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2020-12-03 瀟湘晨報

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

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

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

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研究人員表示,尾巴幫助棘龍在水中移動和捕獵。

歷史上發現的棘龍化石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此前發現的一個相關標本在二戰中被毀。

此前對於非鳥類恐龍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僅限生活在旱地環境,曾有一些關於部分恐龍生活在水環境中的說法頗具爭議,幾十年前就被拋棄了。

但是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系列已知最大的埃及棘龍的支持半水生動物生活方式的支撐進化。其中包括後肢退化、寬腳、大而平的腳趾骨和長而密但有利於浮力的骨頭。更重要的是,埃及棘龍有著一套與眾不同的顱骨特徵,比如鱷魚般的牙齒和下顎,以及適合潛水的鼻子。

現在還不清楚棘龍如何在水下移動。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尼扎爾·易卜拉欣說:「在很多方面,此前的夢想成真了。作為科學家,你總是希望能作出一項改變人們對一門學科看法的發現,這次是古生物學。」

2018年,研究人員又取得了大部分的重大發現,他們發現了30多個棘龍椎骨,約佔原來尾巴長度的80%,是目前非洲大陸白堊紀食肉恐龍最完整的骨骼。

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的尾巴有著意想不到的獨特形狀,他們將這種形態和兩種陸生恐龍、兩種半水棲四足動物和一種人工控制的動物尾巴進行了比較,測試了棘龍尾巴的遊泳潛能。

結果表明,棘龍的尾巴在水中可以產生比其他獸腳類動物尾巴形狀大8倍以上的推力,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這表明它很可能可以在深水中遊泳捕食,而不僅僅是在海岸附近。

這種變化很可能是棘龍為了避免和陸地上的大型食肉恐龍直接競爭而產生的進化,但是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它們不得不和「校車一樣大」的水中獵手競爭食物。

