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談素食推廣

2020-12-17 佛教在線

推廣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處諸多,學佛之人理應善巧方便令家人也獲得利益,印光大師開示:「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

勸導雙親吃素念佛,若他們不信,不可操之過急,當於佛前至誠念佛懺悔,祈求佛力加持令其善根增長,早日生信。印祖在《文鈔》中詳舉一例,黃涵之居士的母親不能吃素,也不相信食素就是學佛的重要事情,所以他就來信向印祖請教。印祖為其答疑解難,「餘令其於佛前朝夕代母懺悔業障,以母子天性相關,果能志誠,必有感應。涵之依之而行,月餘,其母便吃長素矣。」

黃涵之居士依照印祖開示,在佛前誦經念佛,朝夕代母親懺悔業障。依教奉行一個多月,他的母親得佛力加持,就吃長素了。當年其母是八十一歲,每天念兩萬聲佛號,至九十三歲念佛往生。

父母愛子女,應愛之有道。印祖一言以蔽之,指出了肉食的致命要害:「汝母愛汝,謂吃素身體瘦弱,不知吃肉有毒不衛生,且背命債。當婉勸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妻子亦令吃素。如不能淨素,總以家中不殺生為事。即買現成的,也不可多吃。多吃多還,少吃少還,不吃則不還。」

然眾生根基不同,確實有很多人做不到吃長素,印光大師在《一函遍復》亦有契機的解決方法,上根之人當下即斷,吃長素;中根可循序漸進,如從持「六齋」、「十齋」開始,漸斷肉食;下根之人若做不到吃素,最低限度也要做到不在家中殺生。

素食餐館利益眾生

印光大師一生專弘淨土,並孜孜不倦地勸導眾生戒殺吃素:「竊謂放生,原為提倡戒殺吃素,人若畢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大師曾作《寧波功德林蔬食處開辦廣告》大力提倡開素食餐館:「申江開辦功德林,固已先豎赤幟矣。此邦道尹黃公,鎮使王公,知事姜公,及張讓三公,吳東山公等諸鄉紳,諦閒法師,開如,了餘等諸沙門。同憫近世殺劫,擬植仁壽幸福。特步申江之後塵,以樹寧地之先聲。創辦本林,提倡素餐。俾邦人士冠昏喪祭,便用素筵。宴賓會友,悉資蔬食。以代庖之微業,作救劫之大權。專以利生為志,絕非唯利是圖。」

這段的大意是,寧波黃涵之等人效仿上海功德林,創辦功德林提倡素食,聘請有名的廚師,烹製素食珍品。以預備地方人士,婚禮、喪事宴會需要時,可以預定備辦素宴。印祖之所以為之宣傳,是希望各處都能夠效法,政界和商界的善信人士共同發起戒殺護生的慈悲心,共同實行斷葷吃素的功德事。慈悲的風氣從而盛行,殺劫的業因自此消滅。

素食餐館是推廣素食的主要場所。辦素食館成就大家吃素,吃一頓素,即是少吃一頓葷,無形中就讓人免造一次殺業。如何合理經營才能令素食餐館生意發達?妙蓮老和尚曾為人道素食餐廳作過詳細開示:「前面這幾位男眾是在廚房掌鍋鏟的,祝福你們有大智慧,把素菜炒得味道最好!一般人只要你們炒的菜好吃,他今天來,明天又會來;假如味道不合他的口味,那他下次就不來了。你們掌廚的人,想把素菜煮得好吃,第一點就是調味要調好。你們後面的人,等於是『行堂』,人來了要好好招呼人家,眼睛要快,看看人家需要什麼,譬如要衛生紙、佐料什麼的,服務要勤快一點。否則,雖然他們燒的口味好,但顧客認為你們服務不好,他也就不來了。我們辦素食館,不但菜要燒得好、服務得好,還要價錢公道利微。他常時來吃,我們就會賺錢嘛!我們價錢高了,他覺得吃一頓素比吃葷還貴,以後他就不來了。做生意當然是希望賺錢,希望你們賺多一點,將來連鎖店再多開一些,影響到全臺灣,甚至全世界人都來吃素。全世界人吃素就全世界和平,人人平安。」

葷菜館改為素食館的典範

如理如法開辦素食館功德無量,那麼從事餐飲行業廣造殺業的人如何轉行呢?印祖在《復琳圃居士書》中亦有詳細開示:「華蓀職業,頗難修持。然有誠心,自有感應。今以一事為證,北京阜城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達。一夕經理夢無數人來,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殺諸物。與彼等說,我一個人,償你們許多人命,那裡償得完。我從今不做這個生意了,再請若干和尚念經念佛,超度你們,好吧。……天明請東家來,說夜夢,辭生意,決定不幹了。東家雲,你既不願殺生,我們不妨改章程,作素館子。遂改做素食,仍名九如春。因此吃素的人頗多,更發達。」

