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金滅遼,北宋亡。連蒙滅金,南宋亡。宋你是怎麼想的?

2020-12-16 讀史十二年

北宋聯合金國打敗大遼,而被金國趕到了南邊,成立南宋。南宋聯合蒙古打敗金國,南宋也被滅亡,蒙古人一統天下。為什麼宋朝會犯這樣的錯誤,而且一犯錯就是兩次,人們常說在一個地方跌倒兩次就是傻,而宋朝為什麼這麼傻?

北宋地圖

北宋聯合金國滅遼

當時的遼國其實和大宋的關係還不錯,建立了百年的和平。於是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西夏,大宋建國以來,跟契丹遼國的恩怨一直也是很多,太宗兩次北伐,目的就是為了那個一直圍繞在漢人心頭上的燕雲十六州,丟失200年的燕雲十六州,讓宋朝的皇帝們成了一個夢想,可惜實力不允許啊。而燕雲十六州對於宋朝的意義還是很大 的,哪裡直接影響了,宋朝軍隊對於戰馬的獲得和飼養。而因為沒有牧場放馬,北宋可是想了不少的辦法,最著名的就是「保馬法」。民間養馬,不僅可以減稅,還會得到朝廷的獎賞。這就當寶貝一樣伺候的馬和在草原上飛馳的馬能一樣嗎?退耕還草,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被用來養馬,也造就了,方臘等農民起義軍。

燕雲十六州

而這時突然冒出來個西夏,地盤不大,但是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覆蓋了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之間,不僅阻斷了宋朝通向西域的道路,以前這裡是党項人的地盤,宋朝還能從這裡通向西域換取物資和戰馬,現在一下被打斷,這如何忍的了。遼國太厲害,打不過啊,就直接去找西夏的麻煩,這一打,哎呦不錯哦,還能打贏幾個戰役,收復幾千裡失地。於是宋人看到了希望,也找到欺負別人的快感,一發不可收拾。而遼國更是樂見他們打的你死我活,因為大遼內部也不平靜,在遼東一個女真也開始對遼下手,就是後來的金。

金宋海上之盟

在對西夏作戰的時候湧現出一個太監將軍,收復不少城池,受到宋徽宗的賞識,這個宦官就是童貫。童貫,有一次出使遼國,告訴宋徽宗,我是去打探情報,看有沒有機會收復失地,也就是燕雲十六州。因為宋神宗曾留下遺訓

能復全燕之境者胙本幫,疏王爵。

這就是誰收復燕雲,直接封王啊,多大的誘惑,於是童貫就作為副手,其實是實際的主官,出使遼國。結果被大遼皇帝當著文武百官「南朝乏才如此。」奸臣就是奸臣,回來的路上一直懷恨在心,在離京很近的一個驛站裡生悶氣時,遇到了一個從遼國來投奔的人,馬植。馬植在遼國出任光祿卿,本來很有油水,但是這傢伙人緣不好,經常被欺負。所以跑來宋朝,以為這裡是中原上國,禮儀之邦,能混的 很好,其實半斤八兩。

兵權在手的童貫

這兩個人一拍即合,來見宋徽宗,給宋徽宗吹噓各種遼國的腐敗,軟弱,讓宋徽宗以為遼國一戰可破。其中的主要方案就是聯金滅遼。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聯合金國的外交方面,宋朝覺得「天是王大,我是王二。」根本沒把女真人看在眼裡,就是下了個詔書,金國能同意嗎?和金人反覆談判,最後達成決議:將遼歲幣轉送金人,而擬取燕雲地」。可惜最後金人反悔了。

「不許西京及平、灤、營三州,許以燕京並所管州鎮,書載若不夾攻,難應已許。今若便要西京,只請就便計度收取」。

這樣的扯皮了好幾年,等金都打下了遼國的上京,才基本談妥了條件。金軍負責攻打燕雲十六州以外的三個都城上京、中京和東京;宋軍負責攻打西京和燕京。金軍很快就打下了三座都城,還順手把西京也打了。而留給宋朝的就一個城市。打了兩次還是被打敗了,你說你丟不丟人。你讓小夥伴怎麼看你。

宋遼盟約

最後童貫請求金軍夾擊燕京,哪成想,金軍一到遼軍就投降啦。這下好,你叫人家一起攻打遼國,結果你一個城市都沒打下來。還想要好處。最後雖然得了七座城池,等宋軍派人佔領後才發現,這已經都是空城。

宋徽宗卻不這麼想,這是他們老趙家幾輩子的夢想收復失地。

通過這一系列的騷操作,讓女真發現宋朝的軟弱無能,連自己的手下敗將都打不過,不欺負你欺負誰啊?

