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是聖經中所說的罪

2020-12-17 信仰的深情

1.1 關注貪心是聖經中所說的罪

基督徒的靈性中心和思維中心是愛神愛人。我們愛神愛人就體現在對摩西十誡的愛慕和謹慎遵守中。而不愛神不愛人的,就體現在對摩西十誡的違背中。違背律法的就是罪。違背摩西十條誡命的就是罪。

我們基督徒知道不可以拜偶像,也會守禮拜,只是可能有些人守禮拜比較散漫,一般不會妄稱神的名,基督徒最重要的特徵是不拜偶像。

孝敬父母,因人而已,提倡但是做出來或者也有限。不可姦淫,是信徒禁止的,在信徒心裡也是清晰的教導。不可殺人,這個一般的世人也知道殺人是犯罪。不可偷盜,世人也知道小偷是壞人。不可說謊話,世人對說謊話的人不待見,但是不像信徒把說謊看得那麼上綱上線。

不可貪心,這條世人以為是積極進取,保羅說貪心是拜偶像。貪心竟然和偶像掛鈎那麼緊。「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信徒對貪心的警戒太弱了。會把貪汙看成罪,會把貪心而做出來的佔小便宜當成罪,但是把貪心當成罪,抵制貪心的,教會需要這樣的教導。

如果不關注第十條誡命,真的很難想到貪心是罪。既然摩西十誡認為貪心是罪,那麼貪心肯定是罪。只是我們自己對此缺乏認識,加緊認識,才能認識到這個罪到底是什麼。

貪心這個詞彙都出現在新約裡,耶穌說要免去一切的貪心,保羅在羅7章說到貪心在心裡的發動。其餘的幾處是說,貪心與神的國無份,是拜偶像。保羅自我辯解自己心裡沒有藏著貪心。彼得說,假先知心裡有貪心,所以靠著捏造的道理取利。(真先知的特徵是說真理,不捏造,而且在傳道的事上沒有取利的貪心。)

關於貪心,搜索聖經app,竟然只有6次,跌破眼鏡。貪,這個單字出現80次,也出奇的不多,比自己原本以為的要少很多。聖經中列舉的貪有貪財(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貪色、貪食(曠野百姓貪吃肉)、貪淫、貪色、貪食好酒、貪圖虛浮的榮耀、貪圖虛名、貪行汙穢、貪戀惡事、貪戀世俗、貪慕土地、貪愛衣服(亞幹)、貪愛豐富。

1.2 貪婪的罪和貪婪滋生的其他罪

貪心是自我導向的,是貪戀今生和世俗的。是對眼目情慾、肉體情慾、今生驕傲的貪婪和追逐。貪婪是為自己活著的,是為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活著的,是自己做王的。當自己的貪心受到攔阻的時候,就會與人發生衝突,以至於會成為恨人和傷害人甚至殺人的。該隱對他的弟弟嫉妒,因為他的弟弟得到了神的誇獎,他自己沒有得到。他對自我導向的虛名太貪愛了。他把神的誇獎當成為自己貼金的機會,是自我導向的求誇獎,而不是真正的想要求神的喜悅。求誇獎和求神的喜悅,是兩碼事,一個是自我導向,一個是以神為中心的。也就是說,貪心會帶來嚴重後果的。以掃在飢餓中貪戀食物,到了一個輕忽屬靈祝福的地步。貪心蒙住人的眼睛,叫人主次不分。貪心蒙住買衣服之人的眼睛,叫人好壞不分。表面的顏色會遮蓋住人思考的心,以至於做出被貪婪驅動下的錯誤決定。貪婪會做出愚昧的決定,貪婪會滋生各樣的罪惡。保羅說,貪心是萬惡之根。貪心之外的其他誡命裡,都含有貪婪這個動機在內。不孝順父母,因為貪財。偷盜,因為貪財。姦淫,因為貪色。說謊話,因為貪東西或者怕損失東西、損失名譽的貪心。不守安息日,因為貪世上的物質和機會。拜偶像,因為貪偶像給與的虛假的今生的祝福。殺人,也可貪戀有扯不開的關係。殺人是先有恨人,為什麼恨人呢?因為有利益衝突。對利益的貪戀,叫人恨別人,進而殺人。

