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聖歎說阮小七是上上人物?看看阮小七做事就懂了

2020-12-13 自說文史

眾所周知,在水滸的幾個版本中,有一種是金聖歎腰斬招安之後的,只有七十一回的版本,另外,金聖歎還把第一回改成了楔子。於是,百二十回的水滸傳,就這樣出現了一個七十回本。儘管金聖歎號稱這是古本,卻被很多學者推翻,但這個版本相當流通,影響也很大,主要在於金聖歎的點評。

金聖歎在點評梁山好漢時,極力抹黑宋江的同時,但對其他好漢的評價甚高,尤其是他還評出了九個上上人物,比如魯智深、林衝、吳用、武松、李逵等。

這九個上上人物中,有一個便是阮小七。阮小七未上梁山之前,不過是一個愛賭博的漢子,這樣的人怎麼能算是上上人物呢?

其實,金聖歎自有他的道理,他也說得很清楚。

阮小七是上上人物,寫得另是一樣氣色。一百八人中,真要算做第一個快人,心快口快,使人對之,齷齪都銷盡。——《第五才子書金聖歎批水滸傳》

也就是說,阮小七心直口快,從不刻意去隱瞞、掩飾什麼。如果你有一點藏著掖著,在阮小七跟前都會暴露。

來看看阮小七下面這幾件事,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件事,吳用請客。

晁蓋、吳用決定劫取生辰綱時,因為人手不夠,吳用想到了石碣村的阮氏三兄弟。當時,梁山泊已經被王倫等人佔據了,三阮賴以生存的漁業算是沒法做了,因為石碣村水域小,大魚都在梁山泊,他們沒法去。

所以,當吳用提出要十四五斤的大魚時,阮小二說四五斤的大魚也難。

當幾個人聚齊了要買酒肉吃飯時,阮小二說不能讓吳用花錢,但是他這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因為三兄弟都沒錢,阮小五為了賭博,甚至只能拿老母親的簪子。

阮小七沒有像哥哥一樣,他直接要了吳用的錢,這就是阮小七的心直口快。更絕的是,阮小七買了酒肉後,還順便把自己欠的錢還了。這不是直是什麼?換做第二個人都不好意思這麼做,寧可自己賒帳借錢,也不會讓別人來花錢。

第二件事,偷換御酒。

張幹辦、李虞侯等人來梁山招安,但是招安的詔書上對梁山全是恐嚇之語,朝廷並非誠心招安阮小七就把御酒喝了,換上了水。阮小七這麼做,也是因為看不慣朝廷的使者,他這一舉動,和後來的李逵扯碎詔書是一樣的。

兩人都是有啥做啥,從不藏著掖著。

第三件事,假扮方臘。

宋江率領大軍打敗方臘,阮小七等人攻破了方臘的洞府,但是方臘已經逃跑了。在搜索過程中,阮小七發現了方臘的平天冠、袞龍袍等皇服。

在那個年代,一般人看到這玩意要麼報告,要麼燒毀,否則極容易引來殺身之禍。但是,阮小七看到後,卻直接穿上了,自己假扮成方臘。這也是因為他心直,因為覺得好玩,也是因為沒捉到方臘,所以藉此機會發洩一下,假扮方臘,使之出醜。

阮小七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其為人很真,好奇心加上發洩心裡。其實,一般人看到,也想穿上圖個好玩啊,但是宋江吳用考慮的要多,所以就不能這麼做了。

綜上可以發現,阮小七就是因為赤子之心,天真而不做作,有什麼就說什麼,想什麼就做什麼,從不考慮什麼,但是其餘人多少要顧及面子等問題,所以表現得不夠純真自我,只有阮小七是這樣。他賭博,也是因為生活無奈,沒有來錢的路子,只能借賭博來發洩了。

用今天的話來說,只想做好自己太難了,因為要應付人情來往,混在同事職場中,多少都有一些不真實的地方。如果能做個真正的自己,不需要去掩飾、遮藏什麼,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發自肺腑,真真切切,那你也會是個上上人物。

