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扶貧「種」長成致富「林」雲南省國資國企投入23.84億 實施...

2020-12-21 雲南網

  雲天化集團投資近1500萬元扶持鎮雄縣雨河鎮龍井村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項目,把貧困群眾納入到有規模、統一經營、統一營銷的專業合作社中,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增強「自造血」功能找到一條精準扶貧之路。

  昆鋼集團投資近4000萬元在宣威海岱鎮建設的刺梨產業扶貧項目第一批「海岱金果」刺梨飲料面世,趟出了一條集農林種植、加工產業與高原石漠化治理等綜合效益顯著的產業扶貧新路子。

  雲投集團投資引入的中央企業貧困地區(雲南)產業投資基金完成了10億元額度的投資,探索出了基金產業扶貧的新途徑,在滇投資涉及工業生產製造加工、農業種養殖、產業園區建設、資源開發等多個領域。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國有企業在脫貧攻堅戰中實施的產業項目,猶如播下的粒粒扶貧種子,在全省貧困地區長成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片片森林,成為雲南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源頭活水。2016年以來,僅省國資委牽頭聯繫49戶企業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23.8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975個,幫助引進項目101個,已實現25104戶、88075人脫貧。「堅持黨的領導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國有企業在脫貧攻堅尤其是在產業扶貧發揮出重要作用的根本所在,這是我們中國國家制度優勢的本質體現,表明了我們國家治理體系的偉大創造和生機活力。」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明表示,要把國有企業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勢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繼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雲南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優勢,提前謀劃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工作,用市場手段、產業理念、企業思路管理產業脫產業扶貧項目,形成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不反彈產業扶貧運行機制,打造具有雲南特色的國資國企脫貧幫扶模式。今年以來,省國資委聚焦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按照《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方案》的具體要求和部署,深入推進牽頭聯繫49戶企業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積極培育扶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商貿、餐飲、運輸等產業,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依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現代新型業態脫貧致富。「我們依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鄉村資源大力發展新產業,充分挖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古村落、鄉土文化等鄉村資源價值,創新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培育壯大農村安置區鄉村產業,促進搬遷群眾增收。」省國資委扶貧辦負責人說,全省國資國企積極培育主導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依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等現代新型業態脫貧致富。

  馬關縣夾寒箐鎮牛馬榔村,一個邊境上的苗鄉。2014年,牛馬榔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2.88%,村裡只有一條硬化路通往鎮上,土坯房、杈杈房是村民們的主要住所,「晴天滿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時牛馬榔村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2015年9月,省國資委對口幫扶牛馬榔村以來,投入資金、協調引進物資累計2500萬元,實施扶貧項目16個,投入160萬元援建牛馬榔村級科技文化活動室,投入490萬元支持成立牛馬榔村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為牛馬榔村脫貧致富的支柱性產業。「有了肉牛養殖項目,不但能脫貧,還能讓全村村民增收致富。」牛馬榔村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肉牛養殖廠廠長王興快告訴記者,養得好的貧困戶一年收入可達5、6萬元。經過三年多的不斷探索,牛馬榔村肉牛養殖業逐步形成了豐富增收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促進村集體經濟、帶動相關產業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如今的牛馬榔村,裝了太陽能路燈、通了硬化路,全村17個村民小組全部通動力電,廣播電視網信號覆蓋率100%,網絡寬帶覆蓋村委會、學校和衛生室,標準化衛生室配上了3名持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的村醫,200人以上或10名黨員以上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實現全覆蓋,2020年6月底,牛馬榔村實現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滅了絕對貧困。

  像牛馬榔村肉牛養殖這樣的產業扶貧項目,全省國有企業投入了數百個,遍布全省貧困村,不但對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形成了強有力支撐,而且有力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員282人,共掛聯14個州(市)、53個縣(市、區)、79個鄉鎮、109個貧困村。今年上半年,省國資委拳頭聯繫的49家企業累計提供就業扶貧崗位895個,提供崗位培訓及技術培訓5431人次,組織勞務輸出11174人次,累計投入資助貧困學生818.42萬元。

