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點評發布大數據,火鍋已成中國第一大美食
常州吃貨也好這一口,火鍋店有1700多家
中國常州網訊 近日,大眾點評研究院最新發布了《中國火鍋大數據報告》,報告顯示:火鍋已成為廣受食客歡迎的中國第一大美食,大眾點評收錄的全國火鍋商戶數量佔餐飲商戶總數比例達7.3%,高於川菜、粵菜、江浙菜、西餐等其他熱門菜系佔比。最愛吃火鍋的要數重慶,當地平均每5家餐館就有1家火鍋店。川系火鍋不僅盛行於川渝地區,而且強勢席捲全國,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全國近六成火鍋商戶都是川味火鍋,除此之外,粵系火鍋和北派火鍋也是較受歡迎的主要火鍋流派。
數據顯示,江蘇人一年在火鍋上消費170億元,最愛吃的是蝦滑。常州晚報記者了解到,常州共有火鍋1700多家,其中,超過1000家是四川、重慶的麻辣火鍋。可以說,常州人對四川、重慶火鍋的熱情最「旺盛」。此外,北京涮羊肉、粵式海鮮小火鍋、日式火鍋也都有擁有各自的鐵桿粉絲。
22年前,一家川菜館由於沒生意改做火鍋,沒想到這種吃法瞬間火爆龍城22年間,各種火鍋店不斷開出、升級,近階段至少還有十幾家火鍋店開張
常州吃貨胃口大,火鍋江湖還在膨脹中
天氣越來越冷,吃火鍋越來越熱。走在大街小巷、商場綜合體,隨便一找就能找到一家火鍋店。確實,常州的火鍋店真的是越來越多了,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成都老火鍋,在最近2年特別紅火,一年要新開出來好幾十家。同時,在常州開了十幾年的老牌火鍋,如陳娟、洪炎、紅寶石、金山城等火鍋店生意仍持續紅火,不斷開出新店。目前,常州的1700多家火鍋店,似乎仍不能滿足吃貨的需求,今年年底,又將有十幾家火鍋店要新開張,搶佔常州火鍋市場。常州的火鍋店,還在膨脹中。
過往:1993年,重慶人李勇把沒生意的川菜館改作火鍋店,生意大好
常州晚報記者了解到,常州人對吃火鍋的偏好,可以從1993年開始算起。22年前,常州最早的火鍋店叫南方火鍋,開在西新橋附近。
記者找到了南方火鍋店(後改名叫陳娟火鍋店,陳娟是該店合伙人之一)的老闆,重慶人李勇。李勇回憶說,他記得當時的常州尚沒有一家火鍋店,甚至連川菜館也沒有。1993年,他在西新橋附近開了一家川菜館,但是生意很冷清。「那個時候的常州人,都把川菜看做怪物一樣,又油又辣,吃不慣。」李勇說,川菜館沒生意,他都準備收拾行李回重慶老家了。但是後來轉念一想不能這麼放棄,想要換種吃法試一試。他把重慶最流行的麻辣火鍋引進了常州,開了常州第一家火鍋店。「沒想到開出來後,生意爆滿。」
李勇回憶說,隨後常州的火鍋店就越開越多。紅寶石、洪炎火鍋都是那個時候開出來的。1998年左右,勞動路火鍋一條街興起了,包括南方陳娟火鍋、魚家羊火鍋、千禧紅火鍋,人均消費在40元左右。
現狀:成都老火鍋越開越多,人均消費抬高
如果說過去十幾年是重慶火鍋的天下,那麼最近幾年則是成都老火鍋的逆襲,不僅是味道更加麻辣,裝修、氣氛也更有成都街頭市井的感覺。御榮府、小小板凳、秦媽火鍋、碼頭故事……都是這幾年開出來的成都老火鍋,不少食客也都如數家珍。而在4年前,常州的火鍋格局還是以紅寶石、陳娟等老重慶火鍋為主打。這些火鍋店在常州摸爬滾打都超過10年。
御榮府的生意可以用爆滿來形容,隨後迅速在湖塘和勤業開了2家分店。接著就是大量的成都老火鍋店的進駐、複製。小小板凳、碼頭故事等成都老火鍋在常州瘋狂擴張,都開了3、4家分店。還有一些品牌則模仿這些火鍋品牌,紛紛進駐綜合體。目前,常州已經有成都老火鍋50幾家。
成都老火鍋的人均消費不低,要達到100元左右。但是人均消費雖然高,消費者的熱情不減。「吃得就是這種感覺,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這種九宮格,現在也來嘗個鮮。」消費者小夏說。
展望:年底前,市區還有十幾家火鍋店即將開業
