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積症易導致生長遲緩,飲食治療適用新生兒,基因療法最徹底

2020-12-20 王澤騰大夫科普

導語:糖原是身體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物質,若是身體中的糖原不足,需要及時地補充。在哺乳動物體內,糖原一般都是存儲在骨骼肌和肝臟內的。其他的器官也有少部分糖原,類似腎臟,心臟等。但是當糖原過多時,就會引發一些疾病。

01什麼是糖原累積症?療效表現如何?發病率是多少?

1、什麼是糖原累積症?發病率是多少?

糖原累積症是指先天性酶缺乏導致的糖原代謝障礙。大部分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其發生率因人種而異。據歐洲的數據,發病率是1/(20,000到25,000)。至少有8種酶是糖原合成和解代謝的關鍵。這種酶缺陷可導致12種臨床疾病。

類型以肝臟疾病為主,其中Ⅰ、Ⅲ、Ⅳ、Ⅴ、Ⅴ類以肌肉組織損傷為主。該病具有一種共同的生化特徵,即肝內糖原儲存異常,絕大多數肝、肌、腎等組織內糖原儲存異常。只有少數病症的糖原儲存正常,但其分子結構異常。糖原貯藏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缺磷為 x連鎖遺傳

2、療效表現如何?

這種疾病可以在出生時就開始發病,在成年時病情較輕的病人就會好轉。主要的I型為肝臟疾病。孩子出生時就出現了肝腫大症狀。新生嬰兒無明顯肝腫大。大約一歲時,肝臟逐漸增大,甚至佔據整個腹腔

(1)低血糖症

1歲以上,隨年齡增長,會出現明顯的低血糖症症狀,如乏力,嘔吐,乏力,出汗,驚厥,昏迷等。

(2)生長遲緩

反覆發作的低血糖可影響病人的智力和身體發育,表現為智力低下、肥胖、身材矮小、膚色黝黑、多呈淺黃色、肌肉發育不全、較常見的症狀是下肢無力

(3)酮症酸症

酮症酸症是兒童主要死因。大多數病人在出現多尿、多飲及疲勞前數日出現意識障礙,其後則有厭食、噁心及嘔吐,常伴有頭痛、嗜睡、煩躁,呼吸深沉而急促,呼吸中有腐爛的蘋果味(丙酮)為發作特徵。隨病情進一步發展,嚴重脫水,尿少,皮膚彈性差,眼球凹陷,脈搏及血壓下降。晚期,各種反射減弱甚至消失,嗜睡,昏迷。

02患上糖原累積症,要做的檢查有哪些?生化檢驗和糖代謝功能測試最普遍

1、生化檢驗

第一類病人空腹血糖降至2.24-2.36 mmol/L,乳酸和糖原含量升高,嚴重低血糖的病人常伴有低磷血症。膽固醇脂肪酸和尿酸明顯增加。

2、糖代謝功能測試

(1)葡萄糖和腎上腺素耐量試驗表明,前者表現為典型的糖尿病,後者在60分鐘內沒有增加患者的血糖類型0,Ⅰ,Ⅲ,Ⅲ,I。

(2)胰高血糖素試驗,肌注30° g/kg (最大劑量1 mg)。在射後的0,15,30,45,60,90,120分鐘進行血糖測定。通常在15-45分鐘,血糖升高1.5-2.8 mmol/L。病人類型0,Ⅰ,Ⅲ,Ⅳ表現為低血糖。再次檢測,餐後1-2小時血糖值為0,Ⅲ型可能正常。果糖或半乳糖不增加葡萄糖含量,而 I型果糖或半乳糖患者乳酸含量明顯增加

(3)肝臟活檢或肌肉活檢:糖原定量及酶活性測定在組織活檢中可作為診斷依據,但其危害性較大。

(4)尿檢

尿粘多糖定性檢測:尿斑點呈紫藍色環狀或點狀,正常人群尿中無顏色改變。尿粘多糖測定24小時:正常人群尿液為3~25 mg。尿中粘多糖含量超過100 mg/24 h。由於缺乏酶,不同類型的粘多糖從尿中排出的粘多糖成分和數量不同。尿液Ⅰ、Ⅱ和Ⅶ議員硫酸軟骨素和肝素硫酸粘多糖,特別是投手綜合症。硫酸肝素僅在 MPS III患者的尿中發現。粘多糖 IV型多磺酸鹽是硫酸角蛋白,隨年齡的增加呈下降趨勢。VI型 MPs以硫酸軟骨素為主。