  雲南網記者 李繼洪

相關焦點

  • 創新模式精準扶貧 因地制宜科學扶貧 解放思想智力扶貧 國資國企...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市國資兩委舉辦「打贏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專場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時期國資國企主動融入天津市扶貧大格局,集中優秀兵力投入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有關情況。
  • 【國企足跡•印象2017】國企國資十大關鍵詞
    五年來,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重點難點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國有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資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監督針對性有效性進一步增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黨建工作深入推進。 與以往相比,本次國企國資改革少了些許的喧囂,似靜水流深,經過幾年的積累與沉澱,在2017年呈現出諸多新變化與新特點。
  • 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興湘集團:三年打贏翻身仗 永遠不忘扶貧情
    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
  • 國資報告:2018年度國資國企十大關鍵詞發布
    過去的2018年,一些關於國資國企的詞彙頻頻出現。《國資報告》聯合今日頭條、國資委網站、國資小新,從「兩微一端」和網絡大數據種篩選出年度國資國企十大關鍵詞。這些熱詞勾勒出新聞熱點,體現出改革動態,反映出發展變化。
  • 林下套種黃魔芋 打開致富新大門
    原標題:林下套種黃魔芋 打開致富新大門在村小組村口有座石板橋,橋頭立著的大標語牌上,寫著「雲南省科技特派員科技扶貧示範」字樣。自2016年以來,紅毛樹小組村民在自家橡膠林下套種珠芽黃魔芋,從此打開了長短結合的脫貧致富新大門。  盤小明回憶說,以前,村民們一向都是種植傳統農作物橡膠和玉米,收成後只能餬口,沒有多餘的收益。
  • 天津國資國企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貫徹精準方略 展現國資之為
    市國資兩委日前舉辦的「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國資國企力量」發布會上,天津食品集團津墾牧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景龍介紹說。  託合提肉孜一家是我市國資國企在「十三五」期間不斷探索扶貧新模式,多措並舉助力脫貧的一例個案,僅以天津食品集團來看,自2017年以來其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西藏昌都、甘肅甘南開展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在扶貧一線投資近10億元,帶動投資近6億元,帶動近2萬貧困戶增收。
  • 科學種植,榜樣扶貧,容縣清香蜜橘長成致富果
    據悉,2019年容縣近667公頃清香蜜橘全面豐收,產量達700萬公斤,暢銷全國各地,總產值達6300萬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4倍多,已成為種植戶的致富果。  定位綠色種植  向科學要效益  1993年,30多歲的旺維村農民封遠林在該鎮旺維、守善兩村租了十幾座山頭種龍眼,但龍眼多年價低,效益不高。2009年,封遠林轉換思路,以優良柑桔芽穗嫁接砧木,培育出新品種——清香蜜橘,市場價比普通柑桔高出一截。
  • 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站在新起點,「國資騏驥」和「國資雲學堂」來助力
    「人才隊伍建設是企業一切工作的基礎,要把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作為新時期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核心戰略。」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表示,當前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就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人才工作。要加快構建國資系統人才工作大格局。
  • 「貴妃雞」闖出產業扶貧新路子——貴州省從江縣黨翁村發展林下...
    王志德下定決心因地制宜發展林下養雞產業,並把看起來像皇妃的雞稱為「貴妃雞」,於是報請鄉黨委政府論證申請資金支持,最終決定依託原有的黨翁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村優質山林資源發展林下養殖貴妃雞。在村第一書記楊雪園牽線搭橋下,王志德向縣鄉政府申請到扶貧產業專項資金、定點幫扶單位幫扶產業資金、金融機構精準扶貧「特惠貸」等多方扶貧資金共計40.76萬元,用於養殖場地建設、雞苗及前期飼料,養殖場於2018年6月實施建設,8月竣工投入使用。
  • 泰安新泰市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4日訊新泰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定位,深化監管企業國有資產運營體制改革,加快職能向「管資本」為主轉變,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推動全市國資國企工作高質量發展
  • 雲南景谷:下好綠色發展棋 走活產業扶貧路
    下好綠色發展棋 走活產業扶貧路近年來,雲南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在產業發展中秉承「綠色、天然、生態、健康」的發展理念,以保護、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為基礎,把自然優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運作模式,形成了「種養搭配、立體交叉、長短結合」的綠色產業鏈,走出了一條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綠色生態致富之路