可惜,這樣的人幾乎沒有。

相關焦點

  • 為何金聖歎說阮小七是上上人物?活閻王到底有什麼本事
    在大文學家金聖歎先生點評的水滸人物中,其實被評為上上人物的並不多,但是阮小七卻是其中一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他在哪些方面讓金先生感覺超過了小二和小五,是他的膽量和豪爽,還是他的武功和水性?很多人說,這件事情其實不是因為阮小七不想當官,而是他生性調皮,太不穩重所導致,對此主任並不認同,要知道他們哥仨都是風裡浪裡經過,刀口血口淌過的人,雖然不一定懂什麼大道理,但是見過那麼多血雨腥風,難道還不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是怎樣的嗎?阮小七這麼做,無非就是一點,看不起朝廷,輕視朝廷,根本就不想當什麼官,同時也是一種自己內心不滿的發洩。
  • 為什麼阮小七能被評為「上上人物」?阮小七披龍袍是故意的
    水滸傳中,有一位好漢被評為梁山眾好漢中的「上上人物」,那便是阮氏三兄弟裡的老么阮小七,阮小七有什麼本事?那就是水裡的本事很厲害,要說起水裡的本事,梁山上比阮小七厲害的人不少,他的兩個哥哥的水性和武功就比小七強,更別說混江龍李俊、船火兒張橫、浪裏白條張順了。
  • 阮小七穿龍袍戲耍被貶為庶民,但此舉救了三位梁山好漢的命
    水滸中的「阮氏三兄弟」很出名,其中就數阮小七的名氣最大。阮小七在阮氏三兄弟中年紀最小,但個性十足,性情豪爽,嫉惡如仇。梁山第一次招安時,阮小七非常反對,於是發生了偷換御酒事件,致使宋江的招安計劃流產。由此也可以看出阮小七敢說敢做的真性情!
  • 姜廣富:徵方臘班師回朝,阮小七被封了個蓋天軍都統制,這是多大的官...
    阮小七大怒,指著他二人說:「你倆稱什麼大爺,不是俺梁山好漢,你們的兩顆驢頭早被方臘砍了,今天我弟兄打開了幫源洞,立了大功,你們倒來逞能。」 說完,三人各執刀槍,便要動武,宋江趕來,喝令阮小七下馬,脫去龍袍。宋江給王稟、趙譚陪不是,王、趙二人沒再發作,只是懷恨在心。
  • 《水滸傳》中,阮氏三雄的排序為啥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山東鄆城石碣村所出的阮氏三雄,大哥乃是立地太歲阮小二,二哥乃是短命二郎阮小五,老三是活閻羅阮小七。明明是兄弟三個,但三個人之間的名字卻好像是隨便抓鬮排的。這是為什麼呢?可能只是外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中的這兄弟三人,其實都是有真名的,所謂的小二,小五,小七不過都是外號。
  • 阮小七做了一件事,不但救了自己,還讓三位梁山好漢都得以善終
    阮小五為次,綽號:短命二郎。阮小七為末,綽號:活閻羅。尤其要記住阮小七這個「活閻羅」的綽號,後面會專門提到!好在阮氏三雄中的阮小七活了下來。但就在此刻,阮小七做了一件事!三、阮小七做了一件事,卻救了三人得善終書中道:卻說阮小七殺入內苑深宮裡面......便把袞龍袍穿了,系上碧玉帶,著了無憂履,戴起平天冠......跳上馬,手執鞭,跑出宮前。
  • 梁山感舊,除奸再起是《水滸後傳》中的故事,主角是老英雄阮小七
    小說一開始,先用了一首長詩說「宋朝得國之始,敗國之由。」然後,概括地敘述了《水滸傳》的悲劇結局,提出了要對還活著的「許多肝膽義士」,「闡揚一番,為後世有志者勸。」因此,他歷數了除已成廢人的武松而外尚存的三十二位英雄的姓名,說他們散在四方,「誰知事有湊巧,緣有偶然,機括一動,輻轉聯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成了一篇花團錦簇的話文。」
  • 阮小七為何如此大膽喝了御酒,換做村裡的水白酒,是何人給他壯膽
    水滸眾兄弟因此,當老大,不是你幹事情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你說服手下人,知道所幹之事對他有什麼好處,或者說外邊有狼,這樣手下人自然會乖乖的去辦事情。這一次,朝廷不請自來的詔安,除了老大宋江一人歡喜外,其餘眾人皆有不悅,因此,在辦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是見機行事,看看朝廷那邊的誠意如何,假如好呢,夠誠意,就順從詔安,假如不夠誠意,那就按照安排,攪黃這事兒。
  • 李逵本是阮小七 張順想演豹子頭
    黑旋風李逵 趙小銳浪裏白條張順 張亞坤黑旋風李逵浪裏白條張順98版《水滸傳》的藝術顧問田連元在錄製央視《向經典致敬》節目時曾說:《水滸傳》的選角副導演崔岱(飾演方臘)看過他的作品後找到了他說:「你來試試戲,演阮小七吧。」趙小銳答應了試戲,想試的角色卻不是阮小七。「我想演李逵。」一位製片主任告訴他,試李逵的人有很多。飾演雙鞭將呼延灼的賈石頭是最早試李逵的人,身高1.8米,體重120公斤,是有名的東方大力士。但後來導演組覺得賈石頭吹鬍子瞪眼的時候還是太善良了,李逵就這麼「歪打正著」地落到了趙小銳頭上。
