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漁民還原「放生鯊魚事件」 ,真相原來是……

2020-12-08 騰訊網

  在眼前可見的巨額利益和保護生態平衡之間,你會作出何種選擇?南三漁民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4月11日,湛江晚報06版《「昧著良心的錢不能賺」》報導了30多名南三漁民誤捕鯊魚後將其放生,並幫助它回歸大海一事後,記者近日又回到現場採訪到當事人——拉網的老闆遊先生及其合伙人陳先生,還原這次「放生鯊魚事件」的細節。

  遊土成(左)和陳康和(右)告知記者捕撈到鯊魚的海域。記者朱明傑 攝

  1

  講述——第一次撈起超600斤大鯊魚

  11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南三鎮姓遊村東面的海灘邊,來自新南村委會姓遊村的遊土成和上永南村的陳康和剛剛結束當天的拉網作業,準備騎摩託車回家。他們倆就是「放生鯊魚事件」中僱傭漁民們拉網捕魚的老闆。他們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巨額利益,果斷選擇遵守國家法律、保護漁業生態平衡。

  「做了好事老天爺會看得見,今天的收成還算不錯,能有萬把塊的利潤吧。」遊土成笑著對記者說,他們清晨6點多在淺海處下網,9點半左右起網,今日的收穫頗豐。

  遊土成今年57歲,從30歲開始就以出海捕魚為生,皮膚曬得黝黑,雙手粗糙乾裂。近十年間他不再出海,才和陳康和合夥做起拉網捕魚生意。這些年來,他捕撈起了各種魚類,但這麼大的一頭鯊魚,還是第一回看見,「以前曾經聽說有撈起過鯊魚的,但也沒我們這次的個頭大,估摸著超過600斤,在海裡兩個大漢都拖不動它。」

  圖為4月9日網傳南三島漁民捕撈時鯊魚誤入魚網的視頻截圖。

  「拉網最講究經驗,得會看潮汐流水,憑經驗和感覺找到魚群。」遊土成說,「但即便經驗最豐富的老漁民,拉網也是看天吃飯,有盈有虧。」像9日那天被一頭鯊魚闖入他們的漁網中,就導致當天「顆粒無收」。

  2

  抉擇——遵守法律保護生態放生鯊魚

  「因為有鯊魚在裡面,會把其他小魚群趕跑和吃掉,那天網裡就這頭『大傢伙』了,根本沒有多少魚,白白虧了幾千元的人工費。」遊土成苦笑說。

  當漁民們把網拉起來時,看見這頭背墨肚白的巨大鯊魚,有人立馬驚呼:「這麼大的提口鯊!」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漁民們立馬詢問遊土成和陳康和,接下來該怎麼辦?

  「有人說,老闆只要把魚翅割下來,再把鯊魚放掉,就能補回當天損失,甚至還能大賺一筆。」遊土成告訴記者,像如此大型鯊魚身上的天然魚翅,市場上只會有價無市,賣掉也許幾萬元都不止。「但我還是果斷拒絕了,要知道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且它長到這麼大了,割下魚翅它必然活不了多久,對這一片海域的生態平衡會造成嚴重破壞。」跟隨他捕魚的二兒子遊觀澤也在旁提醒,隨意獵殺鯊魚、獵取魚翅是觸犯國家法律的事情,讓大伙兒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遊土成和陳康和立即決定助鯊魚回歸大海。怎料,由於鯊魚的個頭太大,他們花了近20分鐘,抱、推、拉、扯所有方法用盡,也未能以人力將鯊魚放回大海。最終遊土成駕駛一輛用來推船的拖車,才將鯊魚送到深水處。

  3

  呼籲——共同愛護這一片美麗海域

  遊土成告訴記者,第二天村裡不少人都知道他抓到一頭大鯊魚,「許多人只聽說撈到鯊魚了,不知道我們將它放生,得知後還有人笑我們『傻』。但我一點兒都不後悔,就應該這麼做!」遊土成笑道,直到記者打電話給他,他才知道這事情被人剪輯成視頻放上了網絡,贏得一片褒揚聲。

