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遺留下來的老物件,12張圖,你能說出幾件老物件名稱

2020-12-16 皖北農村視界

攝影師在淮北地區拍攝12張農村遺留下來的老物件,如果你使用過,你年齡最低有50歲了,看看你能說出幾件老物件的名稱。圖中的老物件小編提示,它是過去農村賣油郎遛街走巷用的,知道它叫什麼了嗎?

圖中這件老物件攝影師真不知道它的名字,你知道嗎?

圖中這個老物件在過去農村農民家裡都有的農用品,攝影師提示,它與糧食有關聯,知道叫啥嗎?村民它做什麼用的?

圖中這個老物件是過去農村生產隊打場用的農用品,朋友們能叫出它的名稱嗎?

圖中這件老物件也是過去農村生產隊用的農具,沒有軲轆能行走,朋友們知道它是幹啥用的嗎?

這個老物件過去農村村民家家戶戶都有,如今在農村大集上偶爾能買到,我們淮北人俗稱「糞箕子」就是農村老頭拾糞用的用具,也可以裝其它東西,攝影師小時候經常背著它割草餵豬。

圖中這個老物件是播種種子種莊稼用的,你能叫出它的名字嗎?

圖中這個用鐵條編織的筐,朋友們知道過去農村人用它做什麼用的?

圖中的老物件在過去農村村民廚房裡都有,叫「風箱」,就是給灶臺裡面的火吹風助燃的,朋友們拉過風箱做飯過嗎?

圖中是過去農村村民用的鍘刀,用它鍘草的,朋友們知道鍘刀鍘的草幹什麼用的嗎?

圖為過去農村家家戶戶用的煤油燈,攝影師小時候晚上就用它照明讀書,你家裡過去有這樣的煤油燈嗎?

圖中的老物件是過去的花床,如今這個老物件在農村幾乎看不到了,據說有人來收購這床的,給價5000元,不少吧?攝影師拍攝的12張農村遺留的老物件,如今有的已經成了古董被人收藏。如果你使用過這12件民間老物件,你一定是70後之前的人了。

