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我國分布非常廣泛的一種淡水魚,除了西部高原地區沒有,其餘各大自然水域的江河、湖庫和溝渠裡均有。
在自然水域野釣時,鯽魚也是我們主要垂釣的魚種之一,因為在野釣環境下魚種雖然多樣,但魚的密度卻非常稀疏。
也只有鯽魚的數量相對較多,不過大多數都是小鯽魚,雖然也有「大板鯽」、「斤鯽」卻數量不多。
要想釣到大鯽魚,除誘魚的酒米和資源還要有運氣,尤其是釣1斤以上或者更大的鯽魚,這種都是可遇而不可求,不過江蘇就有這麼一位幸運的釣友。
(筆者釣獲的小鯽魚)
一、江蘇釣友人水庫釣到「鯽魚王」,一條鯽魚10重。
近日,一位江蘇丹陽的釣友,在當地的一個水庫垂釣,當前季節已經進入冬季了,雖然天氣不是特別寒冷。
此時在水庫釣大魚顯然已經不適合了,所以這位釣友選擇用酒米打窩釣鯽魚,冬季也是釣水庫鯽魚最佳時機。
在垂釣的過程中,窩裡突然冒起了2~3大泡泡,老釣魚人都知道這說明有大魚進窩了。
(丹陽釣友釣獲的10斤大鯽魚)
浮漂鈍了一下然後直接頂漂,大魚上鉤了,遛了半天才出水面一看原來是條鯉魚,上岸後才發現原來是一條超級大的鯽魚。
這條魚長接近45釐米,重量將近10斤重,經過大夥仔細辨認,這條魚的確是一條鯽魚,簡直不可思議!
(這鯽魚看上去有點像鯉魚)
二、鯽魚真能長到10斤重嗎?
鯽魚雖然常見但品種卻有很多種,根據目前已知道的野生鯽魚品種來看,具體分為以下8個品種。
有江西彭澤鯽、河南雙背鯽魚、日本白鯽、雜交黃金鯽、本土鯽以及雲南高背鯽和湖南湘雲鯽,又叫「工程鯽」。
江蘇丹陽這位釣友釣獲的就是屬於「工程鯽」,這些雖然看起來都是鯽魚,但實際上是鯽魚和鯉魚雜交產物。
工程鯽是用日本白鯽魚為父本,利用普通鯉魚為母本,通過基因雜交出來的一種新型鯽魚,具有體格生長不受限制的特點。
雖然10斤重的野生鯽魚不常見,但工程鯽能長到10斤重也不足為奇,甚至比這還大的都有。
(用腳和魚對比一下就能看出來有多大了)
三、工程鯽和土鯽魚是一回事嗎?
雖然工程鯽也是屬於鯽魚的一種,即使同樣在野生環境下生長,但與本土的野生鯽魚相比卻有天壤之別。
因為工程鯽生長的速度非常快,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長到1斤重左右需要的時間在1年左右。
(筆者釣到的本土野生大鯽魚)
而土鯽魚即便是人工飼養,要想長到1斤重的體格,至少也要3~4年的時間,因為本土鯽魚生長速度本身就慢。
土鯽魚在自然水域食物緊缺的情況下,生長的時間則更長,所以這兩種鯽魚的肉質和口感並不能相提並論。
最後:雖然這是一條工程鯽,但能釣到也是非常過癮,不過也有網友說這條鯽魚都成精了,還是放了吧!說句實話,放不放全憑個人意願,不要動不動就道德綁架他人。
釣友們,你釣到最大的鯽魚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