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裡的「溪石斑魚」,棲息在清澈水潭裡,很多人沒見過

2020-12-19 長江君說野生魚

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往往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生物出沒,甚至一些不起眼的水潭裡,都有許多珍奇野魚棲息。

比如湖南一位釣魚愛好者,就在天門山的深處,釣獲許多「稀奇怪魚」……

水潭清澈見底,卻有許多山魚

農村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在這山中卻不適應——這些溪流、瀑布衝擊而成的小水潭裡,雖然清澈可見底,且水面很小,但卻棲息了許多山魚。

「用蚯蚓很好釣,一下就釣了十幾條,吃口猛得很……」

當地的釣友餘師傅驚訝說,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這種小水潭裡,魚還真不少。

不過,釣起來的這些山魚,除了幾條馬口魚,其他的他卻叫不上名字來。

(這些五彩斑斕的是什麼魚?)

其中,一種個頭不算太大的「條紋魚」尤其多,它們鱗片豔麗,體型優美,這是什麼怪魚?

這是罕見的「溪石斑魚」

山裡還有「石斑魚」?其實,這是一種俗稱,溪石斑學名光唇魚,是一種很古老的魚種,屬於冷水魚。

因此,溪石斑魚最早分布在我國大陸的北方地區,小冰河時期開始以後,逐漸向秦嶺以南地區遷徙,如今在我國的東南以及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岭中,都有它們的身影……

因為是一種冷水魚,隨意溪石斑基本只棲息在山林水潭裡,一般的江河裡比較少見,因此許多人都不認識它。

不過,社交媒體時代開啟以後,相信許多人都在網上見過這種魚了——往往是被它瑰麗的外形,和鮮美的肉質吸引……

這位釣友釣了幾十條,最大的二十多公分

可能令許多人意外的是,別看溪石斑體型優美,但卻是一種較為兇猛的「肉食魚」,尤其喜愛小型昆蟲、軟體動物。

因此,使用蚯蚓、蒼蠅等做魚餌釣這種魚有奇效——這位湖南的釣友,使用的是蚯蚓魚餌,在這處小水潭裡沒多久就釣了幾十條……

(這樣一個小水潭裡,竟有這麼多山魚棲息,也是令人吃驚)

「最大的一條有二十多公分,有人說這已經是最大的了,這個魚長不大……」

這位釣友餘師傅有些開心表示,這麼大的溪石斑可以說比較罕見了。

老司機們,你們當地有這種你溪石斑魚出沒嗎?釣到過更大的溪石斑嗎?

