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有意外發生,走路摔跤,騎車摔倒,做飯被熱油噴傷,打球被K包……這時候我們該熱敷還是冷敷?什麼時候熱敷,什麼時候冷敷,你知道嗎?
有人發出了疑問:為什麼有人說受傷後冰敷好,有人卻說熱敷好,那麼我該聽誰的呢?下面讓我為為大家講解一下,避免發生意外後,不會冷熱敷造成二次損傷。
冰敷、熱敷選哪個好
簡單點說就是: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的用冰敷,慢的勞損型的損傷用熱敷。
急性損傷常由於突發的外傷引起,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通常馬上就疼得不行,即刻冰敷能夠抑制感覺神經,起到鎮痛、麻醉效果。
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反覆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可用熱敷。
冰敷要注意什麼?
1、時間
每隔2~3小時進行一次冰敷,如果腫脹、疼痛、發熱明顯,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每次冰敷時長控制在15~20分鐘,切記每次冰敷時間不宜過長,會導致血管反射性擴張,結果適得其反。
2、冰敷最佳位置
簡單點說就是最痛、腫、熱的地方。如果做完手術,在去除包紮敷料,傷口拆線後,傷口及傷口周圍炎症反應也比較明顯,可以重點冰敷。
3、充分貼符皮膚
無論矽膠冰袋還是冰水混合物,使用時都要考慮貼符性,要讓冰袋充分與炎症組織很好的貼合,這樣冰敷的效果才能直達患處。
4、防止凍傷
使用矽膠冰袋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做好保護性隔離,嚴格控制冰敷時間就能有效預防。
5、其他
使用時注意防止凝結水滴汙染傷口;年老體弱、虛寒證、孕婦、經期等不宜冰敷等。
如何正確熱敷?
1、熱敷治療應主要用於急性損傷的後期和慢性損傷。急性損傷的後期指的是損傷48小時後,因為這個時間往往出血停止。
2、在家庭中,最簡單易得的是熱水毛巾、溫水浴。通常一次熱敷30分鐘左右,溫度控制在40-50℃,每天2-3次,可根據醫囑調整熱敷的時間。
3、溼敷的效果一般好於幹敷,因為組織滲透性好,能抵達更深部的組織。
溫馨提示
1、不是所有的慢性損傷都要使用熱敷,如屬於急性發作仍然首先選擇使用冰敷;
2、不是所有的急性損傷都要使用冰敷,早期腫脹、疼痛得到控制後可改用熱敷;
3、選擇冰敷和熱敷要根據情況而定,最好在醫生或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