於是在張覺叛逃到宋朝,金以宋朝擅自撕毀協議為藉口,進攻北宋「靖康恥」變成了現實,北宋被滅。

北宋聯合金國而滅遼,其實以戰略來看還是不錯的,可惜打鐵還需自身硬。

金順手滅北宋

我們再來看看南宋,聯元滅金。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這一直就是南宋的指導思想。南宋一直也沒有忘記收復失地,多次北伐,終究無功而返。這時更北的蒙古人開始崛起,西夏,西遼相繼滅亡,而金國也是岌岌可危。

金國內部也分歧不斷,有建議回老家遼東,日後東山再起。有建議攻宋,以補充自己的損失,擴大縱深。北方有強大的蒙古攔路,基本回不去了,只有繼續欺負南宋。

金國末年

是的,這是金人先動的手,南宋無法,而聯合蒙古一起對付金國,公元1233年十月,孟珙率兵兩萬,與蒙軍合圍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在宋蒙聯軍圍城三個月之後,蔡州陷落。金哀宗自盡,其遺骨被宋蒙兩家平分,金國滅亡。

1234年六月,金朝滅亡五個月後,宋理宗派出淮西制置司的六萬軍隊,先進入開封,又佔領潼關。七月,又攻佔了沒有設防的洛陽,史稱「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

宋軍前鋒抵達洛陽第二天,士兵的糧袋就空了,之後靠採摘野菜和面作餅充飢。而後續的宋軍又在趕赴洛陽的途中,中了蒙古的埋伏,損失慘重。後來蒙軍展開強勢反攻,決黃河之水淹襲宋軍,導致宋軍傷亡慘烈。「端平入洛」最終以南宋的全面潰敗而告終。

這下蒙古也得罪了,第二年蒙古人開始進攻南宋,在抵抗了45年後,南宋滅亡。

通過北宋和南宋的兩次選擇,導致了宋朝的滅亡,現在看來結果都是一樣的。但是你要知道,古人沒有那麼傻,我們都能看懂的他們那麼多人看不明白?那麼多的王公大臣會不知道?

原因我來分析一下。

一,北宋和金國的海上盟約,其實一開始就錯了,北宋沒有重視這個「合作夥伴」,先以高姿態,以天朝上國來對金。而後看金國越來越強又以低姿態來,對待談判。

「據燕京並所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復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可往計議。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前後反差之大,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吃硬不吃軟的貨。只要你厲害,他就會怕你。

而南宋面對金國的,卻完全想法。一開始南宋就對蒙古人,相當重視,知道一旦蒙古滅金後,下一個就是自己。

「萬一韃靼得志,直犯中原,或虜酋逃遁,逼近邊界;或恐中原有豪傑,皆當為備,但不可張皇」;「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

南宋的官員還是很清醒的,而金國也一樣,於是向南宋求救。

「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

而南宋也確實給予了金國一些幫助。誰讓金最後作死呢?反過來金國南宋。這下可好,你不仁就休怪我不義,國讎家恨一起報。所以南宋連蒙抗金,都是金自找的。

宋徽宗

二,宋徽宗,和宋理宗。這就是兩個棒槌。

宋徽宗,在對西夏取得一點勝利,就開始好大喜功,又受奸臣蒙蔽,加上內部矛盾不斷,於是「甩鍋」。把大眾的目光吸引到遼國身上。可是他錯誤的估計了敵人,也錯誤估計了自己的實力。

童貫十五萬大軍進攻只有一個燕京的大遼,差點全軍覆滅。而金國沒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來了。金國怎麼看?這麼一個弱雞不欺負他欺負誰啊?把自己的無能全都暴露無遺。最後在金國進攻東京的時候,黃河上連個把守的都沒有,讓金國暢通無阻的就過了黃河。北宋還歡天喜地的,以為自己多了不起呢。

宋理宗同樣如此,滅了金國後,直接收復了兩淮全境,報了當年的「靖康恥」。俘虜了大部分都金國貴族,你見好就收唄。不,就想趕緊收復中原。當時參知政事喬行簡當時養病在家,聽說此事後立即抱病上書,列出一長串問號:

「今邊面遼闊,出師非止一途,陛下之將,足當一面者幾人?勇而鬥者幾人?智而善謀者幾人?陛下之兵,能戰者幾萬?分道而趣京、洛者幾萬?留屯而守淮、襄者幾萬?」

宋理宗還是一意孤行,這樣徹底得罪了蒙古人,當時的蒙古人跟開了掛似的,見誰滅誰。不過後人也小瞧了南宋,抵抗蒙古45年之久,要知道滅金也才30年。

宋理宗

所以當你做一個選擇的時候,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而一個皇帝的選擇,影響的是一個國家,更是今後幾十年的變化。我們現在看來當時是錯誤的,可是說不定那時候卻是最好的選擇。宋人傻嗎?還真不傻。俗話說,今時不同往日,只是,時也,命也,運也。

