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現在,你去淳安玩,農家樂的主人除了會為你端上千島湖包頭魚外,還會大力推薦一種當地別具風味的特色小魚——野生石斑魚。不過三四年前,即便你出再多的錢,也不一定有這口福。
距離淳安縣城31公裡的宋村鄉,曾經盛產野生石斑魚,背部有七條半斑紋。不少淳安人從縣城趕到這個偏遠的鄉鎮,都是衝著品嘗這美味的七條半斑紋石斑魚而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需求的增加和缺乏保護生態的理念,當地農民毒魚、電擊魚、炸魚等無序濫捕行為,導致了宋村鄉這種地域性極強的石斑魚幾乎絕跡。在無度地免費享用了生態資源後,「宋村野生石斑魚」這塊活招牌逐漸黯淡。
如今,再站在宋村鄉的雲港溪邊,清澈的溪水裡重現了石斑魚歡快遊動的身影,石斑魚又成了吸引遊客的招牌。這一改變,緣起於當地政府鼓勵農民分段承包鄉裡的溪流。
分段包溪,水清魚歸
「別看現在魚不少,如果不是因為承包,這裡早已經沒有什麼石斑魚了。」外出杭州、深圳等地打工十年的張慶中算是宋村鄉溪流分段承包比較早的承包人之一。
「淳安縣城裡,飯店裡一盤分量不多的野生石斑魚竟然能賣出兩三百元的高價。才知道,隨意捕撈損失了多少寶貝。」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聽說鄉裡有意將幾條溪流承包給個人經營,他覺得商機來了。
2007年3月,張慶中放棄了外地的工作,花5000多元承包了雲港溪4.2公裡長的溪段10年的經營權,回鄉專心當起了「漁民」:築堰壩、蓄水、改善水質,投放魚苗,還要防別人用藥水毒魚和傾倒生活垃圾。
在他前後,還有夏有富等6個村民加入承包的隊伍。
「這兩年,溪裡的水清了很多,石斑魚也逐漸多了起來。」王金平告訴記者,雲港溪、小源溪等五條溪流通過個人分段承包經營後,開始有了明顯改善。
堅守3年,石斑魚效益初現
「10年的經營權雖然是拿到了,不過開頭兩年心裡確實沒底。」張慶中告訴記者,2007年和2008年兩年,他連帳也不敢記,幾乎都是投入,沒有什麼產出。
「頭兩年完全是培育期,一開始投放的上萬元魚苗繁殖率很低,所以溪裡的魚還是很少,根本不可能捕撈出售。」算上修築堰壩和後期連續的魚苗投入,張慶中背負了10多萬元的債務,這一度讓他很憂慮。
「頭兩年幾個承包人基本都沒有實現什麼收入,也有人來訴過苦。」王金平告訴記者,雖然鄉裡給農民的承包價格比較低,但是按照統計情況估算,一公裡溪流的一次性投入需要一萬多元。
「當時有人想過放棄,堅持到第3個年頭終於開始有點收穫了,還償還了點債務。」隨著溪流生態環境的逐年改善,石斑魚的繁殖率不斷提高,去年張慶中承包的溪段裡撈起了400多斤石斑魚。
「周遍農家樂和縣城飯店開價80元/斤,有多少收多少,很好賣。」另一個承包人夏有富在熬了3年後同樣嘗到了甜頭,他承包的小源溪溪段一年賺了近2萬元。
據宋村鄉政府的初步統計,經過3年分段承包經營後,目前鄉裡各承包溪段內的石斑魚已經基本擺脫瀕臨絕跡的狀況,7家主要承包人溪段內一年的產值估計超過30萬元。
石斑魚帶旺了農家樂
「正宗特色野生石斑魚、溪溝魚、野菜,歡迎入內品嘗。」開車順著雲港溪一路而上,除了當地新開發的漂流旅遊項目,「石斑魚」就是路邊農家樂飯店上最醒目的招牌標語。
「去年有杭州來的遊客,上門點名要石斑魚,沒石斑魚就要換一家吃飯。」當地一位經營農家樂飯店的老闆記憶深刻。宋村鄉社會事物辦項女士告訴記者,不少外地遊客玩了漂流,就開始找石斑魚吃,鄉裡重新主打石斑魚的農家樂飯店又紅火了起來。據統計,鄉裡22家農家樂飯店中,有16家將重點放回了石板魚,「因為又有真正的石斑魚可以上桌了」。
重回清溪的小小石斑魚,還盤活了宋村的農家樂經濟,頭腦活絡的幾個溪流承包人又開始盤算起其他商機。張慶中和妻子宋紅梅就在承包的溪段邊上一塊空地上搭起了一座小農莊,遊客可以自己在溪邊抓魚、垂釣和露營,吃到最新鮮的石斑魚。
「近水樓臺先得『魚』,去年經營了一段時間生意不錯,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做1000多元的營業額。」一直在家待業的宋紅梅成了飯店的大廚,如今再算起帳來,她顯得信心十足:建小農莊投資近10萬元,一個旅遊旺季就已經做出了幾萬元的營業額。加上賣魚的收入,去年總共償還了4萬多元的債務。
夏有富承包的小源溪溪段雖然不具備開辦農家樂的條件,但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開發石斑魚產品上。十一黃金周過後,鄉裡的遊客明顯減少,他將捕撈的魚炭烤成魚乾。同時製作了紙盒包裝,並註冊了商標,經過包裝的石斑魚乾能賣出320元/斤的價格,成為當地人寄送外地朋友的搶手年貨。
記者手記
水清魚歡,人更歡
「帶動效應很多啊,每年5月到10月份,遊客增加了不少,還有遊客順便買回去本雞蛋、野菜等農家土特產。」王金平掰著手指算細帳。
「以魚護水、水清魚歡、漂流結合、發展農家樂的生態經濟。」宋村鄉政府制定的經濟發展規劃,看似難度頗大,因為找到了一個抓手,如今輕鬆破題。這「抓手」就是將溪流的經營權低價承包給鄉民。
在這筆承包帳中,鄉政府收穫的是逐漸改善的溪流生態、重新出現的石斑魚和農家旅遊的逐步興旺;承包人收穫的是石斑魚逐年增加的產出以及恢復生態溪流裡蘊含的其他資源;鄉民則享受了鄉村生態經濟和農家經濟帶來的增收效益。
記者在「宋村鄉環境保護立體治理工程」投資表中發現,石斑魚恢復保護項目的投資額僅為2萬元,就撬動了民間智慧和財商,激發了民間主動護魚和投資開發自然生態資源的熱情,產生出來的效益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