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眼」這個名字不會為網絡文學愛好者陌生。他是閱文集團旗下擁有28億正版點擊用戶的白金作家,於2010年在起點中文網開始創作處女座《黃金瞳》,在今年11月憑藉網絡小說《天才相師》獲第一屆網絡文學雙年獎優秀獎,還曾分別以200萬和800萬版稅兩度登上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
12月21日,閱文集團為打眼還在創作中的新作《神藏》舉辦發布會。打眼說:「文學創作在讀者看來精彩紛呈,但對作者而言卻是一件很孤獨和枯燥的事情。每一次創作都像是一次輪迴,帶著作者本身嘗盡了書中的酸甜苦辣。」
當天下午,打眼接受澎湃新聞專訪,他向澎湃新聞形容自己對寫作現狀「非常滿意」。其實,打眼同時也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但打眼說介紹自己時會先說他是網絡作家,「這些身份我都會放在網絡作家之後的,沒有什麼丟人的。」
打眼
談寫作:所有作者都會卡文 澎湃新聞:《神藏》這部新作和之前幾部作品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打眼:它融合了之前幾部作品的元素。《黃金瞳》寫的是古玩、《天才相師》寫的是傳統文化、《寶鑑》寫的是三教九流。《神藏》則把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作品。以前每種元素在各部作品單一展現,這次則在《神藏》中都有體現。寫到現在,我對這部作品(指《神藏》)非常滿意。
澎湃新聞:你認為自己作品一直保有的特色是什麼?小說本身是虛構的,但您會注重它和現實之間的聯繫嗎?
打眼:特色是比較接地氣。小說和現實肯定是有關聯的。比如我現在這本新書裡面有一個故事情節是「炸魚」,本身我小時候到水庫裡炸過魚,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故事都是源於生活。
澎湃新聞:您在開始網絡寫作之前參過軍、也做過古玩,這些經歷對您的寫作有什麼影響?
打眼:眼界很開闊,經歷的事情多一點。我可以把它變成故事寫在書裡面,以前也是這麼做的。
澎湃新聞:享受創作這個過程嗎?
打眼:有享受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有時候一個情節過不去,卡在那裡了就很痛苦。卡文是所有的作者都會遇到的,情節繼續不下去,或者說某一個情節轉化上感覺有問題。因為我們寫了就想把作品寫得很完美,寫到最好,這個糾結經常會有。最久大概有幾天,把這個情節理順後就好了。好比這個情節卡了,後續的情節連不上,可能我會先把這個情節放下,把後續的綱要做出來,這個情節自然通順了。
澎湃新聞:現在您的創作有一定的節奏嗎?一年一部作品?
打眼:基本上還是一天兩章到三章。作品不好說,這個要看讀者的歡迎度。他(指讀者)非常希望你寫下去,那就寫下去。你寫一部作品首先要和讀者見面,讀者會給你一些反饋。
談讀者:讀者喜歡的就是好的 澎湃新聞:有人說讀者是網絡作家的衣食父母,是這樣嗎?
打眼:如果很多人喜歡讀你的作品,對作品本身就是很大的肯定。就像以前70年代金庸每天寫、每天上報,就是每天都可以得到反饋。粉絲、讀者是我們很重要的支持者。我寫的時候會很自然地想像什麼畫面是讀者喜愛看的,但我說不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澎湃新聞:講到網絡作家一邊更新作品,一邊看讀者的反饋。這樣的寫作過程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可能會被讀者帶著走或者去迎合讀者的口味趣味。您怎麼看這樣的問題?
打眼:一個比較成熟的作者會按照自己的大綱去走,讀者的反饋或許會讓他進行一些微調,但肯定不會改變他本身的思維。作者是不會被讀者的思想所左右的,這樣一本書就沒有辦法完成了。有一句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是一個道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有一些人可能稀罕這個角色,有一些人不喜歡這個角色,你要聽從他們的意見就沒有辦法寫了。
澎湃新聞:但如果對某章節,你發現讀者不太喜歡的聲音比較多,會怎麼做?
