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京津兩地的著名小吃蛤蟆吐蜜,京津旅遊一定要品嘗的非遺美食

2020-08-20 行走的藍水晶

旅行中我們經常會到當地品嘗幾種特色小吃,每個城市都有它獨有的特色,各不相同,形態、口味、名字各異,什麼小吃能跨越兩個省市,成為非遺美食呢?這就是著名小吃「蛤蟆吐蜜」,在北京和天津都入駐了著名小吃排行榜。

什麼?您說您不知道蛤蟆吐蜜是什麼?我來給您講講它的前世今生吧。

蛤蟆吐蜜,有人說它是北京的小吃,有人說它是天津的小吃,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蛤蟆吐蜜即是老北京也是天津的著名小吃,最早是牛街一個劉記燒餅鋪做出來的,在回民小吃中非常有名。

後來從北京傳承到天津,再次成為了天津的著名小吃了,所以,蛤蟆吐蜜起源於北京的回民街~牛街,在天津盛名。在2015年由天津的傳承人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蛤蟆吐蜜已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牛街是北京著名的回民街,有很多著名回民小吃

北京牛街還能找到「蛤蟆吐蜜」的身影

這個小吃為什麼叫蛤蟆吐蜜呢?

蛤蟆是什麼呢?

蛤蟆是一種動物,青蛙您見面過,聽說過「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那句老話嗎,哈哈,其實蛤蟆是老話兒裡的神獸,蛤蟆後背上有一個小小的紋路,點狀的,特別像金元寶,所有就有了那句吉祥話「蛤蟆託寶,您家輩輩有」。

神獸小蛤蟆


「蜜」是什麼呢?

蜜就是紅豆餡料,燒餅是紅豆餡的,烤制後,紅豆餡料從燒餅一側漏出來,紅豆餡把燒餅撐開一個小口,所以叫蛤蟆吐蜜呢。

紅豆

蛤蟆吐蜜是燒餅的一種,大家知道燒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燒餅唐朝就有了,那時候人們管這種新出現的吃食叫「消災的餅」,就是燒餅,在燒餅基礎上,牛街的燒餅鋪開發了不同的品種,因為像蛤蟆張開小小的口兒,又因為蛤蟆有吉祥的意思,隨起名為「蛤蟆吐蜜」。

突然犯了饞癮,想吃蛤蟆吐蜜了,不想去外邊買,那就自己做幾個。

我做的這個蛤蟆吐蜜可是不一般,雖然沒有非遺傳人劉記的26道工序,但是味道也是不一般。豆餡是自己用紅豆做的,經過了水泡、煮爛、熬稠、炒香等幾個過程,並且減少了糖量,加了半個雪花梨在裡邊,打成絨絨加在紅豆餡料裡混合在一起,既增加了香甜的口感,又能潤肺清火,一舉兩得。


紅豆餡香甜

先用餅鐺烙一會,燒餅定型後,再入烤箱烤制,10分鐘後,外皮酥脆,一咬一掉渣,裡邊的紅豆餡加了雪花梨,入口的口感香甜軟糯,趁熱來上兩個,好吃。

出鍋了,您能聞見香味嗎?想不想來上一個呢。

自製「蛤蟆吐蜜「,噴噴香


每一個愛旅行的人,都是愛吃的人。

在旅途中遇到了很多美食,嘗到了很多美食,也記住了很多美食,我是一個喜歡邊玩邊品嘗美食的人,吃了新鮮的東西每次旅行回到家一定會嘗試來做一次,每次做的味道都不錯。

旅行就是不斷的發現生活,熱愛生活,美食是旅行的一部分。

您等著看我下次做點什麼好吃的,再邊吃邊給您介紹點當地旅行的小故事。

作者簡介:

我是愛旅行、愛攝影、愛分享的,去過中國除臺灣澳門以外所有的省,擅長小眾旅行。

世界有多大,一切都在腳下,關注我吧,我是,帶你走天下。

相關焦點

  • 可以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字叫蛤蟆吐蜜,可別因為名字錯過它!
    這不,小編就來給大家拋磚引玉一下,和大家說說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款小吃,這款小吃在京津地區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惜的是,這美食已經面臨快要失傳的境地,讓人忍不住嘆息。蛤蟆吐蜜這種在老北京眼裡十分稀罕的美食,就叫做「蛤蟆吐蜜」。剛聽到這個名字,還真是有點懵,怎麼會有小吃被叫做這種名字呢?
  • 蛤蟆吐蜜:我一個北京特產,怎麼就成了天津非遺了?
    「蛤蟆吐蜜?這就北京本地小吃啊,害,你沒吃過啊?我們編輯部附近就有好幾家賣的,點外賣就能買到」啊?等會兒,節目裡說是天津非遺啊,怎麼又成北京本地小吃了?懵逼的飽妹決定好好探究一下這隻吐蜜蛤蟆的真實身份。©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蛤蟆吐蜜最唬人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名字。
  • 蛤蟆吐蜜:我一個北京特產,怎麼就成了天津非遺了?-虎嗅網
    ©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這個面點……叫蛤蟆吐蜜?好傢夥,長得平平無奇的,名字倒挺嚇人。然而當我第二天和同事們說起時,卻被無情嘲笑沒見識。「蛤蟆吐蜜?這就北京本地小吃啊,害,你沒吃過啊?我們編輯部附近就有好幾家賣的,點外賣就能買到」啊?等會兒,節目裡說是天津非遺啊,怎麼又成北京本地小吃了?
  • 蛤蟆吐蜜到底是北京特產還是天津非遺?
    吸引我的不是他長得有多帥或者有多金,而是他的自我介紹短片貌似美食紀錄片,尤其他捧著一盤子吃的上臺那刻,看的我眼睛都在放光。當時他端上來一盤面點——叫蛤蟆吐蜜。「蛤蟆吐蜜和蛤蟆沒有半點關係,只是本本分分的北京本地小吃。但節目裡卻說是天津非遺,怎麼又成北京本地小吃了?
  • 「蛤蟆吐蜜」與癩蛤蟆有什麼關係?
    我國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美食佔據了絕對的地位。但有些美食卻到了快要失傳的尷尬境地,再不吃,可能就再也吃不到了。比如這道在京津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美食——蛤蟆吐蜜,可謂十足的稀罕物。「蛤蟆吐蜜」,剛聽到這個名字,你是不是有點懵?腦子裡會不會浮現出癩蛤蟆的樣子?事實上,這道美食一點也不難看,相反還很可愛。一塊大白饃中間被開了一道口子,裡邊紅色的豆餡從中流出來,就像吐餡料的樣子。外面那層糕點裹著芝麻,一顆一看起來和蛤蟆一樣。
  • 北京小吃蛤蟆吐蜜蛤蟆吐蜜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小麥麵粉燒餅麵粉蛤蟆吐蜜其實就是豆沙燒餅,蛤蟆吐蜜是老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愛吃豆沙餡的親們看過來,小編就來教大家蛤蟆吐蜜的做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蛤蟆吐蜜都需要些什麼原材料和操作步驟吧。
  • 這年貨有意思:一款「蛤蟆吐蜜」讓本地人搶著吃,外地人託人買!
    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這年貨有意思:一款「蛤蟆吐蜜」讓本地人搶著吃,外地人託人買!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的這道美食叫做「蛤蟆吐蜜」,剛聽說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對這種美食比較感興趣,因為不知道是什麼樣的美食才叫了這樣一個名字,對於普通人來說,蛤蟆的外形並不太好看,而且背上有凸起的疙瘩,嘴巴張開的時候讓人覺得非常難以接受,然而這款小吃卻取了這麼一個名字,其實之所以叫這麼個名字,只是因為這種小吃的造型比較逼真,形似蹲坐著的蛤蟆
  • 「蛤蟆吐蜜」這種面點,名字奇特,做起來也工序繁多
    和蛤蟆相關的詞多半含有貶義,比如「蛤蟆夜哭」、「井底蛤蟆」,再比如充滿諷刺意味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本來嘛,蛤蟆這玩意兒相貌醜陋、暴眼大嘴,粗糙的皮膚長滿了癩包,確實不招人待見。不過事有例外,京津一帶有種以蛤蟆命名的小吃卻是相當受歡迎,尤其討小朋友喜歡,這就是「蛤蟆吐蜜」。
  • 老北京美食第九篇:蛤蟆吐蜜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有一種跟蛤蟆有關的北京小吃,卻是相當受歡迎,尤其討小朋友喜歡,這就是——蛤蟆吐蜜。蛤蟆吐蜜,聽這名字就讓人覺得神奇。癩蛤蟆怎麼會吐蜜呢?那不是蜜蜂的職業嗎?北京人怎麼會起這麼個怪名兒。然而,誰都知道,蛤蟆吐蜜的的確確是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
  • 北京小吃:有道小吃叫「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薄皮大餡,豆餡遇熱後體積膨脹,將皮面拱破,豆餡流出少許,名字雖然不雅,味道卻著實不錯。袖珍型的叫「蛤蟆吐蜜」,大個的就叫「豆餡燒餅」了,豆餡燒餅又名「蛤蟆吐蜜」,名字雖然不雅,味道卻著實不錯。