印光大師提出,華蓀的職業因賣肉造殺業太重,極難修行,不過若至誠念佛及觀音聖號自然會有感應。茲舉一例為證,北京阜城門內大街有一家名叫九如春的飯店,生意很發達。一天晚上,飯店經理夢見來了無數人向他討命,心裡清楚這些都是自己經營飯店所殺的動物。經理對他們說:我一個人,要還你們這麼多條命,哪裡還得完?我從今不做這個生意了,再請和尚誦經念佛超度你們,並立下誓言。第二天,店裡雞鴨等紛紛跑出牢籠,四散奔逃。經理聽聞此事後,也不予追究了。然後向東家說出昨晚所做之夢,提出辭職申請。東家亦是明理之人,當下表示不妨將飯店改作素齋館,飯店名稱仍叫九如春。前來吃素的人很多,飯店生意從此愈加興隆。

由此可見,求福的要義,關鍵在於斷惡修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唯有「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方能獲得真正的吉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如法祈求,必能如願。誠如印光大師所示:「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於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文:慧觀)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印光大師談如何學習淨土三經,特推蕅益大師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關於淨土宗的佛經主要有三部即《佛說阿彌陀經》、《觀無論壽佛經》、《佛說無量壽佛經》,關於這三部經有不少註解,其中印光大師推薦的值得重視,如印光大師所說:「阿彌陀經,有澫益大師所著要解
  • 印光大師: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需戒殺放生
    【印光大師開示】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天災人禍,頻頻降作。憂世之士,以為此等業果,皆由殺起。倘能知物不可殺,則斷無殺人之理。由是各懷慈善,互相扶持。自可移風易俗,感召天和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西方人對因果律理解有限,深信因果者更是很少,導致剛剛過去的一百多年發生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死傷無數,進入21世紀,西方列強的霸權主義依然未改,或者發動強勢的戰爭,或者發動強勢的貿易戰,不信因果,不追求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果通三世,未來的果報又能饒過誰呢
  • 佛教:為什麼那麼多佛弟子讚嘆印光大師?他有多偉大呢?
    我們經常會從師父的講法中,聽到師父對印光大師的讚嘆。而且師父每次一講到印光大師,眼神裡都是滿滿的崇拜,透著一種敬仰的光芒,特別精神,臉上也非常喜悅。就像《大經》中形容佛「諸根悅豫,影暢表裡」。本人之前對印光大師不了解。除了去年冬天,師父帶著我們學習《靈巖遺旨》中的「自述行誼」章之外,從來沒有讀過印光大師的文著。
  • 印光大師往生淨土,留言後事從簡,數十萬皈依弟子含淚祭拜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自知所去不遠,安排完後事,靜等佛祖召喚。那侍者將他扶到椅子上朝著西方坐下。印光大師微笑而坐,弟子提醒說:「侍者師父,還沒有坐端正。」大師連忙挺直了身子端身正坐,雙掌合什大聲念佛。侍者不敢遲延,趕緊報告妙真大和尚。
  •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
    印光大師: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他所開示勸我們專修淨土【印光大師開示】刻實論之,大乘法門,法法圓妙。但以機有生熟,緣有淺深,故致益有難得與易得耳。善導,彌陀化身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略解】這是多麼應該令人覺醒的一段開示啊!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祖,是唐朝人距今一千多年,印光大師是淨土宗第十三祖,是民國時期的四大高僧之一。二位祖師相隔一千多年在勸我們要發心修淨土念佛法門,其慈心切切!悲心切切!
  • 弘一法師仰慕印光大師德行高超,為了拜入門下,不惜燃臂香發願
    上一節說到張一留有念佛之心,但是俗事纏身,求印光大師開示。印光大師沉吟之間,腦子裡浮想聯翩,自己少年時在田間地頭的往事歷歷閃現,無數為溫飽奔波的信徒霎時出現眼前,這是天下蒼生同樣面臨的大問題,每個人都難免因此困惑。大師懇切地說:「居士休得疑惑。
  • 印光大師欣慰:你們捨生忘死去抗日,勝過我這個只會念經的老和尚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將八十高齡,弟子們商議著給他祝壽。「好啊!師父弘揚佛法一輩子,收到成千上萬的功德,全都分文不留,也清苦了一輩子,如今年將八十,我們正該給師父祝壽祝賀祝賀!」眾弟子紛紛答應,深知師父不會允許,只好瞞著印光大師,悄悄籌備開來。
  • 印光大師:念念對治自身習氣毛病的才是真念佛人
    核心提示: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生於1861年。幼時讀程朱儒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後因病閱佛經,方知佛法廣博精深。21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專修淨土。22歲依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
  •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
    請聽印光大師談禪宗與淨土宗的區別【印光大師開示】禪與淨土,理本無二。若論事修,其相天殊。禪非徹悟徹證,不能超出生死。故溈山云:「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禪宗與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流行最廣的兩大宗派,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法門,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法門,是老少皆宜的法門,是靠佛力的難思議法門,是最適合末法眾生的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的法門,正因為如此,淨土宗的信眾自古以來就非常多,《淨土聖賢錄