打眼:也是會寫下去,但是你要搞清楚讀者為什麼不喜歡,然後再做一些調整。我會思考,但思考完了基本上還是會按照我的綱要走。
澎湃新聞:現在有一些人說網絡文學同質化比較嚴重,都是類型化小說,對此您是什麼看法?
打眼:類型化不是網絡小說的問題,是中國當代文學都有的問題。好比說某一個故事,像現在電視劇裡面的歷史劇,大家都跟風往那拍。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老百姓喜歡看,所以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問題。
就像以前有一個雜誌叫《大眾電影》,為什麼叫做「大眾電影」,因為是老百姓看的電影。我們現在網絡文學也是寫給廣大讀者看的,寫給普通人來看的。對於這類文學,要說類型化,我覺得讀者喜歡的就是好的。
談網絡文學:不太喜歡富豪榜,盜版是最大問題今年在上海舉辦的網絡文學論壇上,一些網絡作家提到「網絡作家」這個身份還不被大家接受。很多人一聽「網絡作家」,就覺得和「傳統作家」還是不一樣的。您如何看待「網絡作家」這一身份?
打眼:我也是中國作協會員,這個身份不存在網絡作家、傳統作家之分。對於網絡作家的身份,我個人是很認同的。我如果和別人介紹我的身份,我會先說我是一個網絡作家,然後才會說我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或者說我是安徽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這些身份我都會放在網絡作家之後的,沒有什麼丟人的。因為你能在這個行業裡面脫穎而出,本身就很優秀了。
澎湃新聞: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陳村曾提及網絡哺育的第一代網絡作家一旦出名後就飛快逃下網,更希望他們的作品能在傳統出版社發表。您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網上還是在傳統出版社發表?
打眼:線上和線下出版只是接觸的受眾、讀者不同,不存在哪個更重要、哪個不重要。要說界定網絡作家和傳統作家的區別,出版不是問題。我的每本書都有紙質出版,包括我的上一本書還沒有籤好字就已經給人買走了。我的書在線上、線下賣得一樣好。
澎湃新聞:2012年您位列第七屆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第二十名,2013年您位列第八屆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第八名。現在還有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這些「榜」對您而言,是榮譽還是壓力呢?
打眼:我個人不太喜歡,去年的榜(指第九屆中國網絡作家富豪榜)我沒有上。這個東西雖然能直接體現出作者的商業價值,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可能會誘導青少年,看到這些東西就貿然進入這個行業。但是像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本身是我們網絡文學裡面的一個榜單,本身依據不涉及一些比較隱私的東西。我覺得沒有必要把一些隱私的東西放在網上。
澎湃新聞:除了「富豪榜上的網絡作家」,一般網絡作者的寫作生態是什麼樣的?
打眼:都是一樣辛苦。網絡文學的門檻是很低的,不存在你一進來就能成功或者一進來就失敗。它成績的好壞取決於讀者是否喜歡,這個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寫作水平、寫作素養。好比情節的設定、文筆。如果新的網絡作者感覺自身具備這些素質,完全可以進來(指網絡文學圈)。
澎湃新聞:您在網絡文學圈子裡是一線作者,又是作協成員,您覺得現在我國網絡文學遇到哪些問題?有什麼問題是限制其發展的?
打眼:盜版。如果能解決盜版問題,不光是網絡文學,包括傳統文學,都會比現在這個情況更加繁榮一些。
澎湃新聞:解決盜版問題的瓶頸在什麼地方?
打眼:國家法律。現在唱片的盜版問題基本上正在解決或者快要解決了,但是(文學)盜版問題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出來。
澎湃新聞:除了解決盜版問題,您希望網絡文學未來還能有哪些發展?
打眼:更加開放一點,和各方面接觸、交流,包括合作更加多一些。包括像現在開發出來的影視、遊戲,希望未來能夠擴展更加廣闊一點,和各方面的IP開發合作多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