相關焦點

  • 天門山深處,清澈見底的水潭,有許多「斑斕怪魚」棲息,什麼魚?
    人跡罕至的深山裡,往往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生物出沒,甚至一些不起眼的水潭裡,都有許多珍奇野魚棲息。 比如湖南一位釣魚愛好者,就在天門山的深處,釣獲許多「稀奇怪魚」.....
  • 家鄉的小溪裡有很多溪石斑魚,只要方法對頭,這魚搶著上鉤
    家鄉有山有小溪,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在上興趣班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家鄉的小溪很寬,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其實我更喜歡那些我叫不出學名的小魚們,它們伴隨我走過了整個童年,直到現在。
  • 溪坑石斑魚,王者歸來
    店裡的魚有本地的,也有從批發市場進的。」    溪坑石斑魚是我市山溪的一個代表魚種,在我市的絕大多數溪流中都有分布。在中老年人的記憶中,幾十年前清澈的小溪裡到處都是野生石斑魚,這種黑背銀肚帶花紋、進食時愛翻肚子的可愛魚兒,陪伴很多人度過了歡樂的童年。    「從小就喜歡在小溪裡捕魚,這成為我少年時代最有趣的事情。」
  • 釣友野外釣了十幾條漂亮小魚,有人說是溪石斑魚,有人認識嗎?
    最近有位朋友興致大發,帶著一根魚竿來到了山裡,想要享受一下山澗垂釣的樂趣,其實他是想來野山溪裡釣一些鱖魚的,因為聽說最近一段時間,山溪裡面的鱖魚很多,他也就想來碰碰運氣。
  • 淳安人分段承包鄉間溪流 3年包溪引回野生石斑魚
    如今,再站在宋村鄉的雲港溪邊,清澈的溪水裡重現了石斑魚歡快遊動的身影,石斑魚又成了吸引遊客的招牌。這一改變,緣起於當地政府鼓勵農民分段承包鄉裡的溪流。  分段包溪,水清魚歸  「別看現在魚不少,如果不是因為承包,這裡早已經沒有什麼石斑魚了。」外出杭州、深圳等地打工十年的張慶中算是宋村鄉溪流分段承包比較早的承包人之一。
  • 四川深山裡的「奇魚」,喝山泉水長大,如今越來越少
    水至清則無魚的這種說法,在四川的深山裡並不適用。 這些清澈、純淨幾可見底的深山溪流裡,看起來空無一物,其實卻棲息了大量木葉子魚——據說,這種魚「飲清泉、食落葉」而長,因此被稱為木葉子魚....
  •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上次出釣的遺憾,便是沒能沿著清澈的小溪尋釣馬口魚。於是今天又來到了老地方,只不過今天的主角是小溪,而不是大河。這裡簡直是風景如畫,令人嚮往田園遊釣生活,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因為這裡有名貴的溪水魚類,百元一斤的馬口魚。
  • 山溪裡石斑魚恢復了生機
    本報訊(通訊員 江建紅 蘇曉 淳安記者站 程海波 記者 王成)連日來,淳安縣宋村鄉幹部分頭深入雲港溪沿途各村,對石斑魚種的放養、管理進行技術指導。多年來山溪裡瀕臨滅絕的石斑魚,如今恢復了遊弋自如的生機。
  • 寧波高山梯田養殖成功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前幾年,袁嶽寧發現,即使是深山老林的山溝裡也難覓溪坑石斑魚的蹤跡。溪坑石斑魚主要靠天然捕撈,不僅破壞了環境,而且過度捕撈導致溪坑石斑魚變得非常稀有。出於對溪坑石斑魚一種特殊的情感,一個想法在袁嶽寧心中萌芽:如果能夠人工繁育溪坑石斑魚,是否可以讓這種營養價值豐富的魚重回普通百姓餐桌?說幹就幹,從2012年開始,袁嶽寧嘗試人工養殖溪坑石斑魚。
  • 小溪入水口,探釣野生石斑魚,500元一斤的名貴稀有魚獲全部放生
    小溪入水口,探釣野生石斑魚,500元一斤的名貴稀有魚獲全部放生,這裡好漂亮的風景,清澈的溪水,水裡緩緩遊動的美麗而動人的精靈,大山溪流美景真的就如一幅畫,美不勝收呀,美麗和諧,好山好水好風景,是每一個野外溪釣人的夢寐以求釣點。
  • 野生石斑魚:這該死的致命魅力
    溪裡的石斑魚是一種很有趣的魚它不僅格外喜歡無汙染、多石頭的水源還能淨化水源,讓自己的「家」更乾淨挑剔的小傢伙,對水質的要求極高可以說基本是零汙染的水源才會出現溪水石斑魚的身影>清澈小溪裡的鮮美石斑魚溪裡的石斑魚個頭很小全因為清水裡難有它的食物餐花飲露的它就長得極慢也正因為如此,肉質才鮮嫩甘甜石斑魚很愛浪,你很難捉到它
  • 農村利用山溪山泉山養殖溪石斑魚前景廣闊
