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豬種已滅絕,29個品種瀕危!豬年如何保衛「中國土豬」?

2020-12-27 和訊

  今年是豬年,伴隨著「小豬佩奇過大年」的熱映,這頭粉紅色的「洋豬」火遍了全中國。

  不過,在「洋豬」大行其道的背後,中國的「土豬」卻已經瀕臨滅絕!

  8個豬種已滅絕,29個品種瀕危

  中國人愛吃豬肉。翻看中國人的食譜,所謂的「硬菜」常是豬肉做主角。

  在中國,豬肉佔居民肉類消費總量中的比例高達60%以上,豬肉價格的波動,不但直接影響著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在CPI中一度佔有重要地位,CPI也被戲稱為「China Pig Index」(中國豬指數)。

  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豬肉消費量(來源:中國報告網)

  儘管中國生豬的消費佔全世界一半以上,但絕大部分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洋豬」,「土豬」佔比非常小。現如今,中國「土豬」的資源種類、數量持續下降。

  有資料顯示,從1980年到2000年,廣東大花白豬,它的母豬的數量從13000頭下降到了只有幾百頭,金華豬的母豬的數量從1980年的25萬頭也下降到了1萬多頭。有的地方豬種,甚至「已找不到公豬」。

  根據農業部《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數據顯示,中國「土豬」一共有90個地方品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品種42個,省級保護品種32個,其他品種15個。

  在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瀕危品種列表中,橫涇豬、虹橋豬等8個品種的豬已經滅絕,岔路黑豬等5個品種瀕臨滅絕,還有25個品種面臨瀕危。

  備註: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標準,某一品種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即可判定為瀕危:繁殖母畜在100至1000頭(只)之間或繁殖公畜在5至20頭(只)之間;種群總數量雖然略高於1000頭(只),但呈現出減少的趨勢,且純種母畜的比例低於80%。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即可判定為瀕臨滅絕:繁殖母畜總數量低於100頭(只)或繁殖公畜低於5頭(只);種群數量低於1000頭(只),且呈現減少趨勢。

  這些即將消失的地方豬種,被戲稱為「熊貓豬」,據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統計,野生大熊貓的數量1864隻,遠比這些豬多。

  ▲最危急時僅剩下五六十頭的四川成華豬

  餐桌上的戰場

  在豬的品種戰中,中國土豬原本佔據著優勢。它們又能生又好吃。

  早在古羅馬時代,西方人就曾引進中國廣東豬種,雜交後育成羅馬豬。18世紀初期,英國引進的廣東豬種,是後來約克夏豬和巴克夏豬的祖先。

  巴克夏豬(圖源:百度圖庫)

  1990年代是一個分水嶺,伴隨著進口豬的入侵,我們馴化了9000多年的土豬在短短十餘年時間迅速消亡。

  那些原產於丹麥的長白豬、英國的大約克夏豬和來自美國的杜洛克豬等品種進入中國,它們的二元雜交、三元雜交後代,幾乎佔據了中國所有的生豬市場。

  「壹號土豬」曾經做了一個調查,1994年之前,中國土豬約佔90%市場份額,而在此之後被大型商品豬擠壓,2007年,中國土豬的市場佔有率不超過2%。

  長白豬種豬(圖源:百度圖庫)

  地方豬「打」不贏洋豬,一是因為「肥」,二是因為「慢」。

  成華豬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而洋血統的白豬瘦肉率可以達到60%。

  影響養豬速度的最大因素是生豬產仔數、料肉比和生長率。這方面,洋豬在各項養殖指標上全面碾壓中國土豬:

  以中國的內江豬為例,215頭母豬,平均每窩產仔10.6頭,仔豬初生的體重0.8公斤,60斷奶數8.9頭,斷奶個體重12.4公斤。在比較好的飼養條件下,7月齡體重可達90.4公斤,平均日增重559克,料肉比3.3。(ps:料肉比是指增重1公斤所需要的飼料,料肉比越低越好)

  洋豬品種相對應的指標分別是:一窩產仔數14頭以上,仔豬初生個體重1.3公斤,21日齡斷奶數12頭以上,斷奶個體重6.3公斤以上,5月齡可達100公斤以上,平均日增重750克以上,料肉比2.5以下。

  而且,一般中國土豬餵一年才能出欄,洋豬6個月就可以,時間縮短整整一半。

  「其實這是市場的選擇。」成都市種畜場特聘專家姜延志感慨。

  保衛中國土豬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豬的國家,據考證至少有9000多年的歷史了。六七千年以前,我國已開始用木柵養豬。到了漢代,已經有人專門從事種豬交配的行當。

  在漢字中,家的原意並非屋裡有人,而是「屋下有豬」,只有養有豬的人戶才稱之為家。

  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豕」字和閹豬的記錄,從《詩經》到《齊民要術》,從《莊子》到《王禎農書》,中國本土豬在我們的農耕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豕」的意思就是:豬,中國土豬

  近年來,隨著農業專家的呼籲和官方的逐漸重視,中國土豬的境況已經有所好轉。與其他物種保護不一樣,保護地方豬種的方法是「吃」。

  被譽為「吃肉的最高境界」的東坡肉,據說誕生於蘇東坡之手。而只有選用浙江地區名叫「兩頭烏」的地方豬種,才是一道正宗的東坡肉。

  四川的回鍋肉也只有用成華豬做菜算經典,成華豬肉質較肥,肌內脂肪含量高,故而做出的回鍋肉鬆軟可口,肉香濃厚,肥而不膩。

  如今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關心一個問題:現在的豬肉怎麼不好吃了呢?

