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貧困縣清「0」,5家央媒這樣聚焦

2020-11-26 多彩貴州網

  人民日報——

  貴州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

  本報貴陽11月23日電 (記者顧仲陽、蘇濱)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的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這個昔日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66個貧困縣全部出列。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累計實現脫貧923萬人,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減貧人數全國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到2019年底,貴州累計實現57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剩餘9個貧困縣均是國務院扶貧辦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

  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貴州省委和省政府提前謀劃、周密部署、盡銳出戰,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今年以來,貴州省集中力量發起總攻,對9個未摘帽縣和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區)掛牌督戰,推動了絕對貧困「見底清零」。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貴州將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0年11月24日頭版

  新華社——

  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省貧困縣「清零」

  新華社貴陽11月23日電(記者胡星、向定傑)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記者從貴州省人民政府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根據相關數據和評估檢查,此次出列的赫章縣、望謨縣等9個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錯退率和漏評率均為0,群眾認可度平均為99.12%,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和要求。

  2012年,貴州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923萬人,為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此後,貴州以每年減貧100萬人以上的速度推進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東西協作……一系列脫貧攻堅舉措在貴州推進。僅易地扶貧搬遷,貴州就創造了搬遷188萬人的全國紀錄。

  特別是今年以來,貴州省集中力量向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發起總攻,對9個未摘帽縣和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區)掛牌督戰,推動了絕對貧困「見底清零」。

  望謨縣樂旺鎮坡頭村是掛牌督戰村之一,貧困發生率曾高達70.99%。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劉恭利說,針對連片土地少、產業單一等短板,全村271戶村民中的157戶進行了易地扶貧搬遷,560畝坡地栽種了花椒,同時套種小黃豆,開展林下養雞,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在新聞發布會上,貴州省扶貧辦主任李建表示,貴州將落實好「四個不摘」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健全防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確保脫貧退出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央視——

  央視《新聞聯播》:貴州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11月23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貴州省宣布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至此,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晴隆、望謨、威寧、赫章、納雍、榕江、從江、紫雲、沿河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省內所有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貴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全省有188萬人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城鎮,搬遷規模佔全國近五分之一,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

  貴州省生態移民局副局長徐敏接受採訪時說:「通過配套產業園區、強化培訓和就業等措施,保障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的目標,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發展產業是貴州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目前已發展蔬菜、食用菌、茶葉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通過一系列脫貧舉措,貴州現行標準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貴州省扶貧辦主任李建說:「通過合力攻堅,9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

  截至11月23號,我國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西藏、陝西、青海、湖北、江西、安徽、雲南、新疆、寧夏、四川、廣西、甘肅、貴州22個省區市的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

  2016年以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指導中西部22個省區市,科學制定脫貧滾動規劃和年度減貧計劃,每年組織第三方對貧困縣摘帽,貧困人口脫貧開展嚴格的評估檢查抽查,嚴把脫貧質量關。到2019年底,全國還有7個省區的52個貧困縣沒有脫貧摘帽,中央安排部署對這52個貧困縣進行掛牌督戰,截至目前,這52個貧困縣已經全部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將按照20%的比例對脫貧摘帽縣開展抽查,確保脫貧摘帽經得起檢驗。各地堅持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保持有關政策穩定,確保穩定脫貧。

  光明日報——

  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帶動貴州大踏步前進

  光明日報本報記者呂慎

  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出公告,經縣級申請、市州初審、省級審核、第三方機構實地評估、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和省人民政府審定、社會公示等程序,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9個縣符合國家貧困縣退出條件,同意這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貴州曾經的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貴州消除了區域性絕對貧困。至此,我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加速,脫貧成色不斷提高。自2012年以來,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了923萬,實現了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成為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

  全省總動員打贏攻堅戰

  「海嘎一天不脫貧,我就一天不下山。」這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的誓言。他紮根貴州海拔最高的村寨11年,帶領村民把一個全是茅草房、人均收入不到1600元的極貧村,變成了人均收入過萬元、戶戶住樓房、村集體經濟近百萬元的小康村,而他也從青年變成了中年。

  像楊波這樣的第一書記貴州有8848名。36000名駐村幹部,全省每位幹部身上都有脫貧攻堅任務,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在貴州不是一句口號。