貪婪帶來的惡事是亞幹違背很清晰的命令。掃羅違背神清晰的命令,仍舊保留上好的牛羊給自己。曠野的百姓貪吃,就生起抱怨和攻擊摩西。亞哈因為貪婪拿伯的土地,結果拿伯「合法的」被石頭打死。

1.3 真先知和假先知的區別:是否貪愛錢財

先知的自證清白的一條是不貪財不取利。耶穌自己在錢財上是清白的,「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我們以為他的錢袋裡會有不少錢,但是他所接觸的都是窮苦人,別人能給多少奉獻呢,而且他的門徒又那麼多(或者都開銷的門徒的身上了),基本上也會是生活簡樸甚至清苦的類型吧。

保羅說,「我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撒母耳說,「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以利沙拒絕了乃曼的金銀衣服,堅決不受,一個是不需要,一個是不動心不貪心,一個是免得自己的職分被毀謗和被誤解。「(乃曼說,)現在求你收點僕人的禮物。以利沙說:「我指著所侍奉永生的耶和華起誓,我必不受。」乃縵再三地求他,他卻不受。」真先知是在錢財面前是有骨氣有節氣的人。他們不是瑪門的僕人。

法利賽人,自視為而且被百姓視為先知階層,卻是貪愛錢財的。查考聖經中的先知榜樣,就知道他們不是真先知。他們是拜瑪門的,心裡沒有侍奉神的心。只是拿敬虔為得利的門路,把宗教當成事業,當成揚名立萬和養家餬口的職業(三自教會裡有這樣的牧師)。

十二使徒之一,是貪戀錢財的,常常偷錢袋中的錢。而且最後也是栽在錢上,為了錢買了主。基哈西雖然常常在以利沙面前,但是心裡貪戀錢財,「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顯明他是假先知,假先知用捏造的言語,而且貪財。基哈西就是又貪財,而且在貪財的獲得過程中編造了謊話說,是他主人要如此,如此就(可能)玷汙了先知以利沙在乃曼心中的清白形象。如果乃曼真以為是以利沙的意思,那麼前不受後又討要,只是表明自己更加的詭詐——貪財,又不好意思當面要;貪財,還要面子。如果乃曼軟弱,就會導致以為自己的得醫治是買來的。神的意思是,不是買賣,只是單方面的恩典。

西門以為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那些亞哈的門客假先知都是亞哈的哈巴狗,為了得利。巴蘭也是為了貪財,而不顧神的勸阻,仍舊前往。甚至後來為了得利,而用詭計引入淫亂和拜偶像,導致以色列民死了很多人。民間裡的假先知——算卦的,從對金錢的貪婪上,表明自己是假先知。

假先知不會有好下場,基哈西得了大麻風,西門被咒詛「你和你的銀子一同滅亡吧。」巴蘭也被殺了。「不敬虔的人雖然得利, 神奪取其命的時候,還有什麼指望呢?」這些不敬虔之人的代表,這些假先知,得到他們犯罪的結果。他們犯的罪,一個是交鬼,一個是貪財。

1.4 基督徒樸素的生活方式

不貪財的這些先知們,是神為我們一般信徒所設立的榜樣,好讓我們效法他們。他們不是神所設立的個案,神願意這些先知們的榜樣能夠重新造作在我們每個信徒的身上。

不貪財不貪心的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一種簡樸樸素的生活方式。不貪心,就不去爭,似乎會損失利益,但是因為他們看萬事如同糞土,所以也不覺得是虧損。「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如果不把世上的利益當成損失,也不會覺得是損失了,畢竟本來就是糞土。

施洗約翰過得很簡樸。「(以利亞)他身穿毛衣,腰束皮帶。」施洗約翰住在曠野,「這約翰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基本上與錢財的世界絕緣了。「約翰是怎樣的人?用今天的話,他是個狂熱者和禁欲主義者。他的家是曠野;他的衣像以利亞,是最粗糙和簡陋的;他的飲食足夠維持生命與體力,卻談不上奢侈;他是一個為了榮耀的使命──把基督傳揚──而輕看一切的人。或許他可以成為富者;但他選擇了貧窮。他確成為那位無枕首地者最合適的先驅者。這裡我們學會,樸素是所有主僕人的特色。」