  • 傳統小吃蛤蟆吐蜜,不用刀切和手扯,自然開裂有秘密
    蛤蟆吐蜜走在天津的鼓樓,發現一家掛著非遺牌子的小店,上面寫著蛤蟆吐蜜。許多年前在鼓樓附近,有一家街中小店賣蛤蟆吐蜜,價格不低,當時沒捨得嘗試。走進店中,右手邊一玻璃櫃,擺著不少品類,有紅豆餡、黑芝麻餡、南瓜餡……左面是一些蛤蟆吐蜜的介紹。老人起身推薦我試一試傳統款,6元一個,是玻璃櫃中最便宜的一種,話語中帶著對老手藝的自信。這款蛤蟆吐蜜周身白芝麻,頭頂大紅點,側面擠出紅豆沙,本以為是人為切開或扯開,一看牆上敘述才知是一種手藝。
  • 國慶節去京津,除了烤鴨和麻花,這2樣小吃一定要品嘗,超好吃
    人見人愛的糖火燒和麵茶,中秋國慶節吃起來,不出門在家也能做北京有很多著名的小吃,除了烤鴨和果脯等小吃以外,還有很多我們不經常吃到的,比如說糖火燒,油亮的外表看著就想多吃幾個。還有京津地區的麵茶,就著花卷或者油餅吃,那叫一個香呀,國慶節去北京一定要去品嘗一下,還能捎帶一些火燒回來給親朋好友分享,如果嫌人多去不了,那我就教給大家在家做。
  • 蛤蟆吞蜜與蛤蟆吐蜜
    其實,這是兩種北方的美食。讓我細細為您道來。先說說蛤蟆吐蜜。說白了就是豆沙餡的燒餅。為啥叫了這麼恐怖的一個名字。天津人在製作燒餅的的時候,有意在燒餅的外面留了一個口子,粘上黑芝麻,烤燒餅的時候,一部分豆沙餡就會從開口的位置流出來,樣子就像是一隻蛤蟆的嘴裡流淌出蜜汁。
  • 蛤蟆吐蜜裂口的樣子如同青蛙的大扁嘴,咬一口,既享受美食又充飢
    每做一種食物我就會增加對一種食物的認識,老北京的特色小吃簡直不能太多。蛤蟆吐蜜算是榜上有名的,它又稱豆餡燒餅,是傳統中式點心!翻看各種小吃的時候,只是單純覺得它的做法和用料都簡單。另外一點是「吐蜜」,奇怪這用麵粉裹得嚴嚴實實的豆餡怎麼可能吐出蜜來,我覺得好奇,看是否能做出來,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嘗試後,結果真的做成了!好啦,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製作方法吧!
  • 猶如蛤蟆吐蜜的豆餡兒燒餅
    北京小吃【猶如蛤蟆吐蜜的豆餡兒燒餅】此小吃顏色黃白,周圍有一圈金黃色的芝麻仁,並在一側露出褐紅色的豆沙餡,松沙甜香。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已有「燒餅」,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其為蛤蟆吐蜜。
  • 蛤蟆吐蜜——可以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蛤蟆吐蜜,是天津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天津的傳統小吃,早先它並不是小吃類,而是更高級的「小貨兒」類。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追隨燕王徵戰的將士們為了軍糧便於攜帶,就把一種用麵粉烤制的餅抹上羊油脂。劉家人見到這種餅子後萌生出製作一種既便於攜帶又口感上佳的麵食的想法。
  • 河北廊坊打造特有品牌 構建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
    河北廊坊打造特有品牌 構建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 2014-07-27 10:11:10  「作為一座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蹟稀缺的平原內陸城市,近年來,廊坊利用毗鄰北京天津這一地理優勢特點,圍繞文化體驗、健康休閒等內容,用創新的思維開創特有的旅遊品牌,構建環京津休閒旅遊產業帶,打造受京津冀居民津津樂道的旅遊項目,故名『京津樂道』,打響『京津樂道綠色廊坊』旅遊品牌。」27日,廊坊旅遊局紀檢組長韓勇向記者如是介紹說。
  • 蛤蟆吐蜜又稱豆餡燒餅,豆陷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越吃越香
    蛤蟆吐蜜-老北京小吃蛤蟆吐蜜又稱豆餡燒餅,豆陷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原料:中筋麵粉
  • 河北環京津鄉村旅遊加速回暖_中國城市建設網_城市建設雜誌社官網
    河北省環京津的不少農村突出旅遊資源特色,大力發展新業態新產品,全力構建環首都優質生活圈、京津居民的「第二家園」,推動環京津鄉村旅遊加速復甦回暖。 依託河豚這個當地特色發展旅遊,把「河豚」這塊金字招牌擦亮。據孫衛忠介紹,河豚小鎮將「漁鄉風貌、漁業風光、漁家風情」融為一體,打造具有養殖、垂釣、漁事體驗、餐飲、特色民宿等功能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基地。「除了主打美食、美景,小鎮還建設了麵塑體驗館、河豚文創作品館、鄉村動物園等遊樂項目,吸引了大批遊客,其中80%來自京津。」孫衛忠說。
  • 京津一體化下共創武清 開啟雙城生活新模式
    2013-07-01 16:08   近日,京津兩地正式籤署《關於加強經濟與社會發展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京津兩市將從區域規劃編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科教、港口物流、人才、文化旅遊會展、金融、環境保護和建立合作機制十個方面加強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