  貴州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一級督著一級,一屆接著一屆,用「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幹勁跨越了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他們認真落實「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壓實各級責任,強化五級書記一起抓,逢會必講脫貧攻堅,調研必看脫貧攻堅,省級幹部帶頭掛幫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縣和鄉鎮,帶頭督戰貧困程度最深的縣,高頻次深入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的深度貧困一線蹲點調研,以抓具體抓深入的工作作風逐一研究解決問題,推動形成全省各級各部門持續聚焦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脫貧攻堅改變整體面貌

  截至目前,貴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高鐵運營裡程近1300公裡,位居西南之首。全省農村實現了「組組通」,三年就修成了7.87萬公裡硬化路。正是伴隨著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貴州才能取得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貴州全省共有88個縣區市,其中有66個曾是貧困縣,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就意味著全省的面貌將隨之發生根本改變。脫貧攻堅中解決了近千萬人口吃飯穿衣和教育醫療住房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使貴州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基礎有了根本提高,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753元到2019年突破萬元,也釋放出了巨大的內需。

  貴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當頭炮」,搶抓重大政策機遇,全省有188萬人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城鎮,其中貧困人口155萬人,搬遷規模佔全國近五分之一,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易地搬遷不僅改變了貧困群眾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貴州城鎮化率過低的困境,內需結構極大改善,為進一步發展蓄積了動力。同時他們注重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和基層黨建「五個體系」,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黨建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從2012年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3萬人到如今貧困人口動態清零,貴州成為中國消除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省區。伴隨脫貧攻堅,全省的GDP也從2012年6802.2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16769.34億元,排位也從26位上升到22位,增速八年全國領先。這些變化的背後是貴州人精神狀態的改變,幹部作風和工作能力的極大提升,也讓貴州成為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縮影,形成了「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的新時代貴州精神。

  在脫貧攻堅中貴州的創新舉措不斷,2018年以來,他們開展了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深入推進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工作作風「三場革命」,全面推行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產銷對接、利益聯結、基層黨建等「八要素」和「五步工作法」,推進12個特色優勢產業,有效推動傳統農業實現向現代化生產流通的轉變,為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伴隨著36000多名幹部下沉到脫貧攻堅一線,貴州貧困治理的能力也明顯提升。通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貧困地區基層組織得到加強,基層幹部通過開展貧困識別、精準幫扶,本領明顯提高,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今年8月13日,晴隆縣極貧鄉鎮三寶彝族鄉易地扶貧搬遷群眾高國雲在「火把節」上眼含淚花對客人講:「共產黨讓我們進城享福,好日子要感謝共產黨!」

  原刊於《光明日報》2020年11月24日頭版

  經濟日報——

  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侯雪靜) 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按照貧困縣退出的有關政策規定,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退出貧困縣的檢查,並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貧困縣退出以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退出情況進行抽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已經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期內,有關扶持政策不變。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井岡山市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截至2016年年底,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是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每個貧困戶脫貧背後,都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場需要拼搏的硬仗。自2013年以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9300多萬,年均減貧1000萬以上,經過今年的努力,剩餘貧困人口將如期脫貧。

  久困於窮,冀以小康。中華民族徹底擺脫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小康的千年夢想,即將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

  本報貴陽11月23日電記者吳秉澤王新偉報導: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紫雲、納雍等9個未脫貧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

  貴州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份,2012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3萬。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大力實施大扶貧戰略行動,全力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等「四場硬仗」,貧困地區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等得到普遍解決,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貴州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將188萬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方的群眾搬出大山,搬遷規模佔全國近五分之一,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將產業發展作為實現脫貧和鞏固成效的根本之策,大力發展茶葉、蔬菜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實施農村組組通、安全飲水等三年攻堅行動,建成通組硬化路7.87萬公裡,全省所有30戶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全面解決279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82.7萬人。

  今年以來,貴州集中力量向脫貧攻堅「最硬骨頭」發起總攻,對9個未摘帽縣和3個剩餘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縣(區)掛牌督戰,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原刊於《經濟日報》2020年11月24日頭版