  當地漁民想盡辦法,最終幫助大鯊魚回歸大海。(圖為網絡視頻截圖)

  即便如此,「放生鯊魚事件」對他的生活和心態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馬上就要到禁漁期了,趁這段時間多出幾次海才是正事,等到禁漁期就休息。」遊土成說,他每年都會遵守法律法規,堅決不在禁漁期捕撈拉網作業,讓海洋生態得到充足的休養生息。

  他說,要趁這次《湛江晚報》報導的機會,提醒所有的漁業從業人員,不要捕捉國家保護動物、不要在禁漁期出海,共同愛護這一片廣闊而美麗的海域,讓子子孫孫能夠依靠「碧水青山」生活。

  4

  科普——為什麼不能隨意獵殺鯊魚

  我市海洋保護踐行者小王告訴記者,所謂魚翅,其實就是鯊魚鰭中的絲狀軟骨,是用鯊魚的鰭加工而成。據美國環境保護組織統計,魚翅背後的全球鯊魚鰭貿易,致使每年有7300萬頭鯊魚慘遭捕殺。有的漁民會將鯊魚鰭割掉,而後將仍然活著的鯊魚拋入大海,但魚類的魚鰭相當於人類的四肢,失去行動力的鯊魚,在海裡是沒有辦法自由移動的,會慢慢因為缺氧飢餓死亡或者被其他魚類吃掉。

  「有人把吃魚翅當作一種身份的象徵,但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看,魚翅裡並不含有任何人體容易缺乏或高價值的營養,而以目前海洋被汙染的程度來看,魚翅裡含的汞也高於以往。所以,吃魚翅只是一種特有的虛榮文化現象,不能美容也不能抗癌。」小王如是說。

  更重要的是,鯊魚類是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的關鍵。如果大量捕殺海洋生態系統金字塔頂端的鯊魚,會導致大量中小型魚類因失去天敵而數量暴增,從而嚴重打亂整個海洋生態平衡,最終導致海洋生態系統崩潰,影響到人類的生存環境。

  據了解,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中的路氏錘頭鯊等5種鯊魚和所有前口蝠鱝等同於我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來源:湛江晚報,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文/圖:記者朱明傑

