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和反精緻,郭老師突破的只是直播間的底線嗎?」
>>>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最近的水果仿佛都變了一個名字,草莓變成了「cu莓」,獼猴桃變成了「迷hotel」,香蕉變成了「xun蕉」。
這些充滿想像力的新讀音,總能讓你在念出這些名字的時候,臉部不自覺地抽搐,同時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神秘女人的臉龐——那個讓「集美們」深夜失眠的女主播郭老師。
用郭老師自己的話說:我平時看自己的視頻,都覺得這個人是神經病。
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女主播,卻讓「郭言郭語」成為了繼「百因必有果」之後,下一個全網模仿的梗。
和Giao哥、韓美娟這類土味網紅不同,郭老師在製造笑料的時候,似乎並沒給自己設置「口嗨」的底線,前段時間她的某些玩笑,被部分網友認為開過頭了。
和「cu莓」齊名的「集美們」一詞,一直被郭老師的粉絲和網友用來代指「姐妹們」。
然而前段時間,郭老師在直播間裡一反常態地將「集美」解釋為「雞你太美」,導致了飯圈粉絲的不滿,認為郭老師是在內涵蔡徐坤。
對此,搞偶像練習生的博主「插畫大師」發微博表示應該封殺郭老師,而另一個博主「是你的鏡仔」卻認為:儘管自己不喜歡郭老師,但是舉報封殺沒必要。
一貫口無遮攔的郭老師,這次看來真的是踢到了鐵板。
事件發酵後,更有網友爆料郭老師在與其他主播pk時說對方漂亮,但是閉麥後卻用「綠茶老娘們」辱罵對方,還說對方「一看就是生了幾個孩子,破壞別人家庭的小三」。
從理智而言,沒有人會為辱罵這類超越底線的言行正名,但在郭老師身上,這些反常的舉動,卻給她的部分粉絲帶來了快感與樂趣。
通常我們認為,辱罵和理智是兩個相反的極端,一個有教養有理智的人是不應該做出辱罵別人的行為的。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面對辱罵這個概念時,往往都是用「克制」、「忍耐」這些詞來表達我們的理性
那麼,在「忍住罵人的衝動」這句話的背後,我們強忍著的,到底是人性中的什麼?
BBC在紀錄片《Planet word語言星球》第三集中,對於粗口形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其中一個結論是:粗口提供了一個不需要行為暴力,便可實現情緒發洩的途徑。
反觀郭老師的直播,與其說觀眾們是在審美,倒不如說是在借著郭老師的嘴,尋求一種發洩。觀眾帶著成見,將腦海中痛恨的「綠茶婊」概念投射到對面女主播時,郭老師一句一句的辱罵,仿佛讓觀眾,解氣了不少。
當然這種情緒的發洩,不僅僅通過辱罵完成,性挑逗帶來的侮辱快感,同樣充斥著郭老師的直播間。
在郭老師的直播間裡,有一個大家喜聞樂見的項目,那就是PK小鮮肉主播。
每當郭老師PK到小鮮肉的時候,她總會極盡所能挑逗對方。
挑逗方式不外乎玩遊戲輸了喊自己「媳婦兒」、喊對方「老公」這類懲罰。
而在PK過程中,無論是著裝還是言行,郭老師與對面的小鮮肉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個乾淨,一個邋遢。
當小鮮肉PK輸了喊「媳婦兒」的時候,直播間的觀眾便仿佛得到了巨大的勝利和滿足。
生活中,有很多人對於那些比自己精緻的人都有一種敵視,我們會認為擅長人際關係的人是圓滑,認為打扮精緻的人是做作,認為事事寬容的人是聖母。
基於文明和禮貌,我們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人都保持著基本的尊重。
但在直播間裡,當郭老師使用著低俗的語言,挑逗、謾罵著其他帥氣、美貌的主播時,精緻被摧毀的快感,在看客心中油然而生。
事實上,「反精緻」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無法判斷一個人的精緻,是真實的還是佯裝的,因此打破這種精緻帶來的快感,是郭老師的口嗨,更是觀看者的自嗨。
這樣的自嗨儘管有著對於裝腔作勢的控訴,但更多的,是生活無奈者近乎阿Q式的精神勝利。
藉由口嗨達到自嗨,不單是觀眾對於郭老師的訴求,我們曾經也在那幾個著名的「毒舌女王」身上得到過這種滿足,只不過相較於郭老師赤裸的低俗話語,毒舌採用的是更加陽春白雪的「文明語言」罷了。
除了反精緻的自嗨,郭老師的直播裡還充斥著反智的快感,她那一段精彩的「成語接龍罵人」,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
你怎麼也想不到為什麼「暗度陳倉」可以和「無中生有」放在一起使用,也不會明白「憑空捏造」、「憑空想像」什麼時候變成了一個成語。
郭老師的遣詞造句,總能突破正常人的想像。
但是詞語的低俗,背後是對於學識和智慧的漠視。
通過低智來製造笑點,這不是郭老師的獨創,這種方法,在傳統的相聲和小品中比比皆是。
無論是諧音梗還是錯字梗,演員們總是用說錯話來博得觀眾一笑。和這些演員一樣,郭老師努力製造出一個沒有文化卻故作聰明的形象,通過違背常識的語言,滿足觀眾反智的快感。
文明的進程,一直飄揚著理性的旗幟,但是理性的發展,從不代表著那些來自於人類內心深處的「低級趣味」會逐漸消失,兩者不是取代關係,而更像是壓制的關係。
或許有的人內心的理性會完勝動物本能,認為郭老師一類的土味網紅毫無價值與樂趣,但更多的人一直是處在一個「兩軍交戰」的狀態。
真正讓這種需求逐漸浮起的,是網際網路技術對於私人需求的滿足能力。
在直播、短視頻沒有出現之前,中國並不缺少網紅。只是在那個反智、反精緻沒有成為主流的時代,今天看來稀疏平常的搞怪行為,是確確實實的異類,這些內容在當時就像是社會長出的一個「腫瘤」,沒有任何一個社會秩序與規則可以容納它們。
但是今天不同了,從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到快手「記錄生活記錄美」,直播平臺和短視頻平臺總是在鼓勵「個體文化」和「差異文化」,並用技術建立起了一套區別於主流文化的規則。
在這個規則之內,沒有所謂的陽春白雪,也沒有所謂的下裡巴人,誰能夠吸引最多注意力,誰就是成功者。
用傅首爾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看個視頻,你給我們定這麼高的情操標準幹什麼呢?
郭老師是獨特的,她在水果梗、成語梗、滑稽表演中體現出的創造性,放眼當前的網紅大軍,都是頭部的那一撥。
但是,她的走紅,是一場三方共謀的結果——一個搞笑的靈魂、一群壓抑的人,以及一片容得下怪異的場所。
郭老師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只是當「郭老師」有一天走出直播間,走到我們的生活裡,面對反智、反精緻的口嗨,我們是不是又開始渴望,來自理智的平和呢?
文/R.老溼
#筷子幫幫今日話題#
你對」郭老師們「有什麼看法,評論裡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