常州晚報記者了解到,年底前,市區範圍內還有十幾家火鍋店即將開業。「我們要重新打造品牌,準備新開一家重慶辣媽火鍋。」金山城火鍋負責人劉群說,火鍋店將在12月份開張,這家火鍋店的定位處於中高端,她對常州的火鍋市場也表示有信心。「雖然火鍋店越開越多,但是整體上這個蛋糕是越來越大的。」
李勇說,陳娟火鍋也將在懷德橋附近新開一家成都老火鍋。「目前來看,常州的火鍋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張。」
門外漢大量湧入火鍋市場,甚至開足療店的也首選做火鍋
大量新店強勁衝擊,品牌老店迎頭求變
常州人愛吃火鍋,火鍋店賺錢又快,使得不少外來資本瞄準火鍋這個市場。門外漢大量湧入,甚至開足療店的也開了火鍋店。大批的新火鍋店殺入江湖,給老火鍋店的老闆帶來不小的壓力。為了迎合常州吃貨日益刁鑽的嘴巴,老火鍋店的老闆不再像前幾年一樣「穩坐釣魚臺」,而是開始改變自己。甚至還有做了十幾年火鍋的老闆說,自己要從零開始學。
跟風投資,最快5個月就關了門
李勇說,現在實體經濟難賺錢,不少人就把機會瞄準餐飲。而做什麼餐飲,大多數人會選擇火鍋。「他們會覺得,火鍋沒什麼難的,就是配菜和擺盤,還有就是鍋底,很簡單。其實不然。」
「我身邊的朋友,僅這一兩年就有十幾個人進入火鍋行業,基本都屬於沒有餐飲從業經驗。」雖然對那些入市火鍋的人表示了理解,但市場的殘酷也讓李勇認為,真正要闖出一片天地還是很難的。「上周才關了2家,最短的只有5個月。」
對於紛紛入市火鍋,李勇表示理解,「畢竟現在零售行業不好做了,如果說開服裝店是100%的死,那麼火鍋店好歹還有30%的存活率。雖然不如前幾年強了,但是總歸還能在裡面折騰一下。」
市中心一家老牌火鍋店老闆姚先生說,現在不少人都覺得開火鍋門檻低,找個能炒料的師傅就可以開店。可是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味道中庸,菜品缺乏亮點,營銷不系統,三五個月後,各種漏洞弊端就都顯現出來了。
大量新火鍋店開張造成分流,老火鍋店迎頭求變
「你不變,人家在變,你就會被淘汰。」在常州經營金山城火鍋15年的劉群說,最近的成都老火鍋來勢洶洶,無論從鍋底還是裝修氛圍,他們都無法和對方相比。
「成都老火鍋這些品牌,都是在上海、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經過專業團隊包裝、營銷過的。」劉群說,4年前,這些店開張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她的注意,但是現在必須要做出改變。「準備年底新引進一家成都老火鍋的專業操作團隊,聘請專業的裝修、營銷隊伍,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李勇說,雖然陳娟火鍋已經有10家分店,但是後來者居上,剛來常州的一些品牌在3年內開了4、5家分店,這就是一個不好的信號。「我們也在總結學習,我甚至可以說,我現在要從零開始學,不然就要被淘汰出局。」
何一智 文 吳愷 攝
愛涮蔬菜愛肥牛進店偏愛小而精
適應本地口味,有火鍋店老闆總結出「常州定律」
李勇說,常州人吃辣的本領比以前高了,但是對於喜好的菜品和成都還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要適應常州吃貨,必須總結常州定律。
李勇說,在四川、重慶地區,人們更愛吃鵝腸、毛肚這些鮮貨。「有的時候一個人就要點一份鵝腸,常州這邊一般是一桌一份。」而常州人愛吃肥牛、蝦滑這些四川、重慶火鍋原本不吃的食材。「肥牛和蝦滑都是港式火鍋的代表,現在融合在了四川火鍋內。」還有,常州人愛涮蔬菜,但是四川、重慶人很少在火鍋涮菜。
李勇說,常州顧客比較偏愛小而精的火鍋店,菜單也要小而精。「以前開店,總想著一股腦兒把所有的菜都寫進菜單。」現在不同了,就一頁菜單,做幾個特色菜。「店面也不要太大,30張桌子就好。」李勇說,這樣的小而精的火鍋店成本可控,而且還能讓人覺得上座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