相關焦點

  • 「蘇式年貨節」引多家央媒聚焦 「蘇州老字號」創新再出發
    蘇州老字號走進新時代,在傳承中奮力創新,引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央媒關注報導。2月27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的《老字號:用傳承創新駐留舌尖「情思」》報導中,採芝齋「蘇式年貨節」的喜慶熱鬧場面呈現在全國觀眾面前。  3月7日,《「蘇州老字號」認定辦法(試行)》出臺。
  • 賣馬蹄被央媒聚焦,陽江這位扶貧幹部又有了新目標!
    賣馬蹄被央媒聚焦,陽江這位扶貧幹部又有了新目標!2016年,譚小教剛到觀堂村的時候,對口幫扶的21戶50人,其人均收入僅有0.33萬元。到2019年底,這個數字變為了1.18萬元,是原來的3倍多。
  • 常德「刷屏」央媒朋友圈
    這是繼10月15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新聞》策劃的系列報導《百村脫貧記》報導我市石門縣礦嶺村補上缺水短板、助力脫貧增收後,我市再次受到央媒的熱點關注。 近段時間,省內外媒體紛紛聚焦我市,央媒更是大篇幅、多時段、全方位集中報導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
  • 央媒紛紛轉發!武漢「豆腐腦」爺爺的故事溫暖全國網友
    近日,寒潮席捲全國,可武漢的一則暖新聞經多家央媒轉載,成為了全國網友心頭的一股暖流,為寒冷的冬季帶來了一絲暖意。三天之內多家央媒轉載11月16日,長江日報官方微信發布了一篇文章,講述了武漢一位名叫徐耀清的老人,賣了33年豆腐腦,多年保持1元一碗的價格,不願漲價的故事。
  • 央媒聚焦本報《運河紀》動漫劇
    截至目前,本報《運河紀》動漫劇成校本課程這一新聞,已持續兩周在網際網路、央媒電視臺(網絡電視臺)「躥紅」。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圓夢「世遺」。次日早晨一上班,花園小學校長胡金鳳就給本報打來電話,想將本報出品、獻禮第七屆運博會的全國首部紙媒動漫劇《運河紀》光碟、《運河紀》吉祥物「運寶」、《運河紀》明信片,作為大運河保護走進課堂的校本課程。
  • 【圍觀】連日來,遵義方竹筍密集「亮相」央媒
    【圍觀】連日來,遵義方竹筍密集「亮相」央媒 2020-09-18 22: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大央媒攜手淘寶直播公益帶貨 融媒體發展的創新實踐
    尤其對於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和中央電視臺三大央媒來說,更要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紮實履新社會責任,而公益直播就是充分體現公益屬性的有效途徑。在具體實踐中,三大央媒充分發揮媒體的強大影響力,為各地直播帶貨,助力復工復產。在助力疫區復工復產方面。
  • 5天兩上央媒,平江辣條強勁「出圈」
    詳情點擊:http://www.xinhuanet.com/local/2020-12/13/c_1126855307.htm不僅眾多主流媒體爭先關注平江辣條產業發展,在央媒報導的留言區,廣大網友的評論更是亮了。
  • 北京針對央清的好畫室,想考央清就選這幾家
    中央美院、清華美院是眾所周知的藝術類院校,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學子參加央清的校考,但並不是所有的學子能順利進入這所大學。為了能夠突破千軍萬馬,成為美院的佼佼者,不少學生和家長在考前選擇在北京進行幾個月的美術集訓。那麼北京有哪些針對央清的好畫室呢?它們各自有什麼優勢?
  • 湖南同一天登上兩大央媒頭版
    導 語2月22日,《人民日報》和《新華每日電訊》兩份數百萬發行量的大報同時聚焦湖南復工復甦要聞,這一「雙頭版」的宣傳畫風極為少見。《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大幅圖文報導,聚焦湖南中車株機公司在加強科學防疫前提下,推動20餘個海外項目復工復產,確保訂單按時交付。
  • ...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團走進武漢,央媒記者感受熱乾麵...
    長江網8月24日訊 8月24日,在疫後重振的關鍵時期,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團走進武漢市,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央廣等10多家中央媒體記者來到武昌區水果湖街東亭社區、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等基層一線,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武漢實踐,集中採訪社區治理的創新探索和發展成效
  • 貴州三條高速部分路段通車 打通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脫貧致富路
    貴州三條高速部分路段通車央廣網貴陽12月28日消息(記者張兆福 見習記者孫永)12月31日,由中冶集團和貴州交建集團聯合出資並承建的三施、三荔、紫望三條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將建成通車。貴州三條高速部分路段通車據了解,三條高速公路是貴州省「十三五」交通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貴州省在高速公路建設領域首批嘗試PPP模式的項目。
  • 煙臺市小神兔網絡科技籤約央視央媒資源