  • 印光大師摒除成見,去監獄講佛法因果,促進囚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話說大醒等人對整頓僧伽制度之事請求印光開示,印光對僧人不守清規的現象實在是見得太多了,甚至還曾當面斥責他們是「賤僧」。然而,大師始終不肯宣揚僧人過錯,只是說:「這件事情太大了,牽涉國家制度,非我等僧人所能為,還是自律自尊、老實念佛吧!」
  • 印光大師:持咒與念佛哪個應該是主行?哪個是助行?
    印光大師:持咒與念佛哪個應該是主行?哪個是助行?【印光大師開示】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在末法時代,更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好不容易碰到佛法,若沒有選擇好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只能種下遠因,欲在今生解脫生死、擺脫六道輪迴是極其困難的。
  • 印光大師:修淨土法門老實念佛,則將來決定獲大利益
    印光大師:修淨土法門老實念佛,則將來決定獲大利益【印光大師開示】所示令親之事,甚為希奇,可謂宿有善根。然又須兢兢業業以自修持,庶不虛此一夢。(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深信切願彌陀淨土,老實念佛求生極樂。老實二字很不簡單,很難做到,我們許多念佛人總是希望看到好的境界,遇到好的境界就沾沾自喜,甚至到處宣傳,生驕傲心,貢高我慢。遇到不好的境界就懷疑念佛的功德。這些都不是老實念佛。
  • 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
    印光大師:富貴與貧窮皆在自己之存心修德、隨時善教而已【印光大師開示】古今人,不知隨心造業、隨心轉業之義,多少大聰明大學問人,弄得前功盡棄,尚且遺害累劫。(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年初非常火爆的動畫片《哪吒》中著名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告訴人們,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如何改變呢?行善積德就可以改變命運。善有十善,惡有十惡,行善做惡命運天壤之別。
  • 美味佳餚中的毒藥【印光大師力薦連載】
  • 印光大師開示:這四句話,一定要牢記!
    印光大師,是近代佛門大德,被後人尊為淨宗第十三代祖師。他的《印光大師文鈔》,以文字般若,弘揚淨土,廣度眾生,是大師為我們留下的無上法寶,是修習佛法尤其是修習淨土法門者的最佳指南。文鈔內容豐富,共一百萬餘字,涉及佛法修學、為人處世、安身立命、治家育人等等諸多方面。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弘一法師……閒話休題,話說隨著年事漸高,印光大師更加熱情接待四方拜謁,給他們進行切合各自實際的修行開示,尤其注重佛學年輕人才的培養,以保障佛學事業後繼有人。到了民國14年(公元1925),大師已經65歲了。
  • 印光大師熬夜研讀佛經,那種專注與執著的精神,令方丈刮目相看
    (作者有話要說:很多有心向佛的讀者朋友,看了《印光大師》和《虛雲長老》的其中一個章節之後,就留言說要保佑什麼什麼的,其實這是你們內心的一種祝願,這是好事。但是要想真正有福報,還需多多行善積德,並不是嘴巴上念幾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祖就會保佑你。心不善,不捨得去付出努力,自然就得不到福報。
  • 印光大師:一切眾生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輪迴不息!
    印光大師破我執:一切眾生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印光大師開示】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清淨光潔,湛寂常恆,無生無滅,離相離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者,真性也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者,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者,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印光大師開示】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學愚夫愚婦,顓蒙念佛,須致恭致敬,唯誠唯懇。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此種疑心,徹底脫落。【印光大師開示】世間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現所住之天地),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世界)、別業(根身)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滅,果亦不能不生滅也。
  • 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
    到了極樂世界沒有不開悟的,極樂世界的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印光大師開示】1、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須志誠懇切,攝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否則心地不通,觀道不熟,魔境現前,亦不了知,則殆矣。(摘自《印光大師全集》)【耀如樂園略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念佛念到充滿法喜亦需要若干年月。我們的心識從無始以來就被妄念填滿,現在用一句佛號對治像瀑流一樣多的妄念,沒有老實念佛的力量是很難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