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多數人總是對大蒜很「嫌棄」,因為吃完之後嘴巴裡會殘留異味,聞起來不太好聞,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很容易「燻」到別人,所以一般不會吃大蒜,只有做菜時必須要加點大蒜的時候,才會用它來調味。不過現在大家的健康意識提高了,明白了大蒜也是有好處的,所以也會適當地吃點。不過有人說肝不好不能吃大蒜,是這樣嗎?
肝不好,能不能吃大蒜?
能不能吃大蒜,需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看。肝不好的情況有很多種,有研究發現,若是患上了肝炎,適量的吃點大蒜反而能夠降低患肝癌的風險。如果是肝臟受損程度很嚴重,那麼就不能吃大蒜,因為大蒜當中含有刺激性的物質,若是過多攝入,可能會加重症狀。肝不好能不能吃大蒜,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並不是完全就不能吃,對於肝不好的人來說,真正不能吃的其實是這2類「發物」。
肝不好的人,需忌口2類「發物」
哪些食物屬於「發物」?其實並沒有標準的答案,其實在現代醫學上,並沒有記載和發物有關的內容,只是民間一些生病的人吃了某種食物之後,症狀加重了,或是誘發了某種疾病,就會將它劃入「發物」的範疇。發物主要指的是容易使人過敏,或是導致疾病加重的食物。對於肝不好的人來說,高銅食物就屬於「發物」,銅屬於重金屬離子,進入人體後,需要肝臟來解毒和排洩,若是吃太多高銅的食物,無異於是在加重肝臟的負擔,會加重肝臟受損的程度,也會對腎臟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肝不好的人應少吃這類食物,例如海螺、海蜇等等。
第二類就是高糖、高脂的食物,這類食物幾乎很少有人能抵擋得住,吃起來都非常的好吃,但是當中都含有較多的糖分和脂肪,攝入過多很容易引起脂肪肝,若是本身肝臟就不太好,高脂、高糖的食物就相當於「催化劑」,會加重肝臟負擔,時間長了可能會導致肝臟硬化,為了肝臟的健康著想,這類食物應忌口。像是蛋糕、炸雞、肥肉等等食物,就別再吃了,管好嘴巴很重要。
肝不好,就需要進行養肝工作,而不是肆意的吃吃喝喝。日常飲食中,肝不好的人應多吃點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做菜最好以蒸煮為主,少油炸、少燻烤,多吃粗糧,多補充營養,保證營養全面,可有利於肝臟的恢復。日常可以少吃多餐,保持熱量充足,這樣才能減輕肝臟的負擔。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補充維生素,不僅能促進腸胃蠕動,加快消化,還能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補充充足的蛋白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肝臟的修復和細胞再生,都是需要蛋白質來「幫忙」的,只有確保蛋白質含量充足,才能加快身體的恢復速度,將肝臟養好,身體才會更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