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露天栽培,大棚栽培是一種簡易實用的保護地栽培模式,通過卷膜能在一定範圍內調節棚內的溫度和溼度,提早或延遲供應,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特別是北方地區能在早春和晚秋淡季供應鮮嫩蔬菜。但是由於大棚設施相對密閉,內外空氣對流交換少,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導致產生的氣體如氨氣、亞硝酸氣體、氯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散發不出去,危害蔬菜的生長發育,在生產管理中應注意防範。本文重點講解氨氣的症狀表現、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氨氣症狀表現 :當大棚內氨氣濃度達到5ml/m時,作物就會受害,多在追肥後3~4天出現。氨氣通過作物的葉緣小孔進入植株組織,然後與植株組織發生還原反應,受害部位表現症狀為褪色萎蔫,類似開水燙過一樣,最終乾枯而亡。一般從生命力旺盛的葉片葉緣及部分心葉開始受害,葉緣組織先變褐色,後成白色,嚴重時枯死。若氨氣濃度達到40ml/m時,作物受害更為嚴重,甚至整株死亡。番茄是對氨氣反應較為敏感的作物,大棚栽培中應防止。
產生原因: 氨氣主要來自土壤中速效氮肥如尿素、磷酸二氨、碳酸氫銨、硫酸銨等的分解,這類肥料遇到高溫環境,就會分解揮發,產生氨氣。多數氨害的產生是在大棚追肥過程中出現的,特別是採用不恰當的施肥方式(點施、撒施)此類速效氮肥時,極易引起氨氣揮發而提高大棚內氨氣濃度。另外,施入未充分腐熟的農家糞肥,如人尿糞、雞糞、豬糞、牛糞等,這些肥料施入土壤後,經微生物二次分解發酵也會釋放氨氣。
防治措施: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有機肥。為防止氨氣等有毒氣體危害,應避免使用未經充分發酵腐熟的農家肥。發現有氨氣危害症狀時,應通風灌水,降低棚內溫度,以減輕危害程度;施用氮素肥料時,最好與過磷酸鈣混合使用,或者施肥時將其埋入土壤裡面,之後立即澆水使其溶解並進行適當通風。
當然了,我們也可以在大棚安裝氨氣濃度檢測儀來偵測氨氣濃度。一般情況下,只要我們及時發現它對作物的危害,並及時處理,氨害對番茄的影響不會很大。希望菜農朋友能夠認識到這一點,科學管理,合理施肥,為番茄的優質高產奠定基礎。如果您覺得本文有用,歡迎收藏、分享、轉發、點讚,謝謝大家的支持。下一章我們講一講亞硝酸及氯氣對番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