相關焦點

  • 12個老物件暴露你的年齡了,都認識說明你老了,你能認識幾個?
    時光匆匆而過,很多物件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老物件也逐漸退出生活的舞臺。圖中黃色六節木尺。圖中純棉布喜字手絹,看到手絹就會想起兒時的遊戲,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您看到這段歌詞的時候,是不是在心裡唱起來了呢。
  • 銀川火車站:71件鐵路「老物件」獻禮國慶
    &nbsp&nbsp&nbsp&nbsp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銀川9月28日訊 (記者 拓兆兵 通訊員 高廣才 李麒) 9月28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銀川火車站舉辦了「憶鐵路發展史、迎高鐵新時代」活動,71件老物件展示了人民鐵路發展歷程,引起旅客的濃厚興趣
  • 農村越來越值錢的5個老物件,價值不凡,你家還有幾個?
    導語:農村越來越值錢的5個老物件,價值不凡,你家還有幾個?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這幾個農村的老物件,你認識的有幾個?能認出來的估計得不小了
    大家好,我是家是農村的80後,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會不定期的給大家分享關於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您想看到更多關於農村的人和事,就請您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這也是對我莫大的支持。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這幾個農村的老物件,你認識的有幾個?能認出來的估計得不小了。
  • 60~70年代曾經倍伴我們成長的老物件
    回到老家後院,看到這些遺留在地上的老物件,「睹物思人」勾起了我對孩提時代的回憶……在六七十年代這些物件與每個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父母曾用這些東西勤儉持家養育我們一個個兒女長大成人。今天農村農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物件不再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 宿遷段新平捐贈家中老物件
    「12月10日,我將家裡的兩件老物件——石磨和碌磙捐贈給了宿遷市博物館。其實,我也挺捨不得的,但是老家即將要拆遷了,將它們放到博物館,不僅能讓人們觀賞,還能讓我在思念老家的時候再去看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磨、碌磙、石臼等老物件都很常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兩件。「我覺得它們是民俗文化的符號和傳承,如果把這些老物件保留下來,給我們的後代看一看,多好。」段新平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用處,把它們放進博物館就能得到很好的保管。「小時候家家戶戶天天推磨磨糧食,我也常常站在石磨旁玩耍,經常能觀察到一些趣事。」
  • 這些老物件很普通,卻是童年美好的回憶
    說起老物件,這個肯定離不開農村。因為現在只有農村還能發現一些他們曾經存在過的歷史痕跡,比如石磨、石碾子、石頭井等雖然能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已經不多了,但也沒有絕跡,只要你細心在農村就能見到它們。畢竟在現代化的電氣設備、生產工具使用之前,農村的老百姓一直都在使用這些東西。雖然現在這些老物件越發顯得笨拙、無用,派不上了用場,被存放在犄角旮旯,不受人待見。但人們始終沒把它們扔掉,而是作為一種回憶保留了下來。其實,過去還有很多受人歡迎的老物件,只要掃上幾眼,便都是滿滿的回憶,這些物件你認識嗎,下面和筆者一起來看看吧。
  • 蘇北這戶農家,12樣老物件要價1000元,你能接受嗎?
    圖文:紅豔不管你是城裡還是在農村,凡歷經世事的成年人,每個人心中都會留下一段段感情故事,即便人與物件之間的感情亦如是。下面這12樣老物件,來自豐縣的一戶農家,戶主說,第三張圖片的罐子和倒數第三張的那張座椅,至少已經超過了百年,具體是什麼日期,他自己也說不清。老物件,藏著鄉村的舊時光,當年陪伴它們的人,一個個離世,而它們還靜靜地躺在那裡。深情回望,勾起了我件件往事,歷歷在目,兩眼潮溼。
  • 七八十年代供銷社賣的日雜百貨,見過這些老物件,說明你已經老了
    說起供銷社,對那個門櫃檯和算盤記憶猶新,幾歲的時候,有事沒事總想往供銷社鑽。去幹啥呢,去聞那裡的鹽、糖、香料以及菸草還有新畫報的味道,吃不上聞聞味也好啊。看著供銷社的東西不買也過眼癮。四十年過去了,那味還記憶尤新!這是我對童年的回憶。感覺那時候的店員的工作真是好羨慕啊!
  • 漯河農村即將消失的老物件,滿滿的懷舊感!
    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身邊自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且不說城市,看現在的農村,通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燃氣,總之,各種各樣的變化讓我們感慨時光的飛速發展,不過,在時間的過度發展中,我們的年齡也逐漸發生著變化,用一句文藝的話叫驀然回首,皺紋、鬢髮早已白。