  編輯:吳明澈

  審核:羅磊

相關焦點

  • 漁民抓到2米長鯊魚放生時卻被咬傷,事後表示並不後悔
    >   (Max Berryman的日常工作照)   據太陽報5月15日報導,21歲的漁民Max Berryman在英國Cornwall海岸附近被一條長7英尺(約2.1米)的鯊魚咬傷,右腿上留下了10英寸(約25釐米)的傷口,這是近50多年發生在英國海域最嚴重的鯊魚襲擊事件。
  • 山東漁民所售鯊魚若為鯨鯊將面臨罰款(圖)
    11日,日照嵐山的漁民再次捕獲了一條大魚,經專家圖片初步鑑定,可能是鯨鯊。 (本報微博網友供圖)  嵐山漁民捕鯊賣鯊  據了解,如果漁民捕獲鯨鯊,則無權私自處置,應上交漁業部門。  「若漁民私自買賣鯨鯊,依據相關法律,漁業部門將沒收出售鯨鯊的非法所得,並將對船長進行罰款。」日照市漁政處一工作人員說。
  • 關於鯊魚的這些真相,看看你誤讀了幾個?
    為什麼要保護鯊魚?保護是不是就一概不能商業利用?魚翅貿易是導致鯊魚瀕危的主要原因嗎?如何才能真正長久地保護鯊魚?看看下面幾個鯊魚保護幾個常見的問題的解讀,你是否曾經誤讀過呢?問題一:為什麼要保護鯊魚?魚翅貿易是造成鯊魚瀕危的主要原因嗎?解讀:鯊魚作為一種漁業資源,魚體各部分一直以來被全球各國人民廣泛利用,鯊魚肉一直是某些沿海國家(如印度尼西亞、日本、義大利、西班牙等)及地區(臺灣)生計漁民的重要蛋白質來源,鯊魚軟骨廣泛開發為骨骼保健品和關節冶療藥,鯊魚鰭和魚皮等均為鯊魚捕撈的下腳料,一般是丟棄,東南亞對鯊魚鰭和魚皮的深加工提升了鯊魚產業的附加值。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竟是這個原因
    從現場視頻可以看出,這條怪魚扁扁的,身子很大,根據旁邊漁民的身高對比估算,這條「翻車魚」約有3米長,魚身上具有粘性,沾滿了細碎的小魚。漁民們用纜繩將「翻車魚」緩緩吊起,一名漁民用力將其推向船艙外,最後解開繩索,讓其回歸大海。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時間:2020-04-29 15:47   來源:河南都市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眾魚連夜開會,商討改名事宜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 澳漁民徒手抓住鯊魚
    原標題:澳漁民徒手抓住鯊魚 掃二維碼,觀看不思議的場面。   廣州日報訊 這幾天,國外社交網站上熱播一條漁民徒手抓鯊魚的視頻。這位綽號「拜瑞」的澳大利亞漁民,在昆士蘭州的一處海灘上,衝進淺灘抓住了一條似乎擱淺的鯊魚。
  • 青海湖那麼大,鯊魚在青海湖裡放生嗎?
    現在許多人喜歡放生動物,如果把海洋生物比如鯊魚帶到青海湖,在青海湖裡放生,鯊魚能夠存活下來嗎?現在貝加爾湖內生活著鯊魚,海豹,龍蝦等海洋生物,但它們已經適應了淡水環境!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話題。
  • 魚翅,一個被誤會了幾百年的真相,卻給鯊魚帶來了殺身之禍
    本文將掀開一段魚翅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簡單了解一下鯊魚鯊魚作為海洋霸主之一,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5億年前,總共8目25科,約有250~300種鯊魚,我國海域中約有130種。以前人們在割完鯊魚鰭之後,都會將鯊魚扔回海裡,雖然看似是放生,但鯊魚在失去鯊魚鰭之後,只有死路一條。之所以會出現丟棄鯊魚肉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鯊魚肉確實很難吃,而且還有一股騷味。鯊魚的身體構造相對原始,雖然有一個洩殖孔,但無法解決鯊魚的日常排洩。
  • 鯊魚被人類割掉魚鰭後放生,有什麼後果?看完後你不會想吃魚翅了
    從鯊魚的身上來,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魚翅,其實就是鯊魚的魚鰭。在幾百年的歷史中,魚翅一直很受中國有錢人的追捧。碗仔翅食用魚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自從明代的漁民們發現鯊魚的魚鰭可以食用後,這種奇特的飲食文化開始流傳,後來傳到達官貴人耳朵裡
  • 漁民宰殺鯊魚 剖開肚子有意外發現
    近日,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傳了一段視頻,有兩位漁民在大海中捕捉到了一隻成年白鯊。鯊魚被拖到船上後隨後被解剖宰殺。讓漁民沒有想到的是,這條鯊魚竟然懷有身孕,大大小小總共有20多條。小鯊魚離開母體後非常活躍,在船艙中奮力扭動身軀想要逃離。
  • 日本「屠殺海豚」真相:當地漁民並不為此自豪