(5)酶檢測:尿中可檢測到各種酶的活性,但粘多糖病各有不同。病人的白細胞,成纖維細胞,肝細胞和尿液中都缺乏倒醛酶。對Ⅲ類、Ⅳ類、Ⅴ類病人,可採用白細胞酶檢測。

(6)影像檢查

x線檢查:骨質疏鬆,腎腫大;x線顯示脊椎和頭部的動範圍較小

B超和CT檢查均能發現肝腎腫大,少數病程較長的兒童單發或多發腺瘤。低血糖驚厥和知覺不清是新生兒常見的驚厥和知覺障礙,給藥後恢復,在低血糖時會出現深呼吸、快速的中毒症狀,是診斷糖原積累症的重要臨床線索。症狀是肝腫大和右上腹部隆起。空腹,餐後血糖,酮體,乳酸,血脂,尿酸等動態變化應作實驗室檢查。

03糖原累積症的治療方法很多,飲食治療適用新生兒,基因療法最徹底

1、飲食治療

適用於新生兒及肝臟受累,低血糖,酮症,乳酸中毒的患兒。

2、酶替代療法

酵素替代療法目前正在動物試驗中。是否能在人體上使用酶替代療法,尚需進一步的臨床試驗。酶替代療法有兩種不同的形式。其中之一就是將微囊化的酶直接輸入體內。二是間接方法,使用逆轉錄病毒,把外周血淋巴細胞或骨髓造血祖細胞引入含有正常酶基因的細胞,或者把骨髓細胞和正常酶基因一起植入患者體內,使患者能夠合成粘多糖代謝酶。

3、基因療法

對糖原貯藏病進行基因治療是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在基因工程研究快速發展的今天,通過選擇合適的載體將糖原轉化到特定的位點,可使酶活性得以合成和恢復。但是,它還沒有應用於臨床實踐中。

4、手術處理

外科治療包括肝腺瘤切除術,肝部分切除術,以及器官移植(肝臟和心臟移植)。臟器移植可明顯提高血糖及胰島素水平。骨髓移植或臍血幹細胞移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狀和身體發育,但是手術並不能預防肝腺瘤。臟器移植併發症多,死亡率高。

5、症狀性治療

對心衰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營養缺乏患者和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6、抗生素療法

感染時要使用抗生素。在糾正低血糖之後,如果血脂持續升高,可以使用50 mg/(kg· d)甲氧氯帕明。如果用食療無法控制高尿酸血症,可用別嘌呤醇5-10mg/kg· d。抗生素療法有助於維持正常血糖水平和改善食慾。

結語:該疾病因新生兒及嬰兒免疫系統不成熟,病情較重,治療困難。上了年紀的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治療就更容易了。這是一種遺傳疾病,因此難以治癒。但近年來開發的基因治療可有效地治療糖原積累症。

