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聽起來,有些起雞皮疙瘩,這都是什麼跟什麼呀?其實,這是兩種北方的美食。讓我細細為您道來。
先說說蛤蟆吐蜜。
說白了就是豆沙餡的燒餅。為啥叫了這麼恐怖的一個名字。天津人在製作燒餅的的時候,有意在燒餅的外面留了一個口子,粘上黑芝麻,烤燒餅的時候,一部分豆沙餡就會從開口的位置流出來,樣子就像是一隻蛤蟆的嘴裡流淌出蜜汁。
蛤蟆吞蜜是唐山遷安的一種土特產,有些像驢肉火燒。先烤好燒餅,再講燒餅從中切開多半,填入煮熟的剔骨肉,再放入爐中烘烤。肉汁滷汁慢慢的進入到燒餅中,味道自然好得不得了!
也有傳說河間的驢肉火燒有個別名也叫蛤蟆吞蜜。說的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去尋找美女,路過河間,錯過飯點,就到了一戶農家吃飯。農婦為他做了驢肉火燒。乾隆或許是餓急了,或許是第一次吃,反正是覺得特別好吃。當時正好是大夏天,窗外蛙聲陣陣,乾隆靈機一動,就給驢肉火燒賜名「蛤蟆吞蜜」。還賦詩一首:
河間處處毛驢旺,
巧婦擀麵似紙張。
做出火燒加驢肉,
一陣風來一陣香。
乾隆皇帝自詡是風流雅人,一生作詩幾萬首,多數都是這樣的打油詩。不過,蛤蟆吞蜜這種美食,我還是比較傾向為遷安特產。因為河間的驢肉火燒影響力很大,有店面的也很多,蛤蟆吞蜜卻沒有驢肉火燒的名氣大。而遷安的這種美食就叫蛤蟆吞蜜,形狀是圓的,不像驢肉火燒那樣大多為方形燒餅,看起來也更加形象一點。
朋友們,有空來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