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購買9瓶茅臺後要求十倍賠償,商家質疑其是職業打假人拒償

2020-12-19 國諮律所

甄先生花費兩萬多通過商店購買了9瓶茅臺,經鑑定後,發現所有茅臺均為假冒產品。商家稱其是「職業打假人」,並以幫朋友代售為由拒絕賠償。同時甄先生向商家索賠十倍賠償的請求亦未被法院支持,理由竟是「假的不一定質量不合格」。一年過去了,假茅臺事件還未得出最終的結論。對此,甄先生表示要維權到底。

事情經過

甄先生在一家商店分兩次共購買了9瓶茅臺(第二次購買開有小票)。在一次宴會上,甄先生拿其購買的「飛天茅臺」準備與朋友們痛飲一番,卻被朋友告知是假茅臺。甄先生當場還表示花了兩萬多購買的茅臺不可能是假酒,場面一度尷尬,甄先生也是一肚子怒火。事後,據甄先生表示,他拿著9瓶茅臺酒到達南部縣市場監管局,一同到場的還有他自行聯繫的當地茅臺酒廠打假員。「鑑定結果顯示,通過外觀辨認,我買的9瓶茅臺酒與貴州茅臺酒廠生產的茅臺酒外包裝特徵不符,屬於假冒註冊商標產品。」隨後,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認定投訴舉報人甄先生的投訴基本屬實,要求涉事商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涉嫌侵權的9瓶53度飛天茅臺酒,同時對商家處罰款30000元。

甄先生要求對方退換貨款,並支付十倍賠償,商家同意退換貨款 ,但是不同意其提出的十倍賠償要求。於是甄先生將商家和票據上的商家一併告上了法庭。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甲商家開的發票蓋章是乙商家的,當時面對甄先生的質疑,對方聲稱是一家店。

該被告方認為,向原告甄先生所售茅臺酒系幫朋友寄賣,能說明所售商品的來源,在寄存時審查符合該酒的相關產品信息,未在寄賣行為中獲利。同時,原告不是真正的消費者,其以牟利目的知假買假,系職業打假人,且原告購酒後未飲用,被告方所售茅臺酒未對原告造成身體上的傷害,故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判決

被告方所售茅臺酒系假冒註冊商標的產品,可由商標權人另案主張權利;假冒註冊商標的產品並不必然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原告未舉證證明所售茅臺酒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對原告主張的十倍賠償款不應得到支持。法院的判決結果是,要求商店退回甄先生的購貨款2.4萬餘元,駁回了十倍賠償的請求,駁回請求的理由是「無證據證明案涉茅臺酒質量不合格」。

由於對一審判決結果的質疑,甄先生提起了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事實基本事實不清楚為由,撤銷了原判,要求發回重審。據悉,維權已經歷時一年多,目前還在走相關程序。

關於原告在一審法庭具體說辭通過媒體報導沒有看到,關於原告對於媒體所說的一面之詞我們也不過分採納。但我們對於僅有的消息可以進行剖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北京資深律師王洋)

【國諮出招】

本案中,甄先生向商家索要十倍賠償的請求依法應予以支持。首先,商店售賣假貨這是既定事實,不僅有當地茅臺廠家打假人員的檢測證明,同時還有當地相關執法部門的行政處罰書。雖然不知道法院引用的哪些法律依據,但是一審判決駁回十倍賠償的理由純屬是有些扯淡的。(該案判決我們也可以適當參考,華潤超市被曝光賣假茅臺,被判退一賠十)

本案的爭議點:甄先生是不是「職業打假人」;甄先生在購買產品時是否知道產品為假冒產品;商店是否應該賠償十倍損失;

事實上關於這些問題法律已經給予了明確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規定:「因食品、藥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藥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 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不僅如此,也有一些未列舉的法律條例引用起來是對「職業打假人」不利的。那麼,最終要怎麼判,還要看法官引用哪些條例了,即使判不支持十倍賠償也同樣有相關的法律支撐。(大多數情況下是支持索賠的,另外,還要看被告都能拿出哪些反駁的證據。)