    ——積極響應「國家平臺成就國家品牌」助力地方中小企業升級《人民日報》報導:「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樣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能也不會錯過。2019年1月1日,煙臺市小神兔網絡科技積極響應黨和政策的號召,籤約央視央媒資源,助力地方中小企業的升級發展。從左至右:北京國搜商務總監劉文露、煙臺市小神兔網絡科技總經理任立新出席籤約儀式2019年1月1日,煙臺市小神兔網絡科技與央視央媒的合作籤約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
  • 「520,在笑笑等您」5大特色,2大優惠,央清大咖0距離!
    5大特色品牌沉澱悠久,成績斐然17年良心教學,核心師資均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中國九大美術學院,專業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學習生活嚴謹、務實、高效、專業、專注、豐富、活力,家校互動每月如實坦誠學生情況,溝通協助學生成長。每年說說笑笑迎接新生的同時,也會有百萬獎學金優秀的學員。教學服務貼心,家長無後顧之憂☆笑笑良心餐廳:拒絕轉基因用油,打造綠色健康飲食新概念。
  • 貴州最後九縣告別貧窮 832個貧困縣「清零」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收官之年,最後一個指標貴州23日也宣布,」該省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目前貴州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完成任務。2015年,提出到2020年要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十三五」時期,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截至目前,今年剩餘52個貧困縣集中的新疆、雲南、四川、寧夏、廣西、甘肅等相繼宣布貧困縣」零清」,貴州最後9個縣也退出貧困序列。
  • 央媒持續關注海南生態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
    連日來,央媒持續關注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6月25日,央視新聞頻道以《綠海龜上岸產卵 巡護員拍下珍貴畫面》為題,關注在三沙七連嶼拍攝到的自然孵化的綠海龜寶寶消息。報導稱,海南三沙市七連嶼北島島礁巡護員在例行巡島過程中,拍攝到綠海龜上岸產卵的過程。這是今年首次拍到綠海龜上岸產卵的畫面。
  • 上半年,18億棒食用菌產業帶動貴州13.5萬貧困人口發展
    7月7日,記者從在安龍縣舉行的全省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推進會暨省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擴大)會議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省食用菌產業種植規模達到18億棒(萬畝),產量47.8萬噸,產值5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9%、49.9%和60.5%,覆蓋帶動貧困人口13.5萬人,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 貴州菜,了不起!種植1675.5萬畝,增收49.4萬貧困人口
    夏秋蔬菜種植面積1299萬畝,佔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的77.5%,已成為全國南方重要的夏秋蔬菜生產大省。創建上海外延蔬菜基地6家、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保供基地14家,示範引領全省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引進廣州江楠集團、粵旺集團和上海蔬菜集團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組建貴州蔬菜集團,培育壯大貴陽農投集團、安順綠野芳田等省內行業領軍企業。各地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吸引一批在雲南、寧夏等省區從事蔬菜務工人員返鄉發展帶動蔬菜產業。截至目前,全省蔬菜產業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1家。
  • 一段「救命水」引出澳門上億元資金幫扶深山貧困縣從江
    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宣布從江縣等最後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該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實現了全部脫貧摘帽。標誌著我國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任務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天府菜油」品牌產品授牌暨「中國好糧油」央媒走進四川融媒行...
    人民網成都12月1日電 (記者 宋豪新)今日上午,「天府菜油」品牌產品授牌暨「中國好糧油」央媒走進四川融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陳書平出席會議並講話,四川省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張麗萍致辭,四川省財政廳、農業農村廳等12個「天府菜油」行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會議通報了「天府菜油」行動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