  • 國企發展智庫!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在北投集團揭牌成立
    、副主任唐愛斌,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堅和及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高新等領導出席儀式並共同為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揭牌。李傑雲(左五)等領導出席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揭牌儀式唐愛斌在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經驗交流會上表示,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的更名揭牌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
  • 【深度報告——責任】岑王老山下致富經
    在組織領導、基礎設施、基層黨建、信息網絡、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等方面給予了田林極大的支持和幫助,截至目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累計落實幫扶項目資金2902萬元,共實施36個項目,涉及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村部建設等,受益貧困村43個、貧困戶4387戶18090人。 田林縣貧困發生率今年預計降至1.6%,實現脫貧摘帽,為明年全面脫貧打下堅實基礎。
  • 八角林下的烏骨雞成「致富雞」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家林草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引導構築高效產業體系等方面對新時期林下經濟發展作出安排。那麼,目前我國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
  • 國資央企線上會戰「三區三州」 消費扶貧直播5小時成交額破千萬
    截至目前,系列直播累計觀看人數1.45億,售出訂單210745筆,銷售額共計2368萬元,銷售所得直接增加了當地群眾經濟收入。「百縣百品央字號」暨「小新帶貨」風生水起的背後,是國務院國資委力推央企消費扶貧的舉措。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開展中央企業消費扶貧專項行動,著力幫助解決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的突出困難。
  • 農行雲南省分行精準扶貧用心用情用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引下,農行雲南省分行黨委高度重視「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並長期派出3名駐村幹部,3年來,有幹部41人次實地指導幫扶,駐村工作隊克服山高路險、落石塌方、語言不通等重重困難,積極配合地方黨政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著重在產業培育、教育培訓、基層黨建等方面精準發力,佛山鄉納古村、溜筒江村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面貌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 在貧瘠的土地上播種希望 ——雲南高校發揮優勢開展科技教育扶貧...
    雲南中醫藥大學已持續17年掛鈎扶貧丙中洛,王麗霞是該校到貢山駐點扶貧的第104名教職工。雲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華山告訴記者,去年,雲南有44家高校掛包75個貧困村、10267戶貧困戶,在科技成果轉化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院士教授的田間課堂「瀾滄江邊蒿枝壩,林下藥材滿山崖,生態有機三七花,人人見了人人誇。
  • 激發發展新活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題:激發發展新活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華社記者王希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社會發展才有充沛動能。近年來,國資央企積極穩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拓寬混改領域和範圍,著力「以混促改」轉換經營機制。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累計實施混改4000多項,引入各類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中央企業所屬子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已經超過70%。
  • 雲南省去年來重點抓了哪些工作?看政府工作報告咋說
    人民網昆明5月10日電 (程浩、符皓)2019年以來,雲南省政府重點抓了哪些工作?5月10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雲南省省長阮成發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專門提及2019年以來雲南省政府工作重點。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 營收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江蘇國企國資運行穩中有進
    主營業務效益持續放大,營收規模總體較快增長,國有資本實現保值增值,利潤總額繼續兩位數上揚,企業繳納稅費數額進一步擴大……上半年,江蘇全省國企國資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促使質態提升的積極要素不斷累積。「我們鼓勵企業創新、創牌,在此過程中研發投入、外貿企業品牌推廣等費用,考核時均可視同完成利潤。」江蘇省國資委綜合處處長王玉峰介紹。眼下,江蘇省市國企中已有18戶子企業被列為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型企業,而同期成立博士後及院士工作站與技術中心數量更多,「可以講,聚焦主業創新,提升主業競爭力,是實現營收與利潤增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