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2020-12-19 夜芒星

歡迎閱讀,我是夜芒星。從遠古時代到現在,許多至理名言在中國流傳著,這些話不僅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而且是經過漫長歷史變遷得出來的總結。俗語的特點都簡單明了,說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因此它能代代相傳下來。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首先,「六十不交言」意思是當人們到了六十歲時,已經進入了老年,在古代,一直都有耳順之年的說法。而六十歲就是指耳順之年。當人們到達這個年齡時,身心和力量均不如以前,很容易就身體疲憊和精神疲勞,因此基本上在這個年齡,他們不再為物質生活而操勞賣命,而是希望好好休息保持健康。而且,這個年齡的人思維也很遲緩,如果他們與年輕人交流,往往會固執己見,無法完全理解年輕人的思想和含義,這就很容易造成誤會。到了60歲後,許多人的溝通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年輕人在與老年人交談時需要謹慎,而這個年齡的老年人也需要注意應對,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爭吵。

農村俗語和老話古代諺語

其次,「七十不留宿」是指在這個年齡段,人體功能開始下降並經常生病,並且自古就有一種說法「人到七十古來稀」,能活到這個年紀已經算是比較幸運的。但身體狀況也需要注意,如果輕易在別人家中留宿,那麼一旦身體出現了異樣,很容易給別人添麻煩,所以這種說法就會出現。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八十不留飯」意思是八十歲的人們會吃得比較少,不能與年輕時候相比。而且,這個年齡的老年人對飲食非常挑剔,當然不是指挑食,而是腸胃和消化功能已經開始衰退,如果此時不注意,仍然暴飲暴食,那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80歲的老年人需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對身體更有益,畢竟病從口入,飲食是老年人生活必須重視的一個環節。

農村俗語和老話古代諺語

當然,雖然這句話已經流傳了很久,有的話確實很受用,但是在當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不斷提高,各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60歲以上還在為自己的專業打拼或者是四處遊山玩水的人都不在少數。所以古代傳下來的俗語諺語也只能因人而異了。感謝閱讀感謝關注,我是夜芒星。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幾個俗語,為什麼農村人都這麼說?
    所謂俗語,通常是前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有著鮮明的時代和風俗特點。在俗語中,有句話叫「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交錢,交言,留宿,留飯,意思都很淺顯,與現代語言差別不大。
  • 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有什麼意思嗎?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我們常聽的一句農村老話,作為年輕人來說,這句話光聽家裡的大人就不下說了十多遍,但是真的有人問起來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卻啞巴了,很少有人能夠答得上來的。這幾個年紀其實都是代指老人,後面的留宿留飯以及留坐基本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留人在家做客的道理。古人云呢,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在古時候能活到70歲的人,已經是非常少了,農村裡面還有一句話叫做人活60大便宜。也就是說能夠活到60歲,已經很便宜了。
  •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世人都知道老來難,人年紀一大了,就怕給別人添麻煩,然後遭到子女及他人的嫌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的。在農村裡一直都是很喜歡走親戚、串門的,這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但當人年紀大了以後,也就不願意走親戚了,即便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多數是讓子女代勞了。比如在農村裡過年走親戚,以前往往都是父母領著小孩子去,可是等到父母老了以後,則是子女領著他們的小孩子去了,很少見到有老人出去給別人拜年的。這個也和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有關:「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非常實用
    古時候民俗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既然可以歷經上千年歲月滄桑而經久不衰,毫無疑問有它的大道理。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沒留飯」,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六十不交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勸誡年青人,不必與六十多歲的老人深入交流,更沒必要造成語言上的矛盾。
  • 農民常說:「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步」,到底啥意思
    在農村各地流傳著一些特色俗語,有的說得是為人處世道理的,有的是種地的諺語,農村的俗語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條。這些俗語都是華夏兒女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也表達了過去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俗語大都是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才能流傳至今。
  • 民間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怎樣理解?教人量力而行
    文·段宏剛俗語是民俗文化的濃縮,許多俗語用很少的文字表達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顯而易見的指導價值。「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廣,是人們從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 俗語「50不交錢,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過去在老祖宗經常教導我們的俗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50不交錢,70不留宿」,其實這句俗語在很多地方都有,有些地方還有「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說法。孔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老人為何三不留: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飯, 九十不留坐?
    "七十不留宿, 八十不留飯, 九十不留坐",這是民間文學中最流行的一種。為什麼70後的老人三不留?為什麼老人三不留: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三句俗語的意思是,老人70歲以後,如果到親戚、朋友家裡串門,主人不要強留其住;80歲以上的老人,不要強留其吃飯;9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連坐也不留。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話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道理這個東西,從來都是相對的,當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立場上看問題時,這問題是具有多面性的。比如這句農村俗話「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飯」,我們初看這句話時,會想當然的認為這裡的五十不交錢是五十不借錢,但假如是這樣的意思,那這個六十不交言又怎麼解釋?
  • 道一道農村人口中常說的老話,品一品其中的韻味和深刻含義
    有的時候僅僅是短短的一句話,就能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人物的心理都描述得淋漓盡致,這些俗語所蘊含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其中蘊藏的韻味,都值得我們去體會、探索和感受。例如,下面這些老話中間就包含著許多的哲理。
  • 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
    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農村老話,至今也一直為農村人所熟知,並且一些老人積極踐行著這一「信條」。首先,讓我向你講講它的意思:1.六十不借債:人生七十古來稀。生命短暫,人到六十歲,也就是老年了,六十不借債,就是說人到了老年,不要向別人借錢。為什麼不能借債?懷舊的宇哥覺得,應該是人老了,難以東山再起,也無法像年輕人一樣創一番事業,一旦借債,大多數無法償還,甚至有可能會把「還債」的「包袱」留給下一代,這是很拖累人的。再加上年邁了,記性差,一旦借債,造成種種糾紛不在話下,更徒增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五十尋死路」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這其中關於男女婚配的俗語就不少,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
  • 農村中的「七十不留宿」,到底有哪些講究?
    「七十不留宿」的意思其實有點悲涼。古語有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人到了七十歲,在古代已經算高上是高壽了,這樣的人鮮少人會留宿,因為有可能人家就這樣在家中離世,給留宿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做衣」,裡面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因此來看,這關於年齡的農村俗語確實包含著其中一些道理。可能是一歲年齡一歲心吧,而隨著年齡的日漸增加,人們的心理和身體上自然也就不同了。但是來說,在農村裡還有一句農村俗語,說的是,「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樹,七十不作衣」,那麼這句農村俗語又包含著何種意思呢,為什麼老祖宗又會說這些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文/圓非日月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很多老話都非常有意思,雖然,這些老話都顯得有些簡單粗暴,但是,話糙理不糙,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農村老話也是有道理的,雖然這些道理,我們年輕人了解的少,但正因為了解的少,我們更加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現在的生活和曾經的生活相對比,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 農村俗語「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嘴不腥」,是什麼意思?
    相信大家都聽過「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身正不怕影子斜」等老話,都在告誡我們不要做有違初心的事情。而在農村俗語中,也有一句和這些相似,那就是「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嘴不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包含著諸多意義。那麼,農村俗語「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嘴不腥」,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許多俗語,是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有些能直觀形象地告訴人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膾炙人口的話語。但是有些卻局限在了當時的特定情境下,放到現代社會的今天已經過時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一句俗語「願交雙腳跳,不交胖胖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