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身上的哪些部位不能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吃雞要知道這些禁忌

2020-12-13 王思露營養師

「家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提到吃,不得不說是所有人都在關注的一件事情;想要做出一道美味的菜餚,必須要有優質健康的食材,提到食材,今兒個就想和大家聊聊「中國家庭餐桌上常見的鮮味食材—鮮雞美肉」。雞肉,最常見的一種肉類食品,味美養豐,富含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等一些其他營養物質。正因為雞肉「閃閃惹人愛」,關於它的「流言蜚語」鋪滿了網絡平臺。有人說,雞身上的很多部位都不能吃,否則就會中毒;還有人說,雞肉當中含有很多激素物質,常吃容易影響孩子發育。各類言論引人深思,其實和您所想仍有些差別;擦亮眼睛看真相,願您健康「吃雞」。

雞身上到底有哪些部位不能吃?

有人說「雞屁股不能吃,否則對身體有害」。其實,關於雞屁股應該區分看待,雞屁股,因為含有兩種不能吃的腺體(腔上囊和尾脂腺)所以不建議您吃,但其實您在正規超市售賣的雞肉(商業化屠宰)中已經將雞屁股去除了,大家完全不必擔心;當然,如果您各位是在家自己殺雞,那雞屁股還是直接扔掉為好,不給自己的身體留隱患。

江湖傳言「雞頭是雞身上不能吃的部位,它的毒性甚至比砒霜還要強」,其實來說,這是一則不折不扣的謠言。說到實處,雞雖然是通過嘴(雞頭上的部位)吃東西,但是食物必須要到胃腸才能被吸收然後再進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質,其也需要通過肝腎進行代謝,根本不會積累到所謂的頭部。如果給一個雞頭不能吃的理由,那也只能說它的長相有一些「可怕」了。

雞身上還有一個部位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它就是「雞翅尖」,很多人說「雞翅尖是給雞打針的部位,那裡容易蓄積抗生素,對身體有害」;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雞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的確可能會用到抗生素,但有些抗生素是注射型的,注射的部位一般會選擇皮兒比較松的地方,一般會選擇翼下,也就是翅膀下面,而不是您各位所想的「翅尖」;更需要您注意的是雞在打針之後藥物會迅速擴散到全身各部位,如果說打針的地方不能吃,那雞身上的所有地方好像都不能吃了,您覺得可能嗎?

雞身上的雜碎不能吃?說雞雜不能吃,主要是因為傳說雞雜這個部位容易存在毒素物質的殘留;其實類似像雞心、雞胗、雞腸、雞肝、雞腎等雞雜部位的確可能存在有害物質的殘留,相比雞肉可能會多一些,但是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可怕,嘗嘗味道可以,不常吃問題不大。

相比之下,不建議您吃的部位是「雞皮」:

從健康角度考慮,雞皮是不建議大家吃的部位,雞皮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物質,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痛風等問題的發生風險,針對於現代人的身體健康角度考慮,不建議食用。

公雞和母雞,哪個更優秀?

說到根本,公雞和母雞相比營養物質幾乎相同,母雞相比於公雞隻是多了「育兒」的身份;建議您各位在吃雞的時候享受美味即可,並沒有必要去考究「公雞PK母雞」的問題。

雞肉當中容易含有激素物質,食用後容易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綜合來看,此言差矣。

說到根本,肉雞品種經過漫長的培養期,它的生長速度是很快的,真心沒有必要去額外添加激素起到催熟的目的。換而言之,假設給雞額外添加了激素物質,反而還容易增加雞的肝臟和心血管的負擔,甚至容易增加其死亡的風險機率。

言說於此,其實並不會有商家會給雞餵食激素,更不會因為這件事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

對於「籠養雞」,散養的土雞營養和味道都要更好?

這則言論就像「土雞蛋理論」一樣,一直被大家所「傳播」。買雞就買土雞(溜達雞),這樣的雞肉更加美味且有營養,果真如此?

從食物的安全角度來看,籠養雞有著更加規範的衛生防疫管理制度,它的安全衛生相對而言更加有保障;所謂的「土雞」在這方面就存在劣勢,沒有監管,衛生質量方面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各種禽類流感。

從品鑑口感方面來看,很多人感覺土雞的口感會更好,吃起來感覺更香。從根本上來看,土雞吃起來更香是因為對比集約化養殖的肉雞,土雞的運動量更大一些,雞肉相對而言也會更有彈性,再加上溜達雞喜歡進食蟲子等野外食物,比飼料會多一些所謂的「風味物質」,吃起來自然就會覺得更加香美,但實際上來講並無太大差別。

從營養層面來看,無論是蛋白質還是脂肪,再或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籠養雞和散養雞之間並無顯著差別,相差無幾,可忽略不計。

從價格角度來看,籠養雞的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各種廣告噱頭,散養土雞自然會賣的更貴一些。

因此來看,規範集約化飼養的「籠養雞」安全衛生層面更有保障,價格相對更低;所謂的「溜達雞」在口感上略勝一籌,但是價格較貴;也即是說,如果散養雞可以保證其安全性,您可以隨心購買,兩者相差並不大,因為您本身也吃不了多少。