    英記者目睹「屠殺海豚」真相  ◎文/《青年周末》記者 徐帆  傑斯汀•麥克卡倫終於爬到了日本漁港小鎮太地町的山坡上,他放眼望去,碧藍的海水泛著粼粼金光,風景如畫,可在一片臨山的海灣中,卻奇怪地覆蓋著厚實的防水布布篷。
  • 浙江漁民捕獲三米長「翻車魚」,第一時間重新放生!
    前兩日,浙江某漁民在東海捕魚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不過漁民在發現「翻車魚」依然存活之後,第一時間將「翻車魚」進行放生。據了解,這條怪魚體型扁扁的,長度較長,現場有經驗的漁民預估這條「翻車魚」約有3米長。
  •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
    老漁民出海捕到「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一些漁民在出海捕魚時,經常會捕撈到一些並不常見的海洋生物,一位老漁民就在出海捕魚時捕到了一條「龍魚」,帶回家飼養3年,得知身份立馬放生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英漁民出海收穫驚人一天釣20條鯊魚
    原標題:英漁民出海收穫驚人一天釣20條鯊魚【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5日報導,近日,英國5名漁民用了一天時間在北德文郡海岸上釣到了20條不同種類的鯊魚,他們擁抱鯊魚拍照,這簡直是超現實的體驗。
  • 葫蘆島:漁民撈上特大龍蝦放生(圖)
    據魏先生回憶,5月1日,同村的一個漁民與同伴兒出海,到深海裡打撈海產品。魏先生說:「他們家好幾代都是漁民,以此為生,到這一代在海上作業都好幾十年了。」這個季節,多是蝦爬子等海產品。這趟出海,幾個漁民也是衝著蝦爬子去的。這麼大的很稀奇這次打撈,漁民的收穫很豐富,撈上來很多蝦爬子,裝了滿滿一船。
  • 馬宮漁民誤捕80斤海龜送回深海放生
    近年來,人們對於環境、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都有了提高,一些被無意捕捉到的野生動物,最後都會被放生,最近就有漁民捕捉到了一隻海龜。捕到這隻碩大的海龜的,是馬宮鹽町一村的漁民陳先生。漁民 陳先生:搬起來要兩個人搬,很吃力,一個人搬的時候差不多要一個小時,搬它上船的時候。陳先生說,他是在1日早上9點鐘左右,在馬宮港附近的海域捕魚時誤捕到這隻海龜的。當時,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想著怎麼把它放歸大海。
  • 一條約2米鯊魚擱淺膠州灣,魚鰭有傷,有漁民說是第一次見到鯊魚
    近日在青島膠州灣的一個灘涂上,就發現一條體長約2米的鯊魚擱淺,最後在民警和漁民的合作下,一起將這條鯊魚放歸大海。據介紹:這條鯊魚被發現時,露出尖尖的牙齒,還是一副十分兇猛的樣子,應該是被衝上岸邊不久。而隨著時間過去,這條鯊魚很可能會有危險,加上這條鯊魚右側腮和魚鰭有傷口,很有可能是擱淺時被石頭劃破的,為了救助這條鯊魚,有漁民不斷往鯊魚身上潑水,最終合力將這條鯊魚放歸大海。這條鯊魚為什麼會擱淺?
  • 被人類割掉翅膀的鯊魚,放回大海能活多久?鯊魚:不如直接殺了我
    就拿鯊魚來說,雖然在海洋裡它是霸主沒人敢招惹,但是因為鯊魚的魚翅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也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那你知道被人類割掉魚翅的鯊魚,再放生到海裡還能活多久嗎?鯊魚:這樣做不如直接殺了我。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吃魚翅對自己身體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因此吃魚翅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是供不應求。
  • 臺灣漁民給母鯊魚剖腹產 剖出近80隻小鯊魚
    漁民捕獲1尾母虎鯊,長370公分、重約200公斤,漁民直覺「應該快生產了」,於是細心的照顧母虎鯊,不讓它受到撞擊。漁民輕輕的將母鯊的腹部割開,立即蹦出小鯊,幼鯊眼睛大大的,相當可愛,取出小鯊後,趕緊送到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圖為幼鯊。
  • 澳漁民發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身體殘骸照 稱食人鯊泛濫(組圖)
    原標題:澳漁民曝光鯊魚殘骸 稱當地食人鯊泛濫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5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沿海地區的一位漁民展示了一組令人毛骨悚然的鯊魚身體殘骸照片。他相信,隨著鯊魚整體數量的增加,當地面臨食人鯊泛濫的災難。