相關焦點

  • 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北宋被滅的教訓,執意要「聯蒙滅金」
    眾所周知,遼末金興時,北宋君臣不顧宋遼百年和好,聯金伐遼,結果卻引來了比遼國更為強大的金國的入侵,以致亡國。而到了南宋時期,隨著蒙古強勢崛起,宋朝君臣幾乎是複製了聯金伐遼的劇本,再一次同比金國還要強大的蒙古結盟,使自己終喪於蒙元鐵騎的馬蹄之下。 那麼,南宋為什麼會無視前輩的教訓,執意要與強敵聯手滅金?「聯蒙滅金」究竟是南宋犯下的重大戰略性失誤,還是在當時的局面下不得不採取的自保之舉?
  • 金滅遼、北宋,南宋和元聯合滅金,元又滅宋,這些亡國君結局怎樣
    宋遼金元時期,首先是宋、遼並立。後來金崛起,金滅掉遼,後又南下,俘虜宋徽宗和欽宗,北宋滅亡。南宋建立,其後元朝建立,元宋聯合滅掉金,其後元又滅掉西夏和大理,並滅南宋,統一全國。那麼這些王朝的滅亡,他們的亡國君王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 宋金戰爭最後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齒寒,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僅在宋朝時期,就發生過至少兩次:一次是北宋的「聯金滅遼」,導致北宋也在隨後被金所滅;另外一次則是南宋的「聯蒙滅金」,結果金亡後,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轍。 但是,如果我們還原宋金戰爭最後20年的歷史就會發現:南宋的選擇其實與北宋有本質區別,看似違背「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還要「聯蒙滅金」?
    實際上對於金國吃癟南宋朝廷保持了極大的冷靜,雖然恨金恨得咬牙切齒,但北宋聯金滅遼,後又被金所滅的教訓實在太過慘痛,所以在怎麼處理金、蒙問題上,南宋朝廷分為兩派,議論不休。其中一方是以宰相史彌遠、喬行簡為代表的鴿派,他們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執意還要「聯蒙滅金」?
    實際上對於金國吃癟南宋朝廷保持了極大的冷靜,雖然恨金恨得咬牙切齒,但北宋聯金滅遼,後又被金所滅的教訓實在太過慘痛,所以在怎麼處理金、蒙問題上,南宋朝廷分為兩派,議論不休。 其中一方是以宰相史彌遠、喬行簡為代表的鴿派,他們認為 「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
  • 為什麼都是亡天下之戰,南明相比南宋崩潰得如此之快?
    1127年,北宋都城開封被金兵攻破,北宋滅亡。宋徽宗第九子趙構又創立了南宋,雖是半壁江山,卻也延續了150年。1644年,明朝都城北京被大順軍攻破,崇禎皇帝吊死煤山,明朝滅亡。都是都城陷落,都是在南方重建政權,為何一個南宋能成功,南明卻失敗呢?一、抵抗核心對比——單核心和多核心北宋滅亡,徽宗皇帝的第九個兒子趙構,是唯一的漏網之魚。他被授予天下兵馬大元帥,本意是招兵買馬勤王救駕,雖未成功,卻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文武班底,其中就包括嶽飛。
  • 最風流的南宋皇帝,滅了金國,卻害苦了大宋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殘破不堪的蔡州城早已糧草斷絕,陷入老弱互食的慘狀。金哀宗決意以身殉國,他在自殺前將皇位傳給大將完顏承麟,但後者即位不足一個時辰,宋將孟珙就派兵從南門攻入。完顏承麟這個「臨時工」,死於亂軍之中。至此,金亡,享國119年。南宋朝廷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 江湖亂彈:明朝亡於萬曆,丐幫亡於洪七公
    丐幫,始於唐末,興於北宋。仁宗年間,汪劍通就任丐幫第八代幫主,他勵精圖治,大力發展幫眾,並與有朝廷背景的少林寺保持良好的關係。英宗二年,汪劍通參與了由少林寺策劃的「雁門關事件」。喬峰南宋光宗時期,洪七接任丐幫第十八代幫主。然而洪七上任後,並沒有解決掉「淨衣」「汙衣」的歷史遺留問題,甚至帶來了新的問題,使得丐幫內部黨爭不絕,政治混亂。
  • 製造了靖康之恥的金國是怎麼滅亡的?專家:其結局比北宋還要悲慘
    然而,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百年後,輪到金國哀嘆了。1232年,蒙軍主帥拖雷繞過潼關,越秦嶺,出漢中,直奔金都汴梁。結果在三峰山之戰中,金軍大敗,主力消亡殆盡。汴京被圍數月後,城內糧草斷絕,瘟疫四起,軍民死亡逾百萬人,金哀宗眼看城池不保,安排完顏奴申及崔立等留守汴京,他則選擇了不羞遁走——南逃歸德。
  • 金國消滅北宋後,為什麼不滅了弱小的西夏呢?