雞肉,是一種很建議大家吃的肉類食品:

雞肉,禽肉食物當中的代表物質,相比於您常吃的豬牛羊肉,雞肉具有「低脂肪、高蛋白、低熱量且低膽固醇」的特點,營養優質且吸收率很高,是一種不錯的滋補肉食,就連它的產物(雞蛋)也相當優秀,被譽為「完美食物」。

健康「吃雞」,應該避開誤區:

健康「吃雞」,應該去除雞皮:考慮到健康因素,建議大家在吃雞的時候可以進行去皮處理,雞皮中含有較多的脂類物質,經常食用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問題的發生風險;請注意:吃雞要去皮。

對於雞而言,加熱要完全:為了保證吃雞安全,為了不給身體增添麻煩,吃雞時一定要對其加熱烹調完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食品安全預防措施》指出: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就可以把它「殺死」。

所以,想要保證您吃到的是一隻安全放心的雞,請您靠譜達成溫度和時間,入口的食物才會更加安全。

低溫烹調更靠譜:相比之下,雞的肉質比較細嫩,而且其味道比較鮮美,建議大家採用蒸煮燉的低溫烹調方式對其進行加熱,還原食物的本真味道,品鑑鮮美。

相對而言,儘量避免選擇用煎炸炒烤的高溫烹調方式對雞進行加工,一方面減少脂肪物質的攝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攝入由於高溫烹調所產生的致癌物質。

註:炸雞雖然很好吃,但是很容易就會把你吃成一個胖子,淺嘗輒止,請勿「貪杯」。

有些人群要少吃「雞肉」:

首先,如果您存在對於雞肉過敏的狀況,請拒絕食用雞肉,避免由於吃雞給您的身體增添煩惱。

其次,如果您本身存在痛風等慢性疾病,請嚴格控制食雞量、拒絕飲用雞湯,避免攝入更多的嘌呤物質,從而會加重病情。

最後,自己的「胖」只有自己清楚,假設您已經很胖了,那就「嘗味即可」了。

雞,雖然只是一隻禽,但卻富含著您各位意想不到的「健康」。靠譜吃雞,吃該吃的,拒絕不該吃的,拋開謠言您才能吃得更加明白。健康吃雞,還原健康,購買放心食材,願您汲取雞肉當中最優質的營養物質。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雞身上有哪些部位不能吃?公雞和母雞,哪個更突出?吃貨們需了解
    有些人說雞身上有很多部位都不能吃,吃了對身體有害,甚至還會對孩子的發育造成影響。但我們總要摒除別人的說法,來理性看待「吃雞」。雞身上有哪些部位不能吃?聽人說雞翅尖不能吃,上面攝入了藥物。然而這只是人們瞎說的,雞翅尖這麼瘦,並且肉還少,向裡面攝入藥物的用處何在?
  • 吃雞,公雞好還是母雞好?
    據紐女士介紹,她去超市買雞時,包裝盒上並沒有註明是公雞還是母雞。買回家後拆開包裝,才發現是公雞。於是打電話給超市,希望更換。但超市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賣的雞是土雞,只要是「土的」就沒有問題。老人覺得有被欺騙的成分,又向柳州市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反映。值班的工作人員同樣告訴她,如果食品過期,或者有衛生問題,才歸他們管。
  • 坐月子要吃雞?到底是母雞還是公雞好呢?
    坐月子不少寶媽都會喝雞湯,有母雞湯還有公雞湯兩種選擇,那麼到底什麼雞更合適坐月子呢?還是沒差別呢?吃母雞我們知道母雞是含有雌性激素,而我們知道坐月子期間的寶媽是屬於開奶期間,而這個時候吃母雞的話,或者把母雞湯喝進去肚子的話,就會攝入不少的雌性激素,這樣一來寶媽分泌催乳素也會受到影響,這樣的乳汁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母乳不足,寶寶的健康發育也就會受到影響。
  • 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吃雞肉必知7大真相
    原標題: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吃雞肉必知7大真相   2、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   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
  • 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分辨已經殺好的雞是公雞還是母雞?
    殺好的雞如何分辨公雞母雞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白條雞(拔毛後除去了內臟的雞)更是讓人很難區分它的公母。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區分白條雞的公母呢?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一下。但是,我們也可以根據公雞和母雞不同的習性造成的差別來分辨。首先是肉質,由於公雞比母雞的活躍性要強很多,而且運動量也要大很多,所以公雞比母雞的肉質要緊實一些(值得是散養雞,肉食雞我們下面再說),體現在視覺上就是,公雞的肉發暗紅色,而母雞的肉則發白。
  • 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打消吃雞的7個疑惑
    雞肉是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見菜,老百姓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吃雞的疑惑,究竟真相如何呢?本期,《生命時報》記者採訪權威營養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1.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雞肝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吃時也要適可而止。   2.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
    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 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給產婦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把握好產後7天,科學好進補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在食材的選擇上,我們有了更大的範圍,月子裡給產婦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產婦應該吃公雞還是母雞?
  • 產後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這裡面有講究,產婦可別吃錯
    這時候家裡的老人一般都會去買一隻雞,清燉一鍋雞湯,一是認為雞肉比較軟嫩合口,吃起來更方便,而是都聽說多喝雞湯有利於產婦下奶,所以雞湯,燉雞,雞肉宴都成了產婦必備的食品。可是你們知道麼,在選擇雞的種類時,也是有學問的,很多人會錯選了母雞,其實真正有營養利於產婦食用的最佳補品應該是公雞。為什麼是公雞呢?我們一一來分析。
  • 雞的這些部位絕不能吃 吃了或致糖尿病
    雞肉是中國家庭餐桌上的常見菜,老百姓中也流傳著許多關於吃雞的疑惑,究竟真相如何呢?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
  • 不管母雞公雞,對在黃土地裡刨食吃的農村娃娃來說,都是好雞
    母親常說,雞呀,豬呀,羊呀,雖然是牲畜,但它們也有靈性,還為我們提供吃食,要對它們好一些。她常常在勞作的空餘時間,去田間地頭給畜養的牲畜們拔些嫩草,或者將吃剩的食物殘渣,和玉米面或者麥麩攪拌在一起餵養它們。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
    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燉雞湯,母雞好還是公雞好?原來還有這些講究,很多人都不知道
    燉雞湯,母雞好還是公雞好?原來還有這些講究,很多人都不知道人們都喜歡喝雞湯,雞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特別滋補。以前老媽偶爾會燉雞湯,每次老爸工作覺得有點累的時候,就燉 雞湯給他喝,而我每次都吃雞腿。那麼燉雞湯,母雞好還是公雞好?原來還有這些講究,很多人都不知道。雞當然分公母了,但是我們燉雞湯的時候沒有在意這一點,在菜市場或者超市買來殺好的雞直接就燉了。菜市場和超市的雞都是殺好的,所以我們不注意也看不出來是公母。但其實母雞和公雞的滋補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經常在家燉雞湯,一點要了解這一點。
  • 產婦吃公雞好還是母雞好,你怎麼看呢
    坐月子吃母雞是很多地方的公認的最有營養的,而且很多時候產婦剛從醫院回家的時候就開始吃母雞,家裡人覺得母雞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而認為吃公雞是不好的,那麼產後到底是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其實很多地方都吃錯了。
  • 坐月子「吃雞肉」,吃公雞好還是吃母雞好?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最近,我偶然在一本叫做《妊娠 分娩 育兒》的書中看到,女人坐月子「雞肉不能隨便吃」的說法,細讀下來受益匪淺。原來坐月子吃公雞和吃母雞對產婦來說很重要,具體原因和建議值得一聽。因此,女人產後吃的食物,首先不能讓虛弱的體質雪上加霜,其次就是不能擾亂身體激素,影響乳汁的分泌。母雞體內的雌激素,可能會干擾催乳素的分泌可是,現狀是普通人給產婦吃雞肉,最多考慮到的是肉質和雞肉是否肥美,根本很少有人考慮雞是公是母。書中認為,母雞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雌激素。
  • 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雞是常見的食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雖然雞的味道鮮美,但也有一些部位不能吃,吃下去會影響健康,接下來一起看看都是哪些部位吧。1、雞頭很多人非常喜歡吃雞頭,尤其是雞腦,因為他們認為吃雞腦補人腦。
  • 「雞年吉祥」咋翻譯?是公雞,小雞,還是母雞呢
    原標題:雞年吉祥,是公雞,小雞,還是母雞呢?按照中國的十二生肖,今年是雞年。組成漢語詞語的字符在英語中常常充當著詞根的作用。單個字符在語義上往往是模稜兩可的。比如說在牛年的時候,我們常常爭論,在英語表達中,應該用公牛(Bull)、乳牛(Cow)、小母牛(Heifer)還是肉用閹牛(Steer)。這種選擇通常與年齡、性別以及與睪丸有關的外科手術密切相關。雞年的翻譯也遇到的類似的問題,我們肯定不能把它翻譯為Year of the Cock,一看就知道,但是如果翻譯成是雞年,母雞年,或是公雞年呢?
  • 產後吃公雞還是母雞好?你看完就知道了
    在選雞方面,母雞似乎更受歡迎,但有很多地方更喜歡選公雞,那麼,吃公雞還是母雞更好?產後吃公雞還是母雞好?你看完就知道了產婦吃公雞還是母雞好?從中醫角度看,公雞肉壯陽有強而弱的功效,更適合陽氣虛弱的人。如果是產後氣血不足、奶水少的婦女,吃雞湯也能起到止血、止血的作用,而雌雞補陰特別適合年老體弱、慢性病及生育過孩子的孕婦。我相信你也注意到了公雞和母雞也適合在女人身上說謊。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區別?
  • 坐月子吃公雞下奶,吃母雞回奶,幾斤重的雞影響一百多斤的母親?
    兩個真實的相反的案例告訴大家,坐月子吃公雞還是母雞對於下奶的影響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一隻雞對母乳的影響有限。菁媽當時懷孕時家裡就買了很多雞來養,主要是母雞,到了坐月子裡一般都是吃母雞的多,公雞是出了月子才可以吃。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