1.5 基督徒樸素生活方式對世人的價值

基督徒如果對錢財不免疫,貪愛錢財,世上的人就沒有這方面的光了。別人以為你們基督徒也是愛錢財的,還不是跟我們一樣。與世人的生活模式保持距離,才能夠贏得世人的尊重,或者可能讓世人看到差距而感覺到惱羞成怒和無端的詆毀。如果跟世人一樣,只會成為世人揶揄自己的把柄,你自己是的基督徒,不還是跟我們一樣嗎?你們基督徒也不過如此。既然如此,我為啥還要信你的神呢?

不與世人同流合汙的,不被同化的,才能成為世人的光。走在世界邊緣,才能夠成為世人的光。這個世界需要光,在各個方面都需要光。在物質的領域也需要光,也需要教會在道理上的教導和榜樣。我們以自己在物質上自由不被捆綁、灑脫自由有盼望的生活方式,就成為引人歸主的理由,「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唯獨神的真理對物質的看法,才能救世人脫離物質對他們的捆綁。

相關焦點

  • 聖經為什麼說他們有罪?
    當我們去傳福音的時候,我們說你有罪,他們會說,我很善良,我沒有罪。那麼善良的人真的有罪嗎?聖經為什麼說連一個義人都沒有呢?善良的人,難道不是義人嗎?——————————————————————————————————回答:人的敗壞是從我們的社會中可以有目共睹的,這也是聖經中所描述的世界。聖經中描述的世界就是我們的世界,只是聖經提出了責備和警告,而且提出了結局,也提出了救贖。
  • 聖經耶穌十二使徒中,猶大為何賣主?
    在聖經中,反思猶大賣主的幾個原因。一:猶大對主的失望。在當時以色列被羅馬所統治。他們渴望一位政治與軍事領袖來帶領他們脫離與拯救他們。進而建立彌賽亞地上的國度!然而耶穌在祂的言論與行動中卻表明祂來的使命:那就是將自己的百姓從罪中拯救出來!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
  • 我能否像聖經英雄榜上人物一樣 為主所用?
    當我設法以真實情感與神面對時,聖經中的人物似乎躍然而出。之後我無意中收聽到了當地一家基督教電臺播出內容,讓我陷入沉思。以聖經中的一些人物為例,說明神並不總是使用絕對的'正人君子'來做他的事工。當我們回顧聖經中的人物時,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失望和沮喪,因為他們的經歷著實讓人感到不安和匪夷所思。但通過細讀聖經,同時也給我們展現出另一個截然相反畫風: 我們從中可以讀到那些無視和罔顧全能神的祝福,公然表現出不信主,並大膽背逆神,犯下了可怕的罪。
  • 《聖經》中所描述的「天國」是什麼樣的
    但《聖經》記載,耶穌也曾鼓勵和安慰眾子民:「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耶穌所留下的平安,即是與天主結合的恩寵:人有此恩寵,不拘受什麼苦難,心中常平安不亂。
  • 基督教刊|聖經中的救恩(拯救、救贖和稱義)
    所以,神在聖經中描繪了幾幅圖畫來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概念,它們各自都有其獨特的著重點。本文詳細考查了其中三個畫面:拯救、救贖和稱義。神在舊約聖經中已啟示他是拯救自己百姓的那一位(詩27:1;88:1;參申26:8注;詩62:1注;賽25:6注;3:5注)。在新約聖經中拯救被描述為一條引導人走向天國、與神永遠同在的「道路」(太7:14;可12:14;約14:6;徒16:17;彼後2:2,21;比較徒9:2;22:4;來10:20)。這條救恩之路我們務必要一步步走到底。
  • 詞義溯源丨聖經中那些傻傻分不清的概念
    在查經講道的過程中,對聖經概念的錯誤解讀,不但影響了聖經真理的傳遞,而且誤導了信徒,使教會肢體屬靈生命大受虧損。一個好的聖經譯本本身就是一本解經書,華人教會使用最為普遍的中譯本是和合本聖經,雖說這是個不錯的譯本,但依然存在著瑕玼、錯誤和難以逾越的語言障礙,或詞不達意,或令人百思不解,長期困擾著多數基督徒,唯有透過聖經的普遍和特殊啟示、倚靠聖靈的光照開啟悟性,釐清這些概念。
  • 挖井人和搶井人聖經中暗示的是兩個什麼樣的結局?
