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收藏的藏品分享學習交流弘揚中華文化。

2020-12-05 家傳古玉說傳承

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收藏的藏品分享學習交流辦館等,再好的寶貝自己藏起來就是自私了。可恨的是那些三盜分子是國家法規與不固打擾了祖先的安安靜靜,可愛的是這些有良心的收藏家們,在你最需要保護的時刻,挺身而出,挽救了一些古代藝術品被流浪街頭無人管的命運,保護了祖先留給我們的古代藝術品珍貴遺產。

古代玉雕刻小玉璧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他的真正功能,因未能得到合法的身份,而成為流浪在外的棄兒。還好有了當代收藏家們的關心保護,才不能流失國外。當今世界藏富於民、藏寶於民藏匯於民都是發展的必然,所以我們要為民藏人保護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雙手點讚。

古代玉雕刻玉熊

古董收藏需要自己有深厚的積累和豐富的知識,否則哪怕寶貝在自己眼前,你也不認識那也是徒勞。古玩收藏要花時間集中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古代人互相學習敬請

古玉傳家擁有實體企業,認為想要賺錢,你就必須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做到絕無僅有,所以你掙不到錢,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你沒有獨到基因,沒有獨樹一幟的體統,沒有不可替代的靈魂,古玉傳家具備上述優點例如保護傳世古玉因為它絕無僅有不可複製的古玉文化值得推薦歡迎大家一起傳遞中華古玉文化!