    小溪石斑魚為鯉形目、鯉科魚類,學名叫光唇魚,生態習性是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無汙染、礫石底質、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春夏喜在淺灘覓食,秋冬則入深潭過冬。餌料以底棲藻類為主,也能攝食人工配合餌料。小溪石斑魚味道鮮美,市場價格60-70元/斤,供不應求,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
  • 辛辛苦苦走了一個小時的山路,就為了這條超大號的溪石斑魚
    這個釣點算是自己的一個自留地了,因為在山澗裡,很少有人過來,所以還是積累了下來不少的野生魚類。以前來這邊的時候,水差不多有一米多深,面積也比較大。結果這次過來,原本的水潭直接不見了,只剩下來了一條小溪流,這樣子顯然是徹底沒法釣魚了。這段時間沒什麼降水,看來這條小溪快要乾涸了,可惜自己的這個自留地了!
  • 深山小溪現捉的純野生小石斑魚,這樣吃才正宗,一般人沒機會品嘗
    生活在深山的好處沒有多少,除了植物比較多之外,就是野貨比較多了。先不說其他,就是這深山的小溪都夠你吃了。今天在小溪裡捉了一些小魚,太小的都放生了,但是這種魚不能放,你看著它不大,其實它本來就這麼小,一般長得最大也就20釐米左右,常見的都是怎麼大的,因為它身上有石紋一樣的紋理,所以我們叫它石斑魚,但是這種魚跟海裡的石斑魚還是有點區別的這種削石斑魚都是純野生的,而且深山裡沒有工廠等汙染源,環境絕對好,所以小魚也沒有任何汙染,絕對的純野生天然健康的小魚。
  • 昌化山村的溪溝裡遊出了石斑魚
    拎著水桶的餘德仙阿婆樂滋滋地來到村裡的分魚現場,高興地說道:「今天每戶可分5斤石斑魚呢。」而這已是當地村民第三次分到石斑魚了。與臨安昌化大多數村落山形地貌一樣,孫家村兩山夾一弄,綿延14公裡的一條孫家溪貫穿全村9個村民小組,最寬處5、6米,窄的地方2米都不到,極不規則,村民居住分散在溪溝兩旁。「這條溪溝以前旱季底朝天,澇期洪成災,誰能相信還養出了石斑魚!」村民餘小南說道。
  • 農村小河裡釣獲大量「怪魚」,個頭小卻兇猛,像是石斑魚
    熟悉野生魚的朋友都知道,石斑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兇猛掠食魚,然而近日廣東一位釣友卻稱,自己在一條內陸農村小河道裡,釣獲大量「怪魚」,非常像是石斑魚!
  • 冰山溪流,探釣珍貴溪水魚,收穫幾百元一斤的罕見冰山泉水石斑魚
    冰山溪流,探釣珍貴溪水魚,收穫幾百元一斤的罕見冰山泉水石斑魚,都說深山溪流釣魚不要太在意收穫,但是每一個釣魚人又都會追求釣到更多更大的珍貴溪水魚,這就有些矛盾對立了,其實每個人的溪釣追求都是不一樣的,但只要去野外釣魚了,大家自然都希望自己能多釣一些魚,應該沒有人是奔著釣不到魚去的吧
  • 桂林多地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溪石斑魚養殖
    美味的小小溪石斑魚越來越受到城鄉人民的追捧,市場價格一路走高,也推動了石斑魚養殖的快速發展,永福、靈川、興安等地相繼建設了多家石斑魚養殖場,利用山區溪流優勢開展流水養殖。山區溪流溪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小型淡水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
  • 深山裡的冰凌花
    這裡曾駐守著一群武警官兵,他們遠離家鄉,遠離城市和親人,以大山為伴、以哨位為家,在幾乎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裡站崗執勤。老爺嶺位於長白山餘脈。山高林密,處於雷暴多發區。官兵們若想在這條件艱苦的哨所紮根,必須像老爺嶺上特有的冰凌花一樣,堅韌不拔。一年夏天,戰士小韓正在做飯,看到一個閃電打到避雷針上,餘電順著導線傳到屋裡,咔咔直響。
  • 溫州爐西大峽谷現「巨型溪石斑」,將近一斤重,已突破體型極限
    溪石斑,又叫石花魚、山斑魚等,是一種小型溪魚,生長速度較慢,常見個體只不過在10公分左右,其體型跟大家熟悉的鯽魚相比,都要小上許多。 然而近日,浙江溫州一處大峽谷中,有人卻釣起一條「快有一斤」的巨型溪石斑,堪稱近年來罕見的溪石斑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