  金華火腿要用金華豬,雲南烤乳豬自當用滇南小耳豬,對美味的追求,成為一部分食客購買土豬肉的動力。土豬近幾年開始以「消費升級」逐漸打開市場。

  「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需求。」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王立賢表示,「曾經引進洋豬是為了解決肉不夠吃的問題,如今保護土豬,是為了解決口味上的需求。」

  據2018年年底數據,全國豬肉平均價格是每公斤21.01元,其中普通豬肉的價格大約是每公斤17元,而一些走高端市場路線的土豬肉,被裝在考究的盒子裡,價格往往是普通豬肉的兩到三倍。

  正在進入高端市場的土豬肉,可以用兩倍以上的單價,彌補出欄慢、成本高的劣勢。「把成本控制在洋豬養殖的1.2倍到1.5倍,市場價格是它的兩倍以上,那肯定是賺錢的。」姜延志說。

  30年前的市場選擇了洋豬,如今中國食客刁鑽的舌頭做出了另一種選擇。他們對美味的追求,正是中國土豬保護的源動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FX168。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唐明梅 )

相關焦點

  • 保衛「中國土豬」:4個地方豬種已確定滅絕 31個品種瀕危
    有的地方豬種,甚至「已找不到公豬」。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換句話說,這些豬一不小心就要變成珍稀動物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的王立賢2014年就提出「中國本土豬種選育刻不容緩」。
  • 保衛「中國土豬」:4個地方豬種已確定滅絕
    悠然生活了9000多年後,中國的豬也要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憂了。《中國青年報》12月26日報導,從1980年到2000年,廣東大花白豬的母豬數量從1.3萬頭下降至幾百頭。金華豬的母豬數量從1980年近25萬頭降至2007年的1萬多頭。有的地方豬種,甚至「已找不到公豬」。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
  • 中國土豬保衛戰:31個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
    提起瀕危物種保護,我們首先想到珍禽異獸,殊不知司空見慣的豬也處在滅種的危險中。成華豬、兩頭烏、寧鄉豬等中國地方豬種都自比「熊貓豬」,現實是許多瀕危豬種的數量比熊貓還要少。成華豬截至2013年5月僅存100多頭,而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統計,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在1500隻左右。
  • 我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楚端,如何保衛中國土豬,問我吧!
    ,如何保衛中國土豬,問我吧! 前些天有新聞報導,悠然生活了9000多年的中國土豬曾經或正在陷入瀕危,而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
  • 瀕危土豬如何拯救,成敗皆在市場
    己亥豬年馬上就要來臨,不說非洲豬瘟疫情的防治仍然有待進一步觀察,單是中國土豬資源種類、數量持續下降,部分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狀態,保護形勢異常嚴峻這一情況,就需要引起足夠關注。這背後的現實是: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豬的國家,也是全世界生豬存欄量最大的國家。
  • 中國「豬圈危機」四起 定縣豬、窄勒黑豬等已滅絕
    有的地方豬種,甚至「已找不到公豬」。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換句話說,這些豬一不小心就要變成珍稀動物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的王立賢2014年就提出「中國本土豬種選育刻不容緩」。
  • 中國土豬危險時刻:因大力養殖洋豬瀕臨滅絕,純正回鍋肉沒了
    然而,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顯示,中國特有的88種地方豬種裡,就有85%左右地方豬種的存欄數量急劇下降,其中31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在這次為期五年的調查中,有橫涇豬等8個地方豬種未發現,項城豬等4個品種已滅絕。▲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而這一切,集中發生在短短30年不到的時間裡。
  • 四川土豬未滅絕 每種都有保種場 雜交繁育已是「豬六代」
    淵源  四川土豬未滅絕幾兄弟都是「黑毛豬」  每年,四川省畜牧總站畜牧科長曾傳坤都要到全國各地開會,內容大致是如何對種豬保種培育,這裡有一成套的體系和標註。  「在一個保種場內,國家的標準是至少100頭以上核心母豬群,6個以上不同的公豬血源關係。
  • 「土豬滅絕」是「生態災難」?