  • 越南全國四千萬人都姓阮,真的是梁山阮小七的後代?
    近年網絡曾流傳一篇關於越南姓氏的文章《因為中國,它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都姓同一個姓》,此文聲稱當今越南第一大姓阮姓是宋朝時,梁山好漢阮氏兄弟南下,到了越南,這導致了許多越南的阮姓都是阮氏兄弟的後代。這一說法簡直是無稽之談,今天就給批批這個錯漏百出網文。
  • 《水滸傳》梁山頭領阮小五的綽號「短命二郎」是什麼意思?
    比如阮氏三雄的老二阮小五的綽號「短命二郎」是什麼意思呢?在梁山一百零八將中有多位兄弟頭領,而這些兄弟的綽號之間往往都存在聯繫,比如「沒遮攔」穆弘和「小遮攔」穆春、「雙頭蛇」解珍和「雙尾蠍」解寶等等,阮氏三兄弟也是如此。
  • 明明是親哥仨,為何阮氏三雄取名小二、小五和小七?
    《淺說水滸》第355期(文/焦目)梁山好漢中,阮氏三雄的名字很奇怪,因為這三人明明是親哥仨,但不叫老大、老二和老三,反而叫小二、小五和小七。這是怎麼回事?一種說法是,他們名字是根據魚的重量所取話說石碣村旁,有一戶人家姓阮,阮老爹有三胞胎兒子,長相幾乎一模一樣。阮老爹沒啥文化,所以一時沒取名字。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阮老爹教會了三個兒子打魚的本領,卻還是沒有給他們取名字。
  • 《水滸傳》中天罡星及其對應的人物特點及性格(阮小七—燕青)
    天都敗了,可見阮小七多麼的大膽和厲害。不過事實也是如此,拿只蘆花槍就能把前來追緝的官軍盡數消滅;偷喝御酒還把酒換成髒河水;戰敗方臘還穿他的龍袍顯擺,試問,梁山又有幾個人敢這麼做?不過也是因為他的大膽,觸犯了蔡京童貫們的利益,才會最後引得朝廷發怒,落得個回村打魚的下場,也算瀟灑。
  • 梁山阮氏三兄弟後人逃到越南,現在越南姓阮的是他們的後代?
    首先我們都知道阮氏三兄弟的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都是古代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而《水滸傳》只是一部小說而已,其中的人物根本無從考證,那麼問題就來了,現在越南有很多姓阮的,而這些姓阮的會不會就是阮氏三兄弟的後代呢。
  • 《水滸傳》中,阮家兄弟為什麼不叫阮老大阮老二阮老三?
    長子為什麼要叫「三郎」?應該也是堂兄弟之間的排行。吳用介紹阮氏兄弟「弟兄三人:一個喚做立地太歲阮小二,一個喚做短命二郎阮小五,一個喚做活羅阮小七。這三個是親兄弟。」既然他們是「親兄弟」,那麼小一(?)小三小四小六,就應該是堂兄弟了。而阮小五外號「短命二郎」裡的「二郎」,有可能就是他在親兄弟中的真實排行。
  • 梁山好漢阮氏兄弟,為何是阮二、阮五、阮七,一三四六去哪了呢!
    但是細心的人可能已經發現一個問題,阮氏兄弟為何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中間跳開的是否另有兄弟,為何在水滸傳中沒有被提起過呢?阮氏兄弟確實是有七個,只不過在很早的時候就夭折了,只留下了這三兄弟。原因也很簡單,古代醫學普遍水平低,就算兄弟在多,能往往能夠活下來的並不多。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不僅尋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就連達官貴人家業一樣。
  • 水滸裡阮家兄弟為何會放了何濤?因為何濤說的一句話,使人心軟
    但是,他又是不幸的,遇見的不是普通的盜賊,被阮小七割了雙耳放了回去。儘管何濤成了無耳人,但是比起其他人,何濤算是從閻王殿裡逃了出來,白撿了一條性命。何濤說了一個關鍵詞這一戰,為晁蓋七人揚了威,一名捕盜巡檢、五百官兵、眾多公差,都被殺得一個不留,除了晁蓋和阮氏三雄的勇敢外,公孫勝的法術,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之所以不殺何濤,主要原因並不是阮小二說的那樣,讓他回去通風報信,不要再來追捕他們。
  • 看看阮氏三雄的位次,宋江把他們壓得位置很低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由煙花為大家帶來的歷史趣聞,今天我們要說的內容是:看看阮氏三雄的位次,宋江把他們壓得位置很低在水滸中第一波上山的人當中,有三個人,他們是親兄弟,這哥兒三從小在石竭村長大,水上功夫了得,他們三個分別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最開始跟著晁蓋的兄弟,晁蓋死了以後,這哥三的下場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