甄先生是不是職業打假人我們目前不得而知,職業打假走到今天同樣給備受爭議,有人說很大程度淨化市場了,也有人說知假買假行為可恥。總而言之,他們既不正規商家的噩夢,也不是消費者「英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確為淨化了市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遇事您說話,感謝關注與支持。#北京國諮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職業打假人獲十倍賠償,走紅判決書引熱議
    在判決書的說理部分,審判法官對「知假買假的職業打假人是否屬於消費者」「職業打假人通過訴訟獲利,法院要不要支持」等熱點問題的論證廣受熱議。有人認為「說理語言直白、透徹又通俗易懂」,甚至稱其為「漂亮、完美的優秀裁判文書」。
  • 消費者買到9瓶假茅臺,索十倍賠償被拒
    >最後一審判決「假的不一定質量不合格」對十倍索賠不予支持花24192元買到假茅臺起訴商家要求假一賠十2019年11月,四川的甄先生分兩次在南部縣蜀北辦事處玉清商貿部(以下簡稱「玉清商貿部」)購買了9瓶53度飛天茅臺酒(第一次3瓶、第二次6瓶),共花費24192元。
  • 購買的蝦味餃變質發酸,店家拒絕賠償:懷疑是職業打假人
    圖源:攝圖網但是對於廣州番禺的劉小姐來說,蝦味餃卻成了他的陰影……上周五(12月27日),劉小姐與朋友來到天匯百貨鍾村店購買了一包蝦味餃。回家打開後,發現蝦味餃已經變質了,這讓她很是生氣。現場劉小姐打開封存蝦味餃的包裝袋時,記者聞到一股強烈的腐臭味。蝦味餃腐臭變質了??這也太噁心了吧!
  • 花兩萬買9瓶假茅臺,索賠10倍被法院駁回:「假的不一定質量不合格」
    2019年底, 甄先生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一家商店內,花了2萬餘元,購買了9瓶茅臺酒,結果發現竟然全是假酒。事後,甄先生選擇起訴商家,要求退還貨款的同時,按購貨款10倍進行賠償。近日,南部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涉事商家退還貨款,但駁回了甄先生10倍賠償的訴求,理由是:無證據證明案涉茅臺酒質量不合格。
  • 食品領域職業打假與懲罰性賠償實務分析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23號孫銀山訴南京歐尚超市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孫銀山明知系過期香腸而購買,隨即提出索賠要求,法院判決南京歐尚超市賠償價款十倍賠償金。該案確立的裁判要旨為,消費者購買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要求生產者或銷售者依照食品安全法規定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的,不論其購買時是否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人民法院都應予支持。無論消費者是否因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發生人身損害後果,均可以主張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 進口奶粉沒有中文標籤,職業打假人索10倍賠償!法院這麼判……
    進口奶粉沒有中文標籤,職業打假人索10倍賠償!進口奶粉未貼中文標籤買家起訴請求十倍賠償2019年9月27日,陳某在潘某經營的寧德某商行處購買了某品牌嬰兒奶粉共計8瓶,每瓶單價218元。在商行「買七送一」折扣後 ,共計花費1526元。對於潘某來說,這筆買賣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可她沒有想到,兩天之後,這筆她眼中的普通買賣,卻讓她吃了官司。
  • 男子「職業打假」要求超市退一賠十 法院判勝訴
    前不久,他還把超市告了,要求超市退一賠十,並向他道歉。  超市懷疑鄧先生是職業打假人,並以此為由,要求法院駁回他的訴求。  鄧先生說,起初,他只是覺得口感不好,問了專家後,才知道這幾種商品是違規食品。  購買這些不符合規定的商品,鄧先生共花了1800元。因此,他提起訴訟,要求超市要求超市賠償給他1.8萬元,並向他道歉。這筆賠償金分為三部分,一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商品,可以一賠十;欺詐銷售的,可以一賠三;還有誤工、交通等費用。
  • 賠償滷蛋過期一天 商家十倍賠償
    過期一天罰十倍啊!  2009年《食品安全法》出臺後,沈城出現了一批要求十倍賠償的案例,但大都因不能證明食品對身體有損害後果而只獲一倍賠償,甚至未獲賠償。直到2014年1月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並於去年3月15日開始實施後,維權才出現改觀。瀋陽基層法院開始零星出現十倍賠償的案例。究竟何種情況下消費者才能獲得十倍賠償?
  • 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