相關焦點

  • 新生兒也可以發生低血糖,該如何防治?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併發症之一。 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應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均可能發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小於3.9mmol/L就屬於低血糖範疇。 很多人以為低血糖好發於成年人,其實兒童甚至新生兒也會發生低血糖。新生兒低血糖症是指凡血糖低於2.2mmol/L的新生兒。
  • 基因突變癲癇性腦病,5種藥治療無效,生酮治療後1 年餘無發作
    出生5個月開始發病基因突變原本幸福的童年被徹底改變最終確診為早發性癲癇性腦病患兒無明顯面部畸形及髓鞘化延遲的影像學改變,屬於不嚴重的 PIGA 突變表型,但患兒反覆癲癇發作,多種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11 月齡時使用生酮飲食治療,目前控制 1 年餘無發作,生長發育較前進步。
  • 生酮飲食竟是一線療法
    大部分PDHD是由於PDHA1基因突變,引起E1-α亞基功能缺陷。乙醯輔酶A減少,導致三羧循環中原料不足,ATP產生不足,導致細胞功能不全。由於腦的能量幾乎來自葡萄糖代謝,丙酮酸脫氫酶複合物缺乏常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此外,丙酮酸在體內大量積累,經乳酸脫氫酶催化生成大量的乳酸,導致乳酸酸中毒。目前專家共識認為,PDHD一旦確診,應將生酮飲食作為首選療法,以避免相關神經和代謝併發症。
  • 生酮飲食治療Ⅶ型糖原累積病,國外首個長期隨訪報導
    它是由肌磷酸果糖激酶(PFMK)基因缺乏導致的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表現為運動不耐受、肌肉痙攣、與代償性溶血相關的肌紅蛋白尿、後期新生肌無力和輕度肌病。在Ⅶ型糖原累積病中,肌肉組織尤其完全缺乏磷酸果糖激酶,可導致從葡萄糖到丙酮酸的氧化途徑在糖酵解途徑這一點上被阻擋,並且葡萄糖通常不能用於肌肉能量代謝。因此,肌肉組織必須使用替代氧化底物而不是葡萄糖來進行能量代謝。
  • 發育遲緩的孩子長大會怎麼樣
    發育遲緩有生長發育遲緩、精神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等區別。生長發育遲緩主要是孩子的身高、體重等方面的發育落後,這些情況一般要考慮內分泌科、消化科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幹預和治療;運動發育遲緩和精神發育遲緩就屬於康復科範疇,這裡需要查找病因,積極進行康復訓練。
  • 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會出現反覆的感染,飲食療法的效果不錯
    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在XLA兒童中很常見,其主要原因是反覆感染。過敏、類風溼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容易發生。2、患上此病,一般要做哪些檢查?03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治療方法有哪些?飲食治療的主要方法是什麼?
  • 體外自體造血幹細胞基因療法!美國FDA授予Orchard公司OTL-103再生...
    2019年0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Orchard Therapeutics是英國的一家基因療法新銳公司,致力於通過創新的基因療法改變嚴重和危及生命的罕見病患者的生活。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基於自體造血幹細胞(HSC)的基因療法OTL-103治療Wiskott-Aldrich症候群(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的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資格(RMAT)。
  • ...基因療法!諾華革命性&高度創新性一次性療法Zolgensma獲歐盟批准!
    2020年05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諾華(Novartis)旗下基因治療公司AveXis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基因療法Zolgensma(onasemnogene abeparvovec),用於治療5q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患者,具體為:(1)SMN1存在雙等位基因突變、且臨床
  • 綜述| 盤點基因治療最新研究進展
    如今,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並開發了兩個有效的小分子FTO抑制劑,可以抑制多種癌症中的腫瘤生長。該研究發表在《癌細胞》上。DOI:10.1523 / ENEURO.0332-19.20202020.6.11科學家通過新的基因療法從眼部疾病中拯救微型視網膜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基因療法,這種療法為一天之內治療導致失明並影響全球成千上萬的人的眼病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 發育遲緩/營養不良不容忽視,問題很有可能在腸道
    那麼發育遲緩究竟是什麼?會帶來什麼後果?所謂的最關鍵時期是哪個階段?與哪些因素有關呢?發育遲緩/矮小發育遲緩/矮小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是順序異常等現象。生長發育遲緩表現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體格發育、運動發育及智力發育落後但也可以某一方面為突出表現。
  • 科學家用基因療法培養了這樣的「超級小鼠」
