利於校地合作,實踐取向,立德樹人,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師。
2015年12月22日,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淮南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陳年紅、院長曹傑旺等赴壽縣炎劉鎮吳橋小學看望該校扶貧頂崗實習支教的學生
支教大學生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2015年秋開始,每學期都有這麼一群熱情的年輕人奔赴炎劉鎮精準扶貧頂崗支教
淮南師範學院第六批赴壽縣炎劉鎮開展精準扶貧頂崗支教活動
學校成立精準扶貧支教的炎劉黨支部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張華採寫
責任編輯:黃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