    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於隔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滅北宋後,金國卻沒有進攻當時相對弱小的西夏,這是為什麼呢?
  • 《復聯4》黑曜四將的下場如何?黑矮星很憋屈,亡刃將軍死的窩囊
    黑曜四將是指滅霸手下的四名將領:黑矮星、烏木喉、亡刃將軍和暗夜比鄰星,但其實滅霸還有一名大將叫超巨星,可能因為這個角色過於強悍,也可能是為後續情節做準備,所以,超巨星並未能在《復聯3》和《復聯4》中與觀眾露面,只有剩下的四名大將追隨滅霸完成宇宙平衡計劃,但他們的下場並不是太好。
  • 為了奪回燕雲十六州,童貫率軍聯金滅遼,留下北宋滅亡的隱患
    宣和四年(1122年),金人約宋攻遼。其時,在金人追擊下,遼天祚帝已逃入夾山,耶律淳被擁立為天錫皇帝,史稱北遼,支撐著殘局。童貫鎮壓了方臘,正躊躇滿志,以為只要宋軍北伐,耶律淳就會望風迎降,幽燕故地即可盡入王圖。
  • 南宋初年嶽飛有多想北伐?寫詞的時候都不忘:一鞭直渡清河洛
    1127年,金國軍隊南下攻佔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擄走徽宗、欽宗兩位皇帝,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不過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因為之前出任河北兵馬大元帥,並沒有在京城中,也就沒有成為金國人的俘虜。
  • 復聯4:黑曜四將實力嚴重削弱,黑矮星很憋屈,亡刃將軍死的窩囊
    復聯4終局一戰最終結果也是遵循了奇異博士所看到的唯一一種打贏滅霸的結局,鋼鐵俠打響指犧牲,滅霸化灰。這一位超級大反派以這種方式離場,讓人感慨萬分,因為他最初的目的也是為了宇宙能夠平衡發展,只是選擇的方式不同罷了。
  • 南宋聯蒙滅金,與北宋聯金滅遼有何不同?主動與被動的區別
    「聯蒙滅金」是南宋沒得選擇,跟北宋「聯金滅遼」不一樣。「聯金滅遼是」放棄機會、咎由自取。一、一百多年前的「聯金滅遼」,是咎由自取在說南宋「聯蒙滅金」之前,我們可以來回憶一下北宋末年的「聯金滅遼」。徽宗宣和初年,遼國在金國的緊逼之下,已經顯現頹勢。北宋君臣誤以為恢復「幽雲十六州」的機會來了,主動聯繫遠在東北的金國,訂立海上之盟,共舉滅遼、各取所需。
  • 觀宋填詞162|萬傾煙波萬傾愁 戰亂中淮上一個女子的悲歌
    這兩個人都是在戰亂中被金兵擄走,都題壁了一首詞流傳後世,巧合的是,兩首詞都是《減字木蘭花》:一個是北宋末年的蔣興祖之女,其詞為《減字木蘭花 · 題雄州驛》: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兩三家。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
  • 觀宋填詞162|萬傾煙波萬傾愁 宋金之戰中淮上女子的悲歌
    這兩個人都是在戰亂中被金兵擄走,都題壁了一首詞流傳後世,巧合的是,兩首詞都是《減字木蘭花》: 一個是北宋末年的蔣興祖之女,其詞為《減字木蘭花 · 題雄州驛》: 朝雲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兩三家。 飛鴻過也,百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回首鄉關歸路難。
  • 北宋滅亡:一場持續百年的溫水煮青蛙
    更重要的是,北宋是君臣關係最和諧的朝代,宋之前,君王長期被權臣、外戚、宦官、藩鎮等各種勢力鉗制,宋之後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君權一家獨大,大臣逐步淪為皇家的奴才。「君則敬,臣則忠」,《三字經》中的這句話是對北宋君臣的完美寫照。也正是在這種君臣關係下,北宋變得空前絕後強大。
  • 王國維說「詩詞有題而詩詞亡」,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先生便提出「詩詞有題而詩詞亡」的主張觀點,那麼這句話到底怎麼理解?有道理嗎? 王國維先生認為,像《詩經》、《古詩十九首》、五代和北宋的很多詩詞都沒有題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詩詞的主旨和深意沒有辦法通過題目說盡。
  • 中國歷史朝代歌,你會幾首?
    隋文帝像第四首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則天皇,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后莊,華歆分十國,北宋滅南唐,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