    以撒是上帝所揀選的族類, 挖井在當時來說是一件極其智慧的事。水是生命的源泉,智慧用來解決生活的需要是被神所祝福的。外族人為什麼要搶以撒的井?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外族人沒有挖井的智慧和本領。因為這些行為是神所不喜歡的。凡是競爭的和逼迫自己的人,作為神的選民選擇遠離這些人。詩篇大衛所說:「神所賜予的是不帶憂愁的。」有些事情看似不公平, 其實是為了考研神選民的人性。相信神必會預備好的。特別是當今的自由戀愛中 ,當一個人遭遇到對方背叛感情的的時候, 何嘗不是活在競爭和情敵的狀態中呢?
  • 《聖經》中記載的人物:猶太人的民族領袖摩西
    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出3:14)摩西回答說:「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出4:1)耶和華回答摩西,大意說:「我必用你手裡那跟普通牧羊人的杖作為向百姓的記號」(出4:2-5)摩西對耶和華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出4:10)耶和華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 ……現在去吧!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所當說的話。」
  • 陰謀論者聲稱:病毒就是聖經中所說的瘟疫,我們將迎來世界末日?
    威廉·吉爾斯多夫在網絡上說:「事實上,我不知道冠狀病毒會有多嚴重,但是《啟示錄》中有一段話來自《聖經》,說人類的很大一部分被疾病和瘟疫消滅了。」另一個人發推特說:「啟示錄沒有提到羔羊用冠狀病毒攻擊反教皇嗎?」 第三個推特用戶說:「『悲傷的開始——馬太福音,澳大利亞野火,冠狀病毒,奇怪地方的地震,世界範圍內憤怒/謀殺的增加,大規模飢餓增加,末日來了!」
  • 聖經上說:「神稱他們為義」,是什麼意思呢?
    聖經上說:「神稱他們為義」,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從不違反神的律法,這樣的人可以被稱為義,一生只做該做的,不該做的從不做,也可稱為義,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理解,被稱為「義」是好事。但是,必須得說明的一點是,人最好不要自稱為「義」,只有神才有這個權力。
  • 《聖經》民數記中的人物:先知巴蘭
    巴蘭聖經民數記中記載:他是比珥的兒子,住在米所波大米(兩河流域,靠近哈蘭地區,拿鶴的定居之所,利百加和拉班的家鄉。今天的敘利亞境內)。巴蘭說,你們先住在我家裡,我會按著耶和華神的旨意回覆你們。讀到此處經文的自己覺得巴蘭是一個比較敬虔的人。也許自己看到的只是表面。先入為主和斷章取義都不好。穿插介紹一下摩押人,在以前分享聖經人物羅得時,分享摩押人,是羅得的大女兒和羅得所生的兒子-摩押的後裔。米甸人是亞伯拉罕和後娶的妻子基土拉所生的兒子的後裔。
  • 「聖經」耶穌被捕,門徒絕望
    「聖經」在耶穌的眼中,基督徒應該是個怎樣的人呢正如聖經中記載的那樣:「罪的工價乃是死。」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會例外。3.彼得的抉擇——起初為耶穌抵擋祭司長與法利賽人的抓捕,後來卻三次不認主。起初耶穌被捕時,他試途使用武力來拯救耶穌。但是,這麼剛強的西門彼得後來卻三否認耶穌,不承認自己是耶穌的門徒。
  • 米迦勒、路西法、加百列等天使在《聖經》中到底是什麼關係?
    答|百度派 @沉小西聖經曾指出過三位天使長的名稱:米迦勒、加百列、路西弗,也曾教導我們聖潔的天使是遮蓋自己、不受人敬拜,唯獨高舉上帝。撒旦不甘心這樣敗亡,牠借用伊甸園中的蛇引誘亞當與夏娃與牠犯下了一樣的罪,就是自我中心和高舉自我如神,於是人類也在亞當的罪中墮落了,靈性永遠死亡,且從此在罪的本性中不能不犯罪,不能不喜好犯罪,人類也成了魔鬼的奴僕。在悖逆之子的心中,有邪靈的運行。凡在罪中不悔改信福音的人,都要與魔鬼以及魔鬼的使者們一同進入地獄中,受永世的刑罰。