易卜拉欣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非常堅定地把恐龍放在陸地動物的世界中,其中有一些會飛,且有一個相當強烈的共識:恐龍從來沒有真正入侵過水上世界(請注意,魚龍、蛇頸龍和滄龍事實上都不屬於恐龍)。這次的發現為恐龍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可能,這是作為一名恐龍古生物學家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霸王龍沒有對手?科學家通過化石發現霸王龍可能也吃霸王龍
    霸王龍也叫雷克斯暴龍,身高可達6米,平均體重達9噸,比如今的大象都大。霸王龍屬於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是地球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恐龍,不少影視作品中都有霸王龍出現。霸王龍憑藉著自己龐大的體型和有史以來陸地動物最高的咬合力,處在白堊紀晚期食物鏈頂端,很多恐龍都是它的食物,就連體長達30米的阿拉摩龍都可能是它的捕食對象。在霸王龍所處的那個時代,幾乎沒有動物是它們的對手,或許只有飢餓和疾病能打敗它們。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我們在古生物的歷史認知上,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普遍認為: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兇猛的陸地食肉恐龍。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對億萬年以前的恐龍世界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而從最近被科學家發現的巨型食肉恐龍的化石上來看,霸王龍的「恐龍之王」的位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大自然是可怕的,竟然孕育出了很多比暴龍更大、更可怕的食肉恐龍。下面我們就來根據最新考古探索給恐龍界的十位老大們做個排名。
  • 幾乎可以秒殺霸王龍的食肉恐龍,喜群居,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謎!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據考古資料記載肉食恐龍大都是「獨行俠」,我們熟知的霸王龍就是其中之一。但事情無絕對,考古學家在近幾年有了重大發現!這一發現曾被西班牙《世界報》報導過,報導稱這種新發現恐龍化石的體形要比霸王龍大得多得多,同樣生活在白堊紀,但要早於霸王龍約3000萬年。幾乎是這一時期最大型的食肉恐龍,更令人意外的是它還是喜群居的大型食肉恐龍!試想:一個霸王龍的戰鬥力就已經驚人無比,一群單個拿出來都能秒殺霸王龍的傢伙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恐龍,是霸王龍的親屬,但他非常與眾不同
    實際上,恐龍有很多種,每種都有自己的特點。由於化石埋藏在地表深處,埋在土壤中後會溶入巖石中,所以很難找到化石。因此恐龍的數目仍然未知。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相信恐龍的百科全書將來會有所改進。這個恐龍和霸王龍迅猛龍屬於同一個子目,但唯一的區別是恐龍沒有牙齒。
  • 鱗片上有感覺器官 食肉恐龍或用尾巴來釣魚
    德國侏羅紀時期小型食肉恐龍重建圖。箭頭所指的是位於尾巴下部鱗片上的感覺器官。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菲爾·貝爾博士10月7日在《當代生物學》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研究來自德國的侏羅紀時期一隻年幼恐龍化石,發現這隻約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這隻恐龍化石從鼻子到尾巴都保存完好,包括鱗狀皮膚和其他軟組織的殘骸。
  • 史上最兇猛的5種食肉恐龍,第一曾獵殺霸王龍,霸王龍僅排第三
    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在這1.6億年當中,恐龍之中的霸主也出現了更新換代,那麼在這1.6億年的時間中都出現了哪些厲害的食肉恐龍呢?今天小編和大家來聊一聊「史上最兇猛的5種食肉恐龍,第一曾獵殺霸王龍,霸王龍僅排第三」!
  • 科學家找到新證據,發現雞可能是霸王龍的後代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那就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久的生物從此滅絕,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統治地球時從此結束。經過3000多萬年的演變,地球上開始出現第二代霸主,人類的老祖先森林古猿,經過3000萬年的進化,最終進化成為如今地球第二代生物霸主。
  •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食肉恐龍兩個月換一口新牙!我們人類一生只換一次牙,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牙齒倍加愛護和珍惜。食肉恐龍就不一樣啦,古生物學家最近的研究證明有一種食肉恐龍兩個月就能將滿嘴的牙換一遍,這換牙頻率真的是逆天啦。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界的「頂級明星」,也是史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因此,只要提到恐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霸王龍,甚至許多人認為霸王龍是恐龍時代最強的生物。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恐龍時代比霸王龍還要強的恐龍。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霸王龍到底有多強?
  • 體型粗暴的霸王龍,卻有一個小恐龍才有的特徵,是他先祖留下的!
    在白堊紀末期,陸地上還生活著大量的恐龍,而霸王龍則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食肉恐龍,這種能長到15米長,近15噸重的巨型恐龍,有著12萬牛頓的咬合力,嘴角咬合力更是達到恐怖的20萬牛頓,再加上鋒利的牙齒,讓這種體型巨大的恐龍能輕易的咬斷其他恐龍的脖子,因此,他們不需要花裡胡哨的用爪子切開其他恐龍的皮膚,只需要一口下去,就能將獵物殺死,然而這樣體型巨大的恐怖掠食者,卻是由小恐龍進化而來的
  • 霸王龍打不過什麼龍,比霸王龍厲害的恐龍到底有沒有!
    說到恐龍怎麼都繞不過霸王龍,作為曾經稱霸陸地的霸主,戰鬥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它們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末期,是當之無愧的頂級掠食者,在它生活的時代沒有什麼恐龍能夠挑戰它的威嚴,甚至在史前各種大型食肉恐龍中也幾乎難尋敵手。
  • 什麼恐龍能打敗霸王龍,霸王龍的天敵是什麼龍
    雷克斯暴龍熟稱霸王龍,它是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起的霸主級掠食性動物,霸王龍屬於暴龍科,是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恐龍。最長14.7米,最高約5.2米,頭部高度接近6米,最重的霸王龍可達14.85噸左右,除了強大的咬合力外,它們是體型最粗壯的食肉類恐龍之一。
  • 科學家得出5種恐龍新發現,霸王龍還有一個老表,來自加拿大
    至今恐龍已經滅絕超過6600萬年,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不停地研究它們,這裡有5個關於恐龍科學家的新發現,不知道你聽說嗎? 讓我們來一睹為快: 1. 泰坦龍有…..有角?
  • 世界十大最著名恐龍排名,中華鳥龍全身顏色最多、滑齒龍生活在海洋裡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2、滑齒龍 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 滑齒龍是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的動物,一些保存相當完好的滑齒龍骨骼化石,清楚顯示牙齒的排列及其頭部的形狀。但這些頭骨並不一定就屬於片中威脅牛津夏(oxford shire)附近水域。
  • 徐星推薦:20年來恐龍研究的10大顛覆性發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一身絨毛讓恐龍變得溫順可愛,但對於科學研究而言,這一發現的意義遠不在於顛覆形象:鳥類的祖先確實長著原始羽毛,現代鳥類複雜的羽片可能就從這種纖維結構演化而來。這為鳥類起源於恐龍扣上了關鍵一環。關於中華龍鳥的研究仿佛一把鑰匙,開啟了尋覓更多帶羽毛恐龍的旅程。
  • 6500萬年前鴨嘴龍尾骨化石中發現霸王龍牙齒
    這一次發現的牙齒揭示了獵物和捕食者的身份以及捕食者攻擊活獵物的事實。尾巴這一受傷部位也說明霸王龍追趕獵物北京時間7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隻鴨嘴龍的尾骨化石中,美國堪薩斯州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顆長度接近4釐米的霸王龍牙齒,距今大約6500萬年。這一發現證明霸王龍是非常積極的捕食者,而不是懶惰的食腐者。美國科學家發現的霸王龍牙齒嵌在這隻食草恐龍的兩塊椎骨之間。
  • 地球上剛發現的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卻是可怕的食肉動物!
    提起恐龍,你想到了什麼?高大威猛的霸王龍,一聲咆哮,森林震顫,萬獸匍匐?還是易碎雙腔龍,君臨樹巔,從森林上空豪邁取食?昨天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讓我們來到了恐龍這個物種的另一個極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小的恐龍。
  • 霸王龍真的像雞咯咯?科學家發現它可能根本就不會跑步!
    同學們,趕緊去找史匹柏退電影票錢吧,大家很可能都受到了全然的欺騙,霸王龍根本就沒那麼猛,那麼威風,跑起來也不是那麼拉風,那麼拽,因為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它根本就不會跑步!
  • 英國古生物學家追溯恐龍時代:霸王龍的崛起
    自從一個多世紀前發現霸王龍以來,這些體長13米、重達5噸的巨獸就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但它們的演化史一直成謎。雖然這些掠食者在恐龍譜系中形成了自己的分支,但科學家依然沒有弄明白很多非常基礎的問題:暴龍類最初在什麼時候出現、祖先是誰、為什麼能夠長得這麼巨大,又為什麼能佔據食物鏈的頂端?  過去15年中,科學家在世界各地發現了將近20種新的暴龍類恐龍。
  • 科學家重建恐龍大腦,竟然僅有豌豆粒大小!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塊保存非常完好的恐龍頭骨化石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對恐龍大腦進行重建,原來一種狐狸體型大小的恐龍的大腦僅有豌豆粒大小。這塊頭骨屬於一種名為Buriolestes schultzi的恐龍,它是一種狐狸體型大小的食肉動物,大約2.3億年前生活在現今巴西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