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裡,任何動物想要老死都是一種奢望,就算能避免被人類捕殺,也逃不過殘酷的生存競賽。在人類製造的安全環境下,魚類可以壽終正寢。
排除掉人為因素,大部分魚類也無法老死。絕大多數魚類還在魚卵時期就會死掉,比如翻車魚一次能產3億顆魚卵,但是只有不到50條能夠活到成年,大多數沒有成功孵化或是孵化出來後被天敵捕食。就算能躲過天敵捕食,也要面臨同類相殘、自然災害、環境變化、疾病、受傷等,好不容易活到了「晚年」,也會因為喪失覓食能力而活活餓死,或是喪失逃跑能力而被天敵捕食,或者抵抗力下降而病死,總之想要老死幾乎是不可能的。魚類世界裡可沒有「贍養」這一說法,它們的後代不會給它們養老,自己沒有覓食能力就只有死路一條。
在人類製造的環境裡,魚類可以老死,人類為魚類建造安全的魚缸或水池,將自然界的危險全部隔絕,人工定時給魚餵食,魚就不用自己冒險去覓食,生病了人類給它醫治,就算魚老的遊不動了,人也會把食物放到它們嘴邊上。這樣的條件下,魚就能夠老死。
比如日本一條叫「花子」的錦鯉,生於1751年,死於1977年7月17日,活了226歲。但由於其出生年代太早,無法確定真實性。
2017年芝加哥薛德水族館一條澳洲肺魚因器官衰竭無法進食而被安樂死,年齡在90歲以上。
如果養一些壽命較短的觀賞魚,比如鱂魚、鬥魚、孔雀魚、紅劍魚、月光魚、斑馬魚、燈魚等,這些魚通常只能活1-2年,如果它們衰老之後能避免疾病的侵襲,基本都能在魚缸裡老死。而世界已知壽命最短的魚就佛澤瑞尾鱂魚,只能活6個星期,還有一種叫大印磯塘鱧的小魚只能活59天,讓它們在魚缸裡老死似乎很容易。
絕大多數魚的壽命在2-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魚類不超過10%,2年以下的也只有5%。壽命超過百歲的魚類也不少。
歐鰉的壽命能超過100歲;銼頭平鮋、北方平鮋能活到120歲;胸棘鯛,又稱紐西蘭長壽魚,可以活到149歲,據說塔斯馬尼亞抓到過250歲的;阿留申平鮋則超過了200歲;狗魚根據推測可以活到267歲;而開掛的格陵蘭鯊可以活到400歲。
就算能活這麼久,它們很難老死,長壽魚多為大型食肉魚類,衰老之後喪失捕食能力,會被活活餓死。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成土灰。魚當然也有壽終正寢的時候,家養的金魚壽命短些在8年左右,淡水裡的魚草魚壽命長些,一般長壽者在百年左右。但總有一些魚是能長壽的,就是神話中的成精一類的魚,能活千年,更長者就是鯉魚了,當鯉魚跳過龍門後,就可脫胎換骨,化身為龍,龍之長壽可至萬年。所以講鯉魚躍過龍門後才能登鋒而造極。
一般來講,一個物種的生物都是比較穩定的,當然現在我們人類對自然界幹預的太多,很多生物瀕臨滅亡,這是人為幹預的結果,也算是一種非自然狀態,魚類和人也一樣,在老齡化之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下降,自身的各種機能在減退,慢慢的也會死亡。
對於人工養殖的魚,我的觀點,養得好的話,老死沒問題。現在還沒有聽說哪裡的魚得道成仙,永生不死了。國外有報導,一條金魚活了三四十年,這大約是金魚的最長壽命。
世界萬物,生老病死,那是必然的客觀規律,不可抵抗。甚至連最高級最聰明的人類,至今也無法長生不老,何況魚兒呢!我們知道的大馬哈魚,就是幾年的壽命,非常悲壯。它們一旦成熟,便會回遊到出生地產卵,而後雙雙死亡,屍橫水底,甚至填滿水底,氣壯河山。就是壽命較長的中華鱘,也不過70年左右。也會死亡,所以這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