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中國—東協博覽》2020年9月刊
撰文/ 馮慧寧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生活在海邊的人們,一年中的收成全靠出海捕魚的日子,從漫長的休漁期到開海節,對漁獲的渴望成為了海邊人翹首以盼的事情。八月中旬,歷經三個多月的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漁民們的漁船再次楊帆,迎來了開海捕撈的時節。
千艘漁船齊發 圖源:東博社
1.
休漁,在克制中等待海洋的回饋
人類對於廣袤深邃的海洋的最初認識便是來自於舌尖。無論是被宗教戒律支配的中世紀歐洲,還是長期根植於陸地農耕的華夏文明,或是久居大山深處的少數民族,那些來自海洋的蛋白質一直以來都是人類重要的美食來源。對於海洋物產,人類總是充滿著渴望,不斷索取,經年累月下,海洋漁業已在不知不覺中支撐起人類飲食社會的半壁江山。
400 年前,雨果·格勞修斯在撰寫《海洋自由論》時寫道:「海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應該向所有人開放,供他們自由使用。」隨著人類在航運科技中的進步,海洋開採的廣度越來越寬,深度越來越大,捕撈上來的魚兒卻越來越小,逐漸地,人類學會在克制中等待豐收的漁獲。
人類學會在克制中等待豐收的漁獲
「目前,中國的海洋捕撈能力至少超過資源可承受能力 30% 以上,魚類再生量根本無法抵消捕獲量。」於是自1980 年起,在中國,東海、黃海、渤海、南海等海域都逐漸開始有了休漁期,但每個海域的休漁期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並且每年也都不是固定的,通常在每年的 5 月至 9 月,有時休漁期的提前有可能是因為去年 6 月份出生的幼魚到今年 5 月份就開始大量出現,有關部門發現魚兒性成熟提前了,就會靈活改變休漁期的時間。而不同海域的休漁期時間不一也有效地解決了大型漁船跨區域過度捕撈的問題,在保護海洋生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夏三月 , 川澤不入網罟 ,以成魚鱉之長」
早在 2000 多年前,淮南王劉安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休漁觀點的人,其在《淮南子》中就寫下了「畋不掩群,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孕育不得殺,雛卵不得探,魚不長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從中可知古人很早便明白了不能群體性趕盡殺絕地捕獵,動物幼崽與新孕育的生命不能扼殺的道理。同樣在先秦、兩漢時期流傳的《逸周書·大聚篇》裡,古人就有「夏三月 , 川澤不入網罟 ,以成魚鱉之長」以保護水域生物生長及生態壞境的說法。一季休漁,生物鏈新一輪的循環在等待中再次開啟。
開海,期待豐收漁獲的漁民
2.
開海:滿載而歸的漁獲成為舌尖上的盛宴
從自律中得到自由的滿足向來是人類嚴於律己而得到的自然饋贈。歷經 3 個多月休漁期的北部灣在開海後也嘗到了舌尖上的滿足。
每年北部灣的開海節總是會伴著一場暴風雨,狂風加夾著豆大的雨滴,一下就是一個多小時,即使是這樣的雨天也阻擋不了人們期待開海的心情。
「開海的日子總是會下一會兒雨的,這預示著順風又順水,魚蝦能滿艙。」在北海僑港,一位即將出海捕魚的漁民在踏上船隻前快樂地說道。每年開海節,僑港的海面與海岸到處都擠滿了人和船隻,來到這裡的人除了期待能搶到第一手新鮮的漁獲之外,僑港開海文化節也是這海邊小鎮一年中難得的盛會。