    更重要的是,減肥通常還需要嚴格的飲食控制,這是很讓人難受的。因此,減肥對很多人來說是件苦差事。但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給全世界的胖子和健身者帶來了福音。在老鼠身上尋找關節炎治療方法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未來可能可以通過基因療法讓許多人輕鬆實現減肥和增肌。通過修改基因,可以讓小鼠不需過多運動就能快速形成高質量的肌肉,降低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
  • 星娃守護|無麩質無酪蛋白飲食療法真的有效嗎?
    1 PART ONE 可能更多家長會疑惑於現在最流行的無谷蛋白和酪蛋白飲食,曾經有研究認為麥類和奶類所含的谷蛋白和酪蛋白對自閉症兒童的大腦有影響,食用後會加重多動等行為問題。
  • 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不安全?10年研究發現或增加肝癌風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不安全?10年研究發現或增加肝癌風險基因療法如火如荼,然而長期存在的安全性顧慮仍無法接觸。然而,由於健康犬的肝細胞通常處於靜止狀態,犬模型非常適合長期研究,這些研究旨在了解AAV基因治療的持久性和安全性。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AAV載體是安全的,一般不會將它們自己的基因組插入人類的基因組中,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然而AAV也曾面臨一些爭議,幾項小鼠研究即顯示,AAV基因療法載體的基因組整合可以導致肝癌。
  • 生物素酶缺乏症,多發病於新生兒,及時使用生物素,預後一般較好
    病人經常有皮膚、黏膜損傷及脫髮,如彌散性皮膚紅斑、脂溢性皮炎等發生於頭部,導致頭髮乾燥、柔軟、稀疏,易脫髮。呼吸道感染和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常因免疫功能下降而繼發。對於行動遲緩和行動遲緩的病人,應進行康復治療,並注意避免訓練期間出現疲勞和交叉感染。3、預後如何?患者死亡或致殘的比率較高。
  • 雞尾酒療法治療癌症 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這種精確醫學方法為治療難以治療的高級別膠質瘤提供了一種新策略。藥物雞尾酒療法將採用多達四種專門針對兒童腫瘤的療法進行開發。將使用UCSF 500癌症基因pannel進行篩選,篩查最常見的癌症基因突變,包括所有DNA和全基因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檢測促進癌症生長的任何變化,以及RNA測序,它提供了關於癌症基因表達和驅動癌症進展的基因融合的重要線索。
  • 澳洲HPV片基因療法惠及全球女性 HPV康復或成常態
    據悉,進入新千年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宮頸癌元兇HPV(人體乳頭瘤病毒)已代替「功血」成為女性健康的頭號威脅,由於相關研究起步較晚,防治手段一度匱乏,患者往往被反覆轉陰轉陽困擾,難以根治,直到日前的某國家級免疫力峰會的交流成果發布,HPV徹底轉陰的防治方法才終於面世,據業內專家的發言,日漸成熟的基因技術被證實已經用以對抗HPV,當前全球生命科學界已確認治療HPV的最佳方案就是採用基因療法,同時,在這一方案下的首款根除
  • 基因編輯新秀Homology獲4千萬風投,研究罕見病基因療法
    據外媒報導,一家名為Homology Medicines的新公司獲得了著名風投公司5AM領銜的總額達4350萬美元的A輪投資,以開發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公司新任CEO Arthur Tzianabos表示,利用本輪投資,該公司將利用腺病毒載體工具ID』d來開展一些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疾病研究。據了解,目前全球罕見病多達七八千種,而且往往是遺傳疾病,也就是病人的某些或某個基因出現了少見的突變。而治療罕見病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對症支持治療、酶替代治療(即持續注射國外研製的生物製劑)和骨髓移植。
  • 飲食療法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症治療,吃對才能事半功倍
    在肝病的眾多治療方法中,飲食療法為治療肝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基礎。可以通過飲食療法為肝病患者提供病情恢復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對肝病恢復有益。但很多人認為飲食療法的療效不如中藥和西藥來的快,但它取材簡單,應用方便,無明顯毒副作用。
  • 兒童罕見疾病-半乳糖血症,哪些原因會導致?治療方法有哪些?
    最經典的半乳糖血症症狀就是肝功能損害、蛋白尿、拒乳、噁心、嘔吐甚至白內障和智力障礙,但是患上這種疾病症狀比較輕的人,是不會有什麼特殊的症狀的,患上這種疾病的人主要是出生數天的新生兒,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1/50000。
  •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見藥物淺析
    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見藥物有哪些?新生兒黃疸既可以是一種生理現象,也可能是各種疾病的一種臨床徵象。病理性黃疸不及時治療,尤其是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的黃疸,可導致急性膽紅素腦病等。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常見藥物  1、酶誘導劑  早期新生兒肝臟葡萄糖醛酞轉移酶活性僅為成人的1%—2%,故未結合膽紅素不能有效地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而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