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俗語,通常是前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有著鮮明的時代和風俗特點。在俗語中,有句話叫「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交錢,交言,留宿,留飯,意思都很淺顯,與現代語言差別不大。
留宿,留飯幾乎是當今言語。交錢,意思就是說不能再借錢;至於交言,大致概括為概為不能深入交談!
《論語》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明明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講「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的俗語呢?
人到五十歲,已經年過半百,身體大不如前!隨著身體健康及體力情況都在走下坡路,即使是身體健康的男女,也不免開始開始慢慢變得衰老。因此,在這個時候,很多人在家裡已經不掌握財政大權,也正是因此,所以一些人借錢或還錢這種與錢財密切相關的事就往往不再會找他們,而是與年輕正旺年的一輩往來,畢竟年輕人一是不糊塗,二賺錢相對方便!
至於六十不交言,就是說人到六十已經是花甲之年,所以他們已經把人生看得較淡,在面對一些看法與意見時,大多數人也會持一種保守態度。但很多時候,會出現一種現象,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老年人有時看不慣;老年人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年輕人又不想聽。因此,當年輕人和老年人說不到一塊時,不交言其實也是一種很明確恰當的選擇。當然,不是說不讓你說話,而且有些事情不必爭論!
七十不留宿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人到七十歲後到別人家裡做客,主人不會輕易留老人過夜。畢竟古語云,人到七十古來稀,一旦老人會出現一些突發的不太好的身體狀況,對於留宿的家庭和老人的家庭都是一件大事!當然,隨著社會科學與生產力的科技發展,很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壽命已經相對延長,甚至可以做到長命百歲。但無論如何,留宿過於年邁的老人其實有時候也是一種很有風險性的事情!
至於八十不留飯,一是因為和七十不留宿類似的原因,老人身體不好以防意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到八十歲年齡的時候,飯量大大減少,畢竟牙齒也掉很多,胃口也沒有年輕時那麼好,消化能力也大大的下降。所以說,即使主人平時是待客很客氣的人,總是勸飯勸菜,而對於八十歲的老人,他們就不會再十分客氣的勸老人家吃飯,吃菜。只會隨老人的意,願意留下來吃,不願意的話就隨老人的意!
九十不留坐,對於古今任何一個時代來說,九十都應該是高齡人,所以說,老人不一定可能會在什麼時候突發意外,特別是在不信任的環境下,不留坐九十歲的老人,應該說是一種對於自己的保護措施,儘管顯得有些冷漠!
雖然隨著時代和科技發展,有些東西已經有所改變!但這些俗語,即使到現在也有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特別是一些較強的人際交往準則,我們更應該予以牢記和遵守,以免再生事非。
從古到今,農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都是處於一個較低的狀態!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沒,農村的人均壽命也就在三四十歲左右。因為那時候到五十歲基本上都被當做老年人來對待,所以這些俗語也就應運而出!即使到今天,農村的人均壽命也是相對較低,所以現在來看,其實這些俗語也是相對適用的!
如今,這類話仍然會被一些農村的老人掛在嘴邊,時時刻刻教育著家人。比如我之前就聽過過類似的話,這是俗語,但其實更應該說是一種對於生活的無奈!老人們一邊在教子女如何「規避和老年人相處的風險」,但另一邊實際上自己也是老年人,可能自己也要忍受這種「被別人規避」的問題,實在是矛盾!
或許這些俗語有一定道理,但我更希望我們可以和年長者多加以溝通,一方面這是對他們的一種關愛;而另一方面,我們或許還可以從中獲取大量人生經驗。如何更好地幫助老人,如何讓現在的人們不因為碰瓷之類的事件而對老人失去愛心,這是個嚴峻的道德問題,也是我們如今不得不思考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