  • 現象與思考 | 「聖經現代中文譯本修訂本」風波之透視
    上帝差遣自己的兒子,使他有了跟我們人相同的罪性,為要宣判人性裡面的罪,把罪除去。」(羅8:3現中)一些眼尖目明的基督徒很快就發現了這處經文翻譯存在的漏洞,並且拿中文和合本的翻譯做了對比:「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羅馬書8:3和合本)。
  • 牧者靈修丨士師記:根據聖經,經歷聖靈
    多讀,多聽,多靠聖靈,多經歷,這就是明白聖經的要訣。希望弟兄姊妹多讀經。我曾經跟一位同工說,我們不是給你一條魚,也不是教你釣魚,是告訴你有個水庫,告訴你哪裡有魚。給你一條魚,可能是給你一篇講章;告訴你怎麼釣魚,可能是告訴你怎麼講道。我們不是告訴你怎麼講道;是告訴你,去讀經,靠聖靈。聖經超過任何人的權威。如果我講的不是根據聖經,你不要聽;我亂講,你不要聽;我講的違背聖經,你更不要聽。
  • 人們常說的替罪羊是從何而來?為何人們都用羊替罪?
    如果一個人犯了罪,卻想方設法找另一個人頂替自己,那麼對這個給自己頂罪的人,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做「替罪羊」。巧合的是,在中西方世界,都有類似的說法,可見各大文明中有很多相似的傳統。替罪羊,顧名思義,就是用羊這種動物,來代替人承受罪罰。
  • 認識聖經之福音第13講:犯罪人的需要(上)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那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麼?她說,主阿,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此不要再犯罪了。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二十四節:『所以我對你們說,你們要死在罪中,你們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
  • 聖經中可為你的一生祈禱的十個禱告
    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聖經中的一些關鍵禱告,最著名的是主禱文。但是,上帝還給了我們一些舊約和新約中英雄和聖徒的祈禱,我們今天也可以用它們來祈禱。主禱文更像是禱告的典範,耶穌在主禱文中教導祂的門徒可以運用在任何禱告的元素。主禱文中包含的元素是敬拜、認罪、祈求。借著告訴神祂是誰、祂的大能和威嚴,來敬拜神。我們承認自己的罪,在寬恕他人上尋求神幫助。然後向神祈求我們需要的和我們想要的。禱告中包括請求上帝完成祂的意志,而不是我們的意志。
  • 《聖經》中明令禁止的21件事,我們如今都做了
    原標題:《聖經》中明令禁止的21件事,我們如今都做了   聖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廣泛閱讀的書,它具有道德和信仰的絕對權威。然而很多基督徒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犯了罪,但是他們卻沒有意識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聖經禁止的事情。
  • 聖經中與神同行的以諾
    百度百科中的以諾在聖經中活著被神所接走的人有以諾和以利亞。今天透過這段經文來學習以諾的人生。1以諾從什麼時候與神同行的?聖經中是說以諾65歲時,可見他65歲之前的日子是未蒙神所紀念的。在他生完瑪土撒拉之後才與神同行的。瑪土撒拉的意思是他死的那年審判要來臨。果不其然,聖經中記載瑪土撒拉活了最長的日子~969歲。而正是他死的那年,神借洪水來臨,並審判世界。也就是當以諾生完這個兒子時,他便有了警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