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和文蛤都是十分優質的水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等營養元素,經過烹飪之後鮮美可口。但最近,福建省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顯示,這兩種水產品都檢出了不合格的情況。
廈門市翔安區洪芒最水產攤的黑魚,磺胺類(總量)檢驗值為685μg/kg,標準值為≤100μg/kg,經檢驗超標6倍多,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磺胺類藥是一類廣譜抗菌藥,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養殖環節未嚴格控制休藥期或超量使用可能導致殘留超標。磺胺類藥物在體內作用和代謝時間較長,長期食用磺胺類藥物超標的食物,可能引發泌尿系統、肝臟損傷。
廈門市海滄區沈佩珍凍品攤的文蛤,氯黴素檢驗值為3.60μg/kg,標準值為不得檢出,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規定。氯黴素屬抑菌性廣譜抗生素,根據農業部規定,氯黴素在所有食品動物中不得檢出。肉製品中檢出氯黴素主要可能是由於畜禽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止疫病的發生,使用氯黴素導致畜禽肉中氯黴素殘留。長期大量食用氯黴素殘留可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導致消化機能紊亂。
水產品檢出獸藥問題,和養殖人員有著直接關係,希望廣大養殖戶能夠加強養殖技術的培訓學習,嚴格把控對獸藥的使用。
對監督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時啟動核查處置工作,查清不合格產品流向,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履行法定義務立即採取封存、暫停生產或經營、召回不合格產品等食品安全風險控制措施,依法開展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