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番茄葉黴病始見於陸地栽培番茄上,80年代以後,隨著保護地種植面積的擴大,加之保護地栽培環境條件有利於葉黴病的發生流行,使得葉黴病發展成為番茄生產上嚴重的病害之一。隨著分子育種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葉黴病的大發生,但由於引起葉黴病的病原菌生理小種種群複雜、演潛規律不清,使得葉黴病呈現間歇暴發的特點。
葉黴病雖不直接侵染果實,但會導致葉片功能降低,進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生產上常有農戶反映葉黴病防治困難,其實造成防效差的原因,主要是防治方法不當,那麼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葉黴病該如何有效防治,首先讓我們來正確認識一下葉黴病。
一、番茄葉黴病田間發病症狀
番茄葉黴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也為害莖稈和果實。
葉片發病,初期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邊緣不明顯,葉背面出現棕黃色、灰紫色、灰綠色至墨綠色茂密的黴層,溼度大時,葉片表面病斑也可長出黴層。隨病情擴展,葉片由下向上逐漸捲曲。植株發病葉片自下而上, 逐漸蔓延,使整株葉片呈黃褐色乾枯,發病嚴重時可引起全株葉片捲曲。嫩莖和果柄上也可產生與上述相似的病斑, 並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調萎或幼果脫落。果實發 病, 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圓形或不規則形斑塊, 硬化凹陷, 上長灰紫色至褐色黴層, 病果不能食用。
二、番茄葉黴病發病原因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種子上,或以菌絲潛伏在種子表皮內越冬,藉助氣流傳播,葉面有水溼的條件即可萌發,長出芽管經氣孔侵入。氣溫22℃、溼度大於90%利於葉黴病的發生。高溫、高溼是葉黴病發生的有利條件。溫度在30C以上有抑制病菌的作用,可以考慮適當時機高溫烤棚,抑制病害流行。葉黴病在春季番茄生長後期棚室溫度上升後遇溼度大時易發生,秋延後種植的番茄在前期氣溫略有下降時,遇雨水或高溼環境易大發生而流行。一些引進品種不抗葉黴病,應引起注意。
番茄葉黴病菌具有明顯的生理分化現象,是目前蔬菜病害中病菌分化最明顯的病害之一,迄今已知的番茄葉黴病菌生理小種至少有13個。北京地區田間病菌主要為小種1號和2號,東北三省田間病菌主要為小種1號、2號和3號。隨著田間栽培品種的更替,一方面抗病品種的選擇壓力導致新小種的產生和劣勢小種的優勢化,另一方面新小種的出現和劣勢小種優勢化致使抗病品種的抗性喪失, 導致病害流行。
三、番茄葉黴病防治措施
1、抗病品種
不同番茄品種對葉黴病具有明顯的抗性差異,因此利用抗病品種防治葉黴病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已知的抗葉黴病基因有cf 0, cf 1, cf 2, cf 3, cf 4, cf 5和cf 9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培育的抗病品種多屬於垂直抗性品種,連續大面積種植極易導致小種變異,產生新優勢小種,導致品種抗性喪失。因此選用抗病品種時,必須注意抗病品種的合理布局和輪換,以保證防病效果的穩定和持久。
2、加強栽培管理
降溼管理,早春將上午放風改為清晨短時間放溼氣,清晨儘可能早的放掉棚室裡的霧氣,其方法是:儘可能大的拉開棚膜風口,人不要走開,待棚裡霧氣排清,儘快進行溼度置換,空氣透明度提高後,迅速合上風口從而加快提溫有利於番茄生長。陰雨天氣,要及時排除園內積水,以降低土壤溼度和棚內溼度,也能明顯減輕發病,並延緩病害蔓延傳播。在澆水時,進行膜下澆水,或膜下滴灌澆水,可以減少田間的空氣溼度,不要大水漫灌,也是預防葉黴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藥劑防治
做好以上工作後,我們就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葉黴病防治。
葉黴病防治的藥劑可選用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來使用稀釋500倍液、哈漫迪黃葉死苗120等藥劑預防。在發病初期也可選用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鑫科植保黃葉死苗120:本品採用德國原裝進口原料精緻而成,專門針對作物根部病害研發的一款綠色無公害產品,針對作物的黃葉、爛根、死苗、重茬、猝倒、立枯病、漚根、根腐病、枯黃萎病害、土傳病害等特效!能使黃葉變綠葉、小葉變大葉,使用3天即可看到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