相關焦點

  • 收藏能學習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收藏可以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收藏即是悟道,通過學習了解才能認識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偉大,才發現耗盡一生心血收藏的寶貝,原來屬於整個社會,自己不過是把她從歷史塵埃中揀起來抹去灰土,暫行保管而已。以物證史以史證物,民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遠勝於國有博物館的珍品?這是歷史的疑問?
  • 「玩物喪志」|是收藏和田玉的最高境界
    玩玉是一種文化消費 從古至今,玉的文化,實際上早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有沒有買玉,有沒有戴在身上,玉文化都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更影響著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
  • 中國的收藏家們正在弘揚中華文化之神威,溫藏保護中華文化之寶藏
    搞收藏不去研究追求完美的中國的古代文物藝術品的精髓,收藏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和意義,珍精稀美的古代藝術它代表著古人在不同時代的審美和智慧,也是我們今後文化強國,藝術金融化的追求。民藏人收藏家們正在保護促進傳承中華文化。
  • 「知竹教授藏品展」在蘇大博物館成功舉辦
    2016年10月26日上午,「知竹教授藏品展」暨藏品捐贈活動在蘇州大學博物館成功舉辦。他說,學校是知識的大家庭,是各種文化融合的場所,徐智策教授不僅在醫學上造詣精深,還身體力行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添磚加瓦。此次展覽的舉辦和藏品的捐贈,體現了徐教授心系校園文化發展、支持校園文化建設的一腔熱忱。張照根表示,徐智策教授是一名堅定的民族文化守護者,他在保護傳統文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令人敬仰。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閣瓷博物館霍錦湛:弘揚收藏文化 助力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
    閣瓷博物館原標題:專訪閣瓷博物館館長霍錦湛——弘揚收藏藝術文化 助力佛山「博物館之城」建設文/閒品京華佛山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嶺南文化的發源地與核心區,其歷史文化遺存豐厚。順德籍著名收藏家,曾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收藏家」,順德文博協會會長,廣東省文史館工藝美藝研究員,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霍錦湛先生前不久,閣瓷博物館舉行盛大開館儀式。來佛山市、順德區文博部門主管領導,文化界名流,商界精英齊聚一堂,對於霍錦湛先生熱愛和弘揚收藏文化藝術的社會責任與擔當給予高度評價。
  • 宗教局深入學習習近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述
    宗教局深入學習習近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論述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10:05 來源: 宗教局網站    2015年5月8日,宗教局黨組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就宗教工作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交流。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王旭東表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是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古為今用、守正創新,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傳承和揚棄。創新性轉化,就是優秀傳統文化「活化」的過程,重新賦予其使用場景和文化意義,以及新的時代內涵,讓其重新融入現代生活。
  • 退休發燒友收藏古陶器13年 藏品裝滿幾個房間
    在他的家裡收藏了數百件古陶瓷和明清紫砂壺,擺滿了好幾個房間。將來,他想分別辦一場古陶器和紫砂壺展覽,並組建收藏俱樂部,讓大家能一起分享收藏經驗,弘揚歷史文化。  高淳古陶器製作十分發達  近日,記者來到家住淳溪鎮的陳日發家,他正在收藏間研究把玩著自己的藏品。記者看到,他家裡好幾個房間的櫥柜上、桌子上、地上擺滿了各種古陶瓷和紫砂壺。
  • 中國古玉傳家收藏的五穀豐登玉鴨與臺北故宮博物館宋代玉鴨比美麗
    據我了解古玉傳家收藏的傳世古玉新疆和田玉滿工雕刻臥鵝雕件一個,品相完美包漿醇厚玉質油潤,整體圓雕而成昂頭挺胸,尖嘴稜翅膀嘴啄五穀豐登更代表吉祥富貴,雙翅膀外撇活起來具有中華玉文化特點,有喜歡的要為中華古玉傳家收藏的古代玉鴨點讚,大家欣賞交流分享時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收藏家手裡也有寶貝敢說不比他人收藏的差
  • 惠贈《福建收藏百家》,弘揚收藏文化
    傳統文化,貴在弘揚,貴在傳承。 2020年8月24日上午,一個簡樸的贈書儀式,在福建省龍巖博物館舉行。此為閩西收藏家們活動的一個小插曲。
  • 收藏是一種文化獨享情結
    我們往往關注最多的是收藏品的保值、增值,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收藏者,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眼力和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骨子裡要有一種情懷,這種與眾不同的文化藝術情結,確實是必不可少的。藝術品收藏有情懷是一種境界藝術品收藏市場勢態好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搞收藏。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2019-03-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  作者:李銳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強調「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 國一金典:書畫藝術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原標題:國一金典:書畫藝術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國一金典專家分析書畫藝術收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人們收藏書畫作品時,大都知道要收藏有藝術個性和發展潛力的藝術家作品,但每每問到什麼作品才有藝術個性和發展潛力時,許多人都會一時語塞。筆者也常被人問及,往往也是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總覺得這其中靠意會多於言傳,但由於詢問的人多了,也就不得不作一些思考。
  • 收藏淺絳彩瓷的感悟(圖)
    當人們對某種藏品因學識和眼光所限,尚未認識其真正價值時,要能不為他人所左右,或許會收到「所費寥寥、回報多多」的意想不到的結果。追求文化品位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古玩其實就是文化。古玩收藏者必須具備傳統文化意識,設法用有限的財力購存那些既有深刻文化內涵,又能體現中國傳統精神的藝術品。
  • 中華好家風——弘揚家風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家風,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是一個家族代代相的體現家族精神風貌、道德品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好的家風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引導、影響、塑造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好家風》是新中國第一套以弘揚家風文化為主題的珍藏冊,收錄了中國歷史上重視家風家訓的先賢名人和革命先烈珍郵100餘枚,在享受郵票收藏樂趣的同時,學習先賢名人優秀的家風家訓,延續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
  • 我市舉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育專題展示交流活動
    -11-23 20:35:30 來源: 晉江電視臺 舉報   近日,2020年秋晉江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吳為山:收藏國際藏品,不能等待「天上掉餡餅」
    收藏國際藏品,不能等待「天上掉餡餅」——訪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  中國美術館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收藏國際藝術品,路德維希夫婦、劉迅、王琦、伍必端、李平凡等一批國內外藝術家、收藏家的慷慨捐贈構成了中國美術館國際藝術收藏的基礎。而收藏國際藏品,並不是可以穩坐家中等待「天上掉餡餅」的容易事。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中國美術館每年的收藏經費十分有限,購買世界著名藝術家作品是很難的,也許連一幅畫都買不起。
  • 中宇力度牽手傳世藝宮美術館 弘揚中華文化
    10月31日,中宇力度文化有限公司與傳世藝宮美術館在廈門舉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中宇力度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邢鳳亮、傳世藝宮美術館館長陳震代表雙方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宇力度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邢鳳亮表示,美術館是展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的窗口和載體,近年來呈現從個體到大眾、從展示到互動交流的趨勢。
  • 企業家蘇永友熱心弘揚中華文化:周行不殆逸興遄飛
    以房地產起家的冠和國際集團總裁蘇永友,熱心弘揚中華文化,關注人生和社會。他以收藏始,匯集中華文物15000多件,辦成北京、東莞、惠州三家博物館,藉此傳播中華5000多年文明。他說:「讓觀賞者親自體驗、觸摸、感受藏品的魅力風採,陶冶性情,提高國民素質」。  此外,蘇永友還大力興辦或支持書畫、戲劇、傳媒等項事業,以弘揚中華文化,作為自己的終身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