海邊勞作的漁民(圖源:Pixabay)
40多年前,僑港還是一片人煙稀少的海邊荒灘,1978 年,7000 多名越南華僑手劃著小木船,拖家帶口,在海上漂泊了半個多月後回到了祖國,回到祖輩們生活過的廣西北海。後來政府將如今的僑港一帶劃給僑民們居住生活。建港口、買漁船,歸僑們繼續在這片海灣從事熟悉的漁業生產。出海打魚也成為了他們多年來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開海無疑也成了他們心中的頭等大事。為了開海節,漁民們已經前前後後忙活了好幾天。隨著漁號的吹響,漁港裡的船隻集體鳴笛,漁民們點燃香燭,祈禱航行平安,漁業豐收。儀式過後,漁船正式遠航,人們翹首以盼第一批到岸的漁獲。
每年僑港開海節的頭魚拍賣都是觀者如堵的大事,頭魚即是出海捕撈的頭批魚,漁民稱,吃了頭魚能帶來好運,有著好彩頭和風調雨順之意。拍賣的頭魚大多也是這片海域常能捕獲到的龍躉、大海蝦、大鷹鯧和大馬鮫魚等魚類,參與競拍的人,也是當地的仁人志士,一場頭魚拍賣的收益,多則可達上百萬,如此豐收的漁獲換回的是僑港鎮孤寡老人與留守孩童生活上的豐盈。
熱鬧的頭魚拍賣結束後,祈福大典的歡歌仍未散去,疍家的「海歌」「鹹水歌」「嘆家姐歌」和「疍家風情歌舞」,融合北海本土文化與南粵風韻唱足了漁民們對開海後漁獲的期待。同樣的期待在一百公裡外的欽州灣和防城港也正在上演。
高蹺捕魚
防城港萬尾金灘上,伴著古老的京族民風和原汁原味的漁家風情一起在沙灘上拉開的,還有一張張大網。漁民們正在為正式出海的時刻而忙碌,船體保養、機械維修、網具修補、採購食物、儲備淡水。「休息那麼久了,這次漁船出海少則1個月,多則3個月,總是要大幹上一場,捕個幾噸海鮮才能返程。」在漁民的言語中,雖然將要面對幾個月的辛苦勞作,可眼前即將豐收的漁獲仍能讓人興奮不已。
大蠔料理
開海節後的第二天,欽州的海產市場上與前一天的蕭瑟不同,除了平日裡的海鮮攤檔,道路兩邊還多了不少拿著漁獲前來擺攤的當地漁民。人們盡興地挑選著從海邊陸續運送過來的漁獲,新鮮上岸的大蠔、青蟹、對蝦、石斑魚這四種欽州四大名海產,帶回家後,不需要多麼高超的烹飪手法,也不需要多麼豐富高級的調味料搭配,只是在清水中清蒸和白灼就能獲得舌尖上最鮮美的愉悅。
漁獲,給予了漁民期盼了三個月之久的屬於豐收的愉悅,給予了食客久違的屬於鮮味的愉悅,給予了人類學會克制等待後屬於自由的愉悅。
漁船歸港,萬物待興。千帆啟航,漁獲滿艙。從漁獲到「愉獲」,萬物的天平正在尋找平衡。
1
防城港海鮮購買攻略:
1.企沙市場:市場就在防城港港口區企沙鎮上,早上的時候賣海鮮的人比較多,剛剛從海裡打撈出來的,「鮮」到無話可說。
2.金海市場:市場在防城港港口區步行街附近,早上海鮮品種比較齊全,海鮮乾貨也很豐富,是防城港旅遊手信禮品佳選地。
3.採珠市場:市場在防城港市的東興大道,採珠市場是本地人常去買海鮮的一個地方,在這裡買海鮮不用趕早,一般是下午時分會有更多新鮮的漁獲上岸。
2
欽州海鮮購買攻略:
1.鴻發市場:物美價廉的批發市場,是當地餐館熱衷的進貨地。
2.東風市場:海鮮種類齊全,價格實惠,當地人買海鮮的首選地。
3.欽州港菜市場:欽州離大海最近的菜市場,海鮮現抓現賣,價格非常公道。旁邊就有大排檔,可以拿去加工。
3
北海海鮮購買攻略:
1.北海漁港碼頭:新鮮捕撈,上岸開賣,量大,價格實惠。
2.北海海鮮市場:海鮮種類齊全,應有盡有。
3.潿洲島南灣海鮮市場:海鮮市場門口有海鮮時價和商家誠信公布板,買完可以拿到餐館加工,每個菜加工費7~15元。
圖文來源於《中國—東協博覽》2020年9月刊
排版:覃 蕾
審定:林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