    「職業打假人」  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  法院不支持十倍賠償於是一些人以打假為幌子,以索賠為目的,專門到商店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然後十倍索賠。這些人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案情回顧  張某是一名無業人員,在聽說購買無中文標識的進口商品能夠獲得十倍賠償的消息後,立刻付諸行動。
  • 吃了一頓河豚,要求十倍賠償?武進法院這樣判!
    用餐結束後,王仁原要求飯店開具了收據,並在收據中註明是餐飲費用,同時讓飯店列印了菜單。一段時間後,王仁原帶著收據、菜單等憑據再次前往該飯店,要求飯店賠償用餐費十倍的錢。王仁原認為河豚是含有毒素的,食品河豚是不安全的,飯店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理應賠償。
  • 南寧一市民網購12瓶茅臺王子酒為假酒,商家卻只肯退貨款
    12月1日,南寧江先生向南國早報反映,他在一家電商平臺的一家網店花2560元購買了12瓶茅臺珍品王子酒,商家承諾「假一罰十」。江先生收到酒後,拿酒到位於南寧市合作路的茅臺直營店茅臺廣西打假辦去鑑定,結果為假酒。江先生購買的茅臺酒。
  • 男子網購問題茶葉索要十倍賠償,索賠頻繁法院不支持
    三湘都市報12月7日訊(記者 楊昱 實習生 熊瑛)男子網購12盒茶葉,以包裝盒上面沒有貼中文標識,且茶葉產自核輻射地區為由,要求商家退款並十倍賠償。遭到拒絕後,將網店起訴到了法院。今日,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長沙市兩級法院均未支持男子「十倍賠償」的訴求,原因是其短時期內存在多起因購買食品提起訴訟索賠。 網購問題茶葉,男子索要十倍賠償2019年10月21日,長沙李先生向吉沢一商行購買了杜仲茶12盒,支付2016元。
  • 職業打假人西安打假 人人樂買油炸核桃仁現篡改日期
    根據投訴人反映,該產品存在油脂腐敗、感官性變異,更改生產日期現象,蓮湖區食藥監局西關所執法人員將上述產品予以扣押。據該所相關負責人稱,現場檢查發現部分食品罐底出現另外的生產日期字樣,疑似生產日期被推後了4個月。對於投訴人反映的油脂腐敗問題,會將樣本送去檢測。涉嫌更改生產日期出現在生產環節還是流通環節尚不清楚。同時將向廣州番禺食藥監局發協查函,請求其從源頭上對該產品原材料、加工、包裝進行追查。
  • 13.9元的魚罐頭吃出異物,男子索賠一千元被拒,經銷商:你是職業打假!
    一般情況來說,在超市裡面購買的商品並不會有問題,畢竟超市也不會把有問題的商品上架銷售,而要是像一些食物裡面有異物,在外面是根本看不到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到這樣的食物之後,超市就應該給解決,可是當楊先生在超市購買的魚罐頭裡面吃到塑料片之後,他卻被說是職業打假,這讓他很是無法接受。
  • 職業打假人是不是消費者? 青島中院告訴你標準答案
    原告要求退還貨款20160元,有事實及法律依據,予以支持,但同時原告應當將購買的12瓶紅酒退還被告。二、原告韓付坤於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將其在被告處購買的12瓶SALVALAI紅酒(每瓶單價1680元)返還被告,如未能退還,按相應單價在本判決第一項中被告應返還的貨款中予以扣除。三、駁回原告韓付坤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審判決明確職業打假人是消費者   一審宣判後,韓付坤不服,向青島中院提起上訴。
  • 代購商品無中文標籤 多名海外代購遭同一「客戶」十倍索賠
    因顧客委託,代買自製海馬酒,反被其以無中文標籤為由十倍索賠敲詐10萬元。這個以惡意敲詐為目的的職業索償人團夥近日被打掉。但一些專做海外代購的商家或許沒想到,代購的商品多無中文標籤,自己卻因此成了碰瓷對象。代購商小麗就向網友求助,稱其客戶在她這裡購買了日本產品,並以無中文標籤、廠址廠商為由起訴,接到法院傳票的她不知如何應對。
  • 市民網購12瓶茅臺王子酒為假酒 商家卻只肯退貨款
    南寧一市民網購12瓶茅臺王子酒為假酒,商家卻只肯退貨款12月1日,南寧江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一家電商平臺的一家網店花2560元購買了12瓶茅臺珍品王子酒,商家承諾「假一罰十」。江先生收到酒後,拿酒到位於南寧市合作路的茅臺直營店茅臺廣西打假辦去鑑定,結果為假酒。  ▲江先生稱,經茅臺官方打假辦籤定,他買到的是假酒。
  • 進口紅酒無中文標籤 職業打假人十倍索賠被駁回
    二、被申請人系職業打假人,僅2017年在北京地區以「進口紅酒未貼中文標識」為由起訴商家5起,共計獲得巨額賠償120餘萬元。被申請人利用懲罰性賠償為自身牟利或藉機對商家進行敲詐勒索。此種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的行為,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 男子花10萬買86盒海參,回頭就「打假」索賠百萬,5年後北京高院宣判...
    這是《市場監督管理投訴舉報處理暫行辦法》自今年1月1日實施後,官方再次明確不支持職業索賠人的相關訴訟請求。法院再審不支持職業索賠人十倍賠償北京朝陽法院一審判決時,就已查明劉某在2014年至2017年之間,曾在北京多個區縣法院提起過數十起購買商品後進行索賠的訴訟案,為此認定劉某屬於職業索賠人,非以生活目的購買商品,最終判決支持劉某的退貨訴求,但不予支持其十倍貨款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