    ,據說是「關於中國土豬的調查文章」,其核心觀點是「中國本土地方豬種的消失,同樣也是一場生態災難,卻往往被我們忽視掉。」 這篇文章的作者叫付永軍,不知道是不是兩年前網絡上同樣流傳一時的另一篇文章《中國土壤狀況調查實錄:浸泡在農藥化肥裡的國度》的作者。看風格是挺像的,都是拋出一些似是而非但絕對聳人聽聞的概念嚇唬人。
  • 幾種瀕臨滅絕的中國本土豬
    目前中國的肉用豬品種以外種豬和外種豬雜交豬為主,代表品種有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我們通常把這三種「洋豬」簡稱為「杜長大」。由於大白豬飼料轉化率和屠宰率高以及適應性強,世界各養豬業發達的國家均有飼養,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廣的主導瘦肉型豬種。長白豬原名「蘭德瑞斯豬(Landrace)」,原產於丹麥, 是世界上優秀的醃肉型豬種,由當地豬與大約克夏豬雜交育成。
  • 土豬瀕臨滅絕!四川回鍋肉標配的成華豬僅剩100頭,數量不及大熊貓!
    聚焦中國最好吃的豬肉 前段時間,四川龍門陣推送了一篇關於中國土豬正在逐漸滅絕的調查文章,引發了一波大討論。 文中提到,中國許多地方豬種都處在瀕危或瀕臨滅絕的狀態。
  • 豬到了危險的時候
    這不是段子:有的地方豬種「已找不到公豬」;前些年情況最危急的時候,四川當地的成華豬,「只剩下五六十頭」,比大熊貓都稀少;2008年的全國性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顯示,中國85%左右的地方豬種的群體數量呈下降趨勢,31個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狀態。一些研究者提出過冷凍精液保存、胚胎保存、生物技術保種等方法。今天這篇報導,我們的新同事還製作了動畫視頻,歡迎點擊觀看並提出意見。
  • 豬也是瀕危動物了?回鍋肉標準原料「成華豬」比大熊貓還稀少
    中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但是本土飼養的洋豬品種卻佔據超過95%的市場。真正的中華土豬已成為市面上的稀少品種,更面臨著滅絕的危險。而形象最深入人心的大白豬,其實是引進品種的約克夏豬,並非中國土豬。
  • 豬都被我國人民吃瀕危了?有的品種比大熊貓還少!
    即使小編嶽父那邊的四川巴中山區亦是沒有倖免,也有不少的山村爆發了疫情,翻年過後剛養了四個月左右的豬都接連暴斃,更使得豬肉的價格不斷地飛漲。這時候不少人都在調侃,沒錢吃什麼豬肉,吃海鮮去啊!今天咱們借著豬肉找個話題,不聊疫情,說說每天都會吃到豬。大家知道嗎,我泱泱大國,每年的豬肉食用量已經達到了每年五千八百萬噸以上,龐大的豬肉消耗量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養殖供給。
  • 是正在消失的中國土豬
    直到這兩天小編無意中看到一份報告,才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忽然就明白了做為一個吃貨,最看重的口感中少的東西是什麼,缺失的是什麼!我們先來看看這份報告。《中國青年報》12月26日報導,最近數十年,4個地方豬種已滅絕,31個品種瀕危。廣東大花白豬的母豬數量從1.3萬頭下降至幾百頭。
  • 中國豬肉消亡史:四川回鍋肉「最佳原料」成華豬已瀕臨滅絕
    一頭豬,要長到200斤左右才算成年,土豬要長這麼大,至少需要8-9個月,有些種類要一年以上。 而一頭「洋豬」,半年就能長到200-300斤,生長周期大大縮短,出欄更快,賣相也更好。 如此瘋長,才能跟上中國人越吃越快的胃。土豬從此被甩在了後面。
  • 豬八戒是白豬還是黑豬?中國有四分之三的本土豬種都是黑豬
    所以豬八戒根本就是一隻西藏豬。你看到的白豬都是進口的在中國本土豬種中還真有西藏豬這個物種,長成這樣:不知道吳承恩有沒有去過西藏,看過豬八戒的這個原型,才寫出黑胖漢的豬八戒。就算沒去過也沒有關係,因為畢竟中國有四分之三的本土豬種都是黑豬。那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白豬怎麼回事。很簡單,因為他們並不是中國本土豬。
  • ...我省35個類似品種還有近半數瀕臨滅絕或有瀕危傾向——靠什麼來...
    這種雞是數百年來在當地繁衍的一個地方家禽品種,有嚼頭、肉味鮮,完全不同於咬起來鬆軟、嘗一口無味的外國品種雞。一度瀕危的琅琊雞,這幾年成了當地人爭相養殖的家禽,存欄數量大了,成了品牌。  不過,放眼山東各地,許多地方畜禽品種的保種和開發形勢,依然令人憂慮。
  • 請珍惜你吃進去的每一口土豬肉,有些豬種已滅絕
    2012年11月22日,湖南省寧鄉縣金洲鎮關山村村民將飼養的土豬趕往高臺進行跳水鍛鍊,以提高豬肉的品質和口感。最近有報導稱,中國土豬曾經或正在陷入瀕危。製作純正回鍋肉的四川成華豬,在2013年時數量曾經不足100頭,珍稀過大熊貓。而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
  • 湖南五大土豬種群「保種」調查
    除了這五個豬種,還有其他被忽視的豬種,比如,資興黑豬,沒有被記錄。在湖南省畜牧研究所養豬室主任楊仕柳的記憶裡,資興黑豬是一種品種優良的豬種,「可能已經滅絕了」。 為什麼現在的豬沒有了香味? 無論我們如何強調湖南土豬契合水土,依舊無法阻止洋豬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