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
2018年大寒是幾月幾日?
2018年大寒是01月20日,星期六 (丁酉年(雞年)臘月初四)。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大寒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節氣吃什麼
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禦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八寶飯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
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芪杞燉子雞
童子雞1隻(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朮10克,調料適量。
將童子雞洗淨,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薑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
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感冒初期。
關鍵詞:胃寒、心腹冷痛
菜譜一:白胡椒煲豬肚湯
原料:白胡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
1.把豬肚反覆用水衝洗淨;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並留少許水分;
3.把豬肚頭尾用線紮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食用。另外,湯煲好後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溫馨提示:可以用於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其實,這道湯煲好以後呈現牛奶般的乳白色,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關鍵詞:腰膝酸軟、渾身乏力
菜譜二:羊肉燉白蘿蔔
原料:白蘿蔔、羊肉、姜、料酒、食鹽適量。
製作方法:
1.將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
2.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溫馨提示: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關鍵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菜譜三:炒雙菇
原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製作方法:
1.香菇、鮮蘑洗淨切片;
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開;
3.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溫馨提示: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關鍵詞:補充維生素、開胃
菜譜四:小白蘿蔔泡菜
原料:白蘿蔔、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製作方法:
1.將小白蘿蔔(帶葉莖部分)及蔥洗淨,徹底瀝乾水後,用鹽水醃約1~2天備用;
2.將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
3.將醃好的白蘿蔔洗去鹽分後瀝乾,並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乾淨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溫馨提示:這道菜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3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4倍,並且是不錯的餐前開胃小菜。
原標題: 2018年大寒是幾月幾日?大寒節氣吃什麼及大寒養生注意事項
責任編輯: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