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省政府新聞辦在福州召開福建省「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七場)。
眼下,正值蜜柚集中上市季節。來自「中國琯溪蜜柚之鄉」平和縣的幹部群眾,通過現場推介、連線直播等方式,專場講述脫貧奔小康故事。在探索精準扶貧長效機制過程中,平和創新實施「養雞生蛋」工程,推進扶貧資金整合優化,實現扶貧資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養雞生蛋」,整合碎片化扶貧資金
「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怎麼辦?」發布會現場,平和縣委書記郭德志拋出話題。
他說的正是扶貧資金碎片化問題。作為原中央蘇區縣、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平和的扶貧資金涉及23個專項。以往的做法是各個專項資金分散使用,哪一個貧困戶有困難就給一點錢,如同撒胡椒麵一樣。
能不能整合使用,實現「1+1>2」呢?
利用省財政廳賦予的統籌使用財政資金自主權和漳州市實施扶貧資金精準使用長效機制試點縣的政策優勢,平和探索出「養雞生蛋」工程。
郭德志現場分享了「養雞經」:對各級扶貧資金「化零為整」,由縣屬國企——平和縣益和造福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統一投資運作。4年來,平和共整合各類扶貧資金1.24億元,由縣統籌使用,從根本上破解了資金使用碎片化問題。
「金母雞」養成了,還得能下「金蛋」。
利用統籌起來的扶貧資金,平和設立1億元的有償扶貧金,將其中4000萬元定向投資入股平和縣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參與旅遊開發項目,按6%年化收益率獲取收益;6000萬元定向投資入股福建興和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認購平和縣農村信用社聯合社2000萬股股權。
這隻「金母雞」因此有了源源不斷的「下蛋」能力。「採用『定向投資,固定收益』模式,我們每年單單股權就可以收益1000萬元左右,這些收益金全部用於精準扶貧的事業。」郭德志說,在「養雞生蛋」工程實施過程中,平和建立廣泛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構建多元化資金監管機制,重點解決跨部門、跨行業的工作協調問題;實行專帳核算、專人管理,依託中介機構,對精準扶貧資金使用績效進行監測評價。
用好「金蛋」,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能下「蛋」,更要用好「蛋」。
「據統計,全縣因病因殘致貧的佔建檔立卡貧困戶61%。在一些鄉村,還存在著因病返貧現象,一些貧困戶經過努力本已脫貧,但一場大病就讓他們重新跌回貧困線以下。」郭德志說。
2018年4月,收到了來自旅投公司的第一季度收益款120萬元後,平和縣扶貧辦便與中國人保財險平和支公司合作,利用「養雞生蛋」工程收益款,為全縣1162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意外、重疾綜合保險。
意外、重疾綜合保險覆蓋意外身故、殘疾、重大疾病給付以及住院津貼,最高賠償金額可達12萬元。在基本醫療保險、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基礎上,貧困戶又多一份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累計支付意外重疾、醫療費兜底賠款1019.5萬元,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4023人次。
「金蛋」要用到精準脫貧最需要的地方去。除了用於貧困戶醫療健康保障,定向投資產生的固定收益,還投向了危房戶住房安全保障、無有效身份信息貧困人口的政策保障等領域,實現扶貧資金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以「蛋」孵「雞」,產業有了源頭活水
發布會上,已經「摘帽」的平和縣國強鄉乾嶺村貧困戶黃三九,分享了自己的脫貧故事。
黃三九曾是村裡出了名的貧困戶。2016年,元宵節剛過,鄉裡的扶貧幹部便上門,為他量身打造了發展蜜柚產業的幫扶方案。可黃三九犯了難:「買化肥農藥的資金從哪來,我沒技術如何能管好蜜柚?」扶貧幹部拍著黃三九的肩膀,為他鼓勁:「只要你肯下力氣幹活,技術和資金我們幫你解決。」
缺生產資金,政府幫爭取5萬元「扶貧貸」;沒技術,請來種植大戶手把手傳授經驗。當年年底,黃三九的100多株蜜柚便創收2萬多元。
可黃三九還是覺得沒底氣:「農業靠天吃飯,柚子價格波動厲害,遇到小年,收入沒保障啊!」平和在全國率先推出的蜜柚價格保險,解除了黃三九的後顧之憂。有了它,蜜柚便有了兜底保險價。今年,黃三九靠種柚子、務工,保底收入能有10多萬元。
蜜柚價格指數保險,得益於「養雞生蛋」工程。
「蜜柚產業是平和農業支柱產業,全縣90%的農業人口從事涉柚產業,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386戶種植蜜柚,佔所有貧困戶數71.1%。」平和縣副縣長、扶貧辦主任王振惠說,脫貧攻堅,產業先行。但農業產業具有很大不確定性,貧困戶往往難以承受市場波動帶來的損失。尤其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給蜜柚產銷帶來巨大影響。
在產業扶貧保險的基礎上,平和利用「養雞生蛋」工程收益為種植蜜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蜜柚價格指數保險,確定目標價格,保障蜜柚扣除當年投入成本後不虧本,且有一定利潤空間,讓發展產業的貧困戶吃上「定心丸」。
養好「雞」,「雞」生「蛋」,「蛋」又孵化出了產業「金雞」,精準扶貧長效機制由此建立。
(記者 張輝)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