  • 能勾起人們回憶的老物件,是親情的催化劑
    1、柜子錢大家如果留意一下家裡的老物件,很容易發現一些門板、柜子、匣子等器物的把手上有一枚用來隔墊的銅錢,這些錢被稱之為『柜子錢』。古錢幣除了常見的柜子錢,還有硃砂錢、房梁錢、發祿錢、砝碼錢等。如果看到這樣的柜子錢,不建議拆下來,因為整體都是老物件,原封原貌顯得更有價值。假如拆下來,就會發現錢幣有兩種風格,一面是被長年累月摸索後的黑漆古,另一面長年累月隱藏在裡面,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有的人專門收藏柜子錢,這種古錢幣因為長年累月的磨損,有的品相併不好,甚至有些被磨薄,還有些被釘子打孔,出現裂痕,被擠壓變形等情況,所以收藏柜子錢也需要看品相。
  • 12件早已被遺忘的老物件,是70後80後共同的回憶,你認識哪些呢?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時代的變遷,很多老物件也在漸漸消失。這些曾經的物件能否勾起你的回憶!圖中:九十年代初風靡一時的BB機,70年代褲子上掛一串鑰匙感覺特別美,90年代把BB機掛在皮帶上,走路時故意露出來,自豪感爆棚!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大哥大,大哥大在手說走就走,曾經用它的人非富則貴,那一個年代這是身份的象徵:有錢人BP機和「大哥大」是必備品。
  • 以前家家有的老物件,已開始大漲價!一定要留好...
    你家裡還有老物件嗎這些東西以前家家戶戶都有雖然不起眼千萬別不識貨給扔了現在這些老物件的價值動輒就是幾千,甚至上萬快來看看你家有沒有這樣的寶貝!你家的那張還在嗎?櫸木、樟木……無論什麼木,只要工藝好、年份久,就是個大寶貝!
  • 農村尋寶:老石磨總有人要收購,這些老物件有何用途?
    提要:農村尋寶:農村的老石磨都被收購了,這些老物件有何作用?石磨和石槽都是上個世紀的人們的記憶,那時候石磨、豬槽、牛槽這些老物件可是家家必備的家庭用具。小時候老家有一個大的石碾,聽爺爺說那還是奶奶的嫁妝呢,這也能看出來這些物件確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為何有人收購石磨、豬槽?農村確實是經常會有一些遊街串巷的人,收購各種農村的新奇玩意,不僅有收購石磨、石槽的,還有收購破舊家具的,破舊房梁的等等,總之只要是一些有些年月的老物件總是會有人收購的。
  • 俺家的老物件:有幾樣肯定讓你大開眼界!
    文:張力田有些老物件,它們緘默地躺在角落裡,我至今還留著,不是收藏,而是一種紀念。這些老物件曾伴隨著我們一同走過那些歲月。看到這些物件,會有一種曾經的感同身受,有時,它們會象定位系統一樣,將我們的心牢牢地鎖定在一個又一個值得回憶的故事裡。
  • 記憶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好時光
    觀眾絡繹不絕,看到熟悉的老物件還會熱鬧地討論一番。 這是太原市文物局活化利用古建築的一個典型,新時代的關帝廟已變身為太原城市記憶館、「記憶交換」市集。12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記憶交換」市集,用老物件留住大時代的小故事》的報導。本文節選自該報導。
  • 市北區遼源路街道革命老物件記憶紅色歷程
    革命「老物件」齊聚亮相軍用水壺、軍裝、襯衣、膠鞋、腰帶、乾糧袋、紀念冊、子彈殼、領章、榮譽證書、黑白照片等革命「老物件」齊聚亮相,在這裡被一一展示了出來,吸引眾多居民參觀,將在場的每個人帶入到那段令人難忘的軍民共建歲月。  據了解,為慶祝「八一」建軍節,市北區遼源路街道特意邀請轄區10餘位老戰士攜帶20餘件革命「老物件」辦了一個紅色革命物件展覽,宣揚紅色革命文化。
  • 老物件裡藏著嵐島歲月
    從2018年4月,「樓臺會」在上樓應運而生,在臺灣藝術家和平潭老藝人的幫助下,這個匯集兩岸交流的藝術平臺,一天天都在發生著喜人的變化。其中,老舊物件展示廳更是漸漸充實,被塵封的舊物們紛紛找到新「家」,一件件經歷了歲月洗禮的生活物具,向世人「述說」著平潭人悄然變遷的生活方式,變成了村民和旅客們喚醒舊時光的穿梭機。
  • 「老物件」,穿越時光喚起記憶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向公眾開放一個月來,觀展人數已突破150萬人次,每天留言數萬字;展館內一些「老物件」,如腳踏縫紉機、手搖電話機、二八自行車、黑白電視機、搪瓷缸、煤油燈等曾經的生活用品,引起觀眾的極大興趣,許多人紛紛駐足留影。
  • 海壇歷史的收藏者:老物件裡藏著嵐島歲月!
    ,它可能就駐足在一張張淺黃色的船票裡、一封封粘著郵票的信封上、一套套被時間磨得滄桑了的肉票布票間……這些東西,總能被有心人仔細收藏,如數家珍,平潭攝影家協會副會長伊海便是其中一位。伊海告訴記者,家中像這樣生產生活類的舊物件藏品現已上百件。 收藏老物件,是伊海數年如一日的興趣愛好,別看他並沒有刻意展示,但家中的藏品卻應有盡有。小到碗筷,大到木質風車、印刷模板,件件都是他的珍寶。「我家裡這麼多收藏品,是花了17年從各處收集而來的,每一件老物件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也能還原當時平潭人的生活面貌。」伊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